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43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裴琇行一礼走了。

  李邺又带着一行人从城墙夹道骑马来到了城池东南的曲江池,这里也是一个防御薄弱处,虽然也有高大的城墙,但入城水道宽阔,敌军可以水路入城。

  而且李邺有点担心是,这两天天气明显变得很寒冷了,屋檐下开始出现长长的冰柱,河水结的冰也不再是薄冰,已经变厚,一旦曲江池的水冻结实了,敌军直接可以从冰面上杀进城内。

  负责守曲江这个缺口的大将正是关沛,他对李邺道:“卑职询问过周围居民,冬天曲江池冰面是可以滑冰的,现在天气越来越来冷,恐怕很快就会冻上了。”

  “现在冻上了吗?”李邺问道。

  “昨天试验过,还没有完全冻上,今天还没有进行试验。”

  昨晚上至少有零下十几度,经过一夜,恐怕情况又有变化了。

  李邺当即令道:“现在就试验!”

  关沛当即安排士兵进行试验,几名士兵用铁锤狠狠砸冰面,砸了十几下,才把冰面砸裂开一条缝,随即十几名士兵推着一艘木船,走进湖面,走了两里,又推着船回来,李邺心中一沉,湖面已经可以走人了。

  曲江池的入城通道有三十丈宽,这么宽的缺口,让怎么防御?

  关沛躬身道:“卑职也召集士兵想办法,有人说用沙袋堆砌,沙袋背后守军用密集的强弩来对付敌军,就算用盾牌也一样能射穿。”

  李邺点点头,“这个办法可以,但敌军会有防御箭矢的对策,士兵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还有士兵建议烧火,用大木点火焚烧,形成一道火墙。”

  这个办法也可以,李邺笑道:“继续说!”

  “还有就是在冰面上密集凿洞,就像陷马坑一样,可以对付骑兵,或者斜插长矛,就像军营外面的长矛大阵一样。”

  还真是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臭皮匠,这些办法都可以实施。

  这时,司马苏震献计道:“殿下,卑职倒有一个想法!”

  “苏使君请说!”

  苏震笑道:“卑职就是长安人,小时候经常来曲江滑冰,记得十二岁时,我被冰面上一根木刺刺穿了脚,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所以卑职认为可以用淬毒蒺藜刺,晚上在冰面倒上热水,撒上大量毒蒺藜刺,次日天亮后,蒺藜刺就冻在冰里了,但尖刺在外面。”

  “妙!此计大妙。”众人一起拍手称赞。

  或许是受苏震计策的启发,李邺心念一动,也猛地想到一个好办法,热水结冰。

  他大笑道:“我有好办法了!”

  众人一起向他望来,李邺得意笑道:“用沙土袋高高垒起,上面反复浇上水,把它冻城一座冰墙,把它冻得坚固无比,我看他们怎么攻城?”

  “好办法!”

  苏震笑道:“那就索性把全部城墙的外墙面都浇上水,冻结成冰墙,敌军的攻城梯都架不稳了。”

  李邺当即立断道:“这些方案都可以实施起来,尤其毒蒺藜,召集工匠,造出百万枚,淬毒后撒在城外。”

  苏震有点担忧道:“殿下,这样以后会伤到普遍平民!”

  李邺想了想道:“那就撒在护城河上!”

  夺取长安后第七天,泾源道上,一支三十人的唐军斥候队藏身在一座山岗上,注视着两里外的泾源道,这里距离泾源道的出口还有五十里左右,一旦燕军主力大军南下,必然会经过这里。

  斥候队首领正是郎将张典,他的任务就是发现敌军主力后,提前进行预警。

  “将军,你说长安城守得住吗?”一名士兵担忧问道。

  张典笑了笑,“你就是长安人,能不能守得住,你还不清楚吗?”

  这名士兵叹口气:“我曾曾祖父开始,长安城就没有发生过战争,上一次攻打长安还是隋朝吧!长安人就没见过战争,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另一名士兵道:“前段时间安禄山不是攻打了长安城吗?”

  “安禄山没有攻,皇帝直接跑了,把长安拱手让给安禄山,没有发生战争。”

  张典笑了笑道:“没有人知道能不能守住,那么就是说,有可能守得住,鲁王殿下在西域身经百战,我觉得咱们一定能守住。”

  这时,远处传来隐隐的马蹄声,众人连忙向官道上望去,只见泾源道上又有一队燕军骑兵疾奔而来,约二十人左右。

  从早上到现在,这是第九支骑兵小队了,应该是敌军前哨探子,按照惯例,敌军主力大军应该很快就会出现。

  “将军快看!”

