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国李岱也道:“陛下,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在灵武陷入困境,那么我们只有跳出灵武,困局才能迎刃而解,微臣也支持太子殿下的方案!”
李岱还有另一个心思,如果天子和朝廷离开灵武,儿子就没有必要死守长安了,随时可以撤离长安。
房琯、裴冕和苗晋卿也纷纷表示赞成,
李亨其实一刻也不想在灵武这个鬼地方呆下去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当即欣然道:“那就这么决定了,立刻回去收拾,三天后出发南下,命令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军队在路上接驾!”
三天后,天子李亨带着皇族宗亲以及文武百等等数千人,在三万军队护卫下浩浩荡荡离开灵武南下了,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四万大军在半路接上了天子队伍,一起转道向渭州而去,再向南进入成州,沿连云西道进入汉中。
这其实是李邺开辟的一条连接襄阳和陇右的通道,现在成为了大唐朝廷的救命之路。
“咚!咚!咚!”沉闷而惊心动魄的战鼓声在长安城外回荡,
黑压压的军队一眼望不见边际,战旗招展,如一片片云彩在队伍上空飘扬。
战矛如林,在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漆黑的盔甲,凛冽的杀气在笼罩在城外的原野上。
五万唐军站在城头上,平静地注视着杀气腾腾的敌军,十余天的残酷训练使每一个士兵都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也多亏燕军大军晚了五六天过来,又给了唐军五六天地训练时间。
二十万大军子东城外休息了半个时辰,安禄山做出了安排,主力大军在东城两里外驻扎八万大军。
李归仁率四万大军在北面驻扎,安守忠在西面驻扎,张忠志在南面驻扎,都各驻扎四万大军,将长安城团团包围。
东城外有一座由三十六匹挽马拉拽的巨大黄金平台,整座平台用金箔包裹,在阳光下金光璀璨,上面扎着一顶金色大帐,周围站着十二名执戈武士。
这座黄金台便是安禄山的龙辇,进入关中后,他基本上就生活在这座黄金台上。
这时,两名壮汉将一部带着轮子的巨大摇篮从大帐内推出来,肉山一般的安禄山就半躺在这部摇篮上,摇篮上当然挂着薄薄的纱幔,有士兵撑起一架黄罗伞盖。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战场上立刻安静下来,无数双目光都望向安禄山,千千万万的燕军士兵眼中的安禄山,就仿佛万千工蚁在注视它们的肥硕的蚁后。
“万岁!万岁!陛下万岁!”
燕军二十万大军振臂高呼,喊声直冲云霄。
在欢呼声中,安禄山眯着眼打量宏伟的长安城,这是他第二次认认真真打量长安城,第一次还是几十年前,他初到长安,他也被长安的壮观所震惊,长安的繁华和富庶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他感觉无比自卑。
当他今天第二次认真打量长安城时,他的心态完全变了,他就像一个孩子在看自己的玩具,曾经属于他的玩具被另一个毛孩子抢走,他今天要把它夺回来。
“阿浩!”安禄山喊了一声。
黄金台两旁的百名大将中,一名三十余岁的大将应声而出,“卑职在!”
这名大将叫田乾真,是安禄山的养子之一,小名阿浩,他也是文武双全,跟随孙孝哲夺取长安后,他暂时出任京兆尹,对长安比较熟悉。
安禄山冷冷道:“你可率两万军队攻打东城,朕要看看这位鲁王的底细!”
“卑职遵令!”
虽然二十万大军分驻四城,但所有将领都集中到东城,一起观看燕军的第一次试探进攻,了解唐军防御底细。
“呜!呜!”号角声连续吹响,两万大军开始迅速集结。
东城外原本有不少民宅和店铺,现在全部拆除,被夷为平地,所有的树木也被砍伐一空,变成了空空荡荡的旷野。
“陛下见过李邺吗?”高尚在一旁低声问道。
安禄山点点头,“五年前朕曾经见过他一次,他是李林甫的孙子,当时朕还是范阳节度使,拜见李林甫时,他就站在旁边,朕只是觉得李林甫很看重他,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少年而已,但朕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五年后,他就成了朕的强劲对手,屡败太子的洛阳大军,还把朕赶出长安,此人可用妖孽来形容。”
旁边安庆和有些不服气道:“父皇太夸赞他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能有什么本事!”
安禄山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你若有他的一半出息,你早就是太子了,他十六岁就出征西域,十八岁出任河中经略使,黄沙百战,给大唐开拓万里江山,这样的雄才伟略谁敢轻视他,否则我把二十万大军撤回来做什么?撤一半军队不可以吗?”
安庆和低下头不敢吭声了,安禄山不理睬他了,喝令道:“擂鼓出战!”
“咚!咚!咚!咚!”
