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74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这时,一名将领头脑灵光一闪,连忙道:“可以把长矛捆扎起来,塞进岩洞里,再用盾牌做木板,这样行不行?”

  众人齐声叫好,杜清走过来大声道:“不好!”

  李侦脸一沉,着实有些不高兴道:“这里我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司马为什么说不行?”

  杜清叹口气道:“殿下觉得栈道会无缘无故消失吗?对面肯定有伏兵等着我们。”

  “万一是村民自发拆除了栈道呢?”李侦反驳道。

  “殿下,这种可能性不大,一路村庄没有人也没有粮食,如果是自发撤退,肯定会有一些老人不愿走,可是十几个村庄一个人都没有,一粒粮食也没有,殿下,不对啊!”

  众将面面相觑,都觉得有道理,不可能这么巧,村庄撤光了,栈道也被拆除了。

  铺栈道的校尉也道:“殿下,杜司马说得有道理,普通百姓不允许拆栈道,就算是官府也不能拆除,只能修缮,只有军队才有权拆除栈道。”

  李侦脸色稍微缓和问道:“那杜司马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立刻返回,和后援军队汇合,我们要立刻得到粮食补充,要不然士兵都会饿死在路上。”

  尽管李侦很不情愿,但他没有选择,他们只剩下三天的干粮了,必须尽快得到粮食补充,只能先回秭归,得到充足粮食后再回来铺栈道。

  他当即令道:“大军掉头返回秭归!”

  三万大军又掉头往回疾速行军,他们并不知道,秭归县也出事了。

  两万后援军在大将周昆的率领下,赶着粮草大车正浩浩荡荡向秭归县而来。

  三峡道比较复杂,有悬崖峭壁上窄路,甚至还有人工栈道,但也有和大山和大山之间的宽阔地带,这些宽阔地带可以种粮食,养家禽猪羊,形成了不少村庄、小镇、甚至县城,还有长江码头,走陆路,也能走水路。

  秭归县城就是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开阔地带,但在开阔地带的两侧,都是数十里长的险要山道。

  后援军距离秭归县城约二十里,前面道路也被堵住了,是被几百根巨木堵住了,而且几百根巨木是被三根铁链子锁住,不可能一根一根抛入长江。

  被铁链子锁住,就意味着必须几百根整体一起推下长江,那就办不到了,所以必须先解开三根铁链子,才能将巨木逐一扔下长江。

  周昆却没有看见巨木上面的铁链子,他当即喝令道:“上去几百人,把木头全部扔下悬崖!”

  立刻用数百士兵奔了上去,地上全是树枝,士兵们也没有留意,踩踏着树枝奔跑,他们刚靠近巨木,忽然从对面射来几支火箭,‘轰!’的一声,士兵脚下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士兵们顿时惊得连滚带爬向回奔逃,无数士兵浑身是火,慌不择路,惨叫着坠下悬崖,也有士兵被挤下了悬崖,更多士兵跑着跑着,一头栽在地上,再也没有能爬起来。

  三百六十余名士兵,最后逃出来不到三十人,他们都是后面的士兵,烧得浑身漆黑。

  周昆和士兵们都吓坏了,纷纷后退,这时,巨木也开始燃烧起来。

  忽然有士兵指着前方大喊:“将军,前面还有巨木堆!”

  周昆这才发现,燃烧巨木再向东一里外,还有一堆一模一样的巨木,再向前似乎还有一堆,他的心顿时凉了,这怎么过得去?

  这时,周昆也意识到了,唐军切断了他们和前军的联系,准确说是切断了三万前军的补给线,就不知道三殿下他们能不能攻下夷陵县,大军自己找到粮食补充?

  万般无奈,周昆只得下令道:“撤退回巴东县!”

  两万大军掉头,向归州西面的巴东县撤去,山道过不去,他们只能撤回县城等候消息,不可能一直呆在山道上等下去。

  经历了两天的艰苦行军后,李侦率领三万大军又撤退到归州,此时距离秭归县还有三十里,前面十里外是兴山县。

  三万大军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一段长达也是一里左右的栈道也被拆除了,他们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可回来就没有了。

  众将面面相觑,所有人都意识到,秭归县投降有问题,一定有荆襄唐军埋伏在秭归县附近,否则谁能拆除栈道?

  李侦眼中燃烧着怒火,他忽然回头恶狠狠瞪着杜清道:“杜司马,这怎么解释?”

  杜望惊得双股战栗,尿都快流出来了,他张口半天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但他心里却如明镜,他们上了杨子霖的大当,什么兄弟争位,什么各为其主,都是编出来了,极可能是李邺的军队赶来了,接管了荆襄,杨子霖把他们出卖了。

  不过大军在路上砍了上万根竹子,又拆除民房得了大量木板,倒不缺材料,李侦当即下令道:“立刻铺设栈道!”

