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微微笑道:“你父亲已经从永王那里辞职了,接受我的邀请,来给我做幕僚。”
清羽欢喜道:“那太好了,我就希望他能稳定下来,不要再颠沛流离,最好把酒也戒了。”
这时,一名侍女在门口道:“启禀殿下,外面有贵客,请您去一趟。”
李邺点点头,把孩子递给母亲,又再次感谢清羽,这才匆匆去了。
望着儿子走远,裴三娘笑道:“我儿子小时候是头蠢牛,在长安永和坊整天打架斗殴,但十四岁时他挨一棍,一下子就像变了个人,他的故事很传奇,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清羽笑着点点头,李邺能把颠沛流离半生的父亲安顿下来,就凭这一点,她心中便对李邺生出一丝感激之情。
来拜访李邺的是李泌和仇玄,他们给李邺带来一个重大消息。
仇玄道:“消息是三天前从长安情报站传来的,天子派太常卿李瑀为使者,前来襄阳和殿下谈判。”
“谈判什么?”李邺问道。
旁边李泌缓缓道:“消息应该确切,天子决定调殿下出任陇右、河西节度使。”
李邺冷笑一声,“调我去和吐蕃军对抗,还是真是妙计,难道他不知道,我会不答应吗?”
“天子当然知道,所以才让李瑀来和殿下谈判。”
李邺沉默了,负手来回踱步,半晌叹口气道:“我知道天子肯定会对荆襄下手,但我以为天子会封我为江南西道兼黔中道节度使,命我让出荆襄,所以我才亲自去江南售货,同时拉拢江南的巨商,为将来吞并江南东道做准备,没想到天子居然调我去陇西和河西,完全南辕北辙了。”
李泌淡淡笑道:“但殿下也卖掉了一百五十艘大船,应该也有另外一种准备吧!”
李邺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我父亲给我的信中也提到了朝廷会调我去陇右的可能。
所以我确实有两手准备,一方面去江南,另一方面去西北,只是我以为天子让我去江南的可能性比较大,却没有想到天子最后选了西北。”
旁边仇玄道:“据说李辅国和鱼朝恩主张让殿下去江南西道,但韦见素坚决反对,正是他提出让殿下去西北,天子也最终采纳了他的方案!”
李泌也微微笑道:“他们提出什么方案其实不重要,重要是殿下愿意放弃荆襄吗?”
李邺苦笑一声道:“坦率说,我有点不舍,好容易才控制了荆襄,就这样放弃,我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又要重头去陇西、河西艰难创业,我不知道自己是傻子,还是聪明人?”
李泌笑了笑道:“但我认为殿下一定会选择陇右和河西!”
“为什么?”
“因为殿下在夺取长安后,灭大唐易如反掌,只要当时和安禄山达成一个协议,殿下就能坐等大唐被安禄山灭亡,然后开始建立自己的王朝,但殿下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大义。
在关键时刻,殿下一定会选择大义,而非私利,去陇右和河西也一样,殿下绝不会坐视陇右和河西被吐蕃吞噬,一定会选择大义,重新夺回汉家江山。”
李邺很清晰地记得这段历史,安史之乱后,西北唐军全部东调,陇西、河西尽失,安西和北庭最终也失去了。
上百万农耕汉人沦为吐蕃人的奴隶,被押往吐蕃做牛马,当他们回头最后看一眼家乡,无数人悲痛欲绝,跳崖自尽。
虽然荆襄富庶,江南更是鱼米之乡,但想到那段悲痛的历史,李邺觉得这就是上天赋予自己的责任,让自己来到大唐。
安史之乱朝廷最终可以剿灭,但西北一去四百年,汉人衣冠尽断,就算再艰难,他也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李邺最终缓缓点头,“先生说得对,我绝不会坐视陇右和河西被吐蕃人占领,也绝不会让数百万汉民沦为吐蕃人的奴隶!”
李泌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和朝廷谈判吧!获取最大的利益,让出荆襄!”
