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雷万春行一礼走了。

  李邺沉吟片刻吩咐道:“去把李长史和刘司马请来!”

  =====

  今天家里临时有事,只有两章,很抱歉!!

第930章 蹊跷猝亡

  不多时,李泌和刘晏匆匆赶来,三人坐在火盆旁烤火喝茶,李邺给他们说了季广琛猝死的消息。

  李泌沉吟片刻道:“殿下,这件事其实是好事,季广琛已经羽翼渐成,他很快就会脱离殿下,成为独立军阀,从年初到现在,卑职看到的长史报告都是敷衍了事,错误百出,而且原本两个月一份的报告,变成半年一份,另外两个月前,卑职派人去襄州调查税赋情况,发现荆襄百姓的实际税赋要远远大于他们报告中提到的税赋。”

  李邺愕然,“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泌不慌不忙道:“殿下,卑职也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他擅自加税,还是为了讨好朝廷,给朝廷也征了一份税?卑职打算调查清楚后再给殿下说,没想到季广琛竟然出事了。”

  李邺也知道李泌的一贯风格,他自己没有弄清楚的事情,绝不会仓促向自己汇报,李泌的每次汇报都是胸有成竹。

  李邺又问刘晏,“刘司马觉得呢?”

  刘晏沉吟一下道:“卑职觉得季广琛之死有点蹊跷。”

  “为什么这么说?”

  “关键是这个时间点不对,河北和中原稳定下来,李珍造反失败,仆固怀恩叛乱被平息,李璘难道就没有一点扩张的念头?”

  李邺立刻明白了刘晏的意思,“司马认为季广琛是被李璘暗算?”

  刘晏淡淡道:“卑职其实是想说,天子和李璘都有谋算荆襄的意图,季广琛猝死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李璘有五成的嫌疑,天子也有五成的嫌疑。”

  李泌也点点头道:“殿下,刘司马说得有道理,季广琛五十岁还不到,怎么会突然猝死,这里面必然有问题,建议殿下立刻派人前往荆襄,控制住荆襄军,静观其变!”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我已经命令雷万春带着季寿春率三千军赶赴襄阳,接手三万荆襄军,但我没有想到季广琛之死的问题,我担心荆襄一旦出事,我们会有点鞭长莫及。”

  李泌当机立断道:“卑职建议放权给雷万春,只把原则告诉他,其余进退由他自己决定。”

  李邺点了点头,其实他的原则也很简单,那就是暂时不想和朝廷翻脸。

  一场大雪停了约半个月后,时间到了十二上旬,又一场大雪铺天彻地而来,使得整個陇右、河西以及朔方都沉寂下来。

  白茫茫的大地变成了冰雪世界,河水结冰,大地封冻,厚厚的积雪阻断了道路,连骆驼难行了,这时才彻底安静下来。

  不过县城里还是很热闹,军民联手,及时铲了雪,道路可以行走,马车也可以往来通行。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官员们也拿到了新年福利,所有官员都一样,每家三只羊、两石米和五斤盐,小吏们也有,少一点,一只羊、一石米和两斤盐。

  士兵家眷也和小吏一样,但普通百姓就没有了,只有当年夺取河西的时候每家每户发了一只羊,但那是庆贺胜利,共享战利品,绝不是什么福利。

  李邺和官员们都很清楚,升米恩斗米仇,今年给了,明年再给,但如果后年不给了,所有人都会跳脚大骂节度府,这就是人性,记恩人少,记仇人多,所以只分了一次庆功战利品,以后再也没有了。

  其实这份福利也值不了多少钱,只是一份心意。陇右的羊很便宜,几百文就可以买一只,米也不贵,斗米五十文,小麦一斗四十文。

  普通人家过一个新年,买米买肉,再买点其他的,三四贯钱就足够了,不过三四贯钱差不多也是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工钱,所以普通人家还要要平时节俭,年底才会有余钱。

