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53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很简单,三个族人替我安排陇右的官职,否则我去朝廷告你去,看你这个宰相能不能再当下去!”

  李岱霍地站起身,怒斥道:“滚!给我滚出去,我府上不再欢迎你,请你以后不要再来了。”

  李岫一咬牙道:“那好!我们走着瞧,你不要后悔!”

  他一甩袖子便怒气冲冲走了

  李岱回到书房,坐在榻上生闷气,自己怎么从来没有发现,李岫竟然是这么卑劣无耻的小人。

  这时,裴三娘端着茶盘进来了,很无奈地看着丈夫,“又被他气得半死,早知道我就不让他进府门了。”

  李岱恨恨道:“你说得对,下次别让他进门了,我没有这么卑鄙无耻的大哥。”

  裴三娘坐下笑道:“给我说说,他到底说了什么,把官人气成这个样子?”

  “他用李淮之事来威胁我,逼我给他在陇右谋三个官职,安插他的族人。”

  “什么!”

  裴三娘瞪大了眼睛,“他怎么能这样做?”

  “他现在越来越卑劣,越来越堕落,迟早有一天,他会自己害死自己!”

  裴三娘不关心李岫,她只关心丈夫会出什么事,她问道:“如果他揭发了,会怎么样?”

  李岱沉吟一下道:“本来我就打算辞相了,我夹在朝廷和邺儿之间压力太大,着实太累了。”

  裴三娘大喜,“本来我就让你别干了,和我一起陇右看看孙子,小家伙白白胖胖,真的很可爱!”

  李岱苦笑一声道:“我就算辞相,也哪里都去不了,我是邺儿留在京城的人质,别人是儿子当人质,我们家却反了,老子当人质。”

  裴三娘顿时泄了气,又问道:“那李岫告你会有什么后果?”

  “我只要辞了相,什么后果都不会有,随他告去,把我贬黜去地方,我求之不得!”

  “那就不担心了,好了,我不打扰你,你赶紧写辞职书。”

  裴三娘带上门出去了,李岱铺了一张纸,凝神片刻,提笔写下了‘辞职书’三个字。

  当天晚上,李岫找到了程元振,程元振在入宫之前,一直是李林甫的家僮,从小就非常机灵,跟随了李岫,陪同李岫一起读书,从六岁到十四岁,跟李岫读了八年书,后来他十五岁进了宫,在东宫做小宦官,成为李辅国的手下,因为他能读书写字,颇受李辅国重用,跟着李辅国一步步升了上去。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有人曾提出李岫做了二十几天的伪户部尚书,但还是没有能扳倒李岫,程元振替他掩盖掉了,掩盖的方式也很搞笑,本来李岫是被儿子李渝砍断了手腕,却变成了李岫不愿为伪官,壮士断腕以明大志。

  这个说法深得天子李亨的赞赏,便封李岫一个校检工部侍郎的虚官,让他拿一份干俸禄养老。

  程元振还第一次听说李岱有个儿子替安禄山和史思明效命。

  “这个消息是真的吗?你可别骗我,最后让我吃不了兜着走。”

  李岫连忙道:“我怎么敢骗程监令,这个李淮是李岱和前妻宇文螺生的儿子,宇文螺和李岱离婚后,带着儿子回了娘家,李淮和宣布和父亲断了父子关系,改名宇文淮,后来宇文家族效忠了安禄山,也包括这个宇文淮。

  再后来听说他又改回了李淮本名,取了范阳卢氏家的女儿,被安禄山任命为蓟县县令,史思明掌权后,又封他为蓟州刺史,现在是李怀仙重用他,任命他为卢龙节度使司马,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像元家、侯莫陈家,还有我们李家都知道这个事情。”

  程元振眉头一皱,“可是他们已经宣布断绝父子关系了。”

  李岫冷笑一声,“那是做给外人看的,李淮小妾生的儿子,现在就养在李岱府中,断绝父子关系,李岱会养孙子?”

  程元振大喜,连忙问道:“有没有详细的书面说明?”