第731章 全力支持
入夜,李邺特地来陪伴妻子,母亲裴三娘告诉李邺,他妻子生下女儿后,一直有点郁郁不乐,让李邺吓了一跳,妻子可别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李邺还特地把大宝儿也抱过来,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呆在屋子里。
此时,大宝儿躺在母亲的怀中睡得香甜,旁观是裹在襁褓中的小宝儿,独孤新月索性把两姐妹并头放在一起,望着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独孤新月心中充满了母爱的喜悦。
不得不说,李邺这一招很绝,让乳母带小宝儿,让妻子自己带大宝儿,每天抽时间陪着大女儿,妻子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抑郁了。
独孤新月想到一事,对丈夫道:“夫君,后天启明就要回长安了,你派一支军队护卫她回去吧!”
李邺当即答应了,“我让成华安排一队女兵护卫,她怎么又急着回去了,不是让她和三叔一起回去吗?”
独孤新月笑了笑道:“四月初有一场重要的皇宫选秀,她要回去准备一下。”
李邺一怔,“她要参加皇宫选宫女?”
独孤新月摇摇头,“她可不是参加选宫女,是给年轻王爷们选王妃,其实就是宗室相亲,只有关陇贵族和少数大世家才有资格送女儿参加,她本来是想来襄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成为夫君的侧妃,结果夫君下午不知给她说了什么,把她吓着了,她又跑来找我确认。”
“确认什么?”李邺笑问道。
独孤新月叹了口气,“她来确认我不是遭到过刺杀,还是三十几名刺客在街头刺杀。”
“那娘子怎么说?”
“我能说什么,实话实说,是有这么回事,三十二名刺客在街头拦截刺杀我的马车,车夫死了,马车被弩箭射得千疮百孔,幸亏当时我身体不舒服,没有出门,才逃过一劫,旦我不知道是天子派来的,夫君告诉她的?”
李邺点点头,“我告诉她,我光鲜的背后是天子一心想杀我,明杀不了就暗杀,我们家人其实都是站在悬崖边上,身后是万丈深渊,我还告诉她,天子派来三十几名刺客,两次刺杀王妃失败,现在还不知道躲藏在哪里?”
独孤新月吓了一跳,“难道那些人还没有抓到?”
李邺握着她手,安慰她道:“当然抓到了,已全部处死,不过不是大唐天子派来的,而大燕天子派来的刺客,公孙大娘已经把燕国的刺客老巢给端了,暂时不会再有刺客过来。”
独孤新月叹口气,“当初我答应过启明,将来让她做你的侧妃,现在看来我当时很傻,不该许那样的诺言,现在让我很被动,她一来就让我兑现承诺,我怎么兑现?幸亏我及时生了孩子,她不好意思再提,要不然我非要被她烦死不可。”
李邺这才明白了妻子郁郁不乐的原因,除了没有生儿子,还有一个就是她无法兑现自己当年的承诺。
李邺把妻子搂在怀中道:“婚姻不是施舍,更不能凭感情用事,尤其是名门世家的婚姻,启明是你二叔的嫡女,独孤家族怎么可能让她做我的偏妃,就算伱答应也没有用,她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个时候她也需要一个台阶,所以我就把自己的政治风险实话实说告诉了她,并不是吓唬她,她才要找你确认,一旦确认后,她也就果断放弃,要及时赶回去参加选妃。”
“夫君说得对,她从小就喜欢和我攀比较量,我得到的,她也要得到,我有的,她也要有,小到衣服,大到丈夫,但同时,我们姐妹的感情又非常深厚,有时候我真的分不清楚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
“其实两个都是真实的她!”
李邺笑了笑道:“人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他善良的一面,也有他恶的另一面,启明对你有真挚的姐妹之情,绝对是真实的,但她又比较自私,总希望自己超过你,姐妹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一样,这就是人性,任何人任何事我们都不要想得太好,更用不着深感痛苦,淡然处之就行了。”
“感谢夫君开导,我心里舒服多了!”
