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指着东面道:“那边三里外原本有一座浮桥,贼兵就是从浮桥撤退到南岸,又放了一把火把浮桥烧掉了。”
张伯仪问道:“浮桥是用什么搭建的?”
“用船,都是五百石的大船,用铁链锁住,铺上木板,再急的水流也冲不垮,可惜船只全部被李希烈抢到南岸去了,北岸没有一艘船!”
几名将领对望一眼,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他们还想在北岸找船,没想到全部被李希烈先下手了。
王思礼又问道:“淮水连续下暴雨,有决堤的地方吗?”
“当然有,听说濠州和泗州都决堤了,淹死了很多人,天灾人祸,据说还有瘟疫爆发,非常可怕。”
“瘟疫!”
王思礼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就是瘟疫。
这时,李晟对王思礼道:“主帅,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淮河水势变小了以后,用皮筏子搭建浮桥,应该可以过去。”
王思礼长期在陇右出任节度副使,很了解皮筏子,他点点头,“只有如此了!”
众人返回了军营,王思礼给天子写了一份奏折,说明情况,等淮水水势稍小,再想办法渡过淮河。
其实王思礼心里也明白,要找船肯定找得到,中原河流这么多,找几百艘船怎么可能找不到,只是他找个理由而已,他是担心南岸的瘟疫,万一传染到军中,那就可怕了。
他当即率军后撤到颍上县,派斥候严密监视淮河的情况。
夜里,李希烈被亲兵叫醒了,亲兵对他低声说了几句,李希烈大吃一惊,急忙起身跟着军医向东营而去。
“什么时候发现的?”李希烈急问道。
“回禀王爷,刚刚发现,但是已经有几天了,但昨天有一百多人突然出现症状,卑职觉得事态很严重。”
“该死的,怎么会被传染上瘟疫!”
李希烈心中大恨,在这个关键时刻,军中居然爆发瘟疫了。
其实李希烈也有耳闻,濠州那边爆发瘟疫,但他总觉得距离寿春还远,问题不大,没想到还是无声无息袭击到军医了。
赶到东营,只见二十几顶大帐被士兵用营栅包围起来,无数士兵拿着弩箭,只要有士兵敢逃出来,他们立刻格杀勿论。
大将董待名上前道:“都是之前留守寿春的军队,据说有不少难民从濠州逃到寿辰,瘟疫估计就是他们带来的,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我们撤下来的军队和留守的军队分开。“
李希烈点点头,当即下令,“将东大营和中营用栅栏隔开,七天内完全健康的士兵才能放入中大营。”
这时,谋士侯玄机找个了机会,低声对李希烈道:“想办法把染疫士兵送到唐军大营去,一旦瘟疫在唐军大营内爆发,这一战就打不下去了。”
李希烈大喜,“有什么好办法吗?”
侯玄机附耳低语几句,李希烈连连点头,利用水源进行传染,确实是最厉害的手段。
颍上县南面有一条小河,叫做小颍河,小河就在县城南面注入汝水。
唐军大营就驻扎在小颍河南岸,小颍河水质清澈,唐军饮水做饭都是取小颍河的水。
这天上午,有村民跑来报告,河中发现大量死尸,李晟当即率领一支唐军赶到河边查看情况。
尸体已经被村民捞上来了,大概有一百多具,都是青壮男子,军医上前去查看,忽然大喊道:“所有人都撤退,不要靠近,是瘟尸!”
