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喝道:“呈上来!”
不多时,一名侍卫奔进来,将一份紧急报告呈给史思明。
史思明打开细看,顿时一拍桌子怒道:“一群蠢货,朕给他们那么多火油,居然还没有守住井陉!”
高尚吃一惊道:“陛下,井陉失守了吗?”
“河陇军已进入恒州,兵马使孙仲安不敢抵挡,率军逃回幽州,这就说他写来的报告,还美其名曰保存实力,朕非杀了他不可!”
高尚沉吟一下道:“陛下,据说河陇节度府在河东建立了一条难民通道,他又打通井陉,招揽河陇难民,莫非他知道回纥要掳掠河北,抢先下手。”
史思明哼了一声,“上次你说是因为河陇没有兵源了,招募河北难民是为了获得兵源,怎么现在说法又变了?”
“陛下,卑职说法没有变,卑职敢肯定,他们跑到河北来招募难民,肯定是为了兵源,否则他们没有必要跑这么远,耗费这么多钱粮,卑职只是觉得对方这个时机抓得很巧妙,正好是我们和回纥达成协议的时候,卑职怀疑李邺的动机不光是接收难民,还可能会阻击回纥军。”
史思明摆摆手,“接收难民也罢,阻击回纥军也罢,朕并不关心,朕只关心李邺是不是想趁机占领河北,切断朕的退路!”
张通儒摇摇头笑道:“陛下不用担心,可能性不大!”
第848章 运筹帷幄
史思明眉头一皱,“为何?”
“李邺是河陇节度使,和河北相距数千里,他攻打河北根本就不现实,除非唐朝皇帝再封他为河东节度使,他背靠河东,倒是有可能攻打河北,但唐朝皇帝不会把河东给他,他攻打河北毫无意义。”
高尚点点头:“陛下,张相国说得对,李邺和唐朝朝廷勾心斗角,李邺也害怕唐朝皇帝从背后捅刀子,趁他在河北作战,吞没了陇右。所以这个时候他不会在河北久呆,应该只是接收难民后就撤退。”
史思明来到沙盘前,负手注视着沙盘半晌道:“就算李邺是接收难民,但河北是朕的地盘,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抢朕的人口,朕怎能容他如此放肆,传朕旨意,命令相州蔡希德率三万军北上,命令魏州田承嗣率两万军协同蔡希德作战,再命令阿史那承庆率领三万幽州军南下,三线围攻河陇唐军。”
高尚连忙道:“陛下,幽州军尽量不要动,如果唐军从飞狐陉偷袭幽州就麻烦了。”
张通儒也意味深长提醒道:“陛下,幽州并不稳定,最好不要调兵。”
史思明心知肚明,一旦调动了军队,儿子史朝义恐怕趁虚而入,他只得点了点头,“那幽州军就暂时不动,蔡、田二人的军队就足够了,朕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飞狐陉是河东进入幽州地界的一条重要太行通道,就是从今天五台山一带进入河北,著名的雁门关、平型关也位于这里。
飞狐陉也和井陉一样,一半被唐军占领,一半被燕军占领,飞狐陉中唯一的一座县城飞狐县也被燕军控制,使唐军比较被动,飞狐县就是今天的涞源县,拿下飞狐县也就夺取了主动,燕军就会处于被动防御。
这天傍晚,一支万人军队正在飞狐陉中急速行军,主将叫赵宽,是太原留守独孤觉的手下大将,他奉独孤觉之令杀入飞狐陉,夺取飞狐县。
这是李邺和独孤觉事先商定的一个方案,独孤觉派军队佯攻飞狐陉,这样便使幽州的燕军不敢轻举妄动,南下井陉攻击唐军和难民。
幽州军目前有两支军队,都是三万人,一支是掌握在太子史朝清手上,由阿史那承庆统领,另一支是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统领,效忠于史朝义,两支军队一东一西,保持着一种均势平衡,其实两支军队都不会南下,一旦南下就会失去平衡,被对方所趁。
但独孤觉并不知燕军在幽州的均势平衡,所以他提出进入飞狐陉的方案,在飞狐陉引而不发,牵制幽州军。
而河陇节度府在幽州的情报点已经将这个情报发往河陇,李邺是知道幽州的情况,但他为了稳妥起见,便同意了独孤觉的方案。
飞狐县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两千人,这也是县城能承受驻军的上限,三更时分,唐军抵达了县城外一里处。
有斥候来报,“启禀赵将军,不知何故,县城城门大开?”
