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万士兵已经冲进了三百步范围内,城头上的投石机开始接连不断发射天女散花,燃烧着火红小点从天上落下,就仿佛天空下了火雨。
燕军士兵举起盾牌防御,无数火雨在盾牌上燃烧,但还是有七百多名士兵被火点击中,他们用盾牌挡住了脸和头部,但腿部却没有遮挡。
大部分火雨都击中腿上,火泥粘在腿上燃烧,士兵们被烧得跳了起来,钻心的剧痛让他们忍不住跪在地上惨叫,蜷缩成一团。
当然,这不是后世的白磷弹,一旦炭粉和硫磺粉烧完后就消失了,不会致命,但对皮肉的伤害,会让士兵们至少痛苦一两天。
进入两百步了,城头两万支弩箭齐发,一片片乌云向燕军士兵头顶上飞来,盾牌成了燕军士兵的保命神器,让他们躲过了惨烈的火雨,又让他们顶住了雨点般落下的箭矢。
这不是大黄弩,而是普通的军弩,射不穿燕军的盾牌,也是和火泥一样,可以射中士兵的腿部。
不断有士兵在奔跑中一头栽倒,一轮箭射罢,约一千余人箭矢射倒,但腿部不是要害,只是射伤倒地,却没有士兵阵亡。
这点士兵损失对三万大军根本不算什么,海潮一般的士兵继续奔跑,渐渐靠近了护城河。
第699章 南城决战(六)
城头上箭矢如雨,铺设浮桥的士兵死伤惨重,已超过三千士兵被射杀,但燕军士兵异常悍勇,势在必得,前面士兵被射杀,后面士兵立刻补充上来,他们都是两人一组,一人举盾保护,另一人安装浮桥,尽管死伤惨重,但浮桥也渐渐完成了。
一包包燃烧的硫磺炭火泥飞射上天空,如烟花在天空璀璨绽放,又化作千万点火雨向士兵头顶飞来。
后面进攻的三万大军都蹲下,躲在盾牌后面,但还是不断有士兵被无孔无入的火雨击中,痛入骨髓,惨叫不已。
但在战场上,人人自危,除非是兄弟或者父子,要么撤退时帮忙搀扶一把,否则不会有人关心受伤士兵的死活,不会有人给自己增添累赘,伤兵只能靠自救求生。
但求生很难,尽管第一次受伤不会阵亡,很多受伤士兵的阵亡都是遭到第二次攻击而死,数千燕军士兵受伤后都顾不上再用盾牌防护,很快被第二波箭雨射杀或者被大面积火雨击中而烧死。
一万铺桥军在付出了四千七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将二十架浮桥铺设完成,每座浮桥都是用几个大木箱并排铺设,以保证足够的宽度,浮桥宽达三丈,足以让两丈底盘的巢车和云梯通过。
短短的攻城奔跑和架设的浮桥,就让燕军付出了一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这场大战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这时,李晟走到李邺面前笑道:“把火战用到了极致,古往今来,殿下是第一人!”
李邺呵呵笑道:“高帽子我可不想戴,倒是李将军有没有想过战后留在江汉军?”
不经意间,李邺向李晟发出了邀请。
李晟心中有点为难,李邺毕竟是地方军阀,他实际上是想返回朝廷军队,李晟想了想道:“让卑职考虑考虑吧!”
李邺点点头笑道:“一切由你自己决定,我绝不勉强!”
“多谢殿下理解!”