  一名士兵指着北面大喊:“军队来了!”

  这下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前面队伍旌旗招展,气势汹汹,黑压压的骑兵一眼望不见尾,队伍速度不快,但至少是万人以上了。

  张典果断令道:“放信鹰!”

  士兵立刻将信筒绑在信鹰腿上,打开了鹰笼,一只信鹰随即扑棱棱飞起,在空中盘旋了两圈,随即向长安方向冉冉飞去。

第683章 机会乍现

  安禄山已经得到消息,安太清没有能守住长安城,被李邺攻进长安城,大半军队阵亡,安太清也不幸死在乱军之中。

  这个消息让安禄山咆哮如雷,他发誓要将李邺碎尸万段,以泄他心头之恨。

  安禄山当然不会放弃长安,他的二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粮食惊人,没有长安的粮食补充,他们坚持不了一个月。

  更重要是,长安是大唐都城,长安又被唐军夺回,消息传出去,必将振奋各地大唐军民士气,对他极为不利,他必须夺回来,他怎么能容忍李邺这个挑梁小丑破坏自己的大计。

  在泾州安定县和南下的二十万大军汇合后,安禄山立刻挥师南下,浩浩荡荡重返长安。

  二十万大军长约百里,光辎重队伍就有数十里,他们抓不到民夫,他们之前烧杀抢掠,泾源道上的百姓被他们杀了大半,剩下的几乎都跑光了。

  现在需要民夫搬运辎重,却找不到人了,无奈,只得让五万大军负责运输辎重,行军速度比较缓慢,这样就比李邺估计的时间晚了五天,直到第十一天后,安禄山的大军才重返关中

  萧关唐军大营,唐军得到了燕军南撤的消息,整个军营都欢呼起来。

  他们和燕军激战了一个多月,反复拉锯战,已经筋疲力尽,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八千人,加上庆州王思礼的军队,总兵力不到四万人,面对对方二十万大军,他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打下去,他们也要全军覆灭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燕军居然撤退了,让三军将士怎么能不欢心鼓舞,怎么能不感谢上苍。

  这时,监军鱼朝恩走进大帐,向主将郭子仪建议道:“老将军,燕军既然撤退,辎重必然在后面,我们不如追杀上去,摧毁敌军辎重!”

  郭子仪心中极为憎恨这个宦官监军,之前伤亡最重的一次惨败,都是因为斥候发现敌军后勤防御空虚,自己觉得有诈,但鱼朝恩极力主张偷袭敌军粮道,甚至把天子金牌拿出来压自己,自己拗不过他,只好采取他的偷袭方案,结果落入了敌军陷阱,六千余军队全军覆灭。

  现在又开始作妖了,李归仁防御之严密,怎么可能给自己偷袭的机会。

  郭子仪沉吟一下道:“我觉得敌军撤退得蹊跷,他们并没有失败,明明可以不断发动攻势,一点点绞杀我们,为什么会突然撤退?”

  “原因咱家知道,是襄阳的鲁王出兵长安,夺取了长安,安禄山不得不召回大军重夺长安。”

  郭子仪顿时大怒,这么重要的消息,鱼朝恩居然不告诉自己,这不是要坏大事吗?

  郭子仪强忍怒火道:“燕军南撤,李归仁必然会布重兵在后面防护,一旦我们出兵追赶,他就会立刻得到消息,布下口袋让我们钻进去,监军,我们只剩一万八千人,再损失下去,就将无兵保护天子了。”

  鱼朝恩悻悻道:“咱家只是提个建议,主将是老将军,出不出兵,当然是老将军做主,与咱家无关!”

  鱼朝恩轻描淡写,就把上次强迫郭子仪出兵惨败的责任推脱了,郭子仪懒得和他计较,他当即道:“如果是李邺夺取了长安,那么庆州那边也应该撤军,可通知王思礼军队立刻回灵武,我们也回灵武,抓住这个机会让天子南下。”

  朔方这边人口太少,无法补充兵力,加上吐蕃虎视眈眈,郭子仪早就建议天子南下,走连云栈道去汉中,这样就能避开燕军和吐蕃军两军夹击的极度危险。

  方案虽好,但找不到南下机会,一旦他们南下,燕军主力就会立刻出六盘关截杀,那时就全完了,现在燕军撤回关中去攻打长安,吐蕃军又因为大雪封路出不了河西,正是天子南下的大好机会,这个机会必须要抓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郭子仪立刻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灵武给太子李豫。