独孤新月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婆婆看中了清羽,我觉得你们母子还真是心灵相通,夫君是不是也看中她了?”
李邺顿时从哲学家变成了胆小鬼,他期期艾艾道:“这个,我没有想过啊!”
“言不由衷,去吧!把乳母叫进来,你今晚去太清宫,那边还有一个苦命女,估计正伸长脖子等着你呢!”
两天后,独孤启明在一队女骑兵的护卫下,带着两名侍女乘坐马车走了,走的时候只风轻云淡地和李邺打个招呼,便决然离去了。
真正的世家女子在选择自己婚姻时,很少会考虑感情,她们从来都是把地位和利益放在第一位,门当户对是她们的最低要求,所以世家女嫁给一个穷小子,只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个在童话故事中,一个在科举发榜后。
又过了几天,独孤明却来了,有趣的是,他在内乡县遇到了独孤启明,他不放心侄女,便让自己的公主妻子和她一起回长安了,他妻子本来就不想来襄阳,一路抱怨,正好遇到侄女,便跟着回去了,皆大欢喜。
李邺让手下安排独孤明一行在西迎宾驿住下,襄阳有两座档次比较高的驿馆,一座是城西的迎宾驿,这里距离李邺府宅比较近,另一座是城东的贵宾驿,这一座驿站准备用来安置朝廷谈判代表李瑀一行,他们还在路上,很快将抵达襄阳。
迎宾驿内堂上,独孤明和李邺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独孤明是代表独孤家族而来,李邺既然是独孤家族的嫡女婿,那么也代表了独孤家族的利益,所以独孤家族才会一次次地拿出核心资源支持李邺。
“我们几个家族都商讨过了,我们都希望你能返回陇右,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出力,想办法帮你解决?你有什么顾虑,尽管说出来。”
李邺问道:“三叔能告诉我,是哪几个家族吗?”
“独孤家族、窦氏家族、长孙家族和贺兰家族,为独孤家为首,四大家族世代联姻,结成了非常牢固的同盟关系。”
“元家不是吗?”
独孤明摇摇头,“元家是与豆卢家族、侯莫陈家族、达奚家族和尉迟家族结盟,另外还有李、赵、于、宇文四家结盟,但实力比较弱,整个关陇贵族就分成这三大派系。”
李邺还是第一次听到关陇贵族的内部势力分布,李邺沉吟一下道:“我们高层内部也商议多次,都决定以大义为重,去陇右和河西抗击吐蕃军,为此,我也筹措了大量钱财,但唯一担心的就是粮食供给,我们希望朝廷能够适当在粮食方面支持我们?但又担心朝廷靠不住!”
独孤明点点头,“粮食确实是大问题,朝廷也顶多支持你们一次,不过没关系,只要你维持住强大的运输队伍,我们也可以在粮食方面尽全力支持你。”
李邺也知道关陇贵族占据了大量良田,但自己有十几万大军,粮食消耗也惊人,关陇贵族最多给点补充,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好在陇右有河湟谷地,河西又靠近朔方的灵夏平原,这是两大产量地。
“另外,我还想知道目前陇右和河西的情况,三叔知道一点吗?”
第732章 谈判开始
独孤明沉吟一下道:“西部局势你岳父是最清楚的,他建议你先取河西,站稳脚跟后再攻陇右,或者朔方,你要有计划,要有策略,关键是要走出第一步,伱有考虑过吗?”
