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当即摇头道:“他们现在不安全,我让手下跟你一起回去,把他们交给我的手下带回军营,我要亲自审他们!”
李邺当即命令张云率领三百骑兵跟随彭海盐返回大理寺。
李邺又派中郎将尤新武率领一千骑兵在城外接应张云,以免再遭到伏击。
一千三百骑兵跟随彭海盐风驰电掣般去了。
李邺又闭上眼睛,把思路理清楚,首先六十名契丹人和六十名高句丽人都是从辽东过来,他们是谁派来的?目前看契丹的嫌疑最大。
他们到了幽州,又被幽州的高丽人势力分批送到洛阳,他们昨晚在城外伏击了自己。
六十名契丹刺客逃掉了,六十名高句丽刺客逃掉一半。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比较蹊跷,也比较关键。
一、这个幽州高句丽势力是什么性质存在?如果他们是朱泚的人,那这个案子就清楚了,是契丹勾结朱泚对自己下手。
二、王思义在里面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他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三、李辅国的人为什么要灭口?
四、最关键也是最重的问题,一百二十人究竟是不是契丹派来的?
五、剩下的刺客藏到哪里去了?
二更时分,外面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李邺走出大帐,只见张云和手下抓了七八人而来,每个人被反手捆绑,头戴带着头套。
张云上前抱拳道:“都带来了,彭使君还派来一名懂高句丽语的手下替我们翻译。”
一名中年男子走上前向李邺行礼,“卑职余玄,大理寺主簿,会说高句丽的语言。”
“辛苦余主簿了。”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彭使君让我告诉殿下,另外三十名高句丽刺客今天晚上被梅花卫抓住了。”
李邺点点头,“先审案吧!”
李邺手下有专门的审讯军士,手段残酷,落在他们手上,没有不肯开口的人。
半个时辰后,张云把几份审讯口供交给了李邺,李邺翻看记录,果然不出他所料,都是契丹军中的高句丽人,从营州过来。
从他们出发的时间来看,他们最初的目标肯定不是自己,他们抵达洛阳时,独孤老太太还没有病逝。
自己是临时决定来洛阳,对方不可能提前知道,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对方临时改变计划,临时改变了目标。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能做决策改变计划的人一定在洛阳,而且这个人地位不低,居然敢决定刺杀自己。
这应该就是泉南生被杀的真正原因,泉南生知道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和李辅国有关系,至少是买通了李辅国,这个人会是谁?
就在这时,有士兵在帐口禀报,“启禀殿下,梅花卫将军王思义押送三十名刺客已经到门口了。”
这倒出乎李邺所料,他连忙向大营外走去。
大营外停泊着几辆大车,远处有数百名梅花卫士兵,王思义迎上前抱拳行礼道:“启禀殿下,这是卑职在城内搜捕到的三十名高句丽刺客,特来献给殿下!”
李邺点点头,“王将军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王思义连忙道:“卑职也是高句丽人,和泉南生一起长大,交情深厚,卑职下午是想向殿下求情,卑职绝没有参与刺杀殿下事件。”
“将军是高句丽人,这些刺客也是高句丽人,将军又怎么下得了人?”
王思义摇摇头,“他们已经不是了,他们投效契丹,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契丹走狗,卑职岂能把他们视为同胞?”
“可惜泉南生已经被人刺杀在牢狱中了,将军应该知道了吧!”
“卑职听说了,才意识到这件事很严重,牵涉面太广,卑职不想牵涉其中,所以把高句丽刺客送给殿下。”
“多谢了!既然下午是误会,那我就不放在心上了。”
“卑职再次向殿下道歉!”
王思义深深行一礼,这才翻身上马,带着士兵走了。
李邺下令士兵打开车门,把三十名捆得如粽子一般的高句丽刺客提进了大营内。
洛阳清化坊内,一名身材高胖的男子正在大发雷霆,将桌子的杯盏砸得废碎,指着一名跪在地上的武士破口大骂。
“没用的混蛋,比猪还要蠢,李邺下午袭击了永太坊,危险已经出来了,你们居然还不撤退,还躲在客栈做什么?这下好了,被梅花卫一网打尽!”
手下被骂得抬不起头,“回禀君上,我们只是想等天黑再走,否则我们三十人骑马太显眼了,容易被抓,没想到王思义居然会动手,
“自己愚蠢还指责别人,这下可好,线索越来越多,李邺迟早会查到是我干的!”
手下低头不敢说话,男子大骂:“滚!给我老子滚!”
