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58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在族长的大帐内,皮肤黝黑的老族长对唐军十分害怕,他很清楚一支骑兵军队到来,对他们这个小部落意味着什么。

  他沉默片刻,对曹路道:“我愿意告诉他们想知道的消息,只恳求他们放过我们,不要杀人,不要侮辱我们的女人。”

  曹路翻译给周致,周致点点头道:“你告诉他,我们的军规就是不允许屠杀平民,但我们需要带走三百只羊和三百袋奶酒,作为补给!”

  曹路翻译过去,老族长一颗心落下,点点头道:“羊酒尽管拿,不动人就行,我知道你们在找什么?伱们在找吐蕃军对吧!”

  周致点点头,“族长有消息吗?”

  “按理我不该说,但吐蕃军做得太过分,我们年轻青壮全部被吐蕃人强征带走,一个都没有回来,他们无情,我也不义了,我告诉你们,在南面两百里外盐湖旁边有一支吐蕃军驻扎。”

  周致听完翻译,急问道:“吐蕃军有多少人?”

  老族长缓缓道:“有多少人我不清楚,但有大概一千顶帐篷,而且我告诉你们,那支吐蕃军在那里驻扎已经有半年,我们一直在监视他们,一旦他们派军队过来,我们就会立刻撤离。”

  周致大喜,一千顶帐篷,那至少有四五千士兵。

  他当即走出大帐令道:“每人带三只宰好的羊,再带三袋羊奶酒,立刻向南出发!”

  夜里,周致匍匐在一座高地上,取出千里眼眺望远处的灯火通明的吐蕃大营,他们驻营地距离盐湖不到一里,可以看见远处银光闪闪的湖面。

  吐蕃军士兵正围着篝火吃饭,点燃了数十堆篝火。

  周致想不通吐蕃军为什么会在这里驻营?曹路笑着提醒他道:“这里就是天宝十三年的唐蕃分界线,我们白天看见了军营遗址应该是从前唐军驻扎之地,所以吐蕃也需要驻扎一支军队在边界,所以他们选择这里驻营,只是没有搬走而已,附近应该还有几个吐蕃部落,供养这支军队。”

  周致点点头,应该是这个原因,他当即兵分两路,他派一名旅帅率领十名手下赶回大非川向唐军主力汇报。

  他则率领其他骑兵又返回了两百里外的那个吐火浑小部落,在那边驻扎下来,继续监视吐蕃军的动向。

第906章 巧破防御

  几天后,辛云京率领两万大军来了吐谷浑小部落,周致连忙上前见礼。

  辛云京点点头问道:“吐蕃军还在盐湖吗?”

  “回禀将军,还在盐湖!”

  辛云京当即令道:“传令全军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出发!”

  两万大军在河边扎下了营帐,吐谷浑老族长前来拜见辛云京。

  辛云京喝了一口热腾腾的奶茶,缓缓道:“唐军是来帮助吐谷浑人摆脱吐蕃的吞并,这是我们殿下对吐谷浑的基本态度,就像百年前一样,汉人、羌人、吐谷浑人在陇右安居乐业,相安无事,老族长如果去伏俟城,可以告诉你们大酋长,要尽快来拜见我们殿下,商议共同对付吐蕃的策略。”

  老族长激动道:“如果能摆脱吐蕃的侵吞,那是我们吐谷浑之幸也,我明天就动身去伏俟城。”

  辛云京取出一支令箭递给他,“这是我的信物,我们辛家在陇右也小有名气,相信你们大酋长也听说过。”

  这时,周致在一旁低声道:“我们抓的战俘中可能有他们部落的子弟,他们恳求我们释放。”

  辛云京沉吟一下道:“让他拿出名单来,我回去给殿下说。”

  次日一早,两万唐军骑兵出发了,两天后抵达了盐湖,辛云京驻马望着十里外的吐蕃军大营。

  他当即命令副将张冰泉道:“你可率五千弟兄绕到敌军南面,截断敌军退路,若准备好,发火药箭通知我!”

  “遵令!”

  张冰泉当即率领五千人迂回向盐湖南面奔去。

  大约半个时辰后,远处几支火药箭飞射上天,辛云京拔刀大喊:“兄弟们,杀啊!”

  “杀啊——”

  一万五千唐骑兵齐声怒吼,铺天盖地向吐蕃军大营杀去。

  石堡城,经过工匠们七天的辛苦忙碌,通天道上的绳网已经铺设到两百步处,距离山崖顶部还有百步左右,再用三天时间就可以铺设完成。

  但两百步处便进入吐蕃军士兵的甩石打击范围,吐蕃军的甩石非常精准,伤害力较强,被击中头部极容易晕厥过去,天宝八年的攻打石堡城之战中,大量唐军士兵就是被击晕后坠入悬崖摔死。

  夜里亥时左右,唐军派出一百名箭法高强的弩手爬上绳网顶部,每个士兵都有一根特殊的腰带,腰带上有钩子,直接钩在绳网上,就算被甩石击中,也不会坠入悬崖,只会吊在半空中,被同伴紧急救助。

