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骑兵骤然发动了,如洪流一般从高处向下冲击,战马奔腾,声势惊天动地。
三万骑兵个个身披铠甲,手执长矛,相貌狰狞恐怖,大喊大叫催马疾奔。
郭子仪冷冷令道:“重甲步兵出列,火器营准备!”
“呜——”
唐军号角声吹响,中间的三万唐军如退潮般后撤数十步,露出了六千重甲步兵。
他们排列成三排,半蹲在地上,陌刀尾部顶着大地,目光冷厉地望着敌军。
李纳大吃一惊,原来唐军有重甲步兵,难怪他们的步兵敢和骑兵对抗,但骑兵奔杀出去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可能再收回来。
李纳心中杀心爆发,大吼道:“擂必胜鼓!”
“咚!咚!咚!咚!”
激烈的战鼓声敲响,这是激励三万骑兵的鼓声,令他们摧毁一切,杀戮一切。
郭子仪冷静如泰山,喝令道:“骑兵两侧出击!”
来瑱率领两侧骑兵出击了,两万唐军骑兵并不是迎战对方的骑兵,而是迂回包抄,从两侧向对方的步兵杀去。
双方都是用骑兵来对付步兵,就看谁的步兵更加强大,理论上说,淄青军稍占优势,因为他人数更多,但也未必,唐军有强大重甲步兵,专门对付骑兵,还有更加神秘的火器营。
骑兵杀到了距离唐军大阵一百五十步外,三十架小型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毕,将三十枚小型铁火雷装上了投兜。
小型铁火雷约有十斤重,酷似一颗颗小西瓜,可以投掷到一百二十步外,如果是火药,威力不够,这种小铁火雷炸不开,但炸药就可以了。
铺天盖地的骑兵已冲到百步外,指挥郎将一声大喊:“发射!”
三十颗铁火雷腾空而起,嗤嗤冒着青烟,直接砸进了骑兵群中,只片刻,骑兵群中响起了“轰隆!轰隆!”一连串剧烈的爆炸。
骑兵被炸得人仰马翻,尸横遍地,很多人被炸得腾空而起,大量铁片向四面八方迸射,大片骑兵被击中倒地,一时间硝烟弥漫。
李纳脸都吓白了,他最害怕的事情出现了,唐军竟然把攻城火器用在战场上,但此时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祈求骑兵赶快杀入唐军队伍中。
三十颗铁火雷炸死炸伤两千余人,但对于三万骑兵而言,两千余人的伤亡实在无足轻重,尤其对于后面的骑兵,他们只听见雷鸣般的响声,但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骑兵的进攻只是稍微顿滞一下,又立刻恢复了正常。
这时,六百名火器弩手已经准备就绪,他们两人一组,一人递箭,一人装弩,三百支爆裂箭瞄准了八十步外的骑兵。
“咔!咔!”
一连串弩机声响起,两百支爆裂箭射出,“轰!轰!轰!”弩箭是平射,三百支箭几乎同时爆炸,立刻将敌军骑兵炸得肢体横飞,直接将上千人和战马炸成了碎片。
后面的骑兵看重自己的同伴在一瞬间解体分裂,骨骼碎裂,血肉和内脏横飞,他们被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勒住战马,但随即被后面的骑兵直接撞翻,马蹄将落地的士兵踩踏而死。
但三百支爆裂箭的杀伤范围并不大,只有七八百人伤亡,但它产生效果却非同寻常,首先让数万唐军都亲眼目睹了唐军火器的强大,对振奋士气有极大的好处。
其次便是打击敌军士气,尤其是奔跑在前面的骑兵,如果他们的士气和杀气起不来,那就绝不会出现那种摧枯拉朽般效果,骑兵的冲击力会大打折扣。
淄青军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杀气,奔在前面的数千骑兵几乎是被后面的骑兵推了上来,他们面对寒光闪闪的六千把陌刀,都恐惧得惨叫起来。
“轰!”
