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见素缓缓道:“我找你来,是想告诉你,新年的族祭,改由伱来担任主祭,第三代主祭由清恺负责。”
韦谔一愣,年关大祭一向都是大哥负责主祭,第三代主祭也是嫡长子清玄负责,怎么今年改了?
“就这么决定了,你立刻写信,把清恺叫回来。”
韦谔的儿子韦清恺是嫡次孙,进士出身,目前出任云阳县县令,比韦清玄小一岁,也同样深重祖父韦见素重视。
这一刻韦见素已经决定放弃长孙,转而培养次孙韦清恺。
韦见素负手走了两步,韦见素又对韦谔道:“过完年,我决定让清恺去河陇为官。”
次日上午,韦见素前来求见天子。
这两天,李亨也在为荆襄之事恼火,好不容易出现了季广琛猝死的机会,却没想到被李邺抢先一步把荆襄军控制了。
为此李亨大发雷霆,他想派军队去强行夺回荆襄,但又害怕和李邺彻底翻脸,兵戎相见。
御书房内,李亨正郁郁不乐地批改奏折,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韦大学士求见!”
李亨一怔,韦见素为什么要见自己?他想了想便道:“宣他觐见!”
不多时,韦见素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韦见素参见陛下!”
“韦爱卿急着见朕,有事吗?”
“回禀陛下,齐王李邺托微臣给陛下送一封信。”
着实有点出乎李亨的意料,他愣了半晌问道:“齐王给朕送什么信?”
“事关荆襄!”
李亨顿时醒悟,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韦见素将鹰信和抄件一起呈上,“齐王发的是鹰信,但也是他亲笔所书,还有私印,另外一份是抄件!”
鹰信的字迹太小,李亨从抽屉里取出一枚用水晶磨制的放大镜,认真看一下印章,确定是李邺的私人印章,他这才打开抄件细看。
李邺在信中明确指出,季广琛之死和皇太弟李璘有关,他已接到消息,李璘已集结军队向东进发,现在当务之急是拦截李璘军队东进,以后荆襄军政归属,李邺愿意和朝廷协商解决。
李亨顿时大吃一惊,季广琛竟然是被李璘暗杀,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璘竟然已经出兵,企图夺取荆襄。
李亨坐不住了,起身来回踱步,他的思路乱成一团,如果是真的,自己该怎么办?
他回头又问韦见素道:“这件事韦爱卿怎么看?”
韦见素早已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道:“微臣觉得李邺是有点担心!”
“他担心什么?”李亨不解问道。
“陛下,李璘军队十有八九是从三峡道出兵,荆襄军必然会在荆州拦截,这样一来襄州和荆襄其他各地都无兵驻扎了,李邺是担心南阳梁崇义趁机出兵占领襄阳,切断荆襄军的后路,导致荆襄军腹背受敌。”
李亨冷笑一声道:“什么叫解决荆襄军政归属,难道之前朕和他签的协议不算数?”
“陛下,李邺指的应该是驻兵权,荆襄军事实上是被李邺控制,他或许是想把军队撤离荆襄,所以才想和朝廷谈判,彻底把荆襄交给朝廷。”
李亨沉思良久,他还是决定先拦截李璘军队,这确实比什么都重要。
“好吧!朕会约束梁崇义,没有朕的旨意,不准他出兵襄阳。”
第932章 峡道困狼(上)
三峡道由夔州、归州和峡州三地组成,其中夔州被李璘控制,归州和峡州则归属于山南东道,目前属于荆襄节度府管辖范围。
归州,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在李璘三子九江郡王李侦的率领下,正在三峡北道上疾速行军。
这次为夺取荆襄,李璘一共出兵五万军队,其中两万人为后援军,三万人为李侦率领的前军。
三万前军的第一步当然是夺取归州,目前归州有三个县,最西面的巴东县,东面的秭归县和兴山县,根据最新的情报,归州没有驻军,三万军队志在必得。
中午时分,大军兵临巴东县城下,县令开城投降,三万大军没有停留,把巴东县交给了后军,大军继续向两百里外的秭归县和兴山进发。
前军没有携带辎重,每个士兵只带了六天的干粮,甚至水也没有多带,路上有溪泉水补充,大军一路轻装疾行,两天后,大军抵达了秭归县。
归州刺史杨子霖带着一群官员出城迎接巴蜀唐军的到来,对他们来说,这不叫投降,都是唐军,朝廷没有发布宣战通告,那么对方就不是敌军。
更重要是杨子霖是太上皇的人,和李璘关系也很不错,他原本要跟李璘去巴蜀,却被李璘劝说留下了,继续做归州刺史。
这就等于随时可以把归州献给李璘。
但有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几年前杨子霖是效忠李璘,但当河陇李邺越来越强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李邺随时可以灭掉李璘。
那么,李璘还在能在原来刻舟的位置处捞到杨子霖这把剑吗?
三万大军着实有点累了,李侦下令大军入城休息。
秭归县城内顿时一片鸡飞狗跳,百姓被迫把房子腾出来,让给士兵休息,很多百姓只带了一点细软离开,房子里留下的财物基本上都会士兵洗劫一空。
城内的猪羊鸡鸭也被搜刮一空,成了士兵的军粮,折腾了两个多时辰才终于安静下来。
州衙内,李侦和行军司马杜清正在询问荆襄的情况。
刺史杨子霖行一礼道:“启禀殿下,据卑职所知,季广琛的两個儿子季寿春和季江宁反目成仇,兄弟二人争夺军权闹得不可开交,听说军队被一分为二,季寿春占据了襄州,而季江宁占据了豫州。”
行军司马杜清眉头一皱道:“季寿春不是在河陇为官吗?”
