“这是内部绝密通报,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看到,恰好我就能看到。”
邱明心中默默记诵一遍,便起身告辞,“有什么困难,使君可以去满福酒楼,我们一定会全力相助!”
邱明告辞走了,柳洵拎着银子回到书房,父亲还在等他。
“他走了?”
柳洵点点头,“留下三百两银子,我没有拒绝。”
“那就收下吧!多条路子,总归是多条出路。”
夜已经深了,李邺还在和李泌探讨救援朝廷之策。
之前李邺就收到了父亲的飞鹰传信,说朝廷局势严峻,可能撑不到春天,希望他能进攻关中和长安,围魏救赵,逼迫安禄山撤军。
其实李邺也知道朝廷形势严峻,自从他得知安禄山和吐蕃暗中勾结,他便知道朝廷形势不妙了。
吐蕃一旦出兵,朝廷极可能会保不住,他由此写信给父母,让他们最好能去巴蜀避难。
但就在今天中午,李邺收到了天子李亨正式发来的求援信,恳请他出兵救援朝廷。
于情于理李邺都要出兵,关键是怎么出兵发挥的效益最大。
李邺其实是想发兵陇右,和吐蕃军交战,夺回陇右与河西。
但李泌坚决不同意攻打吐蕃。
“殿下,攻打吐蕃是战略远景,没有三五年时间休想有战果,但救援朝廷是燃眉之急,需要出兵快,出兵准,立刻见效,就仿佛汉水北岸失火,大家应该赶紧坐船去救火,可殿下非要从汉阳调万石大船过来再去救火,什么都耽误了。”
李邺笑了笑道:“军师说的是远水不解近渴,其实我攻打吐蕃,拖住吐蕃军也是一种救援。”
李泌还是摇摇头,“我们最多拖住陇右的吐蕃军,但进攻灵武的吐蕃军是河西驻军,那其实就变成了吐蕃军拖住殿下的军队,殿下不要考虑吐蕃军,不现实,我们还是要掌握好商洛道的优势,从商洛道杀进关中,使安禄山不得不撤军,这才是正确的策略,使朝廷能够腾出手来对付河西吐蕃军,这时安西军也能穿过河西走廊,前来救援了。”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不得不承认李泌看得更透彻,思路更清晰,自己过多考虑吐蕃,有点偏题了。
“可如果安庆绪大军趁机来攻打荆襄,怎么办?”
第661章 黑鸟越城
李泌微微笑道:“这一点我觉得殿下不必担心,我们有十八万大军,完全可以两线作战,何况我们水军强大,完全可以封锁汉水,就算燕军研制了新式浮桥,他们也要在水面搭桥,不可能飞过汉水,我们可是有万石战船啊!还有那么强大的火油武器。”
说到火器,李邺忽然想到一事,连忙道:“尉迟光率领一万头骆驼去拔汗那,正好就是明年春天回来,若吐蕃军截断了河西走廊,这可就麻烦了。”
李泌笑道:“所以殿下一定攻打长安,逼迫安禄山大军回撤,郭子仪才能率军联合安西军打通河西走廊,只要殿下出兵关中这步棋走活了,那整盘棋都活了。”
李邺默默点点头,这步棋他得提前走才行。
他取过一支小三角红旗,插在沙盘上的武关之上,第一步棋就得拿下武关和商州。
李邺没有等次年春天才行动,他有自己的策略步骤,在五天后的十二月初八,李邺亲自率领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北征了。
他留李泌守汉江和襄阳,又调三万水军和一千多艘战船封锁汉水,这才率领大军北上。
武关是商洛道上最重要的关隘,也是关中四塞之一的南大门,在整个邓州—荆襄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雄关。
武关当然是以北拒南,城墙高大坚固,从北向南居高临下,它位于一条峡谷中的高地上,两边都是少习山的悬崖峭壁,所以对燕军的守城军队而言,武关易守难攻,千余守军就能防御数万敌军进攻。
但如果从北方进攻武关又容易得多,也正是这个缘故,关中燕军杀进商州,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武关。
但随着一些新式武器的运用,夺取武关也并不是那么困难。
六万江汉军和两万头骆驼在重重大山中蜿蜒行军,这里是秦岭和熊耳山之间,大军沿山腰盘曲而行,山腰道路仅宽一丈,另一边是万丈悬崖,崖高谷深,狭窄难行,也是这个缘故,江汉军没有使用辎重大车,而是三万骆驼驮负着大量粮草物资。
但有一根重达数千斤的重型攻城槌比较吃力,放在一架大型木板车上,数百名士兵负责拖拽它前行。
傍晚时分,大军抵达了龙驹寨,这里实际上是一处开阔地,有居民三百余户,基本上都是开店经商,所有南来北往的旅客和商队,基本上都会在龙驹寨休息并补充给养。
龙驹寨距离武关还有四十里,正好给大军休息,裴琇则率领一支五千人的先锋军继续北上,准备攻打武关。
李邺叮嘱裴琇道:“第一次使用火鹞子和旋风砲,关键是要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大量使用做实验。”
“请殿下放心,卑职一定好好积累经验!”