  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将一根根粗壮竹子打进岩石上的孔洞内,然后铺上木板,没有钉子,就用绳索捆绑固定,边上再做上护栏,栈道就形成了,但铺一里长的栈道需要时间。

  士兵们还剩下一天半的干粮,只得拼命节俭,能够多熬几天,士兵靠着石壁而坐,每个士兵心中充满了担心,如果没有干粮,他们该怎么办?一共只有十几匹战马,哪里够他们三万人充饥。

  实在不行,只能挖草根,剥树皮了,可连草根和树皮都吃完了呢?

  到天色擦黑时,栈道还剩下最后几丈了,就在这时,对面忽然出现数百名士兵,一起举弩向铺设栈道的士兵射来,士兵们措不及防,纷纷被箭矢射中,惨叫声大作,数十人翻滚落下了悬崖,其他一百多名士兵吓得连滚带爬向回奔逃。

  对面士兵立刻采取了行动,铺上几块长达数丈的木板,数十名士兵拿着火油罐走过来了,他们在栈道上浇满了火油,又迅速退了回去。

  一刻钟后,数百名士兵举着盾牌,手执弓弩,小心翼翼向断崖处摸来,

  这时,几支火箭射上了栈道,栈道上立刻燃起了大火,数百名李璘军士兵顿时被烈火吞没了。

第934章 狼子野心

  此时,雷万春率领两万大军坐镇夷陵县,这次大军南下,雷万春不放心襄阳,留下五千军队守襄阳,又要求王孝汝派水军封锁淮河,防止南阳梁崇义军队偷袭襄阳。

  这次雷万春困狼之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归州刺史杨子霖的全力配合,他编的二子争权故事非常具有迷惑性,完全符合李璘掌握的情报,季广琛脚踏两只船,两个儿子一个效忠河陇,一个效忠朝廷。

  若不是雷万春的到来,二子争权的故事或许真会发生,但雷万春到来后,迅速控制了荆襄军权,没有了军权的豫州刺史季江宁只得明哲保身,表示要为父守孝三年。

  在襄阳建了一座父亲的衣冠冢后,兄弟二人便带着母亲,扶着父亲灵柩回老家寿春安葬去了。

  算起来今天对方应该已经断粮了,探子赶回来向雷万春禀报,三万前军被困在兴山县以东约十里处的山道上。

  探子当然是在峡谷南面用千里眼观察敌军的情报。

  雷万春当即下令,重新铺设栈道,大军向西进发,准备去收编被饥饿彻底击败的三万军队。

  三万李璘大军反复铺设栈道,无论用什么手段,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无法抵抗对面荆襄军的强弓硬弩和火油袭击,铺设了三轮都惨遭失败后,铺设栈道的材料也耗光殆尽。

  李侦又派两千士兵去三十里外砍伐竹木,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所有士兵都成了荆襄唐军的战俘。

  其实雷万春算得不准,三万前军拼命节省粮食,又将断粮日向后推了两天,但还是没有用。

  时间又过去了一天,李侦大军最害怕的一刻终于来临了,他们彻底断粮,从早上到中午,由到晚上,三万士兵都饿得饥肠辘辘,躺在地上无精打采,眼巴巴地等待食物到来。

  但更多士兵是三五成群,一群群向东而去,东面三十里外是一处山坳,这里有大片树林,至少树林能采到野菜野果充饥,说不定还能逮到一些野味。

  但山坳前是无数的荆襄唐军,蒸着热腾腾的米饭和馒头,放下兵器投降,可以领到馒头充饥活命。

  所有巴蜀士兵都放下兵器,脱去盔甲,义无反顾地向热气腾腾的蒸笼走去。

  雷万春又让数十名士兵回去宣传,得到消息的李璘军士兵纷纷挣扎着爬起身,互相搀扶着向东面艰难走来,强烈求生欲望使他们战胜了身体的极度乏。

  最后连李侦也不得不下令全军投降,给士兵一条生路。

  这是一场经典的战役,李邺把它写进了培训教材中,告诫将领们在绝路上行军时粮食的重要性,只要前后一堵,就成瓮中之鳖了。

  但就在荆襄唐军全力对付李璘军的同时,北方一场危机悄然而至。

  在襄阳以西一百五十余里外的谷城县,五万大军借助夜幕的掩护,开始在汉水上搭建浮桥,三更时分,两座浮桥搭建完成,五万大军连夜渡过了汉水。

  用战船封锁汉水其实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战船不行,还得用大量步兵和大量斥候在两岸进行巡逻,随时掌握敌军主力的动向。

  但目前襄阳已经不具备这种防御能力,他们只有五千军队,连守城都困难,何况是封锁淮河,战船也只能照顾到襄阳一线的防御。

  襄阳副节度使陈景光得知梁崇义五万大军已经渡过汉水,五万大军正向襄阳杀来,谨慎有余而勇烈不足的陈景光以为是朝廷军队收复襄阳,他做出了一個事后让他无比悔恨的决定,他感觉自己守不住襄阳,便率领五千军队放弃襄阳撤离,将襄阳拱手让给了梁崇义。