骑兵冲进了陌刀大阵,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极为残酷和血腥的杀戮,超过两千人被陌刀刺穿了身体,瞬间在陌刀士兵面前形成了一道血肉之墙。
陌刀军主将许宗然大吼一声,“杀——”
六千陌刀军士兵站起身,形成一道坚固无比的刀林铁墙,堵住近三万骑兵的冲击。
六千陌刀军踩踏在尸体和血肉,一步步前行,所过之处,一片片骑兵倒下,血肉横飞,尸体和人头如野草般被斩断,只见骑兵临死发出的哀嚎和惨叫声。
无情杀戮的不仅仅是重甲步,还有一千投矛手,他们训练有素,每人携带五根精钢短矛,每一次短矛投出,短矛都会把骑兵刺穿,绝无虚发,有时一轮被刺杀只有七八百人,那是出现了两支短矛同时刺穿一人的缘故。
小型投石机也不断将铁火雷投进了黑压压的人群中,不断在人群中爆炸,每一次爆炸,方圆数丈内的人马都会倒下。
但唯一保持了沉默的,却是六百名火器营弩手,爆裂箭容易误伤同伴,所以就没有再发射了。
李纳见士气低迷,心中大急,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冲上来,他调整了部署,率领八千骑兵绕过了重甲步兵,向后方的长矛军和刀盾军杀去。
淄青军改变了战术后,渐渐有了起色,五万大军集中优势兵力和两万唐军骑兵鏖战,双方势均力敌。
三万淄青骑兵虽然伤亡惨重,但还有两万余人,战斗力很强悍,调整战术后,不再拥挤成一团,而是分散开,千人一队和唐军激战,唐军的铁火雷也不得不停止了攻击,淄青军的伤亡明显减少。
六千重甲步兵也同样分裂成六支队伍,千人一队,士兵们彼此背靠背,和敌军骑兵作战,但淄青骑兵都不敢和他们短兵相接,而是一触即退,虽然重甲步兵强大,但杀伤大大不如之前。
李纳的作战意图很明显,用骑兵的高速奔跑牵制住唐军步兵,先集中五万大军包围并歼灭两万唐军骑兵。
双方战局渐渐稳定下来,这时,郭子仪下令道:“吹响援军号角!”
“呜——”
唐军的援军号角吹响了,低沉的号角声在原野里回荡。
“呜——”
远处传来的号角的回应,一条长长的黑线出现在十里之外,席万里的三万精锐骑兵杀到了。
第1232章 命在一线
李纳急令吴元济率五千骑兵迎战,只片刻,五千骑兵便伤亡过半,一名手下赶来禀报,“启禀主公,弟兄们伤亡超过四成,吴将军不幸阵亡,大家顶不住了!”
望着铺天盖地杀来的骑兵,李纳顿时胆寒心裂,他这才明白郭子仪率五万军队来齐州的意图,就是为了引自己出城。
这时,数万唐军骑兵杀到一里外,没有时间给他细想,这个时候他必须当即立断,要么增兵拼死一战,要么就立刻撤军,保存实力。
李纳果断下令,“全军向北撤退!”
“呜——”
撤退的号角声吹响,一万六千骑兵如风卷残云般脱离战场,迅速向北奔逃。
这些骑兵都有经验,他们看见唐军数万援军到来,便知道大势已去,撤退的号角声响起,他一个比一个逃得快。
骑兵的撤退也带动了步兵的奔逃,淄青军士气崩溃,兵败如山倒。
郭子仪下令道:“全军追杀,投降者可饶,顽抗者杀无赦!”