巨大的战鼓声敲响了,两万燕军士气高涨,高举盾牌,扛着攻城梯,铺天盖地向东城杀去。
第685章 试探初战
李邺手执蟠龙槊站在东城头,目光冷冷注视着敌军铺天盖地杀来,他平静对南霁云道:“南将军,你可以下令了!”
南霁云是东城头的主将,统领一万五千人守卫东城,他点点头,回头厉声大喊:“投石机准备!弓弩手准备!”
城头上一万士兵半蹲下来,举弩斜向上,二十架大型投石机吱吱嘎嘎拉开,这是军器监仓库内封存的一批大型投石机,可将七八十斤的巨石投掷到两百五十步外。
投石机一共有一百架,其中东西城头各部署二十部,南北城头各部署三十架,每架投石机需要五十人操纵,光操纵这百架投石机,就需要五千民夫。
李邺注视着敌军的攻城梯,他忽然对南霁云道:“长斧手撤下去!”
南霁云一怔,连忙道:“殿下,长斧手可以直接破坏敌军的攻城梯,增大敌军攻城难度,卑职认为非常实用!”
李邺淡淡道:“这只是敌军试探性进攻,我们也要给自己留一点后手!”
南霁云恍然,“卑职明白了!”
他立刻奔去通知长斧手撤下,李邺其实还有更深一层想法,他也想利用敌军试探进攻的机会,好好检测一下自己军队的防御能力。
当然,保存实力是最直接的原因,包括他暂时没有使用铁蒺藜针刺。
敌军试探进攻,他当然也会有所保留。
其他三座城墙的守军都严阵以待,还有数万人的后备军在太极宫内继续训练,整个长安城的坊门都已关闭,百姓们可以在自己坊内正常生活,但不能出坊门了。
这时,潮水一般杀来的敌军越来越近,已经进入了投石机的范围,南霁云大喊道:“投石机发射!”
“嘭!嘭!嘭!”
一连串的巨响,二十颗巨石腾空而起,变成了二十颗小黑点,呼啸着向密集的敌军头顶砸去。
一块巨石狠狠砸进了人群,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砸成了肉饼,头颅碎裂,脑浆四溅,巨石继续翻滚,二十余人被翻滚的巨石砸中,非死即伤,一片惨叫。
其他巨石也同样威力惊人,砸死砸伤无数士兵,第一轮投石便让燕军士兵死伤三百余人,但这点损失对两万大军不值一提,士兵继续奔跑,进入弓弩射程范围,南霁云大喊,“射击!”
城头士兵用的不是单兵弩,而是重弩,重弩需要两个人躺下一起上弦,射力强劲,平射可将长杆重箭射出五百步,对付没有盾牌的胡人骑兵,可以平射,远距离杀伤敌军。
可安禄山的军队装备精良,五百步远射根本射不穿盾牌,这个时候只能牺牲距离,采用高抛射,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末端的穿透力很强,普通的圆盾就挡不住几箭。
第一箭一般普通盾牌能挡住,但会出现裂痕,而第二箭、第三箭盾牌很可能就会被射穿,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五六支长杆重箭射在盾牌上,盾牌可能就沉重得举不起来了。
或许士兵可以拔刀把箭杆斩断,减轻盾牌重量,可事实上,士兵一手执矛,一手举盾,根本就没办法拔刀斩箭,如果把长矛夹在腋下,再拔刀斩箭,那更加危险,大家都在迎着箭雨奔跑,士兵可能刚拔出战刀,就被疾飞而来的乱箭射杀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扔掉长矛,由长矛兵变成刀盾兵,可那样一来,在攻城时就必死无疑,要么在攻城梯上被唐军长矛刺死,要么上城后被乱矛刺死。
兵器宁长勿短的道理有经验的老兵都懂,老兵们肯定是宁可扔掉盾牌,也要保留长矛。
梆子声响起,城头上万箭齐发,长杆重箭形成箭云,密密麻麻从空中呼啸射来,其中还夹杂着第二轮投石机射出的巨石,望着天空落下的巨石和重箭,士兵们都有点胆寒了,在奔跑中举盾相迎。
“啊——”
人群响起一片惨叫,无数盾牌被长杆重箭射穿,盾牌后面的士兵纷纷中箭倒下,还有不少士兵被巨石砸得血肉模糊,一千三百多名士兵倒在进攻的途中。
紧接着着第二轮长箭和巨石飞射而出,死伤也在千人以上。
两万人的攻城在奔跑途中损失一成很正常,安禄山不会放在心上,主将田乾真也不会放在心上,他们更关注敌军的守城防御。
寒冬腊月,护城河已被冻得结结实实,无数士兵冲过护城河,将攻城梯搭在城墙上,在将领的厉声大喊下,士兵纷纷爬上攻城梯,向城头攀去。