“呜——”
城下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吹响,两万五千余燕军士兵一跃而起,像野兽一般狂呼乱叫,扛着攻城梯向城墙冲过去,铺设浮桥剩下的六千士兵也加入进攻的行列。
一架架攻城梯顺利搭上了城墙,攻城梯的前端已经换成铁制,长斧也无法再劈断横档。
另外,不少攻城梯的两侧和底部都加了挡板,底部加挡板是为了防止士兵在慌乱中一脚踩空掉下去,两侧加挡板则是防止马面墙上唐军从侧面射冷箭。
虽然这种三面用挡板防护的攻城梯看起来有利于唐军的滚木礌石砸下,但在实战中,滚木和巨石在砸中第一个士兵的盾牌后,往往就会弹起来,向城下的士兵砸去,反而伤不到攻城梯下方的士兵。
所以前几次燕军将领在汇报攻城的伤害时,只提到了顶部横档被砍断和马面墙上的冷箭,并没有提到滚木礌石的伤害。
只是工匠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木材进行全部改造,只能对三成的攻城梯加了挡板,也幸亏如此,使那些没有改造过的攻城梯避免了另一种灭顶之灾。
攻城士兵迎面遭到了上百块百斤巨石的迎头砸下,这些巨石正是投石机投进城内的巨石,现在也如数奉还,百斤巨石砸下,攻城梯前端的几名燕军士兵被一连串地砸了下去。
城上唐军士兵趁机将两罐火油沿着改造后的攻城梯底板倾倒下去,扔下了火把,烈火瞬间将攻城梯吞没了,上面的士兵被烧得哭喊连天,一个个火人从梯子上跳了下去。
这就是有其利必有其弊,改造后的攻城梯虽然保护住了士兵免遭马面墙冷箭射杀,也使士兵不会踩空掉下去,但又给唐军用火油攻击创造了条件,火油可以沿着底板流满整个攻城梯,一点都不浪费。
一百多架攻城梯变成了火梯,守城唐军士兵趁机将大量麦秸抛下去,城下到处都是火点和浓烟。
李归仁看得清楚,他当即喝令道:“将攻城梯的底板拆除!”
剩下的两百多架改造攻城梯底板都被拆除,攻城梯也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上万燕军士兵在两百多架攻城梯上和城头上唐军激战。
这时,十部云梯率先驶了上来,攻城云梯和现代的消防云梯非常相似,底部是一辆大车,上面站满了士兵,还有一架固定在大车上的基础梯子,基础梯子是铁制的,高约两丈,加上底盘高度,实际上已经和城墙持平了,所有旋转云梯都安装在基础梯子上,可以视城头的守军情况调节方向,直接搭在城头上
更重要是,基础梯子上已站满了士兵,当云梯靠近城墙时,士兵一跃跳上基础梯的顶端,沿着云梯冲过去,直接跳上城头,这就和巢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架云梯已经驶过了浮桥,渐渐靠近城头,站在云梯上的燕军长矛士兵开始迅速攀上了铁架基础梯,将后背的盾牌拿在手上,一手盾牌,一手持矛,严阵以待。
当旋转云梯刚刚搭上城头,燕军士兵开始手执矛盾猛冲,两边大黄弩射出的长杆重箭如雨点般射来,旋转云梯上的士兵纷纷中箭,从三丈高的空中摔下来。
但燕军士兵的盾牌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挡住大部分箭矢,十个人有四人会中箭坠落,还是有六人能冲上城头,但迎接他们的却唐军的重甲步兵,很多燕军士兵跳上城头的一瞬间,便被陌刀一刀劈杀,或许能坚持一两个回合,但依旧难逃一死。
一名燕军对付一名重甲步兵都极为困难,何况要对付二十余人,怎么可能有获胜的希望?
而且燕军士兵都死相极惨,不是被一刀斩掉脑袋,就是被拦腰斩为两段。
这也是云梯最大的不足,一次只能上城一人,输出士兵的能力比较弱。
所以又在云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升级版本,那就是巢车。
城头上,数万唐军分工明确,条理清晰,人数最多的普通士兵对付攻城梯上的敌军。
而三千支大黄弩和相应的六千名弩军负责射杀云梯和巢车上的敌军,四千名重甲步兵分成四十队,每队百人,他们是对付云梯和巢车的主力,另外还五千重锤勾连枪军也严阵以待,等待巢车的敌军登城。
每个军种都有各自的任务,互相配合,各司其责,牢牢控制着南城墙,燕军再是悍勇也始终无法突破唐军的防御线。
李邺对云梯已经不是很关心,虽然云梯攻城很犀利,但云梯有致命弱点,云梯的输出能力太弱,导致燕军士兵要么被重弩军射杀,要么被重甲步兵砍死,更重要是,李邺配备了足够多的资源,使作战士兵可以轮流上阵,轮战休息。
相比云梯,李邺更关心的是巢车,巢车是批量输出,一次可以杀出二三十人,而且源源不断涌出来,真正对付巢车的办法是毁灭巢车,如果不毁灭巢车,南城头上的防御体系将会很快被攻破。
李邺取出单筒望远镜向三百步外的巢车望去,望远镜看得很清楚,巢车顶部平台上缝隙内站着黑压压士兵,身穿重甲,手执陌刀,戴黑色兽面头盔,看起来格外狰狞,正是他所预料,攻城主力正是燕军的重甲步兵。
李邺心中有些担心,他当即令道:“让许将军来见我!”