围观的村民吓得魂不附体,跌跌撞撞四散奔逃。
李晟也大吃一惊,急忙命手下回去禀报,又名士兵取来柴火和油前来焚烧尸体。
王思礼得到了消息,他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对,不可能是普通百姓,一百多名青壮男子,极可能是病死的士兵,李希烈用瘟疫来对付自己。
他当即下令,不准再取小颍河的水饮用做饭,大军准备起拔北上。
当天下午,十余万唐军离开颍上县,向北面汝阴县方向撤退。
瘟疫防不胜防,三天后,军中大量士兵出现了上吐下泻症状,疫情来势凶猛,短短两天时间,就有三千多士兵病倒。
不仅是军队,之前驻扎的上颍县也同样爆发了瘟疫,一个村一個村被感染,县城里的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北面逃亡,王思礼下令军队进行拦截,不准颍州百姓向北逃亡。
王思礼同时紧急向天子求援,要求医师和药物大量援助颍州。
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天子李亨大惊失色,当即下旨,全城征集医师和药材,赶赴颍州救治军队和百姓。
李亨同时采纳了鱼朝恩的建议,封锁洛阳南面和东面所有的关隘,不准任何人进入洛阳地区。
战争已经没有人关心了,李亨再次召集政事堂,商议应对瘟疫的策略和措施。
裴遵庆对天子道:“陛下应该下旨,公开严厉谴责李希烈散播瘟疫的卑劣无耻行径,让天下人皆讨之。”
左相李岱也缓缓道:“陛下,竟然用瘟尸毒害军队和百姓,其行为之卑劣恶毒,自古便闻所未闻,可见李希烈连禽兽都不如,这样恶鬼掌权,简直是江淮百姓的不幸,朝廷绝不能再和他讲和,一定要将其诛杀。”
李亨点点头道:“两位相国的态度也是朕的态度,不管是谁来说情,朕绝不会再容忍李希烈,现在是疫情为大,请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控制住疫情,不能让疫情在中原扩散。”
崔涣沉吟一下道:“陛下,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药物不够,微臣记得我们迁都时在长安库房留下不少药材,微臣建议向齐王求援。”
杜鸿渐也道:“齐王军中就配有防瘟药物,还存放了大量金银花和板蓝根,向齐王求援是比较现实的办法,微臣也相信齐王会大力支援朝廷。”
裴遵庆瞪了一眼元载,“元相国,上次议事你一言不发,难道这次还是一样吗?”
元载苦笑道:“下官不敢!”
元载又对天子道:“微臣建议再动用更多军队封锁颍州,绝不能让瘟疫扩散,另外,陛下请派一名有经验的重臣前去主持防疫,微臣推荐李相国,他在润州就曾经有效阻断了一场疫病的蔓延。”
众人都明白元载的意图,让李岱去主持防疫,这其实就是再逼齐王加大支援力度。
李亨便笑着对李岱道:“李相国能否临危受命?”
李岱默默点头,“微臣职责所在,绝不推辞!”
第1032章 重大改革
陇右的官衙迁徙到长安已经有半个月,借着这次迁徙的契机,李邺也正式将最高权力机构由河陇节度府改名为齐王府,下设齐王阁、长史房、司马房、白虎堂和枢密院。
除了这一阁、两房、一堂、一院外,又单独设立监察台和内卫。
整个齐王府的官僚体系就对应了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一台,但又不完全一样,主要是细节上有差异,
其中长史房又下设六司,对应朝廷的六部,六司主要是审批权,官员不多,主官叫都司,相当于侍郎。
具体执行则由司马房负责,司马下面又设副司马若干,比如乔彬是主管财物的副司马,他下面就有钱左藏署、太仓署、禽畜署、水产署、物料署、房产田亩署、林矿草场署、交通运输署等等,所以乔彬被誉为齐王府财神,就是这个意思。
李沉舟是管税的副司马,他下面就包括税署、市舶署、盐铁署、常平署、市署等等。
还有清羽的父亲李白,被提拔为副司马,他负责教育,职务相当于国子监祭酒。
还有李邺的堂兄李洵,也是副司马,主管除了军器以外的所有制造,相当于少府寺卿。
还有主管军器的副司马胡九龄,相当于军器监令。
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礼部司和兵部司,它们不光是审批机构,同时也是执行机构,它们下面就有科举署、太常署、光禄署、僧俗署、军务署、训练署、演武堂、民团署等等。
刑部也有点特殊,齐王府这边没有大理寺,刑部司下面有狱政署和提刑署,狱政负责牢狱,提刑负责案件复审,对于重大案件,内卫抓捕到人犯后进行初审,然后交给刑部司,刑部负责复审和最终判决。
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枢密院。