赵宽眉头一皱,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燕军守军发现自己的军队,提前逃掉了吗?
就在这时,又有士兵来报,“将军,县令和县丞来了!”
“请他们过来!”
不多时,两名官员被唐军士兵领到赵宽面前,两名官员躬身道:“飞狐县县令邹滔,县丞孔文升,参见赵将军!”
“你们可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我们都是,为了保民,不得不屈从贼军!”
赵宽摆摆手,“这个我不管,我只想知道,城内是怎么回事,燕军在哪里去了?”
“回禀将军,城内士兵其实只有三百人,其他士兵一个月前就被调回幽州,听说史思明的两个儿子关系紧张,都想控制幽州。”
赵宽点点头,“城内的三百敌军呢?”
“都跑掉了,将军请看!”
邹滔一指西南方向,赵宽回头望去,这才看见山顶上有一座烽燧在熊熊燃烧,格外刺眼。
“便宜这帮狗贼了!”
赵宽恨恨骂了一句,下令道:“全军进城!”
斥候已确定城内没有伏兵,一万唐军随即进入了飞狐城。
河北,来自深州、定州、赵州、冀州、莫州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河北民众恐惧被回纥掳掠,开始大规模向河东逃亡。
对唐军来说,建立难民通道最大的难点只有两处,第一是打通井陉,其次便是对阵河北的燕军,必须击败燕军,保护官员和难民的安全。
至于动员百姓,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反复宣讲描述回纥人的可怕之处,众口铄金,必然会引发百姓的强烈恐惧,从而导致大规模百姓逃亡。
官道上到处都是逃亡的难民,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唐军骑兵不断将一袋袋干饼递给缺粮的百姓,并告诉百姓,进了井陉就会有粮食补给。
唐军大营设在恒州、定州、赵州和深州等四州交界处的鼓城县,李邺的中军大帐也在这里。
大帐内,李邺站在沙盘前对众将道:“河东军会夺取飞狐县,牵制燕军,幽州军内部矛盾极深,我们不用担心,魏州的田承嗣我会想办法说服他,我们要防的主要是南面相州的蔡希德军队。”
雷万春提醒道:“殿下千万不要轻视田承嗣,轻敌者必败,这可是殿下告诫每一个大将的训言。”
李邺点点头,“雷将军提醒得很及时,我会考虑周全!”
目前李邺也是五万军队,和河北的燕军人数相仿,关键看怎么用兵了。
田承嗣在安禄山后期便被封为魏州节度使,统领三万军队镇守河北东南,在安庆绪被围困相州时,多次向他求救,他却视而不见,甚至将军队撤离到德州一线,远离战场,并暗中向朝廷投降。
史思明取代安庆绪并夺取洛阳后,田承嗣再度投降史思明,史思明也投桃报李,封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治魏州、博州、贝州和德州四州,继续统领三万军队。
田承嗣的对手是驻守在淄州、青州和齐州一带的田神功军,田神功原本是幽州平卢兵马使董秦的手下,董秦率军南下,两人分道扬镳,董秦去了中原,田神功率军活跃在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
田神功目前率军驻守山东淄青一带,手下有军队五万余人,安史叛军攻不进山东,也是因为田神功镇守的缘故。
其实田神功的性质和李邺一样,也是属于半独立状态的军阀,不跟随安禄山造反,承认朝廷,但军队、财政都是自立的,很多官员也是他任命。
也正是有田神功在南面的存在,李邺才敢判定田承嗣不敢轻举妄动。
这天上午,田承嗣同时收到了史思明和李邺的来信。
第849章 保存实力
魏州长史田华匆匆来找父亲,田华是田承嗣的三子,年约二十五六岁,是一名文官,性格稍微懦弱一点,缺乏魄力,但他考虑问题很周全,这一点田承嗣比较认可。
走上大堂,田华躬身行一礼,“参见父亲!”
