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3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第860章 知微见著

  河陇节度府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果官员出现重大失职,会有监察介入,李邺也不想干涉太多,他只是在原则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比如他不接受粮食持续上涨,这就是他的态度,至于具体怎么做,自有财政司考虑一个稳妥的办法。

  作为上位者,李邺的职责是提拔任命优秀的官员,他只管人,事情他不管。

  不过也不绝对,有的事情他就会主动过问。

  吃罢午饭,李邺带着几名高官乘坐马车来到了位于黄河岸边的火油所,火油所隶属于军器属,专门炼制从延州运来的火油。

  炼油的主管叫做戚况,从火器所那边调过来的官员,副主管叫王利,是渭南烧春铺东主王老山的长子,王老山就是剑南烧春大工匠,回乡后利用他的技术创建了渭南烧春,一举成为陇右第一酒。

  节度府给了王老山八品官,才说动了他,他把长子派来做技术主管,但火油所在上个月出了一件重大事故,蒸馏出来的火油突然爆炸,当场死了十七人,二十余人被烧伤,刚刚当上八品官的王利被当场烧焦。

  官府赔了王老山两千贯钱,算是结了这个案子。

  李邺这才意识到土法炼油的危险,常温下极容易发生闪爆。

  没有办法,李邺只能重新转换思路,将原来的分馏方案改为过滤,虽然得不到高品质的汽油和柴油,但至少安全了。

  今天是转型后的第一天,李邺特地带着官员们前来参观,每人都戴了一个口罩,里面气味很刺鼻。

  戚况带着李邺一行参观新厂区,“回禀殿下,我们的炼油所一共分为三个区,仓库区、初置区和精滤区,其中面积最大是初置区,占地五十亩,就是这里!”

  戚况推开一扇大门,前面出现了两个简易大棚,像仓库一般,也可以说它是仓库,从延州运来石油直接倒在第一口大池子中。

  进入第一个大棚,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鱼塘,不过都是用青砖铺成保证它不渗漏,里面都是黑漆漆,黏糊糊的石油。

  “殿下,它其实是沉淀区,我们用青砖建了高低两个大池,火油运来后翻倒进高池,沉淀十天后,把上面部分火油放出来,沉淀剩下的淤泥杂质捞出来,它也有作用,造房子时,在房顶上铺一层,可以防漏雨。”

  李邺点点头,晒干后实际上就是沥青,可以防水,这些李邺都知道,戚况主要是给其他官员进行讲解。

  “然后呢?”李泌问道。

  戚况又指着小一点的大棚道:“回禀长史,那边是低池,从高池上直接流下来,稍微没有那么粘稠了,然后用在低池中再沉淀十天,得到更干净一点的石油,然后就送到精滤区!”

  戚况推开大门,进入下一个区域,这里就是精滤区,有好几个大木斗,有士兵站在上面,将一桶桶火油倒入大木桶中,用很细的铁丝网进行反复过滤,最后把火油倒进一个个悬挂的布口袋内,让它自动过滤,下面有木桶接着。

  刘晏笑问道:“在布口袋里需要过滤多久才能滤完?”

  戚况竖起三根指头,“三天就可以过滤完,得到的就是成品了!”

  李邺用木勺舀起一勺火油细看,完全没有那么粘稠了,似乎比拔汗那的火油还要清凉一点。

  “找个地方点火试验!”

  “殿下,试验区在外面,这里面不能有半点火星。”

  众人来到外面,距离高墙三百步,有士兵将一桶猛火油泼在地上,用火把点燃了,顿时火焰熊熊,浓烟滚滚。

  李泌笑问道:“我们都看不懂,殿下觉得如何?”

  李邺点点头,“比起以前的火油,无论燃烧速度,还是火焰高度都稍有提升,但也只能说烧好一点。”

  “但它已经可以取代从前的拔汗那火油了!”

  “是的,确实可以取代拔汗那的火油,这算是解决了我的心头之患啊!”

