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逃回相州的两万六千余人全部阵亡,无一活命。
蔡希德跑回洛阳向史思明哭诉,田承嗣没有出兵配合自己,导致自己全军覆灭。
史思明大怒,谴责田承嗣不顾大局,田承嗣连声叫屈,派儿子田华来洛阳解释,他们被田神功军队牵制,不敢倾兵北上,但还是出动了一万五千人,但因为蔡希德没有及时送去情报,他们大军杀向赵州,结果在冀州南宫县遭遇两万唐军伏击,伤亡数千人,被迫撤退。
田承嗣当然是胡说八道,他就赌史思明不会派人去核实,就算去核实也没有用,南宫县被两次屠城,已经荒芜了,周围百里人看不到一个人烟,能找谁核实?
田承嗣这只老狐狸早就把说辞想好了,还倒打一耙,是蔡希德没有及时提供唐军情报,以至于他们走错路遭到伏击。
史思明也抓不到田承嗣把柄,这件事也只得不了了之。
但李邺没有在沙河久呆,战争刚结束,他立刻带着南霁云和一万骑兵疾速北上,他得到消息,恒州真定县难民营遭到一支数百人武士袭击,难民死伤千人,这支黑衣武士队伍逃进了恒山。
李邺立刻意识到,这极可能是幽州阿史那承庆派来的武士,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唐军的难民接收进行恐怖袭击,破坏唐军的难民计划。
两天后,李邺赶到了真定县,真定县是难民接收行动的指挥中心,文官由难民署署令贾深负责,武将是高秀岩,他率八千士兵保护井陉口和真定县的安全。
李邺风尘仆仆赶来,身体困倦之极,他在大帐内坐下,高秀岩匆匆赶来,躬身抱拳道:“卑职护卫不力,导致难民被袭,卑职愿承担一切责任。”
李邺摆摆手,“我日行三百里赶来,不是为了追究你的责任,我要知道事情怎么发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回禀殿下,真定县一共有三座难民营,目前共有难民三十万人,一般都是各地过来的难民,在难民营内休息三天后然后启程去井陉,不断地走,不断地来。
事情就出现在第三座难民营,它在北面一点,被袭击那批难民以老弱为主,大概三千人,他们正前往井陉的路上,我们有三百士兵沿途保护,因为都是老弱,走的慢,队伍拉长了,最后的一批人被袭击,我们士兵赶过去,结果前面的难民也被袭击,当时顾此失彼,很被动,最后一千人出头难民不幸死亡。”
“发生交战了吗?和那群黑衣人。”李邺又追问。
“有短暂交战,我们阵亡四人,伤十余人,对方死了十三人,伤二十七人,其中八名伤兵都被我们抓住了。”
“有审讯吗?”
高秀岩点点头,“我们当天就审讯了,他们来自幽州的光明会,是他们的国师阿史那承庆派来的。”
“又是这个该死的混蛋!”
李邺着实恼火,整个安史集团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威胁,但这个阿史那承庆却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李邺脸色铁青,又问道:“这群黑衣武士退到恒山哪里?”
“回禀殿下,他们在恒山里有个老巢,但被抓人的都不知道老巢在哪里?最接近的情报是在恒山七里谷附近。”
李邺点点头,对方没有退回幽州,而是躲进恒山,说明他们还要发动袭击。
李邺当即令道:“去把斥候郎将张典给我找来!”
第852章 惊闻变故
恒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方圆数百里的一片山区,这里沟壑众多,极容易藏身,在隋末时,这里更是藏龙卧虎,盗贼横行。
几百人藏身在这片山区内,要想找到他们,虽然不至于大海捞针,但也绝非易事,关键人是活的,如果发现你在找他们,轻则离开恒山,让你找几个月也一无所获,重则给你挖几个陷阱,搞不好小命也丢在里面了。
唐军抓住了八名战俘,还是得到一点情报,黑衣武士们藏身在七里谷附近。
张典率领三百名斥候进入了恒山山区,张典经验丰富,他知道人多容易被发现,索性让三百名手下躲在一处山坳内休息,他亲自带着五名手下和一名向导向七里谷方向摸去。
向导姓罗,是一个本地猎人,对恒山一带了如指掌,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认识。
“将军,这里有两个七里谷,一个叫七里刀谷,另一个叫七里香谷,伱说藏了几百人,我估计他们在七里香谷。”
“为什么七里刀谷不行?”
