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625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这些天李邺都是住在自己的齐王府内,他的齐王府也在平康坊,就是从前虢国夫人杨玉珮的宅子,不过他只也是临时居住,很快他就要搬去兴庆宫居住,这也是他和天子达成的协议,封闭大明宫、太极宫、华清宫,但允许他使用兴庆宫和芙蓉园。

  下午时分,李邺来到了兴庆宫金明门,兴庆宫有一名老宦官为管事,还有数十名老宫女,她们无家可归,就留在宫中打杂,清理杂草,擦拭灰尘等等。

  老宦官叫做赵保忠,年近六十岁,原本太极宫主管钱米发放,因为那个差事有油水,便被人顶掉了,打发来兴庆宫做管事。

  “殿下什么时候搬过来?”赵保忠恭恭敬敬问道。

  “王妃和孩子都在路上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到长安吧!我过来看看收拾得如何了。”

  “回禀殿下,都已经收拾好了,我们随时恭候王妃和几位次妃驾到!”

  “赵公公在大明宫做过吗?”李邺又笑问道。

  赵保忠摇摇头,“老奴一直在太极宫负责照顾太妃们的生活起居,职责泾渭分明,从未去过大明宫,老奴直到前年才调来兴庆宫。”

  “那她们呢?”李邺又望着远处数十名老宫女,差不多都三四十岁了。

  赵保忠苦笑一声道:“她们是老奴带来的,也是照顾太妃们的宫女,家里都没人了,放不出去,恳请殿下给她们一口饭吃。”

  李邺主要是担心这些宦官宫女认出杨玉环,不过也无所谓了,就算感觉有点眼熟,这些宫人也不敢乱说话。

  “无妨,就让她们留在这里吧!”

  “多谢殿下体恤!”

  李邺随即走进了兴庆宫,他已经来过几次,都比较熟悉了。

  兴庆宫占地两千余亩,被一道高墙一分为二,北面是政务区,将来齐王府的官署都会集中在北区,南面是生活区,他和家人生活在南区。

  南区是一片园林式的大宅,占地一千亩,中间是五百亩的龙池,中间有一种小岛,叫做瀛洲,岛上有一片建筑群。

  龙池四周分布着大量建筑,以沉香亭、长庆殿、龙堂、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为五大建筑群,在沉香亭的南面有一座人工堆砌的小山,山脚下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可以打马球,骑马等等。

  原本太极宫的东宫成为安禄山的亲卫驻扎地,被破坏得很严重。

  天子李亨便把兴庆宫改为了东宫,成为太子李豫的住处,李豫特地把后宫金花落进行改造。

  那里原本是一处开放式的宫殿区,李豫把它改小,改精致,成为一片比较舒适的建筑群,又修建了一条很长的空中檐廊,和龙池边西北的沉香亭连接在一起。

  李邺也同样是看中了金花落,这里更像生活居住的官宅,四周种满了菊花,也是李邺最喜欢的花之一,尤其风从南面吹来,隐隐带来了沉香亭的异香,令人心旷神怡。

  巡视了一圈,李邺便离开了兴庆宫,前往东内苑的军营。

  两天后,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面驶来,这支船队由六百余艘两千石左右的船只组成,货船和民船都有。

  它们是从荆州撤回来的一部分船只,满载着物资和粮食,李希烈不想得罪李邺,便放它们通行,这支船队到达长安后,卸下货物又直接赶赴陇右接人。

  此时,长安北面的渭河码头上各种粮食物资堆积如山,数千劳工在忙碌地搬运,将粮食和物资搬上小船,小船队又送往数里外太极宫北面的禁苑内,太仓和左藏库都在那边。

  这十几天,渭河上从来没有这样忙碌过,渭河上全是从西面过来的大型皮筏子,运输粮食物资,包括粗炼后的各种铜铁铅以及粗银等等,但主要还是粮食。

  这时,远处传来号角声,船队到来了,河面上的大型皮筏子纷纷让路。

  前面是客船,船头上站满了人,都是官员和家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这时,李邺看到了那艘唯一的三千石客船,他笑着迎了上去,客船缓缓靠岸,几名孩子都看见了父亲,高兴地跳起来。

  大船搭上船板,孩子们灵巧奔来,最前面是长女星沙,扑进爹爹怀中,李邺一把抱起她,在她小脸上重重亲了一下。

  又抱起几个女儿,依次在她们小脸上各亲一下,最后抱起了长子李晋,李晋小手好奇指着西面问道:“爹爹,那边怎么也有一座城池?”