传令兵飞奔而去,只片刻,黑矛气喘吁吁奔来,“请殿下吩咐!”
“对付云梯的重甲步兵太多,减少一半,用来对付巢车!”
“遵令!”黑矛躬身行一礼,转身匆匆奔去。
李邺将兵力部署重新进行了调整,用一千重甲步兵对付云梯,其他三千重甲步兵用来对付巢车。
十辆巢车并不是和云梯同步,已经渐渐靠近护城河,相距还有两百步。
这时,三名区域主将一声令下,城头上的投石机率先出击,一块块五六十斤的巨石腾空而起,呼啸向巢车砸去。
第700章 南城决战(七)
“砰!”
一块大石砸中了巢车,木屑四溅,但巢车的结构没有任何损坏,依旧轰隆隆前行。
“咚!”另一块大石砸中一部巢车的顶部,顶板也没有损坏,大石被弹飞出去。
这一切,李邺在千里眼中看得清清楚楚,工匠用料非常厚实,应该是先做了底板,再用一切为二的原木钉在底板上,巢车才会这么结实,投石机对它的攻击没有一点作用。
就在这时,一架攻城梯的燕军士兵抓住了机会,冲上来几名士兵,冲开一个缺口,紧接着燕军士兵一个接一个连续冲上来数十人,突然来变故使城头守军措手不及,一阵大乱,紧接着,还有几架攻城梯也出现了突破。
突破点都是出现在裴琇的防御区,李邺大怒,喝令道:“重弩手上!”
令旗招展,重弩手纷纷冲上去助战,举弩疾射,一阵乱箭射杀,冲上城的士兵被射杀了数十人,唐军士兵一拥而上,用长矛捅刺,片刻将其他燕军士兵全部杀死,又重新封住了缺口。
一名李邺的亲兵冲到裴琇面前,大喊道:“殿下传令,裴将军如果太疲惫,请下城去休息,让其他将领来接手!”
裴琇被刺激得满脸通红,他怒吼一声道:“所有人给我打起精神来,再敢懈怠,立刻斩首!”
裴琇很清楚,之所以被突破,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有点轻敌懈怠,包括他自己也有点懈怠了。
被突破的后怕让唐军士兵纷纷打起精神,全力和攻城敌军较量。
被突破出现在裴琇的防御区,而突破敌军的进攻也同样出现在裴琇的区域,一旦唐军士兵们集中精力考虑如何摧毁燕军士兵的进攻,他们很快有了突破。
最新的突破是唐军士兵找到了对付云梯的办法,用绳索,数十名唐军士兵甩出钩爪,钩住了云梯下面的基础梯铁杠,三只铁钩一共六股绳索,上百名唐军一起奋力拉拽,云梯开始晃动起来,梯子上的敌军纷纷坠落,云梯开始斜翻了,最后轰然翻倒。
唐军士兵随即抛下数百捆麦秸,用火箭点燃,麦秸燃起了大火,云梯也开始燃烧起来。
城头上唐军纷纷如法炮制,很快,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云梯也被绳索拉翻,随即纵火焚烧,城下到处是燃烧的烈火。
云梯的低效率和连续失利,使高尚改变了战术,他命令其他云梯全部退到护城河外,给后面的巢车让出通道。
同时将第二批的十部巢车也投入了战场,迅速驶向城墙,高尚同时又投入了两万军队,跟在二十部巢车后面。
这时,第一批巢车已经驶上了浮桥,
李邺冷静下令道:“通知重弩军准备,换铁箭!”