  弩手们用腿部攀住绳网,举弩向侧面的吐蕃士兵射去。

  一下子便射倒了七八名吐蕃士兵,工匠又开始继续打眼,安装绳网,上面的吐蕃军士兵刚一露头,立刻有数十支弩箭呼啸射来,三名吐蕃士兵躲闪不及,都是被一箭射中头部,仰面栽倒。

  其余吐蕃士兵吓得蹲在大石背后,不敢再抬头。

  绳网一尺一尺向上延伸,叮叮当当的凿岩声响了一夜,吐蕃士兵稍微抬头,便立刻被唐军弩箭压制住,整整一夜,吐蕃士兵被射杀十五人,却连一块石头也没有投出,着实令吐蕃士兵憋屈万分。

  原以为干了一夜,唐军会士兵休息了,没想到,换了一批工匠,又换了一批弩手,白天继续铺设绳网,一天以后,网绳高度就铺到了二百五十步处,已经和甩石的吐蕃士兵平行。

  唐军再次射杀了十七名吐蕃士兵,而唐军士兵和工匠也有六人被抛石击中头部,六人被打晕过去,却没有性命之忧,他们的腰带钩住了绳网,被吊在半空中,立刻被同伴救下山崖。

  没有了甩石的威胁,工匠的速度再次加快,到了次日中午,距离通天道崖顶只剩下十步了。

  绳网上唐军弩手已经增加到两百人,其中一百人专门对付甩石的吐蕃士兵,另一百人则将弩箭瞄准了山顶。

  铺绳梯的工匠也变得小心翼翼,距离山崖顶还有五步,忽然十几根长矛一起向工匠刺来,与此同时,两侧唐军也同时向崖顶密集射箭。

  七八名吐蕃士兵中箭,发出长长的惨叫声坠落下山崖,摔得粉身碎骨,二十几名甩石士兵也想趁机进攻,他们刚一露头,百支弩箭几乎同时射出,甩石士兵纷纷中箭,近二十名吐蕃士兵被射杀。

  弩手们用腿控制绳网,一只手还穿过绳网,迅速拉弦上箭,再一次瞄准了侧面山顶处。

  头顶上的吐蕃士兵不敢靠近山崖,就在这时,数十支弩箭突然从山崖下方冒出来,对准吐蕃士兵一起射箭,他们出现得太突然,吐蕃士兵们措手不及,全部被乱箭射杀。

  这时,工匠们也露头了,他们将自己手中的最后一根大铁钉钉进了岩石中,钩上绳索,牢牢捆住,百名士兵们攀着绳索爬上了山崖。

  剩下的十几名吐蕃士兵见通天道失守,一起掉头向大小石堡城奔去.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加上创新实用的技术手段,唐军虽然用十天时间,但没有死一个人,便成功夺取了通天道。

  这里面关键是绳网的使用,以前是绳梯,士兵是纵向分布,只能有几名唐军士兵来对付吐蕃士兵的甩石,其他士兵在下方爱莫能助。

  但改成网绳后,唐军就变成横向分布,上百人一起发射弩箭,腰部还绳子扣在网绳上,上弦装箭也方便,这样一来,效率提高了何止百倍,完全压制住了吐蕃士兵。

  夺取了通天道,下一步就是最后的大小石堡城。

  通天道上方的山顶是一片平台,可以容纳千余人,但距离两边的石堡城还有一段距离,小石堡城要近一点,要走一里的山路,而大石堡城要走三里左右,它们就像树干上生出了两根枝丫,一南一北,各走一条山路上去。

  关键两座城堡都在独峰高处,城头距离地面至少有十丈,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梯道上去,如果从城头上砸下滚木礌石,必然会伤亡极大,何况根本就无法用攻城梯攻城,当年哥舒翰攻打这两座军城也阵亡了数千人,用高秀岩的话说,就是踩踏着同伴的尸骨爬上去的。