  “那是汉朝长安城,稍微小了一点,我们要去南面的唐朝长安城。”

  这时,三个妻子也下了船,李邺笑道:“大家一路辛苦了,先上大车,”

  不远处停着十四五辆大车,几個孩子都争先恐后奔向大车,独孤新月对丈夫笑道:“夫君,我们那几辆马车能不能送到长安来?”

  李邺点点头,“已经在路上了,估计过两天就到了,好好整修一下就能使用。”

  众人上了车,杨玉环望着这座熟悉都城,她轻轻叹口气,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她不太想回来,但夫君说得对,这里已经是他的天下,那自己就应该从往事彻底走出来,忘记过去的一切。

  “二姐,上车了!”清羽向她招手。

  杨玉环点点头,“来了!”

  她移步上前,一只强壮的手扶住了她,原来是丈夫搀住了自己,李邺微笑地看着她,望着丈夫关切的眼光,杨玉环心中一暖,她展颜一笑,登上了马车。

  众人都上了马车,李邺最后又把木大娘搀扶上车。

  马车启动,向太极宫方向驶去,它们将从皇城夹道前往兴庆宫。

第1030章 两军遭遇

  今年江淮地区暴雨不断,淮水暴涨,严重威胁两岸百姓的生活,六月中旬,淮水濠州段决堤,洪水奔涌而出,席卷濠县和钟离县的数百个村庄,大片麦田被淹,十几万人受灾,尤其钟离县被大水冲进城内,全县百姓都逃上城墙避难。

  尽管淮河沿岸受灾严重,夏粮歉收已成定局,但李希烈毫不体恤百姓,依旧强行收取军税,而且加税两成,并派军队深入乡村抢粮。

  百姓没有粮食,纷纷逃难,一时间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路上到处是倒毙的百姓,尸体被野狗吞食,污水横流,疫病出现了,濠州出现大灾大病,一家一家不是饿死,就是病死。

  就在江淮出现灾害的同时,战争的阴云也悄然笼罩在中原和江淮的上空。

  鲁王被刺案成为朝廷打击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最好理由,尽管李希烈上书再三辩解,自己并没有派人刺杀鲁王,但没有用,朝廷绝不能容忍江南税赋之地被李希烈这样的嚣张的军阀掐断。

  当李邺送来的两百万两白银抵达洛阳后,朝廷立刻拨付二十万两白银,由大将军王思礼为主将,大将李晟为副将,出兵十万征讨淮西李希烈,同时命令张伯仪的汴宋军和李希言的淮南军配合主力作战。

  李希烈听说朝廷大军出动攻打自己,他心中惶恐,连忙派使者赶赴淄州和魏州,恳求李正已和田承嗣出兵相助。

  根据三方签署联防互守协议,李正已出兵五万人攻占了齐州,同时又占领了密州、莱州和登州,使他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六州,这是他早就想干的事情,他抓住这个时机出兵了。

  与此同时,李希烈也集结了十万大军,杀入颍州,摆出准备和唐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就在这时,田承嗣派出心腹幕僚魏云中赶赴朝廷,表示愿意为中间人,调停朝廷和李希烈的矛盾。

  洛阳皇宫,天子李亨紧急召见几名相国,商议对抗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和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联手。

  裴遵庆率先慷慨发言,“陛下,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坚决果断出击,否则李希烈只会越来越猖狂,会得寸进尺,占领更多的土地,甚至威胁荆襄。”

  财相崔涣也道:“目前我们国库充盈,即使两线作战,朝廷也拿得出钱,陛下,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是该利用这次机会了,一举剿灭黄河以南的藩镇。”

  杜鸿渐也道:“既然对方分兵而来,我们也分兵而去,派一支大军进军兖州,对抗淄青军。”

  天子李亨连连点头,这时,他见李岱一直沉思不语,便笑问道:“李相国在想什么?”

