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就是李淮的私生子了。
李邺蹲下笑问道:“你就是李桐?”
小男孩摇摇头,李岱笑了笑道:“他改名为李楠了!”
“为什么?”
“张皇后的儿子叫李侗,和他同岁,我怕以后麻烦,所以便给他改名为李楠。”
李邺点点头笑道:“李楠这个名字好听!”
“这孩子很胆小,天性安静,喜欢读书,长大后是个研究学问的料,不过也好,安静平稳一些。”
“你们快过来,吃饭了。”裴三娘在远处喊道。
小男孩仰头怯生生道:“阿祖,祖母喊吃饭了。”
“这是你二叔,记住了,祖父给你说过的。”
小男孩点点头,躬身向李邺行一礼,李邺见他文静知礼,心中倒有几分怜惜,便牵住他的小手笑道:“走吧!二叔带你吃饭去。”
父子二人难得在一起单独说说话。
两人沉默片刻,李岱问道:“刺客查到了吗?”
李邺点点头,“刺客是高句丽人,但幕后主使者是谁,还不清楚,父亲觉得谁有可能?”
李岱叹息一声道:“谁都有可能,多少人都希望大唐能够发生内乱,他们好从中获利,如果你被刺杀,内战就会爆发,所以你要万分当心。”
“父亲放心,我心里有数,倒是你和母亲,我心中着实不放心!”
李岱微微笑道:“我和你母亲不会有事,杀了我们,没有什么获利,但代价会巨大,没人会做这种得不偿失的蠢事。”
“如果是报仇就不一定了,祖父的仇人很多,我也有不少仇人。”
李岱摇摇头,“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注定了,该来的总归会来,我并不担心,再说我身边也有二十几名侍卫,你母亲身边也有三个女侍卫,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1079章 杀人灭口
李邺也知道父亲是宰相,刺杀宰相,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后果严重,安全倒不用很担心。
“兄长有联系吗?”李邺又问道。
“我差不多一年多没他的消息了,我只知道他出任平州刺史,还是裴遵庆告诉我的。”
李邺眉头一皱,“平州刺史?平州可不是安全之地,那里很危险,非常容易出事。”
“他背后是卢家,应该会好一点吧!”
李岱语气十分冷淡道:“我有了孙子,他怎么样,其实我并不关心了。”
李岱对儿子李淮积怨太久太深,哪怕中间有个小插曲,但都改变不了父子二人关系破裂的事实,他现在把心思都放在孙子身上,对儿子已经完全放弃了。
张立今天如愿以偿,被封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如愿以偿成为了大唐相国。
晚上,一批批官员上门庆贺,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张立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连话都说不出来。
尽管累得够呛,但张立依旧很兴奋,他让侍女送一点酒菜去书房,他独自在书房自斟自饮。
这时,长子张上元出现在门口,“父亲有时间吗?”
“进来吧!”
张立招招手,把儿子叫进来,指着对面道:“坐下,陪爹爹喝一杯。”
长子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张立很喜欢儿子的人品,但他也知道,这样的性格在官场内很难混,所以他不让长子涉足官场,让他负责经营家族产业。
相反,次子张清明却精明狡猾,很像自己,张立便让次子进了官场,目前在少府寺出任太仓署署令。
张上元坐下,给父亲满上一杯酒,“有件事,孩儿要向父亲汇报一下。”
“如果是生意上的事情,改天再说,爹爹今天暂时没有心思过问生意。”
“爹爹,可能和齐王有关。”
张立一怔,放下酒杯道:“发生了什么事?”
“下午,独孤明请孩儿喝茶。”
“独孤明?”
张立眼睛眯起一条缝,独孤明可是齐王李邺在朝中的传话人。
“你和独孤明熟悉吗?”
张上元摇摇头,“最多认识而已,从没有单独打过交道,他今天是通过乔掌柜邀我出去喝茶。”
“老乔?”
“是他,他的堂弟是独孤的手下管事。”
张立问道:“他邀你喝茶,和齐王又有什么关系?”
“他明确告诉我,是齐王打算请我喝茶,但齐王不方便出头,让他来做代表。”
“他明着说的?”