裴琇当即率领五千军队和五百头骆驼出发了,还有数十名武器司的工匠跟随,另外重型攻城槌也带上了。
这次江汉军专门拿出的新式攻城武器就是火鹞子和旋风砲,火鹞子又叫铁嘴火鹞,用稻草扎成的一种大型草鸟,嘴部铁制,尾部洒满了火药,点燃引线后弹射或者抛射到敌军城内,用于进攻敌军的帐篷和粮草。
它最大的优点是,空中不燃烧,是几乎是黑色的,不容易被发现,锋利的铁嘴刺进帐篷内,火药被引线点燃,火鹞子会迅猛燃烧,它的射程往往达到一里,是非常优秀的远程纵火利器。
这时候,火药起到的作用便是助燃,这也表明了江汉军目前火器发展现状,还只到助燃这一步。
而旋风砲其实就是一座小型投石机,可将两斤重的物体投掷到三百步外,它因为是安装在骆驼的背上抛射,可以移动发射,所以叫做旋风砲。
旋风砲早在几百前就有了,主要运用在沙漠地区,发射石头为主。
但江汉军的旋风砲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科技武器,它不是抛射,而是向大弩一样发射,最大的优点和特点就是精准。
标准的弹丸重量、稳定的发射力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都做到十分精细,命中目标自然就会十分精准。
这种高技术的精准射击在唐朝军器监已经不是难题了,大型床弩就能精准射中五百步外的目标。
当然,精准是相对的,它不是像弓弩那样,想射中头部就不会射中胸脯。
这种精准旋风砲做不到,它的精准只是相当于大型投石机而言,大型投石机往往会偏离目标一丈或者数丈,甚至还会偏离十几丈。
而旋风砲能做到最大偏离目标不会超过五尺,这就是精准了。
如果说火鹞子是进攻城内,那么旋风砲就是攻击城头了,两斤重的球型陶罐,用小型石砲发射出去,精准落在城头上。
漆黑的夜色中,大军渐渐靠近了武关,距离武关还有两里,前面是一处转弯,转过弯,就能看到武关了。
他们是特地选的日子,今晚天气阴沉,没有月色,也没有星光,漆黑一片,非常有利于进攻。
裴琇一抬手,队伍停止了前进。
“准备攻城!”
裴琇一声令下,士兵们从骆驼背上解下了两百架火鹞子和三百部旋风砲,一千五百名操作士兵着五百部火器向前面奔去,后面还跟着一千名添油士兵,一旦城头起火,他们会在城下用火油袋向城头喷射火油。
火鹞子比较简单,不需要精准,差不多就行了,但旋风砲却要求精准,为此,白天有一名工匠装扮成樵夫专门走了一趟,确定了三百步的参照物,山道边一棵孤零零地松树。
山道上可以摆成五排,同时发射五十架旋风砲,一批发射后,带下去,另一批上前发射,一共发射六批就差不多了。
在火鹞子和旋风砲开始部署的同时,一千名添油士兵继续向前奔跑,每个士兵背一桶十斤重的火油和一把推拉式唧筒,很像后世的儿童玩具水枪,但是用青铜打造,通过铜管将木桶中的火油抽进唧筒,再推射出去,射程可达七八丈远,比直接用皮袋喷射要远一倍。
距离城墙约百步左右,一千士兵停止了奔跑,半蹲在地上。
就在这时,随着一连串的闷响,数十只火鹞子被弹射而起,黑压压地向城中飞去,尾巴后面的火绳‘嗤!嗤!’燃烧着火星、
距离城墙还有数十步,城头上的燕军士兵忽然发现了空中奇怪的黑鸟群,纷纷指着它大喊大叫起来。
火鹞子瞬间越过了城头,向城内飞去
第662章 再破武关
武关也是一座关城,城墙周长三里左右,南高北低,城内建筑有两座,一种是石制建筑,里面是仓库、水房、厨房、马房等等,这是固定不变的。
另一种就是帐篷了,因为士兵较多,关城太小,白天要把帐篷收起来,地方就空出来了,晚上再搭建帐篷。
目前城内一共有军队两千人,对江汉军严防死守,如果江汉军的攻城方式不进行突破,依旧用攻城梯或者攻城槌撞门,那江汉军就算最后夺取了关城,伤亡也会十分惨重,至少也会付出万人以上阵亡的代价。
这一点李邺早就考虑到了,他考虑了两个方案,第一,用火攻关城,这是首要方案。
如果这个方案失败,他会采用第二方案,派一支奇兵沿着汉水西进,大约走三百里,然后从上津县北上,走一条小路到丰阳县,最后到商洛县,这是另一条进入商州的道路,属于一条小道,不太好走,但走骑兵也可以,然后从北面进攻武关,那就容易多了。
此时,五十只火鹞子飞进了城内,忽然燃烧起来,变成了一支支火鸟,冲进了城内各地。
紧接着第二批也越过了城头,飞进城内,再次燃烧起来,大帐被点燃了,幸亏是冬天的皮帐,不是羊毛帐,不会燃烧成一片,但还是有数十座大殿被点燃了,城内士兵大乱,纷纷从大帐内逃出来,很多士兵都光着脚,狼狈不堪。
主将王恩兆冲出大帐,大喊道:“魏将军带一千士兵从北面上城,其他士兵跟我上南城防御,唐军要攻城了!”