而枢密院就相当于朝廷的大元帅府,主管军队调动、军职任免、监军、对外情报收集。
兵部司主要管一些军务行政,比如招募、退役、抚恤、训练、军籍管理、军营安置以及将领培训,另外还有一個重头就是民团和州兵。
这一点和朝廷是一样的,朝廷的大元帅和兵部也是这样职权划分。
另外多了一个内卫,内卫从前主要是对付敌军的情报机构,保卫齐王和高官的安全,现在随着人数和规模扩大,内卫也开始针对各种大案的侦破和抓捕,实际上就是把大理寺的一部分职权交给了内卫。
朝廷也学习了齐王府这一点,设立了梅花卫,但梅花卫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内卫没有,那就是监视,监视百姓,监视大臣。
齐王府的监察台下面有民察署和审官署,一个是调查民间舆论,一个监视犯罪官员,所以对内监视这个职权不归内卫管。
还有一些细节方面也和朝廷略有不同,一个工程多部门协作,
比如造船,首先造船申请由工部司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交给造船署负责设计、建造,但各种材料不归造桥署管,要根据工部司的批单向物料署领取。
需要钱粮向左藏库和太仓领取。
船只完工后交给保管财物的桥船署管理,就变成了财产管理。
这里面还有监察台下面的审计署也要介入,从物料署那里领取了多少材料,最后完工后又交还多少材料,耗用材料有没有违规私卖,支付劳务报酬是否合规合法等等,这些都是审计署的事情。
当然可以勾结审计官员,贿赂一些好处,让审计官员睁只眼闭只眼,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实际上就和后世工厂一样,制造归车间管,材料归仓库管,审核归财务管,
然后需要再提一下齐王阁和白虎堂,齐王阁相当于中书省,负责颁布齐王令。
白虎堂相当于门下省,主要职责是权限分类和合规合法审核。
合规合法审核相当于一个审核功能,属于政务纠偏,防止违法出错,政务的第一关进和最后一关出都在这里,设立一个机构叫白虎堂,主官叫都判。
白虎堂首先是对接进奏院,齐王府和各州所有的文牒最初都要先汇拢到白虎堂,进行权限分类,加盖紫红章就必须上报齐王,加盖黄章由齐王相、长史、司马、枢密使和都判五方协商后决定,加盖蓝章则由长史和各司协商处理。
最后流程走完了,所有文牒再一次汇拢到白虎堂,进行最后的合规合法审核,有没有按照权限进行审批,内容是否合法,没有问题了,加盖白虎堂印签发出去。
这就是一个很严密的流程。
当然,中间有严密,也有变通,比如不可能事事都要向长史汇报,所以长史也会把一些权限下放给各司主管,各司主管批准后,直接到长史房盖章。
司马房也是一样,司马把部分权限下放给副司马,副司马批准后直接到司马房盖章,主要是每个月的固定事务。
以上是政务,其次李邺在军队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节度使,实行都督制,目前有十大都督府。
安西都督府、北庭都督府、河中都督府、甘凉都督府、沙肃都督府、陇西都督府、陇南都督府、河套都督府、剑南都督府和水军都督府,另外还有一支天策军和一支近卫军。
李邺出任大都督兼天策上将军,十支都督军、天策军、近卫军和内卫军都由他直接管辖,在派出都督的同时,也派出了相应监军。
监军制度从古至今就有,今天的政委其实也监军的一种,监军非常重要,朝廷就是对安禄山缺乏监军,才导致安禄山的一步步坐大。
当然李邺也是一样,朝廷对他没有监军,导致他最后坐大。
齐王府的监军主要是军职官员担任,一年一换,都督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监军不管,如果有特殊需要而扩大职权,就必须得到监军的同意,监军必须及时向枢密院汇报。
军队改革不仅是把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变小,最重要是取消了节度使对地方官府的管辖权,比如凉州都督府,都督府长史就负责管辖地方,向河西节度府负责,朝廷管不到。
现在的甘凉都督府,只管军队,不干涉地方政务,有凉州刺史和甘州刺史,由齐王府六司管辖。
其实也可以理解,齐王的地盘主要是以边疆为主,如果依旧实行节度府制度,齐王府就基本上管不到地方了。
目前齐王的军队名义上是三十万,实际上已经达四十五万人,其中二十万分属十大都督管辖,天策军二十万人和近卫军五万人,都由李邺直接统领。
另外还有三万内卫军和五万地方州军,真正的兵力达五十三万之众,比朝廷的三十万军队多了二十万之众。
内卫军负责保卫长安,近卫军则负责驻守关中、汉中和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