  但这对河陇唐军而言,却不是什么大问题,李邺看了现场以上,顿时长长松了口气,军队不用攻打,一把火就能把他们全部烧死。

  李邺当即下令,从山脚运送二十架旋风砲上来,旋风砲就是小型投石机,可以将二十斤重物投到十几丈的高处。

  当天晚上,二十架旋风砲运上了山顶,唐军士兵举着大盾,推着旋风砲渐渐靠近了两座石堡城,城头的飞石如飞蝗般射来,打得唐军的盾牌噼噼啪啪作响。

  唐军不仅带来了两百坛火油,还带来了上百斤夹竹桃的枝叶粉末。

  此时天还没有亮,黑黝黝的两座军城石堡矗立在夜空中,头顶是漫天星光。

  李邺一声令下,二十架旋风砲同时发射了,一颗颗燃烧的火油坛子飞射进了城内,落地摔得粉碎,顿时燃起一滩烈火,浓烟滚滚。

  一轮轮的火油坛子被射进城内,城内已是一片烈火,黑烟冲天。

  到第四轮时,六十斤夹竹桃干片也被投进了城内,它毛纸包住,系着绳子,落地后迅速被点燃,城内毒烟弥漫。

  烈火一直烧到中午时分才渐渐熄灭,唐军士兵冲上前,用攻城槌撞开了城头,城内已经没有一个活口,只有一堆堆被烧焦的尸体。

第907章 土酋来见

  拔掉了大小石堡城两颗钉子,唐军将大小石堡城重新修缮,在这里驻扎了三百人,恢复了振威军和定戎城的唐名。

  李邺随即在鄯州各处巡视,了解陇右唐军对吐蕃军完善的防御机制,他同时在等待辛云京和李抱真的消息。

  此时,河湟谷地的麦子已经全部收割完了,吐蕃军只种了三成的土地,但收获的一百多万石粮食就已经足够二十万河陇大军食用一年。

  难怪陇右节度府要将府衙放在鄯州,也难怪陇右是唐朝的著名的产粮之地,更难怪吐蕃拼死要和陇右争夺河湟谷地,这里确实是一块肥沃的宝地,把这里经营好,这里将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后勤重地。

  李抱真先回来了,他带来了黄河九曲的消息。

  “殿下,在黄河九曲地区生活着数万户吐蕃汉人,有平民也有奴隶,由吐蕃官员和军队进行控制。

  他们大部分是吐蕃贵族的奴隶,在九曲地区种植粮食,收获的粮食都要送去给贵族,卑职全歼了那边的四千吐蕃军,处死了二十余名吐蕃官员,释放了所有的奴隶。

  但这些吐蕃汉人都不愿回来,他们已经被吐蕃人同化,视自己为吐蕃人。”

  吐蕃汉人是让李邺十分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说他们是汉人,但他们却和吐蕃人没有区别,语言同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也同化,信仰也是一样,可如果说他们是吐蕃人,但他们又分明是被掳掠去吐蕃的汉民后代。

  李抱真对李邺又道:“卑职一路考虑,目前九曲地区已经被我们占领,我们可以九曲地区并入河州,由河州进行管理。”

  李邺虽然头痛,但他在对待吐蕃汉人上有原则,他并不想让他们重新成为汉民,将来会成为陇右动荡的根源。

  他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他们交给吐谷浑人管理。

  李邺便点点头笑道:“这件事我会慎重考虑,但我现在想知道,吐蕃汉人还有多少青壮男子?”

  李抱真摇摇头,“很惨,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老弱妇孺,我估计再过十几二十年,几万户吐蕃汉民就会变成几千户,再过几十年,他们就慢慢消亡。”

  “那最好,九曲那边留军队没有?”

  “卑职安排关沛率五千军暂时镇守九曲。”

  李邺想了想道:“河州还要再增加五千驻军,可以随时支援九曲,让张冰泉坐镇河州,等辛云京回来后我来安排。”

  次日,辛云京率军返回了鄯州,他同时还带来了吐谷浑大酋长慕容道明。

  吐谷浑作为一个王朝,在贞观年间就灭亡了,一部分迁去了夏州、盐州和庆州,后来渐渐形成了党项族人,另一部分迁去河西,融入河西羌人。

  但还是数十个部落留在西海和河源地区,形成部落联盟,推举一個大酋长为他们首领,慕容道明目前就是吐谷浑人的大酋长。

  现在吐谷浑已经是吐蕃人的属国,不仅在经济上遭受吐蕃的残酷压榨剥削,吐谷浑人的青壮更是成为吐蕃的仆从军,替吐蕃打头阵卖命。

  这两年和李邺河陇军的交战中,吐谷浑士兵伤亡惨败,以至于现在吐谷浑各部基本上都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慕容道明年约五十岁,身材不高,但看起来很强壮,皮肤黝黑,和他一起来见李邺的,还五个吐谷浑长老,他们都是吐谷浑的统治阶层,是鲜卑人。

  慕容道率领五个长老在李邺面前跪下,行大礼参拜,“下邦吐谷浑大酋长慕容道明参见齐王殿下,感谢殿下带领王师天降,拯救吐谷浑于水火!”

  李邺淡淡道:“慕容大酋长请起,各位长老请起!”

  李邺请众人到大帐内就坐,找来一个机会,辛云京低声对李邺,“他们其实是来恳请殿下释放战俘!”

  李邺点点头,想释放战俘不是不可以,但对方要拿出诚意来。

  这时,慕容道明对李邺道:“我们吐谷浑三十二个部落,人口由三十余万人锐减到二十万左右,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被强征去从军,目前我们吐谷浑已经到了亡族灭种的边缘,如果吐蕃再一次杀来,恐怕我们连年轻妇女也要被强行征兵了,所以我这次前来,是恳求殿下挽救吐谷浑。”

  李邺缓缓道:“目前吐蕃是因为赞普遇难,吐蕃内部发生动乱,所以吐蕃军队几乎都撤回了高原,我们也恢复天宝十三年的边界线,以北面的大非川和南面的积石山这条天然分界线,再向南走就是高原了,我们的士兵也承受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8/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