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随即又在黄河酒楼举行盛大酒宴,宴请韦见素一行。
酒至半酣,韦见素感叹道:“我发现战争才是最快的致富捷径,一场洛阳之战,你们搞到了几百万石粮食,几千万贯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么多财富,朝廷至少要积累二十年,哎!安禄山、史思明辛辛苦苦忙碌了这么多年,最后给你们做了嫁衣,你们殿下厉害啊!时机抓得非常精准.”
众人面面相觑,这位韦相国酒喝多了,李邺举杯笑眯眯道:“韦相国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酒敬得太少了!”
众人哄堂大笑,一起上前敬酒,韦见素招架不住,被灌得酩酊大罪,李邺随即安排马车送去贵宾驿馆休息。
官房内,李邺和李泌、刘晏三人商议这次韦见素之行意图。
李邺先对二人道:“有件事我没告诉两位,我父亲已经辞相了,改任文渊阁大学士。
李泌点点头,“安史之乱结束,虽然中原和江淮还有乱象未消,但大问题没有了,朝廷向西看已成为必然,李相国在这个时候辞职,应该也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李邺叹了口气,“确实如此,我父亲辞相的导火线就是我们占领萧关,朝廷震动。”
刘晏沉吟一下道:“那么这次韦相国前来,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延州的危机。”
李泌也赞同刘晏的判断,他对李邺道:“应该是刘使君的分析,安史之乱结束,虽然河北和中原还有藩镇割据,但并不急迫,可以缓缓解决,真正急迫的是巴蜀和陇右,但朝廷不可能同时解决两个方向,所以这次韦相国出使陇右,真正的意图是想和我们达成某种默契,稳住我们,双方各守其土,相安无事,然后朝廷集中精力解决巴蜀的危机。”
李邺点点头,“如果是这样,也正中我的下怀,解决了延州危机,我要集中精力对付吐蕃,朝廷那边我也希望稳定下来。”
次日下午,李邺和韦见素举行了闭门会谈,协商解决延州问题和萧关问题。
“萧关问题和延州问题实际上是一件事,没有延州危机,那么就不会有萧关事件。”
李邺很坦率道:“我们并没有侵占延州的任何意图,只是在延州开矿,而且我们开采的黑油也不在工部的备案范畴内,只需要地方同意,我们就能开采,派兵守卫矿田也是通常做法,并不干涉延州政务,这次朝廷出兵一万,驱赶我的守卫,占领我的油井,实在做得过份了,我也希望能谈判解决这件事,如果谈判无法解决,那只能武力争夺,但责任不在我们。”
韦见素点点头,“延州事件天子并不是很了解情况,被鱼朝恩误导了,在我的说服下,天子已经改变了态度,天子有三个原则要求,如果殿下同意,那么河陇军完全可以继续采油,大家相安无事,不知殿下是否同意?”
李邺不露声色道:“请相国说三个原则要求!”
韦见素缓缓道:“第一是有偿原则,延州的黑油已经正式列入工部的矿产目录,所以河陇军不能无偿开采,至于用什么方式补偿朝廷,我们可以商量;第二是共享原则,延州的黑油所属权是朝廷,那么河陇军就不能独占,朝廷也有权开采;第三,是非驻军原则,伱们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请当地武馆护卫,但不能在延州驻军。”
李邺沉思片刻道:“三个原则要求我基本上同意,但细节需要双方商议,我建议明天开始正式谈判,协商细节,大家互谅互让,尽快达成妥协!”
韦见素点点头笑道:“如果双方达成协议,还要解决萧关问题,我有个方案,把萧关设成不驻防关卡,双方都不驻扎军队,交给县衙管辖,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李邺微微笑道:“刚才我说了,萧关事件和延州危机是同一件事,如果延州危机解决,那么萧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
“好吧!我们尽快达成共识!”
李邺笑着点点头,“希望这次一并解决以后双方的相处问题,不要再发生类似延州和萧关的事件。”
韦见素缓缓道:“殿下说得非常好,这也正是我此行的目的。”
第899章 计输一筹
具体细节谈判由刘晏负责,朝廷方面则是兵部侍郎皇甫云担任主谈判,首先是有偿开采,河陇军提出了用一次性买下陈家沟以及周围方圆三十里的土地,这个方案得到了韦见素的同意,双方最终达成了三万贯钱购买土地的协议。
其次就是共享原则,但共享原则之下不能没有节制,双方商议后决定,每方最多只能开采六口油井。
第三个细节最容易解决,由河陇节度府在肤施县建一座武馆,招募不超过一千名武士进行油田护卫,朝廷也是一样,延州驻军不得超过一千人。
双方在积极谈判之时,李邺陪同韦见素参观金城县。
走上城头,韦见素望着不远处的黄河,又向西面望去,淡淡道:“接下来,殿下要对吐蕃用兵了吧!”