  旁边王昌龄道:“殿下最后和朝廷达成一个协议,保证我们的稳定供应。”

  李邺苦笑道:“我就怕朝廷发现军事价值,要分我一杯羹。”

  王昌龄迟疑一下道:“殿下,有一句话卑职早就想说了,如果我们接手了萧关的防御,那么延州那边就不会有任何风波。”

  李邺缓缓点头,“这个建议不错!”

  长安,当值执政事笔裴冕匆匆来到右相韦见素官房。

  “韦相国可在?”

  韦见素笑眯眯道:“老裴怎么来了?”

  “有件事我感觉有点诡异,我想和你商议一下。”

  “外面冷,快进来坐!”

  裴冕走进房间,把一本奏折递给韦见素,“你看看这个!”

  他在火盆前坐下,搓手烤火。

  韦见素翻看奏折看了看,是延州刺史周致芳的上奏,还是说李邺控制延州石炭油之事。

  “我记得他上过一本折子啊,同一件事吧!”

  “几个月前他是上过一本奏折,内容差不多,但那时他没有提到关陇军队在延州驻军的情况,这本奏折就专门说这件事,有一千二百名河陇士兵驻守延州,看守石炭油,军队驻州,韦相国,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朝廷居然不知道。”

  韦见素半晌道:“性质还是和军队驻州不一样,军队驻州是指控制了一个州的军政财税,他这个只是派军队保护石炭油。”

  裴冕哼了一声道:“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企图?”

  韦见素笑了笑,“这样吧!我们派人去延州现场了解一下,说实话,我对这个石炭油蛮好奇的,李邺居然派一千二百士兵看守它,到底有什么用?”

  除夕之夜,李邺一家和往年一样祭祀先祖,今年多了三个人,一个母亲裴三娘在,一个是三岁的长女星沙,还有一个便是独孤太微。

  不过独孤太微不是李家的人,她是客人,她帮忙临时客串了司仪。

  祭祀完,李邺回房洗个热水脚,独孤新月蹲下给他擦脚道:“启明好不容易做了太子偏妃,这下又成寡妇了,我听太微说,她和皇后关系很好,我有点担心。”

  李邺一怔,“太微怎么知道?”

  “启明自己说的呗!年初的时候,启明回娘家探亲,和太微住在一起,你知道启明有个不好习惯,喜欢炫耀,她给太微炫耀自己和皇后怎么关系好,甚至都不用禀报,可以直接进张皇后房间。”

  李邺眉头皱成一团,他想到了祭奠太子时启明的表现,她分明是偷听了自己和太子妃沈珍珠的谈话,她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张皇后?

  想到这,李邺对妻子道:“张皇后不是善类,也是心狠手辣那种女人,她恐怕是利用启明,我觉得启明有点傻,这件事我最好给三叔打个招呼,让他关注一下,孤独家族别栽在启明身上。”

  新月一惊,“会吗?”

  李邺点点头,“张皇后实际上是和阉党勾结在一起了,独孤家族的财富一直让很多人眼红,包括阉党,如果启明被张皇后利用,捅出什么把柄来,阉党就会对独孤家族下手,相信我,我能感觉到的事情,一定不是杞人忧天!”

  新月连忙道:“我相信夫君,明天就烦请夫君给三叔发鹰信!”

第861章 贪者必溃

  正月初六是新年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今年是乾元二年,也是安史之乱进入第四个年头。

  金城县内异常热闹,所有商铺基本上开门营业了,到处充满了新年初始的气息,一切都生机勃勃。

  事实上,大部分酒楼正月初三就开业了,这也是陇右一带的习俗,正月初三祭灶神,家里不开火。

  家里不开灶就要去外面吃饭,酒楼当然要开门。

  正月初六,东市也重新开市,一大早,数千名买米的人都在东市外等候了,新年期间,长安粮食暴涨的消息悄悄传遍了金城县,很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东市大门一开,数千人蜂拥而入,罗氏米铺前排满了长队,其他米铺都没有开门,它们都在观望罗氏米铺的价格。

  其实就两种粮食的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上等粟米价格,一种是上等小麦价格。

  这时,罗氏米铺大门前挂出了主粮价格牌子,上等粟米每斗一百五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一百三十文,这个价格让数千人一片哗然,骂声一片。