  李岱笑了笑道:“陛下,微臣在想怎么对付李正已,微臣以为,李正已的目的是想趁乱夺取土地,但要他为李希烈卖命是不可能的,微臣推荐郭老将军率五万军进驻兖州,盯住李正已,他绝不会主动进攻朝廷军队。”

  “然后呢?”李亨又问道。

  李岱继续道:“一旦我们剿灭了李希烈,然后再掉头对付李正已,如果能一举灭掉最好,就算灭不了,也要让他擅自吞并的土地吐出来。”

  天子李亨大为赞赏,“还是李相国考虑周全。”

  这时,裴遵庆又道:“关于田承嗣派人来调解,微臣认为,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邀功,让朝廷放过他吞并德、贝、冀三州的事实,甚至如果朝廷忍让了,田承嗣极有可能继续吞并朝廷的土地,所以微臣建议不要理睬田承嗣,更不能让他拿到做和事佬的人情。”

  众相国的一致意见终于让李亨下定了决心,不再被其他言论所左右。

  颍州汝阴县以南,李希烈的八万大军已经在汝水西岸驻扎下大营,他们距离汝阴县还有五十里,李希烈一路行军北上,就想一鼓作气拿下汝阴县,不料就在刚才,李希烈得到消息,颍州刺史陈少游在汝阴县集结了六千军队,关闭城门,严阵以待,这个情报给了李希烈迎头一棒。

  李希烈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他以为汝阴县没有驻军,可以轻松占领县城,不料情报有误,汝阴县竟然有六千军队。

  李希烈的‘都城’寿春紧靠淮河,对岸就是颍州,李希烈一直认为颍州对自己威胁太大,最好的办法便是夺取颍州,增加自己的战略缓冲地,之前李希烈还有点担心,而这次他彻底豁出去了。

  李希烈看了看夕阳,还是黄昏时分,他在等天完全黑后,再寻找破城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从北面疾奔而来,片刻奔至李希烈面前,探子翻身下马,单膝跪拜道:“启禀王爷,在汝阴县以北三十里处,发现唐军主力约三万人!”

  这個消息让李希烈一惊,急问道:“他们是驻营休息,还是在行军之中?”

  “对方在疾速行军之中!”

  李希烈心中迅速盘算,自己距离汝阴县还有五十里,而对方只有三十里,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夜间的行动也不得不取消。

  他只得继续命令士兵休息一夜,明天上午再继续北上。

  次日天刚亮,李希烈得到消息,三万唐军出现在北面三十里外,这个情报令李希烈大感错愕,他以为对方会进城,没想到竟然向自己杀来了。

  对方只有三万军队,而自己却有八万军队,难道对方连这点都想不到?

  一转念李希烈顿时明白了,对方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他心中恼火万分,喝令军队立刻集结,准备迎战。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休息中的八万淮西大军迅速集结。

  李希烈的军队以两万河北叛军为核心,大部分以胡人为主,他们是淮西军中战斗力最强,同时也是最残暴的军人,曾经多次屠城,杀人如麻。

  其余六万军队都是在淮西招募,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训练得很不错,战斗力并不弱。

  另外在寿春还有两万军队留守。

  淮西军虽然战斗力较强,但军纪也是出了名的败坏,从寿春北上,一路烧杀奸淫,两万余人上蔡县被他们凶残蹂躏,只剩下数千人。

  很快,八万大军已集结完毕,大军排列成阵型,以阵型方式向北进发,在一片开阔地,前面出现了唐军阵型,旌旗招展,盔明甲亮,杀气腾腾。

  唐军的主将是李晟,他冷冷地注视着对方。

  “咚!咚!咚!”

  淮西军进攻的战鼓声敲响,八万大军开始向唐军一步步杀来。

  李晟喝令道:“大军准备迎战!”

  就在西面二十里外,王思礼率领五万大军正疾速南下,已悄然部署到淮西军背后,对淮西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

  [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只有两章,见谅!]

第1031章 疫情爆发

  李希烈做梦也没有想到唐军主力会从南面杀来,在前后夹击之下,李希烈大军支持不住,不得不下令撤退,淮西军大败,唐军一路追杀,淮西军被斩杀两万余人,俘虏一万八千余人。

  八万人出征北上,只有三万五千人逃过了淮河,淮西军死伤过半,李希烈随即下令放火将浮桥全部烧毁,又命令两万留守军队赶来支援,使他的军队恢复到五万五千人,李希烈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十万唐军和两万汴宋军也赶到淮河边,在寿春对岸驻扎,由于淮河水势较大,大军驻扎在高处。

  王思礼、李晟和张伯仪等主要将领来到淮河边,见河水流速很快,水势颇大,很难搭建浮桥。

  这时,士兵将一名老者领上来问话,王思礼问道:“请问老丈,李希烈的军队是怎么逃过淮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6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5/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