李邺点了点头,“已经在准备了,趁现在吐蕃内部有矛盾的机会夺回鄯州,再拖下去对我们不利。”
“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你要当心仆固怀恩,他已经多次向朝廷提出夺取朔方的建议,甚至在你出兵洛阳之时,他又向天子秘密上书,指出朔方空虚,强烈建议天子同意他出兵夺回朔方,只不过都被我劝说天子否决了。”
李邺知道仆固怀恩这个人,历史上他确实野心勃勃,企图叛唐,没有成功罢了。
“多谢韦相国提醒,我会留意此人!”
韦见素又道:“我发现此人和鱼朝恩有勾结,相州惨败,鱼朝恩把责任推给郭子仪,又推荐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这次延州事件,表面上是鱼朝恩鼓动天子出兵延州,但背后应该是仆固怀恩在推动,我怀疑他是想挑起朝廷和河陇军的冲突,让他找到出兵朔方的借口,从这件事上,我看出了仆固怀恩和鱼朝恩的默契。”
“韦相国为何不告诉天子?”
韦见素摇摇头,“天子不会相信我的话,而且天子认为阉党能控制军队是好事,但天子不知道,鱼朝恩控制不了仆固怀恩,反而是仆固怀恩利用了鱼朝恩,我在朝廷还能劝阻一二,接下来我退仕了,就没有人能控制仆固怀恩了,我担心他欲求不满时,会铤而走险造反。”
李邺冷冷道:“如果仆固怀恩造反,恐怕天子更不相信武将,会变本加厉收回军权,最大得益者是阉党。”
“确实如此,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天子就已经不相信任何大将,如果仆固怀恩再造反,天子就彻底不相信武将,只会完全依赖阉党,朝廷将会一片黑暗,是大唐的不幸也!”
李邺负手淡淡道:“不破则不立,否及才能泰来,既然朝廷要被黑暗笼罩,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经过三天的紧张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一系列的成果,包括解决延州事件的三原则及其细则的协议,包括萧关不设防协议,包括朝廷军和河陇军互不跨境协议等等。
李邺在正式协议上盖章签字,韦见素则代表朝廷在协议上签字盖章,韦见素随即率领手下返回朝廷。
韦见素立刻用鹰信通知天子,谈判已经达成了协议,李亨接到鹰信大喜,他当即下旨,命令仆固怀恩的军队立刻撤出延州。
尽管仆固怀恩心中极为不满,但这个时候,他还不敢公开对抗圣意,他只得派人去通知仆固玢率军撤离延州。
但他有条件,仆固玢必须满载火油撤出,否则必将受到军法严惩。
入夜,五百名河陇唐军士兵从东城潜入了肤施县,而仆固玢的一万军队则驻扎在陈家沟附近,距离县城还有三十里。
五百名河陇唐军兵分五路,奔赴五家陶罐作坊,赵惠率领一百士兵冲到最大的一家陶罐作坊,将几名驻窑士兵打晕,并捆绑起来。
作坊东主姓陈,见冲进来百名凶神恶煞的士兵,吓得他全家战战兢兢。
陈东主忽然认出了赵惠,连忙上前行礼,“原来是赵将军,可把我吓坏了!”
河陇唐军是他的衣食父母,他当然不害怕,赵惠问道:“这一批烧出了多少陶罐?”
“回禀将军,五口窑共烧出四千只!”
“出窑了吗?”
“今天再冷却一天,明天出窑!”
赵惠的手下一直在监视烧窑,所以能恰到时候赶来,赵惠当即道:“把所有陶罐全部摧毁,所有损失我们补偿!”
“那我没法向仆固将军交代啊!”
