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杀一儆百
内堂上,李瑀出神望着桌上一杯毒酒,旁边站着几名内卫士兵,李成华冷冷道:“摄政王殿下看在旧日交情上,把你和桥陵盗掘案撇开,把你子孙交给宁王,给你一个自我了断的机会。”
李瑀颤抖着声音问道:“我能最后一面大哥吗?”
李成华缓缓道:“摄政王殿下召见了你大哥,同意他和你最后告别,但你大哥不肯来,他说他无颜去见自己的祖父!”
李瑀扑通跪在地上,捂着脸泪如雨下,心中悔恨万分,他一时鬼迷心窍,竟然想到去挖掘自己祖父的陵墓。
李成华又道:“我再次告诉你,殿下已经和你兄长谈妥,将伱和桥陵盗掘案撇开,会公开你在汉中不幸病亡,成全你的爵号,安心上路吧!”
李瑀长叹一声,“我已年近六旬,居然还野心不泯,罪该万岁,请转告摄政王殿下,感谢他的宽恕,转告我大哥,我会去九泉下向列祖列宗请罪,感谢他照顾我的后人。”
说完,他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当天下午,永王李璘造反失败,畏罪自尽的消息传遍了长安,一时满城震惊,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出来,汉中王李瑀参与李璘造反,被发配云南。
尤其是李璘曾经在几年前两次造反,被得到赦免后不知悔改,还要继续第三次造反,实属罪不容赦。
此案不光震惊长安,同样也震惊朝野,摄政王李邺当即下达王令,责令宗正寺、刑部和大理寺联合调查李璘造反案件。
与此同时,李邺接受了宗正寺李琳的辞职,任命越王李系为新任宗正寺卿。
寿王府内,寿王李瑁就仿佛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在内堂团团打转,虽然他还没有被内卫上门,但李瑁很清楚,这是迟早的事情,他是李璘造反的核心成员,李璘那里有他的全部资料,包括造反计划,他提供财力支持的证据,更不用说还有他的签字画押和指印。
内卫迟早会来抓他,这可怎么办?
就在李瑁吓得浑身发抖的时候,管家在院中禀报道:“王爷,陈王和义王来访!”
李瑁就像在溺水中忽然抓到一根绳子一样,连声道:“快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义王李玼和陈王李珪两人匆匆走进来。
“十八兄,不好了,丰王自尽了!”
“什么?”李瑁双股一阵战栗,差点没站稳。
“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昨天晚上,他得到消息,鄠县庄园被清剿,李侦被砍了脑袋,所有人全部被抓,他就服毒自尽了,是他儿子说的。”
鄠县的庄园是丰王李珙的产业,他也自知罪孽深重,索性先自杀以保家人。
李瑁再也站不住,无力地坐下来,三人核心死了两个了,难道自己也难逃一死吗?
“十八兄,还有一个比较蹊跷的消息?可能有一丝希望。”
“什么消息?”李瑁急问道。
陈王李珪小心翼翼道:“我和新任宗正寺卿李系的关系不错,我就让儿子去问问情况.”
“然后呢?”李瑁紧张地问道。
“然后就让我去他府上谈。”
李瑁瞪大了眼睛,“李系让你去府上谈?”
李珪点点头,“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李瑁立刻意识到,这是個机会啊!
“他让你什么时候去?”
“就今天,现在天快黑了,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十八兄,不如我们三个一起去吧!”
“我也可以去?”
义王李玼在一旁道:“李系是我们的侄子,李璘和李珙死了,他的叔父就剩下我们三兄弟,我们两个商量,应该叫上你。”
李瑁连连点头,“我们一起去!”
李系和之前在洛阳时的颓废相比,完全判若两人,那时他骨瘦如柴,精气神几乎消亡殆尽。
现在他长胖了,身体也强壮很多,双颊有肉,身体看起来也强壮了很多,腰挺得笔直,目光有一种正气,
他本来就是帝王之子,一旦他彻底戒了酒色,他自然就有了精气神。
这时,他妻子王氏进来上了茶,叮嘱丈夫道:“他们是你长辈,说话一定要尊重!”
李系笑了笑,望着三位战战兢兢的叔父笑道:“放心吧!我怎么会对三位叔父无礼呢?”
王氏退下去了,李系摆手道:“三位叔父请喝茶!”
李瑁叹口气,“贤侄,你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摄政王殿下到底要怎么处置我们?”
李珪也道:“现在是宗正寺、大理寺和刑部三家办案,你是宗正寺卿,你应该知道一些内部消息啊!”
李系喝了口茶,笑了笑道:“三位叔父想要什么样的处置呢?”
三人面面相觑,李瑁试探问道:“这还能选?”
“当然可以选,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你们真的笨,太笨,笨到家了,尤其是李珙,他竟然自杀了,这位就是笨死的。”
三人也顾不上李系无礼之语,一起问道:“贤侄这话什么意思?”
“你们不想一想,李璘什么时候死的,昨天中午死的,已经经历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现在又过了整整一天,内卫还没有上门,内卫什么时候做事这么磨蹭了?还是你们参与谋反的证据不足?我今天都已经看到内卫抄送给我们的效忠书和名单清册,你们还在想什么?”