  “有!我特地写了一份。”

  李岫将一封详细的告发书交给了程元振,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报复李岱的畅快。

第897章 辞去相位

  次日上午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御史台正式弹劾李岱包庇亲人背叛朝廷,与此同时,政事堂也收到了李岱的辞职书,李岱以为父亲丁忧不足期为理由,要求辞去一切职务,为父亲继续丁忧二年。

  在朝廷吏部的官员档案中确实能查到,天宝十二年,李岱只为父亲丁忧不到一年,就复出出任礼部侍郎。

  按照大唐朝律,特殊情况可以中断丁忧期,但以后要补回来,也就是可以延期,但不能免除。

  李岱一直是个老好人,从不整人,与人为善,众人原本还想挽留,但看到了御史台的弹劾书后,便一致同意李岱辞相,批准李岱的辞职。

  李岱的辞职书到了天子的手中,当然,任免相国是天子的职权,就算政事堂通过,如果天子不同意,一样可以驳回政事堂的意见。

  御书房内,天子李亨敲着桌子质问韦见素和裴冕,“李相国一向兢兢业业,宽厚正直,他儿子如何,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政事堂应该知道他的人品,为什么他提出辞职,政事堂要批准,让朕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

  韦见素把弹劾书呈给天子李亨,叹口气道:“陛下看看这份弹劾书吧!”

  李亨看了看弹劾书的内容,愣住了,“李相国还有个儿子?朕怎么从来不知道?”

  韦见素躬身道:“陛下,李相国确实还有一个长子,叫做李淮,是前妻宇文氏所生,天宝八年,宇文氏和李岱离婚,将儿子带回娘家,宇文三兄弟去幽州投奔安禄山,那时安禄山还没有造反,把李淮也带去了,李淮就留在幽州,被安禄山、史思明、李怀仙重用,先后出任蓟县县令、蓟州刺史,现在是卢龙节度府司马。”

  李亨想了想道:“他应该是李怀仙的手下吧!李怀仙投降了朝廷,那他手下当然也一并投降了朝廷,就算严庄投降朝廷都被赦免了,何况一个幽州地方官,还是文官,也没有犯下恶行,用这个来弹劾李相国,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陛下,关键是李相国隐瞒了这件事,这个性质比较严重,所以他主动提出辞职,政事堂才接受。”

  “他是故意隐瞒的吗?”

  “并不是!”

  韦见素摇摇头,“是他儿子把小妾生的孩子托给了李相国,李相国才知道长子在幽州为官,那时安禄山已经死了,但李相国不想承认自己不知道。”

  “为何??”

  韦见素苦笑一声,“一个父亲的苦衷吧!”

  李亨有点为难,又问裴冕道:“裴相国的意见呢?”

  裴冕躬身道:“陛下,如果李相国儿子为安禄山、史思明效力的消息传出去,不光有损李相国的名声,也有损朝廷的名声,既然李相国想继续为父亲丁忧,微臣认为借这个台阶下去,对他个人名声和朝廷名声都有好处,微臣建议接受李相国辞职,这也是萧相国和第五相国的一致意见。”

  李亨无奈,只得点点头,“好吧!朕同意了!”

  李亨随即召见了李岱,不多时,李岱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亨点点头,“在朕还是太子之时,爱卿就是朕的坚定支持者,朕铭记于心,朕也知道,你忠心于朝廷,忠心于朕,很多事情你也身不由己,朕理解你的处境,理解伱的难处,所以朕同意你辞去相位,绝不是因为什么幽州长子的事情。”

  李岱深受感动,声音哽咽道:“感谢陛下宽容理解,微臣对陛下的忠心天日可鉴!”

  李亨叹口气道:“先休息一段时间也好,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继任相位?”

  李岱迟疑一下,缓缓道:“微臣推荐李岘为相国,李岘为人正直,德高望众,能力卓著,微臣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李亨其实是在试探李岱,看他是不是推荐独孤烈为相国,没想到李岱竟然推荐德高望重的李岘为相,李亨也感动了,李岱是真正的忠诚之臣,和他儿子完全不一样。

  “朕明白了,爱卿也不要完全休息,改任大学士,平时可以去太学教书,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重大国事决策。”

  “微臣遵旨!”

  当天下午,李亨颁布圣旨,同意李岱辞去中书侍郎和礼部尚书之职,免除其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改封文渊阁大学士、校检国子监祭酒。

  李亨同时颁发旨意,免除李岘邓州刺史兼南阳节度使之职,任命其为刑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主管刑部事宜。

  这个新相国任命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韦见素还准备推荐张镐出任相国,李辅国也打算推荐元载出任相国,没想到天子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任命李岘为相国。

  这让李辅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入夜,李辅国在皇宫官房内召集了阉党骨干,包括鱼朝恩、程元振、董秀、王希迁、骆奉仙、孙知古等六人紧急商议。

  鱼朝恩笑道:“阿翁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了吧?”