  太子李豫已经从回纥出使回来,虽然回纥可汗承诺出兵帮助大唐,但出兵多少?什么时候出兵?出兵去哪里?唐朝给什么补偿等等细节问题,一个都没有敲定,回纥想要两京财物和女子,李豫哪里敢答应,父皇也没有指示,他只得先回来,不料在回来途中遭遇不明骑兵夜袭,他的两千护卫伤亡近半,几名跟随他出使回纥的大臣也不幸被敌军杀死。

  李豫知道是回纥人报复自己没有答应他们条件,他只得满腔悲愤地回来了。

  就在几天前,朝廷收到了李邺从长安发来的鹰信,得知李邺已经夺取长安,安禄山仓惶逃走,顿时满朝文武欢心鼓舞,李豫当然也激动万分,但他也知道,安禄山绝不会甘心,一定会重夺长安,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郭子仪那边的消息。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内堂,将一封信呈给他,“殿下,郭老将军刚刚派人送来的急信。”

  李豫连忙接过信打开细看,他点点头,深为赞同郭子仪的想法,这个机会不抓住,一旦燕军杀回枪,那就真的危险了。

  “给我备车,我要进宫!”

  灵武宫太小,住不下太子,太子李豫带着一家子人住在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宅内,虽然比较拥挤,但已经不错了。

  他坐上马车,在侍卫的保护下向灵武宫驶去。

  此时,天子李亨正在和几名相国商议筹措军俸之事,之前宰相房琯出任主帅,在凤翔和燕军作战,结果遭遇惨败,好容易筹措的三十万贯全部成了敌军的战利品。

  现在他们财政枯竭,朝廷连一万贯都拿不出来,别说给士兵军俸,他们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了,本来还有几千两黄金,结果拿去当礼物给了回纥,一点水花都没有起来。

  议事堂上一片静默,五名相国都低头不语,天子李亨看了一眼众人,有点急了,“各位爱卿,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李相国,你主管财政,你来说说。”

  李亨把球踢到李岱面前,李岱半晌道:“陛下,微臣想来想去,只能用土地来抵偿俸禄,灵州有河套之利,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把一万顷军田拿出来,作为俸禄分给将士们,他们愿卖愿留都可以随意。”

  裴冕摇摇头,“李相国,士兵也要养家糊口,一家老小要吃饭,现在是冬天,他们家人能饿到明年夏天吗?”

  “可以给一点粮食补助.”

  “粮食不行,军粮本来就不够!”右相韦见素打断了李岱的话。

  这时,一个声音从堂下传来,“或许我有办法解决!”

  太子李豫快步走进了议事堂。

第684章 黑云压城

  原来是太子来了,众相国纷纷起身见礼,李豫向相国们点头致意,他快步上前,躬身向天子李亨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亨摆摆手,急忙问道:“太子刚从说有什么办法解决钱粮筹措的难题?”

  “回禀父皇,各位相国,我刚刚收到郭子仪派人送来的军报,攻打原州和庆州的二十万贼军已经确定撤退了,不是佯撤,已经撤退到了泾州。”

  议事堂内顿时一片窃窃议论,大家都知道李邺夺取了长安,安禄山必然是回兵救长安了,李岱的脸色有点难看,他知道儿子即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李亨点点头道:“这说明我们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了,但这和筹措钱粮有何关系?”

  “父皇,您忘记了之前郭子仪的建议吗?”

  李亨想了想,顿时醒悟,“你是说,我们撤去汉中?”

  “父皇,安贼二十万大军攻打长安,李邺只有五万军队,长安未必能守得住,一旦长安再次失守,李邺撤退回襄阳,安贼必然会重新杀回来,而那时春天已到,河西走廊冰雪融化,十万吐蕃军也会杀来灵武,两军夹击,我们区区几万人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所以现在贼军已退,吐蕃军被大雪封堵出不来,便是我们最好的南下机会,只要抵达汉中,我们背靠巴蜀,还愁没有钱粮兵源吗?”

  太子李豫的建议非常有分量,也非常犀利透彻,如果李邺守不住长安,贼军必然再杀回来,一旦开春,吐蕃从河西杀来,他们就会彻底完蛋。

  李亨点点头,对众臣道:“各位爱卿认为如何?”

  韦见素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的建议非常及时,也非常务实,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唯一的办法,微臣全力支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4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