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振来襄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销了不称职的监军冯延环,将他狠狠臭骂一顿,拖下去打三十棍,带回去再严惩。
处置了冯延环,程元振便带着几名宦官游山玩水去了,看似漫不经心,但这正是程元振的狡猾之处。
程元振还带了十几名天玑楼武士,天玑楼是李辅国创立的秘密团体,专门执行天子李亨交代的各种监视任务,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由李辅国心腹手下俱文珍统领。
目前监视李岱的护卫和侍女,就属于天玑楼管辖。
程元振游山玩水去了,表面上放松了对谈判团队的监控,但实际上,十几名天玑武士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当然,大家并不知道护卫士兵中混有天玑武士。
次日上午,就在贵宾馆,李泌也带着十几名官员和李瑀进行了第一次谈判,李邺也参加了谈判开启。
由李瑀宣读天子旨意,改封李邺为岐王,岐王地位在唐朝可不低,属于二等亲王,前任岐王是李隆基的兄弟李范,他儿子改封陕王后,岐王这个爵位就空出来了。
李邺的鲁王属于三等亲王,和吴王、卫王、淮王、虢王、汴王、郑王、陇王、宋王、永王等等同为一级。
升为二等亲王算是进一步,岐王和越王、吴王、韩王、陕王、薛王、代王、宁王等等一样。
但岐王还不是核心亲王,核心亲王又叫一等亲王,是唐、秦、雍、晋、齐、魏、赵、楚、蜀、汉等十大亲王组成。
同时封李邺为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节制河西、陇右诸州,统领陇右、河西十五万大军,并敦促李邺尽快辞去江汉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观察使之职。
这也是朝廷的无奈之处,不敢强行罢免李邺的职务,所以才要谈判,要是别人,就直接免去了,哪里还需要什么督促?
另外,十五万大军只是一个空壳,名额而已,允许李邺组建不超过十五万人的军队。
让李瑀松一口气的是,李邺欣然接受了任命和新的王爵,剩下的事情就是怎么辞去江汉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观察使之职。
宣读完旨意后,李邺领旨离去了,双方随即开始了第一轮谈判。
第733章 谈判僵局
第一天的谈判还算是顺利,朝廷承认了目前江汉军所有将士武职和军职的合法性,同时也认可了山南东道由李邺任命的所有州县官员皆为朝廷正式官员,另外也承认了江汉军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合法,这主要是指土地和房产宅。
作为回报,李邺也正式将江南西道交给了朝廷,同时承诺尽快从江南西道撤军。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可谓皆大欢喜,李邺既然决定去陇右和河西,那么江南西道就没有必要保留了,作为顺水人情交给朝廷,换取朝廷对他所任命襄阳官员的承认。
但很快,在第二回合谈判,双方就出现了分歧,是关于荆襄过渡期的安排,朝廷只给李邺三个月时间,但李邺希望用一年的时间过渡,也就是说,一年后李邺才会把所有军队撤完,但朝廷三个月后就想接手防务。
官房内,李泌向李邺汇报道:“其实朝廷是害怕殿下卡住江南漕运的脖子,所以才希望我们赶紧走人。”
李邺负手来回踱步,他停住脚步对李泌道:“之前我是想用荆襄来换取汉中的长期控制,我后来想了想,汉中一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点,我希望至少控制汉中三年,当然,汉中的地方政权我不要,我是要汉中的一块土地,作为我们后勤重地,如果朝廷在汉中让步,那我也可以在荆襄让步。”
李泌点点头,“那卑职明天就开始第三个回合的谈判,开始谈汉中,争取汉中,逐步在荆襄让步,可以把邓州的防务先还给朝廷,其次可以把襄州以外的州县交给朝廷,还有战船可以交给朝廷!”
“战船等一等,那是在最后才考虑的事情,政务权可以先交,如果朝廷同意把汉中的梁州和兴州交给我,我可以立刻辞去山南东道观察使之职,不过有一个原则军师要把握住,不是我们先让步,而是对方先让步后,我们再给予一定的让步。”
“请殿下放心,卑职完全明白,能把握住谈判节奏。”
李邺又问道:“程元振还在游山玩水吗?”
“他今天回来了,估计在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谈判,今天谈判中,卑职稍稍露了一点口风,军队将以汉中为后勤,进攻陇右,他们应该听懂了!”