李邺点点头,“我打算先借用汉中一年,以汉中为后勤根基,沿着西连云栈道去陇西。”
独孤明也点点头,“借用汉中倒是可以,我们在汉中呆过,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确实是养精蓄锐之地,当然比不了荆襄,但要比西北苦寒之地要好得多,目前秦州还在朝廷手中,那边集结了大量难民,崔光远目前就是秦州刺史,你可以在那边得到兵源补充,立足于秦州,打通渭州和金州,距离凉州就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接下来的谈判很重要了。”
李邺微微笑道:“我们很多人都想先夺取陇右,主要从汉中出去,就是陇右了,去河西太远了一点。”
独孤明冷笑一声道:“那是你们不了解情况,吐蕃军的上军、中军和下军你们知道吗?陇右是吐蕃防范的重中之重,最精锐的十余万吐蕃本土军就部署在陇右,中军以吐谷浑人为主,部署在河西放牧,下军则以少量吐蕃将领和大量河洮汉人整编而成,部署在朔方种小麦。
当然,你可以攻打朔方,但朔方军是唐军的主力,你攻下朔方也是给朝廷做嫁衣,因为你不是朔方节度使,我们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你是陇右、河西节度使,那么你在和朝廷的谈判中,可以提一切有关河西和陇右要求,朝廷都可能答应。但如果你提朔方的要求,朝廷上下都会认为你贪得无厌,所以我们劝你取河西,河西确实要比陇右容易得多。”
下午,李邺又再次召集高层将领和文官商议大计。
去西北抗击吐蕃已经成为共识,但有几个细节问题必须梳理清楚,偏偏这几个问题又是最关键的。
第一个便是军队家眷问题,数万家眷生活在襄州和邓州,已经安定下来,再让他们迁去西北,他们是否愿意?
李邺沉吟良久道:“我考虑了很久,还是让家眷们自己选择,愿意跟我们走,土地我们会给予三倍的补偿,终身免其赋税,士兵想退伍留下来,我们不勉强,如果士兵愿意跟我们走,家眷留下,也完全可以,如果将来家眷再来投奔,我们还是同样给予三倍的土地补偿。
其次,我想用汉中作为我们的缓冲之地,家眷都暂时留在汉中,一旦我们在河西站稳脚跟,我们再把家眷接过去,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必须和朝廷争取,最少一年,最多三年。”
这时,裴琇举手道:“殿下,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荆襄籍士兵,有多少荆襄籍士兵愿意跟我们去陇右河西?”
目前江汉有十五万大军,其中超过一半是荆襄籍士兵,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把军队强行带过去,会不会造成大量逃兵事件,严重动摇军心?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底。
李邺摇摇头道:“军队本来就是以服从为天职,只愿在自己家乡从军,那就不是合格军人,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不用瞻前顾后,当然,我们也要进行宣传,要告诉士兵们,我们去陇右河西,是去抗击吐蕃,收复汉家江山,事实也是这样。”
“如果实在不愿意去,爆发了大规模抗议逃亡呢?”裴琇又追问道。
李泌微微笑道:“这就是极端情况了,一般在此之前就会有很多征兆,不满、流言、怠训、逃亡等等,如果突然出现大规模抗议,而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这里面一定有预谋、策划、串联,出现这种情况,相信殿下一定不会手软。”
李邺也道:“各位要明白一点,我们西迁不是一两天就解决,而是会延长很长一段时间,逐步西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现在我们只是敲定原则和方向,至于细节,暂时不要考虑那么多。”
众人便把讨论的方向转移到原则问题上,众人一致决定,先派出斥候探子去了解陇右和河西的情况,只有掌握切实的情报,才能决定他们到底选择河西还是陇右?
同时决定了第二个原则,尽量带十五万大军前往陇右河西,如果实在不愿去,那么也不勉强,允许士兵退伍返乡。
两天后,太常卿李瑀率领由二十名官员组成的谈判团队以及三百名士兵抵达了襄阳。
李泌代表节度使李邺迎接谈判团队的到来,并将他们安排住进了贵宾馆。
但让李泌始料不及的是,谈判副使之一竟然是内侍监令程元振,这显然是天子李亨不太相信李瑀,派程元振来监视整个团队。
程元振是宦官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前面是李辅国和鱼朝恩,程元振是李辅国的副手,对李辅国忠心耿耿,当然也深得天子李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