田承嗣缓缓道:“为父遇到一个难题,你来帮为父参详一下!”
说着,他把两封信一起递给儿子。
唐军进河北接难民这件事田华也知道,他很快看完了信,有些惊讶道:“孩儿没有看懂李邺的意思,什么叫实力是谈判的基础?”
“这句话我也没有看懂,但他的意思我明白,他是劝我保存实力,不要和他为敌,但史思明却督促我出兵两万,协助蔡希德围剿唐军。”
“父亲,他在信中提到田神功!”
田承嗣点点头,“就是这个问题,按理,史思明命令我出兵,我应该出兵,可一旦出兵,后方兵力空虚,被田神功偷袭怎么办?”
“父亲其实并不想出兵,对吧!”
“确实,李邺劝说到我心坎上了,我更想保存实力。”
田华想了想道:“父亲可以装模作样出兵,雷声大雨点小!”
“具体怎么做?”
“父亲可以大张旗鼓出兵,声势很大,诈称三万大军,发誓剿灭入侵河北的唐军,这是做给史思明看,然后父亲屯兵于贝州和冀州交界处,引而不发,等唐军撤离冀州,我们就趁机占领冀州,史思明问起来,就说我们和唐军三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
田华笑了笑又补充道:“我们要观察,若唐军被蔡希德军击败,我们上去补两脚,相反,若蔡希德军被击败,我们就留在冀州,总之保存实力,绝不替史思明卖命。”
“有道理!”
田承嗣捋须想了想道:“如果田神功出兵呢?”
“父亲,如果田神功出兵,那我们岂不是可以给史思明一个很好的交代吗?史思明也没有办法。”
田承嗣连连点头,既然李邺在信中提到了田神功,那自己就不得不防。
田承嗣随即大张旗鼓,贴布告,接见乡绅,到处宣称要出兵严惩侵犯河北的陇右军。
虽然在大作声势,但田承嗣却迟迟没有出兵,他得到探子消息,黄河对岸有异动。
就在田嗣大张旗鼓宣布出兵的同时,黄河对岸,一支数万军队也在集结,正是青淄节度使田神功军队开始调动了。
一艘艘大船停泊在黄河南岸,原本空旷的黄河南岸出现无数大帐,这是数万军队的调动。
田神功也收到了李邺的一封信,李邺请他帮一个忙,当然也是交易,李邺希望他能在黄河南岸集结兵力一个月,牵制住了田承嗣的军队。
作为回报,李邺承诺将从海路运送十万石粮食给田神功的军队。
虽然不知道李邺会不会信守承诺,但田神功还是决定出兵,助李邺一臂之力。
他当即调动五十艘大船,在黄河南岸集结了三万军队,虎视眈眈盯着北岸的田承嗣军。
正是田神功的强力牵制,田承嗣连假装出兵协助蔡希德都难以办到,无奈之下,他只得修书一封,派人秘密送给李邺。
同时派次子田朝率军三千人,又强征民夫一万余人,每人举旗跟随军队而行,号称两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向贝州。
贝州临清县一片树林内,几名唐军斥候正注视着三里外的官道,官道上一支军队正在北上,旌旗招展,声势浩大,看起来近两万人。
为首斥候手执一支千里眼,专注地观察官道上的军队,前面的大概三千军队是一支正规军,盔甲鲜明,长矛锋利,杀气腾腾。
但到后面,这种杀气腾腾消失了,变成了软弱无力,无精打采地平民队伍,连盔甲都懒得换,穿着各色杂色斑驳的布衣。
斥候校尉忍不住大笑起来,众人一头雾水,校尉把千里眼递给众人,“你们自己看!”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看去,都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
一名士兵笑道:“校尉,你说既然装模做样,至少也应该换一身纸铠吧!”
斥候校尉也笑道:“伱们想想看,一身纸铠大概要两贯钱,这一万多人,至少耗费两万贯钱,一是没有必要,其次时间也来不及。”
说完,斥候校尉翻身上马,“我们走!”
众人纷纷上马,纵马从树林的另一侧,沿着一条小道向西北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