贵宾馆内堂上,十几名朝廷官员也坐在一起,探讨今天的谈判,宦官程元振显得有些疲惫,用手撑着头,眯眼打盹。
李瑀缓缓对众人道:“对方提出缓冲期为一年,绝对不可以,我临行时天子说得很清楚,荆襄最多延迟三个月,但对方坚持要一年,大家都说说,接下来我们怎么谈?”
李瑀回头看了一眼程元振,笑道:“我们想听听程知监的意见!”
程元振摆摆手道:“既然天子都定下期限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三个月,他们不走也得走!”
这话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如果没有什么商量余地,那还来谈判做什么?
李瑀叹口气道:“如果我们坚持三个月要对方离去,那么我们就得在别的方面做出重大让步才行。”
“使君说得没错,卑职也认为江汉军军另有所图。”
一名官员站起身,他叫元载,官任度支郎中,这次作为谈判助理前来襄阳。
他走上前行礼道:“其实最后李泌已经暗示了我们,他们要以汉中为后勤根基,这就说明一点,他们或许会在汉中呆很长时间。”
李瑀点点头,“元使君说得对,对方一定是想在汉中滞留,明天我们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次日一早继续谈判,这次,程元振也加入了谈判队伍,他作为副代表坐在李瑀身边,一言不发。
李泌不慌不忙道:“我们十五万大军西迁,如果加上家眷。不下三十万人,但问题是陇右和河西已经被吐蕃占领,军队首先要和吐蕃军队作战,争夺地盘。
我们不可能拖着家眷以及粮食物资和吐蕃军作战,那么我们肯定需要一个后勤之地,现在看来,后勤之地放在汉中是最合适的,如果朝廷同意把汉中借给我们两三年,那么我们三个月内离开荆襄也完全可能了。”
“两三年?”
李瑀吃了一惊,“汉中这么大,不能全部交给你们,而且还要那么长的时间。”
李泌脸一沉,冷冷道:“那么还是昨天的方案,一年后,我们把荆襄移交给朝廷。”
“不!不!不!”
李瑀连忙摆手道:“我的意思是,当然可以.”
在一旁眯眼的程元振忽然打断了李瑀的话,“李太常,能不能把汉中借给岐王,可不是由我们决定的事情!”
李瑀叹口气道:“不如这样吧!关于借汉中之事,让我请示一下天子和朝廷,我确实没有权限答应或者不答应。”
李泌又问道:“李使君是打算用鹰信请示朝廷,还是派人去送信?”
“事关重大,鹰信说不清,我肯定是要派人去送信!”
李泌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继续谈一谈陇右、河西节度使的权限问题,还有朝廷对我们的支持,朝廷能给我们什么?”
就在双方的谈判如火如荼进行之时,高力士又再一次低调地来到了襄阳。
李邺在内卫官衙秘密接见了高力士。
高力士将一卷黄缎子包裹的诏书递给了李邺,“这就是殿下想要的诏书,太上皇很痛快地给了,也希望殿下遵守承诺,放永王军队入蜀。”
李邺淡淡笑道:“事实上,我已经把一百五十艘五千石战船给了永王,如果高翁愿意,可以在江陵等到永王的船队,然后一同入蜀!”
高力士大喜,“我还能赶得上吗?”
“应该赶得上,我可以安排军队送高翁前往江陵,然后派人通知永王,高翁在江陵江面上直接上船。”
“多谢了,我等会儿就出发,听说殿下要去陇右和河西?”
李邺点点头,肃然道:“吐蕃已经吞并了陇右、河西和朔方,大唐的江山社稷落入异族之手,作为大唐宗室,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率军前往陇右和河西,击溃吐蕃,收复我汉家江山。”
第734章 明码标价
高力士竖起大拇指,“李林甫有你这样的孙子,他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就冲这一点,我也会劝太上皇全力助你!”
李邺微微笑道:“多谢高翁的心意,我暂时不需要太上的帮助,他也帮不了我,另外,有一个人,高翁把他带走吧!”
李邺命人把冯延环带进来,冯延环虽然不是合格的监军,但他从不干涉荆襄的军政,也不向朝廷打小报告。
李邺欠了他很大的人情,李邺也知道他回去必然会被严惩,打板子都是小事了,搞不好会丢了性命。
所以李邺派人从贵宾馆把被关押的冯延环强行带出来,交给高力士带走。
冯延环看见了高力士,顿时匍匐在地上,抱住他的腿放声大哭。
冯延环从小伺候高力士二十年,高力士也视他为子,特地给他改姓为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了。
高力士双眼湿润了,他拍拍他的头,哽咽道:“痴儿,我们既然有缘再见,你就跟我走吧!”