向导笑道:“听名字就知道了,那座峡谷就像刀劈开一样,深三里左右,但最宽也只有两人并肩,几百人躲在里面只能面壁,七里香谷就比较大,里面树林很多,水源充足,深达十余里,很适合躲藏,我也经常去那里猎鹿。”
张典沉吟一下道:“只是说躲在七里谷附近,并不一定躲在山谷内。”
向导想了想道:“我还是建议你们去七里香谷,因为七里刀谷这个名字一般人不知道,我小时候就一直叫刀谷,他们是外人,应该不知道七里刀谷这个名字,七里香谷这个名字一直没变。”
“它们相隔多远?”
“七里刀谷和七里香谷相距约三十里,我记得有一条路把它们连在一起,要不先去刀谷看看,然后再去香谷。”
张典也是这个意思,他便点点头,“就这样吧!”
众人折道向西南方向走去,唐军士兵一路留着记号,半个时辰后,远处出现一处山谷,向导指着山谷低声道:“刀谷就在里面,进去就能看见。”
张典一摆手止住手下,他举起千里眼观察周围的情况,又仔细检查地面,看不到很多人来过的痕迹。
他这才派两名手下进山谷去探查,过了好一会儿,两名手下回来道:“我们进去查看过了,没看见任何有人的痕迹。”
“你们走了多深?”
“大概两里左右,里面地上有青苔,但都完好无损,若有人走过肯定会被踩坏。”
张典点点头,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肯定不是这里。
他沉思片刻又问道:“这附近有没有人家居住?”
罗向导想了想道:“有个老猎人,我们叫他昌叔,他独居在一座山崖上,距离这里不远。”
“带我们去找他。”
向导口中的昌叔年约五十岁出头,长得很瘦小,灵活得像猴子一样,独自住在一间草屋里。
听完张典的话,这位昌叔缓缓道:“你们要找到的人,我几天前见到了,都穿着黑衣,十分凶神恶煞,他们在七里香谷内。”
果然在七里香谷,张典又问道:“他们所有人都躲在谷内?”
昌叔点点头,“山谷很大,我好像还看见有不少木房子,他们好像还信奉太阳,每天清晨都集体朝拜太阳。”
“昌叔不会是进谷看到的吧?”
“不是!我在山上看到的。”
张典当即让手下去把所有弟兄都找来。
晚上一更时分,张典带着三百名斥候士兵出发了,老猎人昌叔带着他们走另外一条山路,他们很快上了山,在山间蜿蜒而行。
大概三更时分,他们来了一座山头,昌叔指指下面道:“山下就是七里香谷了!”
张典探头向山下望去,皎洁的月光下,看见了十几座木屋,木屋旁边有湖泊和大片森林。
张典取出千里眼注视十几座木屋,他看见了几名黑衣人,他沉声对众人道:“明天再观察一天,晚上行动!”