“对!一坐下便开门见山告诉我。”
张立倒吸一口冷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李邺这是什么意思?在拉拢自己。
张立当然明白,自己儿子无足轻重,他不会请自己儿子,这是李邺在对自己表态。
他又想起昨天下午李邺说请自己喝酒,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张立望着忠厚老实的长子,他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让长子去烧齐王的香,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这种重大决定他还需要考虑考虑。
“如果下次独孤明再请你喝茶,尽管去,如果邀请伱去长安发展,你就说需要请示一下父亲,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
大理寺天牢内,对泉南生的审讯持续到晚上,彭海盐一天一夜没有睡觉,实在撑不住了,前去小睡片刻。
他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忽然被手下推醒,“使君,快去看看吧!出事了。”
彭海盐一惊,连忙赶去大牢,只见泉南生依旧被绑在审讯铁柱上,但他的胸口却插了一把匕首,鲜血流满了一地,已经死去多时。
彭海盐惊得目瞪口呆,他蓦地回头,对几名审讯官大吼道:“是谁?谁干的?”
几名审讯官都张口结舌,为首官员半晌道:“我们都去休息了一刻钟,这边不知道谁负责看守?”
彭海盐一把揪住牢头的脖领,咬牙喝问道:“说!谁来过?”
牢头低下头,好一会儿道:“田少卿来过?”
“田振!”
彭海盐倒吸一口冷气,后退两步,田振是鱼朝恩的人,难道这个案子居然把李辅国也牵扯进来了?
彭海盐忽然意识到事关重大,他必须立刻禀报齐王殿下。
一更时分,李邺还在批阅刚刚送来的一些重要奏折,这是他和齐王府商议的办法,以前他不在,都是王妃代批总要奏折,现在王妃也来洛阳了,好在洛阳距离长安比较近,八百里加急两天就能送到,他批示完两天又送回去,如果是很急的奏折,甚至可以用鹰信方式把批示结果发送回去。
这时,亲兵在大帐门口禀报道:“殿下,大理寺彭使君有急事求见!”
李邺一怔,这么急,会出什么事?
他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彭海盐匆匆进来,躬身行一礼便道:“殿下,泉南生死了!”
“怎么回事,被人杀了吗?”
“没有完全的证据,但应该是少卿田振,当时只有他进了审讯房。”
“田振是什么背景?”李邺又问道。
“回禀殿下,他是李辅国的人!”
李邺眉头皱成一团,怎么又把李辅国扯进来了?这个刺杀案怎么越来越复杂?
李邺想了想道:“今天下午给王思义送信的人是谁?查到了。”
“查到了,这个人叫金惠安,跟随卑职去了伊阙县,只有他在半途离去,有机会去报信,他也是少卿田振的人,目前下落不明。”
“姓金?也是高句丽人吧!”
“很有可能,卑职看了他的档案,也是辽东人。”
停一下,彭海盐又道:“不过卑职审问泉南生,还是有不小的收获,只是他死了,就没办法证明他所交代的真实性。”
“他交代了什么?”
“刺客一共一百二十,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一半是高句丽人,一半是契丹人,躲藏在林家大院的六十人是契丹人,而不是高句丽人,带面具正是契丹军队的特点。
今天在客栈杀死的二十余人才是高句丽人,据泉南生交代,他们是从辽东营州过来,是幽州的高句丽势力把他们安排到洛阳。”
“那契丹人呢?他们也是和高句丽人一起送来的?”
“正是!不过他们是分两批过来,第一批是契丹人,住在伊阙县,第二批是高句丽人,一部分住在东城外,一部分住在城内永太坊。”
“等一下!”
李邺叫停了彭海盐,“我记得当时在永太坊抓到了五名高句丽刺客,现在他们人在哪里?”
第1080章 幕后真凶
彭海盐连忙道:“回禀殿下,他们都还在大理寺牢狱里,由我的人负责看守他们!”
“审问过他们吗?”
“目前还没有!”
李邺顿时不满道:“那几个高句丽人很重要,审问了他们,就知道是谁派他们来洛阳,知道他们出生、生活的地方,在哪里从军,我们就知道了幕后真凶,怎么先不审他们,反而去审泉南生,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彭海盐满脸惭愧,“卑职现在就回去提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