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辅国交给自己的信件,李亨顿时又惊又喜,李怀仙居然想投降朝廷,这是好事啊!
但李亨又有点担心,万一李怀仙又成为史思明第二怎么办?
李辅国微微笑道:“陛下不用担心,李怀仙不是史思明,史思明在河北杀人太多,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害怕朝廷清算他,所以他才不是真心投降,李怀仙没有史思明那样的罪孽,也没有史思明那种称帝的野心,老奴认为他是真心想投降。”
李亨想想又问道:“他有什么条件?”
李辅国不敢把李怀仙的第二封信拿出来,他只是含糊道:“他肯定会有一些条件,比如他想当范阳节度使,要王爵册封、要点自治权之类,老奴觉得这些都可以谈,可以让一部分权给他,也可以收回一部分权力,总比什么都没有好,更重要是,只要他投降朝廷,那么幽州就没有叛乱了,他甚至还可以协助朝廷灭了史朝义,陛下难道还要指望李邺去统一天下?还要给皇太弟时间坐大吗?”
李辅国太了解李亨了,句句话都击中李亨的要害,现在李亨也知道,凭朝廷的实力和财力,已经无法剿灭史思明的叛乱,李邺倒是有实力,可让李邺出兵的代价太高昂,如果让他平定天下,这个天下就归他了,李亨已经在后悔让他收复洛阳,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便是皇太弟问题,这甚至比李邺的问题还要严重、还要急迫,现在他们的精力都被叛军牵扯住了,他必须要尽快结束叛乱,才能集中精力去对付太上皇和永王李璘。
想到这,李亨终于同意了李辅国的方案,他点了点头,“朕同意谈判!”
第884章 父亲面子
次日上午,天子李亨便把裴旻、萧华和第五琦都宣召到御书房,由于韦见素和李岱去洛阳了,目前政事堂由裴旻负责。
李亨便把李怀仙的信件给三人看了一遍,缓缓道:“李怀仙的投降必然是有条件,朕的意思是,双方先谈起来,摸一摸对方的底线,如果是在朕能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同意对方投降,各位相国的看法呢?”
天子的决定无法反驳,谈都不谈,你怎么对方的条件是什么?
萧华忍不住道:“陛下,这些叛贼都毫无诚信可言,史思明就是前车之鉴,如果对方继续出尔反尔,今天降,明天反,我们就很被动了!”
李亨微微笑道:“不能因为被蛇咬过一口,就从此不敢碰井绳,关键还是要区别蛇和绳子的不同,史思明是因为杀了太多的百姓,他知道我们迟早会清算他,所以他的投降本来就是假意,而李怀仙没有这个罪行负担,他可以投降朝廷,朕并不怀疑他投降的本意,朕只担心他要价太高。”
萧华躬身道:“陛下言之有理,微臣也支持谈判!”
李亨心中暗暗思忖,还是李辅国看得透彻,他又缓缓道:“大家推荐一下谈判使者,谁为主使比较好?”
裴旻躬身道:“陛下,微臣推荐河北安抚使张镐负责和李怀仙谈判,张镐思路慎密,精明能干,可当此任!”
第五琦也道:“微臣推荐骆奉先为谈判副使,另外,微臣建议在太原谈判,双方都方便汇报!”
骆奉先是李光弼的监军,也是鱼朝恩的心腹,目前坐镇太原,第五琦是鱼朝恩的人,他自然会推荐骆奉先为副使参与谈判。
当然,作为朝廷两大派系,文官派系由张镐为代表,那么宦官派系也必须要有人参加,所以第五琦推荐骆奉先为副使参与谈判并不奇怪,只是不应该由他来推荐。
李亨倒没有驳回,他想了想便答应了,“两个建议都合理,朕准了!”
从御书房出来,萧华低声对裴冕道:“裴相公不觉得奇怪吗?李怀仙的信怎么会在天子手上?”
“应该是李怀仙找个某个渠道,直接递给天子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严重吧!”
萧华叹口气,“我其实是担心李怀仙走了阉党的渠道,他必然给了重贿,阉党得了好处,恐怕会损害朝廷利益。”
裴旻眉头一皱,“这个.没有根据的话,萧相国最好慎言!”
裴旻回头迅速看了一眼第五琦,便匆匆走了。
萧华暗暗摇头,这裴旻如此胆小怕事,怎么支撑得起大局?