次日,夜幕又一次降临,山上的唐军耐心等待黑衣武士全部入睡,经过一天的观察,他们已经非常了解对方的习惯和警戒,已经胸有成竹。
张典命令校尉罗平率五十名手下埋伏在谷口,伏击逃出的黑衣武士。
他自己则率两百五十名斥候士兵用绳索攀下了山梁。
众人穿过树林,渐渐靠近了木屋,他们白天已经确定了歼灭方案。
张典让手下将领带着士兵分头行动,他则率领二十名手下包围了一间小木屋。
白天他发现这间小木屋内住着一个老者,应该是祭司,但不像是中原人,张典估计他的身份比较重要,需要将他活捉。
他一挥手,士兵们包围了窗户和大门,就在这时,喊杀声骤然而起,张典一脚踢开了大门,冲了进去,只见那名老者身穿白袍,手提一口剑,慌张跑出来。
张典一脚将他手中剑踢飞,士兵们一拥而上,将老者按倒在地上,捆绑起来。
张典搜了一圈,将认为重要的东西全部装在一只袋子里,这才将老者一起押了出去。
十几座木屋都起火了,满地都是黑衣武士的尸体,这些黑衣武士虽然都会武艺,但在实战面前,他们远不是斥候的对手,大部分都被杀死,还有数十人仓皇向谷口逃窜,一百多名斥候士兵在后面追杀。
谷口已经埋伏了五十名斥候士兵,所有人都逃不掉。
不多时,十几座木屋都被熊熊烈火吞没了,五更时分,山谷内的战斗结束了,两百七十余名黑衣武士全部被杀,无一逃脱,活捉了三名头目,包括那名老者。
张典用缴获的钱财重赏了向导和老猎人,有士兵牵来战马,斥候们翻身上马,带着战俘返回真定县。
房间里,李邺用粟特人和被俘的老者对话,老者叫康慕纶,是康国大光明寺的十三名主祭司之一,他在康国见过李邺,对李邺颇有畏惧。
李邺对大光明寺和阿史那承庆的关系不感兴趣,他只关心燕军的火油是哪里来的?”
“撒马尔罕大光明寺去年和阿史那承庆搭上的关系,今年三月,大光明寺送来五千桶火油给阿史那承庆。”
“火油除了拔汗那国外,别的地方还有吗?”
“没有了,五千桶火油就是从拔汗那运来的。”
李邺眉头一皱,又追问道:“拔汗那的油井是唐军的资产,我和拔汗那国有协议,除我之外,不准给其他任何人,你们怎么可能到火油?”
康慕纶苦笑道:“看来殿下一点都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
“拔汗那国在年初发生了兵变,国王和王子都死了,公主蓝珍叶登基当了拔汗那女王。”
李邺吃了一惊,“是公主发生兵变?”
“准确说是圣女会发生的兵变,拔汗那国已经被圣女会控制,圣女会扶持蓝珍叶做了女王,现在圣女会不光控制了拔汗那,还控制了石国,包括碎叶也在圣女的掌控之中,河中都督府退到了龟兹,现在圣女会很强大,光军队就有至少有八万人,压过大光明寺。”
“圣女会的金圣女还是葛逻禄的金山灵吗?”
“是她!但她现在不叫金圣女了,自封为娜娜神使,掌控了整个圣女会。”
李邺半晌说不出话来,金山灵的野心竟然膨胀到了这个地步,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李邺又想到了另外一件重大事件,他们无法从拔汗那得到火油了,但现在他们的火油只剩下三千桶了,怎么办?
第853章 火油基地
十天后,李邺统领安西军来到了定胡县,定胡县位于滔滔的黄河岸边,这里也是黄河上的古渡口,目前是河北难民重要的中转点,这里搭建了十几座大营,数十万难民在这里等待中转。
李邺到来时,正好赶上船队返航回来,将新的一批难民运往灵州。
陈涣就在定胡县负责中转难民,他陪同李邺在码头上视察。
只见黄河内停泊了数百艘车船,码头上停泊着三艘大船,三支长长的队伍正在排队上船。
“殿下,每艘船只大概能坐百人左右,一趟运走六七万人,一个月来回三趟,能运走二十万人,争取在结冰前全部运完。”
“是先来先走吗?”李邺又问道。
“启禀殿下,基本上都是分区上船,我们会让需要坐船的人分批分顺序等候,一旦船队到来,就会让他们来码头上排队上船。”
李邺不解问道:“为什么是需要坐船的人,难道不是全部上船?”
陈涣摇摇头,“殿下有所不知,难民人数太多,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计划,如果全部上船,冬天结冰时都走不完,所以让老弱上船,青壮步行去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