“要交代什么?伱们全家先躲起来,他们很快就会撤军了。”
陈东主万般无奈,只得打开窑门,唐军士兵将烧毁的罐子拖出来,全部砸得粉碎,这才迅速撤离,陈东主也连忙带着家人收拾细软逃到亲戚家躲藏起来。
城内五家制造陶作坊的一万两千只新陶罐全部被砸毁,当然,这只是一部分,随即从其他州县买来的陶罐容器,也在半路上全部被河陇唐军偷袭摧毁。
天还没有亮,仆固玢接到报信,他顿时大惊失色,率领军队奔赴县城,他看到的却是各家作坊满地的陶罐碎片,到处一片狼藉,找不一个完整的罐子。
仆固玢想到父亲军法严厉,吓得他都站不稳,坐在磨盘上脸色惨白,这可怎么办?怎么向父亲交代,父亲会把自己推出大营斩首,想到这里,仆固玢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这时,副将刘元冰对仆固玢道:“将军,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办法!”
仆固玢仿佛溺水之人抓到救命稻草,一把抓住他道:“你快说,什么办法?”
“将军,容器这种东西家家户户都有,有水缸、米瓮、酒坛子,只要狠得下心来,挨家挨户搜,尤其酒楼地窖,肯定有很多酒坛子。”
仆固玢有点犹豫,刘元冰冷冷道:“将军,节度使可是六亲不认,坏了他的大事,你我都有性命之忧,这个时候你还犹豫什么?”
仆固玢咬牙道:“好!这次我听你的!”
仆固玢亲自率领两千人看守三口油井,让刘元冰率领八千军队在肤施县挨家挨户搜查各种容器,县城内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士兵们更是趁机劫掠民财,县城内乱做一团。
仆固玢的军队随即又抢掠金明县和丰林县,不得不说,刘元冰这个建议确实狠毒有效,共抢掠到数千口大缸和两万多只大陶瓮,又强征了上千辆大车。
仆固玢下令将所有容器都装满火油,并用泥土密封好,搬上大车,大车四面都有挡板,上面盖上木板和厚厚的毛毡,就算远距离用火药箭也射不穿大车,一万军队严密护卫着车队,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这一次赵惠输了,他率领军队沿途多次袭击,都没有任何效果,只得眼睁睁地望着一万大军押送火油离去了。
第900章 青城上皇
成都青城山通天观,这里是太上皇李隆基的修仙之处。
去年,李隆基和儿子李璘爆发了一次路线之争,李隆基的想法是自己先复位,李亨继续做太子,李璘为皇太弟。
李隆基当然无法绕过现在的天子的李亨,军队实力也不是李亨的对手,废李亨肯定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宣布李亨为太子监国。
这里面只能委屈永王李璘耐心等一等,等自己坐完皇位,再等兄长坐十几年皇位,然后才能轮到他登基。
李璘怎么可能答应,他只能接受两个选择,要么父皇宣布废除现天子李亨,然后父皇重新登基,立自己为太子,
要么父皇继续当太上皇,让现天子直接立自己为皇太弟。
李隆基最终没有能斗过手握军权的儿子李璘,不得不宣布出家为道,暂时放弃了重新登基的念头,并说服天子李亨立兄弟李璘为皇太弟。
虽然李隆基被迫出家,但他并不安分,他也没有心思修仙,依旧在等待和寻找机会重新登基。
这天下午,李隆基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喝茶下棋,由于身体的缘故,他已经彻底和女人无缘,不过他身边还是有一些服侍他的宫女和从前的嫔妃,但也只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这时,高力士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上皇,他来了!”
李隆基淡淡道:“让他进来!”
走进来一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年约五十岁左右,他进来便跪下行礼,“小婿杨洄拜见上皇!”
来人正是驸马杨洄,娶了李隆基最心爱的女儿咸宜公主,杨洄也是飞龙的徒弟,因为太子李瑛造反事件,一直被软禁在府中,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正因为被软禁,才躲过了师父飞龙的利用。
但现在李隆基决定用他了。
李隆基一摆手,“坐下吧!”
“谢上皇!”
杨洄在对面垂手坐下,李隆基缓缓道:“之前给你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小婿铭记于心!”
李隆基点点头,“你这次回去要全力协助李珍,事成之后,伱的家族将以你为荣,你将成为杨家中兴的起点。”
“谢上皇恩宠!”
李隆基笑了笑,“去吧!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杨洄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取一颗棋子落在棋盘上。
高力士送走了杨洄,又匆匆赶来。
“上皇,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