  每年李邺最轻松舒适的就是冬天,不用担心战争,也不用考虑朝廷,但今年似乎有点例外了。

  这天下午,李邺刚刚接到了独孤明的飞鹰传信,雷万春已抢先一步拿到了荆襄军的军权。

  鹰信中还提到了朝廷发生的情况,天子李亨决定由淮西节度使李奂接手襄阳节度使,但天子李亨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急性,派宦官赶去淮西把李奂先召回长安述职,然后才改任他为荆襄节度使。

  等传旨官和李奂一去一来,加上述职的几天时间,李奂还没有从长安出发,朝廷便接到了雷万春接手荆襄军的消息。

  独孤明在最后又加了一句,‘季广琛猝死蹊跷!’

  李邺暗暗思忖“这必然是独孤明也得到什么消息了。”

  李邺负手在官房内来回踱步,还在想着荆襄之事,看来季广琛确实是被人暗算了,但暗算他的人是谁,李璘还是李亨?

  这时,李邺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李泌站在门口,李邺笑问道:“长史有急事?”

  李泌走进来笑道:“我派去荆襄调查的人回来了,带回来了详实的情报。”

  李邺不解道:“现在路还通吗?”

  “我的手下之前已经到陇右了,遇到大雪被困在渭州,他借到两头骆驼,便骑着骆驼回来了。”

  李邺点点头,去关中要越过陇山,大雪阻断了道路,但陇右各州之间如果骑骆驼的话,还是可以通行。

  “带来了什么消息?”

  “殿下,不出卑职所料,季广琛收取重税,除了养军外,还用大量钱财用来行贿李辅国等人,荆襄上下被他弄得官怒民怨。”

  “这个混蛋!”

  李邺恼火地骂了一句,又问道:“那他猝死之事,你手下调查到了吗?”

  “回禀殿下,卑职手下离开襄阳的时候,季广琛还好好的,他并不知季广琛已死。”

  李邺点点头,“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成都那边传来消息,李璘也在集结军队了,大概集结了三万军队,但去向不明。”

  李邺缓缓道:“看来季广琛被李璘害死的可能更大,如果是天子,他应该早有准备,绝不会拖延那么长的时间,被我们抢占先机。”

  “殿下说得对,如果是天子下手,他一定会直接让南阳节度使梁崇义接管襄阳,吞并荆襄军,或者提前把李奂换到南阳,根本就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很显然,天子没有任何准备,那么季广琛之死就和他无关。”

  李邺轻轻叹息一声,“李璘立刻集结兵力,十有八九就是他了。”

  “万幸的是殿下反应迅速,派雷万春火速接手了荆襄军!”

  李邺取出一幅荆襄地图,在桌上展开,从巴蜀到荆襄有三条路,一条走汉中到襄阳,这条路肯定不行,李璘军得首先夺取汉中。

  另一条路走长江三峡,还有第三条路走上庸道,但上庸道是山道,非常不好走,现在又是冬天,山区都会结冰,显然也不现实,所以现在李璘出兵只能走三峡道,水路会有荆襄水军拦截,但不妨碍他走陆路。

  李泌指着地图上的夔州道:“李璘早就有吞并荆襄的野心,他在这里屯兵一万人,这里应该还有大量粮草物资,卑职估计,这里会成为李璘军队的后勤重地。”

  李邺点点头,“我也是认为李璘的军队只能走三峡道,明天一早用鹰信通知雷万春。”

  “殿下,朝廷那边也要稳住!”李泌提醒道。

  李邺深以为然,朝廷那边确实要先稳住。

第931章 后顾之忧

  入夜,韦见素正在书房内给长孙韦清玄讲道,当然是讲官场之道。

  韦清玄沾了祖父的光,三十岁不到,便被任命为汴州长史,准备新年后便去汴州上任了。

  韦见素有点不放心他,趁过年前这段时间,专门给他上几堂课。

  “在地方为官,朝廷主要是考核德行,德是名声,行是能力,名声可不光是官场名声,还有民间的声望,谦虚低调,不得罪人,你在同僚中就会有好评,关心下属,厚待小吏,你就会赢得低层官吏的拥戴,为民造福,勤于政务,不放纵家人和下属敲诈勒索,你在士绅和百姓中就会赢得名望,这就叫德。