  李辅国摇摇头,“天子向来没有什么主见,尤其在决定相国人选这种大事上,他肯定要充分商议,听取我们和政事堂的建议,但这一次天子没有和任何人商议,他便自作主张任命了相国,这是第一次,太反常了。”

  程元振在一旁提醒道:“阿翁有没有问一下韩奉恩,今天御书房是他当值,他应该知道情况。”

  李辅国还真把这件事忘记了,他连忙命一名小宦官去把韩奉恩找来!”

  不多时,韩奉恩匆匆赶来,连忙向众人行礼。

  李辅国劈头问道:“我来问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天子直接任命李岘为相国?”

  韩奉恩连忙躬身道:“回禀阿翁,李岘为相是李岱推荐的!”

  他就把天子李亨接见李岱之事,简单地说了一遍。

  李辅国眯眼听完,便挥挥手让韩奉恩退下去,他又对众人道:“这件事其实很诡异,各位可能没有意识到,李岘是南阳节度使,虽然节度使是天子任免,但在任免之前一般都要询问大元帅府,而这次根本没有询问大元帅府,直接任命,这可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鱼朝恩听懂了李辅国的意思,他问道:“阿翁是说,天子要解散大元帅府吗?”

  李辅国点点头,“解不解散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史之乱平息,大元帅府在天子心中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可有可无,这一旦大元帅失去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权力,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人都表示赞同,李辅国又道:“我们必须扭转大元帅府地位下降的趋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战时状态,就算没有战争,我们也要给他变出一场战争出来,让天子深刻理解到,军权的重要性。”

  程元振笑道:“听说最近一部分宗室和将领对天子不满。”

  李辅国阴阴笑道:“不满有屁用,最好给他们创造起兵造反的条件!”

第898章 陇右谈判

  延州,通过气味辨识,仆固玢最终还是找到了三口油井,把填埋的泥土挖开,火油再次喷涌而出。

  仆固玢又派人去城内购买盛油的陶罐,因为河陇军大量运油的需要,肤施县出现了五家专门烧制陶罐的大作坊,加上延州本身产煤和黄泥,烧制陶罐非常便利。

  但烧制陶罐也需要时间,好在各制陶坊也有点存货,短短三天时间,仆固玢便收集了五千罐火油,他派三千士兵护卫,将火油罐运往泾州大营。

  从延州到泾州的路途遥远且复杂,队伍先要沿着洛水南下,到达坊州后,在向西穿过子午谷到达宁州,继续南下进入邠州,在新平县掉头向西北,才进入泾州。

  第三天夜里,运油队伍抵达了延州和鄜州交界处的青羊峡,军队在青羊峡驻军休息。

  半夜里,忽然从远处射来数百支燃烧的火药箭,射穿了陶罐,火油虽然很粘稠,但还是容易被点燃,只是浓烟极大。

  只片刻,数百架大车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士兵们纷纷跑去洛水打水救火,不料水也泼不灭烈火,士兵们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望着烈火彻底吞没了大车。

  士兵们无精打采返回了肤施县,听说火油被烧,气得仆固玢将为首将领大骂一通。

  这时,仆固玢又接到父亲仆固怀恩的快信,天子已经派韦相国去陇右谈判,很可能延州油井会归还李邺,仆固怀恩命令他火速搞到两万罐火油,运出延州。

  这个命令让仆固玢有点手足无措,莫说把火油运出去,他现在连陶罐都买不到,让他怎么搞到两万罐火油。

  仆固玢心急如焚,派人去制陶坊催促,要求几家陶坊必须在二十天内完成陶罐烧制。

  与此同时,仆固玢又派人去方圆百里的州县收购各种陶罐容器,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韦见素一行终于抵达了金城县,受到了李邺和河陇节度府官员们的热烈欢迎。

  韦见素举行了改封仪式,改封李邺为齐王,这就属于一级亲王了,目前也只有李系被封为赵王,属于一级亲王,其他天子的兄弟或者儿子,都是二级亲王,甚至三级亲王。

  同时独孤新月被册封为齐王妃,李邺的儿子李晋封张掖郡王。

  韦见素又颁布了朝廷的升赏,几乎人人有份,一时间皆大欢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3/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