城头上的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最前士兵的盾牌被大石砸碎,被砸得头破血流,翻身滚落下梯,但燕军士兵确实很悍勇,前面被砸翻,后面士兵立刻顶上去,一点点地向上推进。
威胁攻城士兵的不仅仅是滚木礌石,还有两侧马墙上的冷箭,每个马墙上躲着数十名神射手,举弩射向敌军后背,箭无虚发,每一箭都有一名士兵惨叫坠落,攻城士兵伤亡惨重,大部分都是被冷箭射中后背和后颈。
尽管伤亡不断加大,但燕军进攻的战鼓声依旧一浪高过一浪,密集地催促士兵加大进攻力度。
攻城士兵一步步向上攀爬,两军终于短兵相接,攻城士兵和守城士兵开始激战起来,每一架攻城梯面前都有数十名唐军在参与作战。
一人刚刚冒头,数十根长矛一起向他刺来,躲过一根躲不过另一根,躲过两根却躲不过第三根,锋利的长矛刺穿了敌军士兵,惨叫着翻滚下城去。
攻城战就是这么残酷,一个人刺翻下城,另一个接着上来,但很快又被刺翻下城,能够接下两三个回合就是很厉害的士兵了,哪怕武功高强,也一样双拳不敌四手,在几十根锋利长矛从四面八方刺来,再厉害的士兵也一样被无情刺杀。
但守城士兵也不断被敌军的长矛刺中,仰面摔倒,立刻被民团士兵抬了下去。
也有攻城士兵突破了,在靠近城门的一架攻城梯上,一名身材高大且力大无穷的燕军校尉用盾牌架住了十几根长矛,猛地向上一掀,一跃跳上城头,他创造一个短暂的机会,后面几名士兵跟着他冲上了城头,
马墙上的弓弩手发现了危机,一起举弩疾射,数十支箭一起射来,后面几名士兵被乱箭射杀,翻滚下城,好容易创造的机会出现了断档,唐军士兵趁机冲上来,把缺口又堵上了。
冲上城头的四名士兵被数十名唐军士兵包围,瞬间刺杀了三人,只有第一个冲上城头的契丹校尉十分强悍,手执盾牌,单臂挥舞长矛和数十名唐军激战,已经被他刺杀了七八人。
这时,寒光一闪,一把飞刀眨眼间到面门,校尉刚扭过头,稍微愣了一下,“噗!”飞刀射穿了他的额头。
校尉张大嘴,盾牌落地,数十根长矛一起刺进了他的身体,当即气绝身亡,长矛把他架在半空中,一起把他的尸体甩下城去。
“当!当!当!当!”
退兵的钟声敲响了,城下士兵如潮水一般地退下去了,两万燕军士兵损失六千余人,唐军也有一千左右士兵伤亡,双方伤亡比例一比六。
这个结果让李邺十分满意,却让安禄山极为恼火。
第686章 出击弱点
入夜,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安禄山召集谋士和众将商议攻城之策。
“今天的攻城大家都看到了,这支襄阳唐军打得很有章法,防御严密,士兵也十分勇猛,想强行攻上城头并不容易,所以朕召集大家一起商议,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攻破长安?大家都畅所欲言,拿出你们的想法来。”
第一个开口发言的是今天主将田乾真,他举手道:“陛下,卑职先说两句!”
安禄山点点头,“你说!”
田乾真缓缓道:“唐军的投石机和弓箭虽然犀利,都很正常,并没有超常发挥,卑职觉得我们的攻城武器很吃亏,用攻城梯很容易被敌军用滚木礌石攻击,也容易被敌军马墙上的冷箭射杀。
事实上,我们攻城的一半伤亡就是死在这两项上,如果我们用云梯和巢车攻城,就不用担心滚木礌石和箭矢的伤害,我们就能直接和城头敌军激战,伤亡会更小,夺取城头的成功性更大。”
田乾真总结让安禄山深以为然,因为巢车和云梯属于大型攻城武器,他们没办法携带。
安禄山随即对负责后勤的张通儒道:“命令工匠就地打造投石机、巢车和云梯,五天后朕要见到实物!”
他们后勤有两千随军工匠,完全没有问题,张通儒躬身行礼,“微臣一定尽全力打造!”
这时,宰相高尚道:“陛下,田将军说得对,我们攻城武器太落后,导致伤亡重大,微臣建议在重型攻城武器没有打造出来之前,暂停用攻城梯直接攻城,可改用攻城槌攻打北城,另外,可以考虑从曲江进攻,那边有三十丈的缺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李归仁也笑道:“攻城槌不错,可以去汉长安城寻找,那边有很多高大的皇宫建筑,一定有粗壮大木!”
安禄山大喜,“李将军明天就带军队去老长安城拆房,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都统统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