  朝廷对河北三镇的处置产生的巨大恶果之一,就是示范效应,让很多本来就有野心的人发现,原来朝廷的中央权力可以妥协下放,原来节度府可以成为国中之国。

  在史思明的叛乱中,朝廷为了保住中原和江淮,成立了大量节度府,放权给他们自己组织军队和史思明对抗。

  在史思明灭亡后,一些节度使把权力归还了朝廷,但另一些节度使看到了河北三镇的割据效应,开始也有效仿之心,野心膨胀,比如许叔冀、刘展、梁崇义、田神功等等,还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将领渐露头角,比如李正己、李希烈等年轻将领。

  梁崇义无疑是其中最有野心,也最狡猾低调的一个军阀,他投靠了李辅国,不仅没有被追究汴宋失守的罪责,还被任命为南阳节度副使,李岘回朝任命为宰相后,梁崇义便成了南阳节度使。

  在季广琛猝死消息传来后,梁崇义倒还不敢轻举妄动,但在儿子梁兴和幕僚军师刘本昌的不断怂恿下,梁崇义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以至于天子的旨意也阻挡不了他野心的膨胀。

  当他发现雷万春率领主力大军南下后,梁崇义便果断向襄阳发动了进攻。

  梁崇义并不血刃占领了襄阳城,他心中得意非常,城头上,梁崇义望着远方微微升起的朝霞,他竟然有一种权握天下的雄霸之心、

  但他心中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他迈出这一步,不仅得罪了河陇李邺,也违抗的天子的旨意,接下来他会遭遇什么的打击,他心中没有底。

  “军师,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梁崇义沉声问军师刘本昌道。

  刘本昌身材矮小,却十分狡诈,他扶着城垛笑道:“使君若想长久,无非文武二手。”

  “怎么说?”

  “先说武,武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收集各州钱粮到襄阳,然后招募军队训练,只要使君的军队达到十万人,就具备了割据荆襄的实力。”

  “那文呢?”梁崇义问道。

  “文就有讲究了,卑职建议使君向天子上书谢罪,就说襄阳无兵驻扎,机会难得,所以忍不住出兵为朝廷夺回襄阳,请朝廷立刻向襄州、房州、唐州、随州、豫州等地派官员,卑职相信天子也想将李邺的势力赶出荆襄。”

  梁崇义沉思片刻道:“李辅国那边呢?”

  刘本昌点点头道:“李辅国那边是关键,使君要立刻向李辅国送五万贯钱,同时向鱼朝恩和程元振各送两万贯钱,使君的位子基本上就稳了。”

  梁崇义目光露出一丝担忧,“但李邺的军队还在荆州,怎么办?”

  “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卑职建议把河陇军的家眷都礼送去荆州,或许会减少李邺军队反弹的力度。”

  “会吗?”

  “很有可能,据卑职所知,雷万春之前一直驻守鄂州,或许他会重返江夏,荆襄这边,李邺极为看重汉阳,只要我们不动汉阳,我估计能维持现状。”

  梁崇义点点头,“但无论如何,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要立刻扩军。”

  当雷万春率领大军从三峡道撤出来,正好遇到了撤退到峡州的五千荆襄军,雷万春大怒,下令将弃守襄阳的陈景光斩首,众人苦苦求情才得以告免。

  失去襄阳,也意味着和陇右断绝了联系,不过汉中也可以送去鹰信,雷万春当即派人赶往汉中送信,同时率领大军撤退到荆州江陵县。

  目前雷万春手上有六万三千人,包括三万荆襄军,三万巴蜀降军,还有三千骑兵,军队倒是不少,但粮食却有不足。

  就在这时,梁崇义将一万两千户军队家眷礼送出了襄州,这倒出乎雷万春的意料,使雷万春没有了夺取襄阳的紧迫感。

  但下一步该怎么办?雷万春等不及齐王殿下的命令,他必须要自己做决定了。

第935章 识人不明

  郑鞠是荆襄军司马,秦州成纪县人,出任河陇情报署副署令,去年被李邺派来襄阳任职,但季广琛怀疑他是李邺派来监视自己的眼线,以至于郑鞠并不受季广琛重用。

  但雷万春到来以后,郑鞠便成了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大帐内,郑鞠沉吟一下道:“梁崇义并非忠心于朝廷,人人都知道他野心极大,一心想效仿河北三镇,这次他攻占襄阳,我认为他也是想割据一方为藩镇,其实这对齐王殿下的大局未必是坏事,我建议将军不要管他,我们要尽快落实殿下的下一步布局。”

  “郑司马是指什么布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4/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