“他赶回来了,参加了父亲的下葬,下葬后,两兄弟就开始反目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季寿春代表河陇的利益,季江宁代表朝廷的利益,以前季广琛就是脚踏两只船,让季江宁出任豫州刺史兼兵马使,率一万五千军队坐镇豫州,但副节度使陈景光是李邺任命的,他效忠河陇,季寿春就得到了他的支持,得以控制襄州。”
李侦深以为然,他们早就发现季广琛脚踏两只船,两个儿一个效忠河陇,一个效忠朝廷,很有手段,
“那现在兄弟二人怎么样?”杜清又问道。
“听说两兄弟斗得跟乌鸡眼似的,各自统领大军在唐州对峙,都想把对方吞掉,唐州是季江宁的地盘,应该是季寿春先挑起纷争。”
“那荆襄水军呢?”
“他们在江夏和汉阳,水军声明保持中立!”
“也是一个老狐狸,两不得罪。”
李侦哼了一声,对杨子霖道:“知道了,多谢杨使君!”
杨子霖行一礼,退下去了。
李侦见他身影走远,这才问杜清道:“杜司马,我们该怎么办?”
杜清得意一笑道:“这就叫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抓住战机先夺取峡州和荆州,峡州是巴蜀大门,必须要控制在我们手中,荆州是荆襄重镇,拿下荆州,我们一半荆襄就到手了,关键是要快,趁两兄弟还在争夺之时,我们夺取最大的利益,这是我们的机会。”
“如果兄弟二人联手怎么办?”李侦担忧道。
“怎么可能?”
杜清冷笑道:“立场完全相反,怎么可能联手,最多是暂停对峙,掉头来攻打我们,我们正好集中兵力,一个一个吃掉。”
杜清的思路完全正确,但他所有的思路和策略都构筑在杨子霖给他们提供的情报上。
杨子霖给他们编了一个两兄弟争权的故事,使他们二人深信不疑。
次日一早,李侦留下数百人看守县城,三万大军继续向东疾速而行。
就在三万大军离开秭归县,进入峡州后不久,夜里两更时分,一支埋伏在北面山区的五千荆襄军悄然杀至。
秭归县城内,一支三百人的内应士兵开始迅速集结,他们摸到东城门,留守的六百名士兵大部分都在熟睡中,只有一百士兵分成两队,分别看守东城门和西城门。
之所以要选择东城门,这就是为切断士兵和三万前军的联系,防止前军得到消息后立刻调头杀回来。
东城门有五十名士兵看守,夜里十分寒冷,大部分士兵都躲在紧靠城门的一家客栈内睡觉,城门看守实际上只有十人。
三百士兵兵分两路,一路两百人杀进了客栈,将熟睡中的四十名敌军干掉。
另外百人则假装为巡逻队,上城去将十名士兵用乱箭射杀。
轻而易举就干掉了东城的五十名士兵。
城门开启了,埋伏在城外的五千荆襄军冲进了城内,睡梦中的六百守军几乎都没有反应过来,便被一锅全端,与此同时,看守西城门的五十名也被一网打尽,无一人逃脱。
天还没有亮,五千荆襄军便开始在东西两端峡道的险要处布下重兵,将两万支援军切断了东进之路,同时也切断了李侦三万前军的退路。
雷万春不愧是李邺培养出来的名将,他充分利用了李侦前军轻装行军的弱点,再利用三峡道特殊的地形,便将三万前军困死在三峡道上,三万前军最大的敌人不是荆襄军,而是他们自己,他们只有几天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两天后,李侦和杜清率领三万大军抵达西陵峡的出口下牢镇,队伍行走在只有一丈宽的山道上,再走两里路就进入开阔地带,那边就是下牢镇了,然后再走五十里就抵达三峡道的出口夷陵县。
但下牢镇这里有一处极为险要的地形,那就是有一段长约一里的栈道。
这时,杜清已经感觉到有点不妙了,他们一路经过的十几个村子都没有一个人,粮食、牲畜什么都没有,很显然都被转移走了。
如果说他们得到消息,自发地惊恐逃走也解释得通,但总有点牵强,应该逃得不会那么干干净净,连一粒粮食都没有留下,这点是最大的疑问。
所以杜清心中开始打鼓,但他又没有证据,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寄希望于拿下夷陵县。
就在这时,前面士兵忽然大喊起来,李侦勒住战马喝问道:“什么事喧闹?”
片刻有士兵跑回来禀报,“启禀殿下,前方栈道没有了,兄弟们无法前行!”
第933章 峡道困狼(下)
杜清仿佛一脚踩空掉下了万丈悬崖,村庄无人不是偶然,是被人有序撤走了。
他们极可能中计了,被困在三峡道上,关键是他们只剩下三天的干粮,还能坚持多久?
他不知该怎么对李侦说,但又不能不说,杜清只得硬着头皮向前面奔去。
李侦正在查看栈道失踪之处,整整一里长的栈道全部被拆除,下面就是万丈悬崖,湍急的长江在悬崖下方咆哮。
他回头问一名有经验的校尉道:“铺设一里长的栈道需要多少时间?”
“铺设栈道不难,一里长一天就能铺好,殿下,关键我们没有材料。”
“需要什么材料?”
“需要木桩,一丈长的木桩,把它打进岩石上的孔洞内,然后再铺上木板,所以还需要木板,我们都没有。”
李侦急问道:“这附近哪里有树木?”
一名将领道:“要么就是昨晚我们路过的村庄,卑职记得那边有好多竹子,木板可以拆房子得到。”
那座村庄距离他们至少有四五十里,这一来一去就需要一天,再铺设栈道又耗费一天时间,干粮就没有了,万一前面下牢镇又没有人怎么办?
众人都很头大,回村庄太远了,不太现实,那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