  能力主要是恢复生产,解决灾民困难,汴州饱受战乱,休养生息是最重要的,把战争毁掉的桥重新修好,烧毁的驿站重新恢复,尽量不要扰民,帮助百姓春耕,鼓励耕织,把这些琐碎小事做好,几年后,汴州的粮食产量、税赋都会慢慢走到前列,这就是朝廷最看重的能力了。”

  韦见素循循诱导,但孙子韦清玄看似谦虚接受,但目光里总有那么一丝不以为然,让韦见素着实担心,他了解自己的孙子,人本质上不坏,就是太骄傲,清高而不接地气,瞧不起低层百姓,让他治理地方是否合适?

  这时,管家在院子里禀报,“老爷,河陇进奏院的颜主事求见!”

  韦见素一转念便明白了,必然是李邺有事找自己。

  他连忙吩咐孙子道:“去请颜主事到我这里来!”

  停一下,他又嘱咐道:“颜主簿是颜真卿之侄,可别无礼!”

  “孙儿遵命!”

  很快,韦清玄将颜泉明请到了外书房,颜泉明躬身行礼,“参见老相国!”

  “颜主事不必客气,请坐!”

  颜泉明没有坐下,取出了一份鹰信原件和一份抄件。

  “这是刚刚收到的殿下亲笔鹰信,还有一份抄件,殿下请老相国转呈给天子。”

  韦见素笑眯了眼睛,“很荣幸啊!放心吧,我明天一早就呈给天子。”

  “别的事情就没有了,坊门要关闭了,在下告辞。”

  韦见素点点头,“清儿,替我送颜主事!”

  韦清玄上前一摆手,“颜主事请这边走!”

  颜泉明行一礼告辞走了。

  韦见素打开抄件,细细看了起来。

  不多时,韦清玄回来,“回禀祖父,孙儿已经将颜主事送走。”

  韦见素点点头,“你坐下吧!”

  韦清玄坐下,韦见素见他一脸不解,便微微笑道:“我和李邺达成了默契,由我来替他和天子沟通,这是第二次,很快会有第三次和第四次。”

  韦清玄一脸震惊道:“祖父和李邺勾结,一旦朝廷和河陇翻脸,天子会放过韦家吗?”

  韦见素眉头一皱,“你在胡说什么?什么叫我和李邺勾结?”

  “李邺这么信任祖父,所有人都会认为祖父和李邺之间有某种协议,祖父,难道是真的吗?”

  韦见素忍住了心中的不满,缓缓道:“我和李邺之间没有任何协议,只是一种默契,李邺需要一个人成为他和天子沟通的桥梁,我就主动担起这个重任,这叫勾结?”

  “但李邺毕竟是地方军阀,实际上也是叛贼的一种形式,迟早会被朝廷剿灭,祖父和他交往过密,会成为别人弹劾祖父的把柄,也会影响到韦氏家族的前途,祖父考虑过这一点吗?”

  韦见素冷冷看着孙子,他终于明白了,孙子从骨子里仇恨李邺,给他说什么他都不会理解,他内心充满了仇恨,如果培养他为韦氏家主,将来韦家必会因为他而遭大祸。

  “祖父有点累了,你去吧!”

  韦清玄想再劝祖父,但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来,只得行一礼,起身退下去了。

  韦见素负手走了几步,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走到门口吩咐侍女道:“去把二公子找来!”

  韦见素有四个儿子,九个孙子,长子韦倜,在朝中出任光禄寺少卿,次子韦谔,出任给事中,韦清玄就是长子韦倜之子,也是韦见素的长孙。

  当韦见素发现长孙韦清玄不可救药后,他决定要改变一些规矩了。

  不多时,次子韦谔走进书房,跪下行礼,“参见父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