洛阳外围的战事已经结束,武令珣重施故技,在被十二万唐军包围后,立刻选择了投降。
这一次他遇到了铁板,白孝德将他全家押解到洛阳,被李邺公开处斩,武令珣和他几个兄弟以及儿子、侄儿一共二十余口,全部被杀。
武令珣被杀,他的军队被瓜分,白孝德挑选了六千士兵,其余两万四千人由李岘和季广琛平分,地盘也被平分,李岘拿了汝州和许州,季广琛分走了面积最大的豫州。
没有了武令珣的背刺,李光弼全线进攻,他命令仆固怀恩率军三万进攻许叔冀,他自己则率五万大军进攻张忠志,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许叔冀便两次大败,在绝望中自尽。
张忠志非常狡猾,当洛阳被攻破的消息传来后,他便意识到不妙,率领三万军队放弃汴梁和宋州,抢在许叔冀被击溃前,从濮州白马渡过黄河,向河北方向撤退。
李光弼挥师占领了汴州和宋州,又继续向东南挺进,和田神功一起,把叛乱的刘展团团包围起来。
就在李邺准备撤军前夕,韦见素和李岱双双抵达了洛阳。
东都留守韦陟来到了贵宾驿,拜见右相韦见素。
韦见素请他坐下,又让人上了茶,笑问道:“洛阳情况如何?”
韦陟沉吟一下道:“好的非常好,但失望的也非常失望。”
“这话怎么说?”
韦陟缓缓道:“卑职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河陇军非常让人赞叹,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不扰民,不害民,没有欺辱妇女之事,也没有抢掠商家的情况,相反,岐王殿下下令赈济贫苦,扶扶助老人,比起相州兵败后,到处烧杀抢掠的唐军,河陇军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韦见素点点头,“我知道,救助上百万河北之民,实属难能可贵,河陇有李邺为帅,大唐之幸也,再说说失望之处吧!”
韦陟苦笑道:“只留了一些存粮,其余左藏库和宝库都空了,大部分粮食,以及除了不动产外的几乎所有财物都被他运送去了陇右。”
韦见素眉头一皱,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李邺拿走了战利品的全部财富,自己来晚了一步。
“他留了多少粮食给我们?”
“留了百万石粮食给朝廷,又留了三十万石粮食给洛阳地方,他拿走了三百多万石石粮食。”
韦见素点点头,粮食留了三成,还算不错,但一点财富不留就有点过份了,朝廷财政也揭不开锅了,就等洛阳的钱财来解危救急呢!
想到这,韦见素淡淡道:“我明天和他谈一谈,让他从陇右拨一点钱财过来吧!”
就在韦陟向韦见素汇报的同时,李邺和父亲李岱也出现在洛阳城头上。
李岱望着气势恢宏的洛阳城,长长叹息道:“洛阳终于回来了,百姓安宁,没有出现烈火焚城,宫阙都保存完好,真令人欣慰啊!”
李邺笑了笑,“我之所以要接下这个差事,就是害怕回纥人会毁了洛阳。”
李岱看了一眼儿子,淡淡道:“你是为了夺取洛阳财富,才接下这个任务吧!”
李邺干笑一声,“都有吧!于公于私都兼顾了。”
李岱沉吟片刻道:“不管是陈米还是新米,你能留一百三十万石粮食给朝廷和地方,很好,伱吃大头,朝廷拿小头,这一点朝廷也能接受,但你一点钱财不留,这就有点过份了,朝廷财政困难之极,已经揭不开锅的地步了,百官两个月的俸禄都没有发,大家都眼巴巴等洛阳的钱财,可是
邺儿,朝廷发不出俸禄,本来和你无关,但现在所有人都会戳着脊梁骨骂我们祖宗三代啊!”
李邺也知道自己不留财富给朝廷,做得有点过份了,无论如何,他要给父亲一个面子。
他沉吟一下道:“巩县那边的洛水仓还有不少大宗物资,就留给朝廷吧!还有一百五十艘大船,也一并留给朝廷。”
“仓库里有什么?”
“有八百万斤铜锭,有二十万件铜器和瓷器,还有数千根名贵木材,还有三十万担茶,和十五万桶油,基本上都是大宗货物,价值几百万贯。”
李岱稍微松口气,有这么多东西,也勉强可以给朝廷交差了。
“一点钱财都没有吗?我就怕远水不解近渴。”李岱又问道。
李邺笑道:“可能还会有一笔意外之财,我之前只清算了燕国高官府宅,这段时间我正在清点燕国的中低层将领和官员的宅子,对了,还有燕国官员店铺中的财富,这些我都没有来得及清算!”
李岱连忙问道:“还没有清算的燕国将领和官员,有多少人家?”