高力士很快就走了,李邺派一队骑兵送高力士和冯延环坐大车南下,前往江陵搭船。
时间又过去三天,谈判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深水区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个汉中问题,李邺要借梁州、凤州和兴州三州,一借就是三年,虽然说是要报请天子和朝廷决定,但程元振却自作主张,只肯给兴州,梁州和凤州不给,而且兴州驻军不得超过三千人,这就没法谈了。
第二个问题是节度使的权限问题,自从安禄山造反后,朝廷已经全面收缩各地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首先不得不干政,其次要派监军。
但李邺要从前的节度使权力,而且地方州官中的刺史和长史可以由朝廷任命,但必须由他推荐,县级官员都由节度府直接任命,各都督州的都督也由他任命,另外他不接受监军。
第三个核心问题,就是李邺的任期的问题,李邺提出至少两个任期,也就是十年,而天子李亨只肯给他五年任期,其实就是让他出力收复河西陇右,然后再以任期届满为理由把他调走。
除了这三个核心问题外,还有就是朝廷对李邺支持,朝廷同时支持李邺一百万石粮食,分三年支付,也就是说,每年最多给他三十三万石粮食。
算下来就只支持了他三成的粮食,而且还只有三年,另外七成粮食和军俸他得自筹。
这倒不是朝廷小气,安禄山造反之前,朝廷就已经无法承受边军的俸禄和粮食,给他们财政自主权,让他们自行筹措,现在安禄山造反后,朝廷连直属军队的粮食和军俸都难以保证,哪里还有余力支撑李邺的军队。
所以财政权朝廷直接下放给了李邺,一点都不含糊,天子李亨很清楚,李邺的军队是从吐蕃嘴里夺食,陇右和河西的财政权对朝廷毫无意义。
但财政方面,还是有了一个的问题,李邺希望得到粟特商队的征税权,当年这个征税权是给了安西和北庭,现在安西和北庭还留了少量的军队,李邺希望能征税权转移给河西。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大,安禄山造反后,丝绸之路其实已经被吐蕃切断了,海上丝绸之路才因此兴起。
当然,这个要求李瑀也无法答复,只能一并报请朝廷,李瑀和程元振各自派了一人赶往长安汇报。
谈判暂时停止!
下午时分,李邺来到了迎宾驿,独孤明正在收拾东西,他也要连夜赶回长安。
独孤明在内堂请李邺坐下,笑眯眯问道:“这次谈判感觉如何?”
李邺苦笑一声,“需要我让步的地方,倒是很快达成共识,但需要朝廷让步的地方,推进就很难。”
独孤明微微一笑,“那是当然,荆襄是伱做主,李瑀又做不了主,必须禀报朝廷。所以需要朝廷让步的地方就很难。”
“其实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宦官干政,程元振非常可恶,在汉中问题上绝不松口,我估计他会说服李辅国,在汉中问题上不让步。”
独孤明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李邺不由一怔,“三叔笑什么?”
“我笑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有宦官来谈判是你的机会,你却视他们为恶人?
我告诉你,真正难搞定的是朝廷,他们不会出卖大唐利益,而出卖大唐利益恰恰是宦官,程元振为什么去游山玩水,他是在向你暗示,你居然没有任何表态,他不针对你才怪,任何大唐的利益在宦官眼中都是有明码标价的。”
李邺沉默片刻道:“就怕他们狮子大开口,难以满足!”
“所以你来找我是对的,偏偏我知道他们的价格,程元振和鱼朝恩的价格都是十万贯,李辅国的价格是二十万贯,这是淮王李环收买他们的价格,三人都要给,你稍微多给一点,哪里还需要什么谈判?你想要的,都能得到。”
“但谈判正使是李瑀,别看他和我私交不错,我连请他吃顿饭,为他接风,他都拒绝了,他很难搞定!”
独孤明淡淡道:“这件事独孤家族可以帮你的忙。”
李邺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三叔,太上皇派高力士找我了,我答应了太上皇要求,放永王入蜀。”
“我知道这件事,成都青羊宫那边也有我的人,你岳父也知道,你和太上皇达成协议是应该的,毕竟他待你祖父不薄,待你也不错,那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