王恩兆一点不傻,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唐军要攻城了,但南城头最多只能容纳一千人,所以一半人先撤到东西城头上避火,另外一千人上南城。
“光脚的跟我来!”副将魏文忠率数百人向北城奔去,
王恩兆带着七百人刚冲上南城,忽然天空飞来无数的火团,噼噼啪啪落在城头上,城头上顿时一片片地燃烧起来。
王恩兆大惊失色,大喊道:“所有人当心,用盾牌抵挡!”
但盾牌没有用,唐军发射的火团不止一批,紧接着一批批火球射上城头,城头上到处是火焰,士兵纷纷寻找没有火的地方躲闪。
就在这时,一股股黑色的从城下喷射上来,很多士兵躲闪不及,被喷得一头一脸,紧接着,他们的身体开始燃烧起来,燃烧的士兵恐惧地大喊大叫,拼命向城下奔跑,很快就摔倒在地上,被烧得蜷缩起来,也有士兵受不了焚烧的痛苦,直接跳城,当场摔死。
王恩兆看得目瞪口呆,他想到了什么,探头向城下望去,只见城下全是黑压压的唐军,在用竹管一样的东西喷射黑油上来。
‘噗!’一股黑油正好喷在王恩兆脸上,他顿时眼睛睁不开了,一股刺鼻的气味,他急用衣服擦脸,但脸上忽然火辣辣地疼痛起来,他脸上、身上和手臂上都起火了。
“啊!”王恩兆惨叫着奔跑,一头栽进了烈火之中,拼命挣扎几下,便被烈火彻底吞没了。
城头上越来越多士兵成了火人,其他士兵吓得魂飞魄散,向东城和西城逃去,很快,南城头上已经没有了守将。
裴琇已经率三千军队出现在城下,他喝令道:“撞开城门!”
武关前有一条三丈宽的旱沟,一座沉重宽大的吊桥被城头上粗壮铁链拉起,这主要是保护城门,唐军已经准备了巨大的攻城槌,撞开城门是最好办法,但撞城门的前提是要将吊桥放下来。
唐军已经在旱沟上铺上木板,十几名士兵扛着一架攻城梯冲过了旱沟,将攻城梯搭在城头,用前端的铁钩钩住城墙,二十几名士兵背湿漉漉的被子攀城而上,裴琇喝令士兵继续向关城两端添油,防止东西城头上的敌军杀回来。
为首一名身材魁梧的士兵率先攀上了城头,他用盾牌护住自己,城头上浓烟滚滚,已经不可能有敌军士兵了,即使有也会被熏死。
为首士兵将一条条湿被褥铺下去,烈火被扑灭了,浓烟开始变淡,他一跃跳上城头,用湿被褥铺路,很快来到控制台。
控制吊桥的轱辘被一根铁棍卡住,另一名士兵冲上前,用铁锤一锤便敲掉了铁棍,吊桥轰隆隆下坠,轰然落在旱沟上。
这时,城头上的几名士兵一起合力,将一根重达千斤的铁栓慢慢拔了起来,这根铁栓才是关键,有这根铁栓控制大门,除非把大门彻底撞烂,否则城门肯定撞不开。
士兵向下面挥手,裴琇高声令道:“攻城槌上!”
一百名士兵抱着一根巨大的攻城槌,直径至少有七尺,长五丈,前端装上铁撞头,重达数千斤。
士兵们发一声喊,抱着攻城槌冲上吊桥,直冲大门,“咚!”一声闷响,大门剧烈晃动,尘土扑簌簌坠落。
“再来!”
士兵们后退了数十步,又一次猛冲上前,攻城槌再一次重重撞在城门上。
没有了铁门栓,城门就只剩下底部的一道木头木栓,随着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城门下方的木门栓“喀嚓!”折断了,大门轰然开启,攻城士兵冲进了城内。
“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