“大概有三百多户,店铺近千家,我估计清算下来,三百万贯钱财肯定是有的。”
李岱大喜,“不要拖了,今天就开始清算,我们全力配合,就可以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第885章 史系覆灭
当天傍晚,军方贴出了安民布告,说明清理具体情况,随即三万大军出动,开始清算所有被标记的府宅和店铺,这些都是燕国官员和将领的宅子和店铺,之前只是在调查,现在开始全面清算。
洛阳城内一片鬼哭狼嚎,将士们将一箱箱钱财搬上大车,之前很多人家都偷偷摸摸挖抗掩埋财富,但没有用,全部都被找到,反而被一锅端。
不仅是府宅,还包括了店铺,店铺的财物和值钱货物也被没收,所有掌柜和伙计都被找来,一一审问,保证没有替东家私藏财物,一旦发现,会严惩不贷,很多掌柜都主动交出了财物,没必要替东家担这个风险。
虽然洛阳城内一片哀嚎,但韦见素和李岱却兴致勃勃,骑马到处查看情况,这个不叫扰民,而是替朝廷夺回被燕国官员贪墨的赃物。
次日天刚亮,李邺找到了韦见素和李岱,将一份清单交给了他们。
韦见素连忙拿起清单细看,一眼看见铜钱计四百三十万贯,白银六十四万两,黄金三十万两,布匹两百万匹,丝绸八十万匹,金银首饰二十余万件,韦见素眼睛都忍不住笑成一条缝,简直是雪中送炭,自己没有白跑一趟啊!
李岱有些担忧道:“邺儿,听说昨晚杀人了?”
李邺点点头,“有五十六名史思明的燕将,发现他们都参与了河北屠杀,在抓捕过程中,有十几人企图反抗逃跑,被士兵当场格杀,剩下的三十名燕将,我就交给朝廷,由朝廷处置,另外还有登里可汗的儿子和宰相,回头我一并交给朝廷。”
韦见素指指清单道:“上面的黄金和白银,就作为朝廷奖给殿下以及河陇军将士的犒赏,实物你可以先带走,回头天子会补发一份嘉奖圣旨,还有有功将领的清单,你尽快报给兵部,朝廷会给他们升官加爵。”
韦见素很会做人情,他们全部拿走不太适合,反正他们也要嘉奖河陇军,索性就给李邺一部分,作为朝廷嘉奖。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大概后天出发返回陇右,建议韦相国尽快调一部分南阳军防卫洛阳。”
韦见素点点头,“多谢提醒,正好天子给了我调兵权符,我这就写信给韦岘!”
李邺告辞,韦见素亲自把李邺送出馆驿,李邺笑问道:“是不是相州的薛嵩已经投降朝廷了?”
“殿下怎么知道?”
“我听说史朝义纵兵抢掠河北,被薛嵩军队伏击,伤亡大半,史朝义仓惶北逃。”
韦见素点点头,“薛嵩毕竟是薛仁贵的后人,朝廷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便选择投降了朝廷。”
李邺淡淡道:“接下来估计田承嗣估计也会投降朝廷,还有李怀仙,他现在控制了幽州,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家族杀绝,他实际上已经和叛军决裂了,估计很快也会投降朝廷,接下来张忠志十有八九也会投降,会有一个谈判过程,希望朝廷把握好谈判,就能在两三年内彻底平息叛乱,如果朝廷把握不好,就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韦见素欣然道:“殿下提醒很及时,我会写一封信给天子,提醒他注意此事,倒是陇右那边,殿下是不是还要继续和吐蕃作战?”
李邺点点头,“吐蕃有高原之利,进可攻,退可守,对付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消耗,消耗他们的人口和国力,等他们内讧后衰落下去,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决出胜负。”
“回纥呢?”
韦见素又问道:“你怎么对付它们?”
李邺微微笑道:“隋朝是怎么对付西突厥,我就怎么对付回纥。”
韦见素竖起大拇指,“殿下不愧是大唐的栋梁,我由衷希望有一天,殿下能成为我大唐中兴之主!”
李邺笑了笑道:“很多事情是天意,不由我们个人的意志来转移!”
“殿下说得对!”
韦见素叹口气:“我已年迈,未来是属于伱们年轻一代,我的孙子韦清玄性格孤僻怪异,一直很记仇,恳请殿下不要和他计较,我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
李邺点点头,“我可以答应韦相国,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杀他,更不会罪及子孙。”
韦见素躬身行礼,“再次感谢殿下的宽容!”
两天后,李邺率领大军北上河东,从河东道返回陇右,绕过了关中。
就在李邺刚走,李岘的两万军队也进驻了洛阳,这就意味着朝廷正式控制了洛阳。
史朝义率领数千残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跨过了拒马河,进入幽州地界,这天晚上军队进入新昌军城驻扎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