旷野里出现壮观的一幕,无数士兵丢盔弃甲,亡命奔逃,后面是骑兵追杀,追上便是一刀,斩断了后颈动脉,扑地而死。
反应过来的士兵,高举双手,跪地投降,骑兵从投降者身边奔驰而过,后面的步兵过来接受投降。
大军一直追出四十余里,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八万敌军,除了一万五千骑兵跟随李纳北逃外,其他六万五千人或战死,或投降,一个都没有跑掉。
郭子仪随即率领大军兵临历城县城下,城内只有五千军队,由军师贾深统领,贾深自知守城不住,下令开城投降。
郭子仪安抚贾深一番,喝令大军进城,这座山东半岛的最大城池落入了唐军之手,包括了大量粮草物资、
益都县被八万唐军包围,主将是南霁云,副将是荔非元礼。
按照李邺的思路,益都最好能主动投降,这对解决河北藩镇会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当然,李邺的投降和朝廷投降可不是一回事,历史上,这些藩镇曾反复投降朝廷,但这种投降只是藩镇的一种策略,名义上归附朝廷,实际上继续拥兵自立,而且地盘也越来越大。
李邺要求的投降是真正的投降,交出军队和所有地盘,饶他们一死。
这时,城内淄青军和城外唐军几乎同时收到了李纳兵败北逃,八万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
李正已收到的是鸽信,这個消息顿时让他心痛如绞,一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当即喷血不止,倒地晕厥过去。
长子李经急令名医抢救父亲,到夜里父亲还没有醒来,让李经焦虑万分。
李经年约三十余岁,和兄弟李纳强悍凶狠完全不一样,他身材肥胖,好女人和美食,为人也比较宽厚,李正已便将政务交给他处理。
他降低农业税赋,尽量不扰民,同时大力发展商业,提高商人待遇,商业繁荣,节度府也获得丰厚税收,同时大力晒盐,他们的盐供应河北和中原各地,盐利极厚。
反过来又从农民手中收购多余的粮食,这样就保障了军粮。
李正已对长子十分满意,但在继承人上,他却迟迟拿不定主意,长子为人宽厚,治国有方,次子却勇武善战,为自己开疆辟土.
理智上,李正已知道自己应该选长子,但感情上他又偏向于次子。
正是李正已迟迟拿不定主意,导致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因为李纳有军师贾深相助,李经完全斗不过李纳。
所以李正已已经决定让李纳继承自己的事业,却没有想到,李纳竟然擅自率军离城出击,中了郭子仪的引蛇出洞之计,八万大军全军覆灭。
尤其让李正已痛心疾首的是,次子竟然不是撤回益都,而是逃往河北,让李正已一下子看出了次子的意图,在关键时刻,次子李纳背叛自己了。
悔恨交集,李正已脑溢血的宿疾被诱发了,病情十分危重,命在旦夕。
李经站在院子里,这时,号称益都第一名医的陈方从房间里出来。
李经连忙走上前问道:“请问先生,我父亲情况如何?”
陈方叹口气道:“三年前那次晕倒是侥幸苏醒恢复,这次吐血了,应该脑部大出血,我只能尽力了。”
“啊!我父亲有性命之忧?”
陈方点点头,“我不想说,但不说又不行,公子为王爷准备后事吧!”
尽管有心里准备,但李经一阵心痛,“我父亲能活多久?”
“我不知道,如果能醒来,或许能活几个月,如果醒不来,那就这两天了。”
说完,陈方摇摇头,忧心忡忡走了。
李经呆立片刻,走进病房,病房内,四名父亲的侍妾坐在旁边抹眼泪。
李经摸了摸父亲的鼻息,气息已十分微弱,脉搏也时有时无,确实快不行了。
李经叹口气对四名侍妾道:“每人给你们一千两银子,你们各自回娘家吧!”
“公子,是不是老爷他.”
李经摇摇头,“不是这个问题,是城池很快就保不住了,你们不要受到牵连,赶紧回娘家吧!”
“那王爷这里?”
“有我照顾他,你们就不要担心了!”
四名侍妾感激,连忙起身行礼,李经给了她们每人一支取钱信物,她们匆匆去了。
李经又注视昏迷中的父亲半晌,叹了口气,把父亲交给他的几名亲兵照顾,转身快步离去。
两更时分,两辆大型投石机正缓缓靠近西面城墙,士兵将一个篮球大小的木壳圆球放上投兜,一名士兵点燃了火绳,“嘭!”一声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