巢车的线路是固定的,在巢车的上城处,其他士兵都撤退了,把场地空出来,重弩军、重甲步兵和重锤勾连枪军早已严阵以待。
巢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顶部比较宽,可以站三十名士兵,头上还有顶子,正面被拉起的天桥板挡住,天桥板宽五尺,长八尺,极为坚固,它就像一面有力的盾牌,抵挡住唐军射来的重箭。
在三十名士兵背后是入口,下面是两级楼梯,楼梯上也站满了重甲步兵,当第一批重甲步兵冲上城头后,第一批重甲步兵也立刻冲上城头,然后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
冲上一百五十名重甲步兵后,后面就是大量的普通士兵登城了,二十部巢车都是这样高量士兵输出,如果不及时摧毁巢车,那么就会在短短一炷香时间内,上万燕军士兵被输出上城头,这也就意味长安城失守,双方将进入巷战。
这也是双方都极为看重巢车的主要原因。
但巢车建造得极为坚固,投石机的五六十斤大石也难伤它分毫不差,底盘也宽厚,里面站满了人,就算用绳索拉拽也无济于事,更重要是,绳索没有借力之处。
第一部巢车终于抵达了城头,沉重的天桥板轰然落下,重重砸在城垛上,三十名重甲步兵一拥而出,向城头冲去,几乎是同一时刻,五十步外的重弩手们一起放箭,这次大黄弩射出的不是长杆重箭,而是铁箭,上百支铁箭在五百步外也有断金裂石的强大力量,何况现在只有五十步。
燕军重甲步兵的重铠铁甲挡不铁箭的强大力量,纷纷被射穿了重铠和身体,三十名重甲步兵霎时间被射杀了二十一人,只剩下九人冲上城头,迎接他们的是数十名唐军重甲步兵,双方瞬间激战在一起。
在边缘除了重弩军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那就是负责火油喷射的士兵,他们一共五百人,自从拿下武关,就没有什么任务,一直闲置,但到关键时刻,他们上场了。
不过没有李邺发出的命令,他们也只能耐心等待着,李邺自然有他的想法,他利用这次机会将燕军的重甲步兵消耗掉,还可以缴获不少装备。
就在第一批重甲步兵冲上城头,第二批三十名重甲步兵也迅速出现,大喊着向城头冲去,他们同样遭到了重弩铁箭的血洗,这一批被干掉十九人,有十一人冲上城头.
这时,第一批的九名燕军重甲步兵已被当场斩杀三人,其他六人从三个方向冲出重围,实际上是唐军陌刀士兵将他们让过去。
其中一名燕军重甲步兵刚冲出重围,就被埋伏在地上的钩连枪勾住了脚腕,士兵一拉,双脚离地,重重摔倒在地上。
不等他反应过来,两只铁锤已狠狠打在他的头上,燕军重甲步兵当场被打晕过去,立刻有人拉起他的铁盔,露出了咽喉,一道寒光闪过,鲜血喷出,燕军重甲步兵被割断了喉咙。
这只是其中一人,而其他五人最后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但过程并不顺利,也有六名钩连枪士兵动作稍慢,被重甲步兵斩杀。
第三批三十名重甲步兵也从巢车中冲出来,毫无准备地被一阵暴风骤雨般的铁箭扫射,一半的士兵被射杀,这一次有十五名重甲步兵冲上了城头。
而这时,城头却出了大问题,主帅李邺低估燕军重甲步兵的实力,也高估了重锤钩连枪士兵。
第二批的七名燕军重甲步兵杀出重围,冲进了重锤士兵之中,混乱中,唐军士兵配合出现了失误,钩连枪士兵多次没有能钩住对方脚腕,有时只钩住了对方一只脚腕,反而被对方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