  很快,其他粮铺也纷纷开门了,挂出新的粮价,和罗氏粮铺完全一样。

  粮价暴涨的消息就像涨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也震惊了全城,人心动荡,无数人家拿着米袋向东市跑去。

  节度府也召开了紧急议事,确定了开常平仓平抑粮价的举措,李邺一锤定音,不用去东市里面找店铺,就直接在东市门口搭起帐篷卖粮,斗米七十文,每人可以买五斗。

  东市大门前人声鼎沸,数万人聚集,抢到粮食的人喜气洋洋,没有买到粮食的人脸色惨白,就在这时,忽然奔来了无数士兵和大车,士兵们开始在东市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帐篷。

  当常平米店的横幅挂出来时,数万百姓沸腾了,纷纷掉头向大帐奔来,此时大帐堆满了粮食,都是小袋军粮,有五斗一袋和一斗一袋两种规格,价格也挂出来了,‘上等粟米每斗七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五十文,每人可购五斗,常年供应不停。’

  数万百姓顿时一片欢腾,这下子反过来了,没买到粮食的人笑逐颜开,买到粮食的人则懊悔跺脚。

  米行内早已挤得水泄不通,每家店铺前都挤满了抢米的人,这时有人跑来大喊道:“官府在大门外开常平仓了,小麦五十文一斗!”

  这个消息让米行内的百姓俨如炸了锅一般,所有人都跌跌撞撞向外奔跑,原本正在买米的人也不买了,拼着命把钱要回来,短短一炷香时间,米行内的人跑得干干净净。

  只剩下一群大眼瞪小眼的商家。

  这时,一名青衣男子走进一家米铺,“你就是张店主?”

  一名中年店主站起身,“我就是!”

  此人就是李邺问过他两次行情的店铺,他也刚刚挂上粮价牌子,还没有卖上几单,店外排满的长队骤然消失了,他心中十分失落。

  青衣男子亮出一张帖子,“我叫季寿春,是岐王殿下的记室参军,殿下让我告诉你,把粮价牌子改跟常平店一样,你以后可以去官府粮仓进货,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有人敢报复伱,你尽管来找我,岐王殿下会替你撑腰。”

  店主连连点头,“有岐王撑腰,我就不怕了,我这就改回来!”

  他当场把粮价改了,上等粟米每斗七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五十文。

  季寿春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名帖就走了。

  不多时,店主的生意来了,常平仓不散卖,最低一斗起卖,想称几升米的,只能来米行,很快张店主的小店前排满了长队。

  整个米行前就只有他家排了近百人的长队,这个消息惊动了罗氏粮铺,颇为醒目。

  不多时,二当家罗清走了过来,后面跟着大群其他店的店主。

  罗清看了看米价牌子,着实不太高兴,走上前道:“老张,你这样做可不行啊!坏了行规。”

  张店主陪笑的:“二当家有所不知,不是我要降价,是岐王殿下命令我降价,我不敢不从。”

  罗清哼了一声,“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店主知道他不信,便把季寿春的名帖递给他,“这位季参军您认识吗?他刚刚过来让我改价。”

  罗清倒吸一口冷气,“你认识岐王殿下?”

  张店主得意道:“去年刘升殿抢占罗家粮铺,岐王殿下正好在我店里暗访,我就把你侄子被人诱骗赌博的事情告诉了岐王殿下,年前岐王殿下又来暗访,还是来我的店里,他告诉我有什么困难,谁敢欺负我,都可以去找他,他替我撑腰!”

  罗清脸色变了数变,半晌冷冷哼了一声,“原来你攀上高枝了,不把罗家放在眼里了。”

  罗清转身就走了,这时,旁边十几名店主都问道:“真是岐王殿下让你降价的?”

  张店主望着走远的罗清背影,小声道:“罗家触犯了岐王殿下的底线,搞不好他家会变成刘升殿第二。”

  众人纷纷点头,另一名店主担忧道:“如果我们得罪罗家,联仓那边进货怎么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