手下吓得连滚带爬跑了。
男子转过身,只见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双目突出,相貌丑陋,就像一名巡海夜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卢龙节度副使朱滔。
朱滔和李辅国一直有勾结,李辅国想借朱滔之手干掉政事堂三名宰相,混乱中再除掉天子李亨,他再推出受自己控制的宰相,立自己想要的君主,这样他就控制住了整个朝廷大权。
朱滔也不傻,他怕刺客被朝廷抓住,把他供出来,他便从契丹手中借了百名刺客,契丹也巴不得朝廷大乱,双方一拍即合,契丹派出了五十名高句丽刺客和五十名契丹刺客。
杜鸿渐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按照计划,裴遵庆将是他们的第二个目标。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李邺的突然进京让李辅国和朱滔都改变了计划,把刺杀相国改成了刺杀齐王李邺。
高句丽互助会首领泉南生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幽州节度府派驻洛阳的情报站主管。
这就是他被灭口的真正原因,泉南生知道他们的原计划方案,李辅国害怕泉南生供出自己。
李辅国先是让李思义强抢泉南生,李思义强抢失败,李辅国又安排大理寺少卿田振将泉南生灭口。
当然,李思义也没有对李邺说实话,他去永太坊抢人可不是和泉南生交情深厚,而是李辅国的命令,他不得不服从。
朱滔叹口气对幕僚刘佈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王思义居然把李辅国出卖了。”
刘佈淡淡道:“出卖李辅国倒是不至于,王思义只是想撇清自己,把三十名刺客交给李邺,他就能摆脱嫌疑,倒是田振刺杀了泉南生,李邺一定会怀疑到李辅国头上,卑职建议君上立刻返回幽州,以免李辅国为了自保,把君上出卖了。”
朱滔点点头,以李辅国的卑劣,很可能出卖自己。
“先生说得对,传令收拾行李,天一亮就走!”
第1081章 仇不过夜
李邺下令连夜审问,四更时分,三十名高句丽人全部审完。
审问很简单,也极为血腥残酷,三十人站成一排,拉出一名最高壮的人出来审问,此人什么都不肯说。
士兵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此人大卸成十几块,又牵来几只饥饿的野狗来将血肉啃食干净,只剩下森森白骨。
其他所有人都被吓瘫了,老老实实一字不漏地交代,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会说汉语,只有极少数人需要翻译。
把所有人的口供归拢后,真相就出来了。
幕后人是幽州的主人,他的手下叫他君上,身材高胖,皮肤黝黑,眼睛像螃蟹一样凸出,他有一个谋士姓刘。
李邺立刻从箱子里取出幽州的情报资料。
李邺当即锁定了幕后人,幽州节度副使朱滔,谋士刘佈,
李邺负手在大营内来回踱步,他把整个思路都渐渐理清楚了。
李辅国借田承嗣的人刺杀李适,又栽赃给李希烈,他尝到了刺杀的甜头。
趁天子病重,李辅国又和朱滔达成了某种协议,极可能是刺杀相国,朱滔从契丹手中借了一百名刺客,即使被抓住,也可以栽赃给契丹人。
杜鸿渐被刺杀极可能就是他们犯下的第一个案子。
如果杜鸿渐案真是他们所为,那他们的目标极可能就是宰相,或者其他文官集团的领袖,如韦见素、萧华、张镐等人。
只是因为自己的到来使他们改变了计划。
那么王思义率领梅花卫来永太坊极有可能是李辅国的指示,毕竟李辅国控制着梅花卫,而泉南生是知情人。
如果自己是朱滔,发现王思义抓走了三十名可能知道他底细的高句丽刺客,自己会怎么决定?
必然是尽量离开洛阳城。
想到这里,李邺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殿下,快五更了!”
李邺点点头,“传我的命令,一营二营立刻集结!”
两千骑兵迅速集结,一刻钟后,李邺率领两千骑兵离开军营,向东北方向疾奔而去。
天刚亮,城门缓缓开启,梅花卫这几天盘查得格外严厉,所有进城和出城之人都要被搜查,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他们不敢搜查。
上东门,一阵激烈的马蹄声,只见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疾速奔来,他们打着幽州节度府的旗号,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斗大的朱字。
这是幽州节度副使朱滔来了,朱滔虽然没有李邺那么大的权力,可以不分昼夜随时进出城门,但他也有免查令,他进出洛阳,任何人不得盘查。
正在城门处盘查百姓的梅花卫吓了一跳,连忙闪开一条路,百余人护卫着朱滔,风驰电掣般冲出城门,沿着官道一阵风似的向东奔去。
就在朱滔队伍冲出城门没多久,两支火药箭射向天空。
城头上的守军着实吓了一跳,这是战场上才会有的火药箭,要出事了,守军着实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朱滔一路疾奔,奔出不到一里,忽然从两侧树林内杀出无数骑兵,足有两千人,将朱滔等百余骑兵团团包围,刷地举弩对准了朱滔和他的手下。
朱滔大惊失色,大喊道:“我是幽州节度副使朱滔,你们不得无礼!”
这时,李邺从队伍中缓缓出来,他看了看朱滔身后的手下,一批人身材高大健壮,另一批人则矮小强壮,穿的盔甲也不一样,好几人还戴着面具。
李邺冷笑道:“朱使君,那六十名契丹武士就在你身后吧!”
朱滔脸色大变,大喝道,“齐王殿下,我与你无缘无仇,你为何如此?”
李邺呵呵笑道:“你猜猜看,我为何会能在这里堵住你?”
“我不知道,请殿下明示!”
李邺脸色一沉,“去问阎王要答案吧!”
朱滔见对方杀机已动,他心中大急,当即喝令道:“突围!”
众人大喊突围,这时,四周乱箭齐发,顿时一片惨叫,朱滔拨打了数十支箭,但箭矢太多,他根本抵挡不住,只片刻,他连中数百箭,将他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当场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