三人都像被雷劈一样,都呆住了,李瑁连忙抱拳,哀求道:“贤侄就给我们明示吧!我们不想死,我们该怎么办?”
李系叹口气,“十八叔,如果我是你,我昨天就上书朝廷了,支持摄政王登基,你们两个也是,我真不懂,你们是可是太上皇的儿子啊!嫡系中的嫡系,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起来,你们联名上书,呼吁摄政王上位,摄政王还会杀你们吗?”
三人如梦方醒,李瑁狠狠给自己一个耳光,“我真是蠢到家了,贤侄说得一点没错,我们真的笨!”
李珪又问道:“如果我们上书,是不是就没事了?”
李系淡淡一笑,“只是不死而已,还有流放,还有坐牢,你们觉得够吗?”
李瑁毕竟是李璘的军师,他是当局者迷,现在李系一棒子把他打醒了,他立刻明白了,李邺还没有抓他们,是在等待谈判,所以李系才说,怎么处置可以选。
李瑁咬牙道:“贤侄就明说吧!我想脱罪,我该怎么做?”
李系笑了笑道:“三堂会审到目前还没有启动,摄政王殿下其实就在等你们的态度,态度有诚意,那你们什么事情都不会有,该风雅聚会,该打猎出游,一切照旧,可如果态度没有诚意,那就是李璘同党,最好的下场也是流放岭南,所以我才说,你们可以选择。”
李瑁一摆手,止住旁边两人,目光炯炯盯着李希,“那我需要拿出什么诚意?”
李系也不再绕弯子了,缓缓道:“第一,公开支持摄政王登基;第二,把关中的庄园交出来;第三,自降爵位一级,摄政王殿下不允许再有亲王,就这三个条件,你们的钱财可以不动,明白了吗?”
第1278章 清理宗室
次日一早,寿王李瑁、义王李玼和陈王李珪联名上书,认为现天子有疾病,难以治理天下,要求天子天子退位,并强烈支持摄政王上位登基,振兴大唐,重归盛世。
寿王等人带头后,宗室皇族如梦方醒,纷纷上书,支持摄政王上位登基。
紧接着,户部开始清查关中庄园,收回皇田和庄园五百余座,收为官有,所有租户都不变,重新和官府签订租约,并免租金一年。
削爵令继续推行,所有皇族宗室削爵一级,并下令‘凡宗室皇族,无功于社稷者,不得为国公、郡王,以下为县公,新生宗室,不授爵位。’
也就是说,宗室皇族不光亲王没有了,连郡王也没有了,而且还不能封国公,直接降为县公,然后每隔一代下降一级,新出生的宗室,也不再授爵。
削爵收田这一招非常狠,不是说你改为支持摄政王登基就没事了,你参加了阴谋造反,不抓捕流放,没收财产就已经不错了,肯定会有惩罚,一个收田,在关中范围内的庄园全部没收,充公为官田,防止他们再训练庄丁。
第二就是削爵,之前有削爵令,因为皇族宗室抵触强烈,所以只针对皇族宗室以外的官员,像关陇贵族、外戚重臣等等,都被削掉了王爵和国公,最高只有县公。
当然,有功于社稷者例外,李岱虽不再是郡王,但也是正一品国公,像韦见素、李泌、刘晏这些相国,他们也是国公,还有跟随李邺南征北战的大将们,很多也封为国公,这些有功劳者不动,
这一次李邺直接对宗室皇族下手,抓住他们叛乱造反的事情,一刀切下去,像寿王、义王、陈王这些亲王,一下子都直接降为县公了。
而像关陇贵族在关中也有大量庄园,李邺没有直接没收,而是采用置换的方式,在河北和中原,给他们同样的土地置换,不愿置换,那就由朝廷按照市价收购。
就是一句话,关中地区不准有私人庄园,这主要就是防范造反。
当年李渊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夺取关中和长安,根本原因就是各个关陇贵族的庄园内都训练了大量庄丁,聚集起来就是几十万人,里应外合,自然很容易夺取关中和长安。
像这次李璘训练八千庄丁,这还是从四万庄丁中五抽一,挑选出来的精锐,长安可是夜不闭城门,这四万庄丁直接杀进长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借助这次李璘和李瑀造反的契机,李邺就直接动手,扫除了关中的全部庄园。
同时朝廷下旨,天下各地庄园、府宅,庄丁不得超过五十人,府丁不得超过三十人,不得拥有弩矛等重型兵器,一旦违禁视同造反,有特殊情况,需层层上报,由兵部批准并备案。
政事堂内,李邺向各位相国和辅相简单叙述了河北之战和幽州之战。
李邺缓缓道:“事实上,幽州之战并没有结束,还有回纥人后续,是战还是和,尚未得知,还有东辽契丹毒瘤,也必须在最近几年后铲除,收复辽东,还有新罗背信弃义,不断北扩,侵占了安东都护府的大量土地,也必须要狠狠教训这些贪婪小国,甚至将其灭国。
但我有一个原则,我们必须要吸取汉唐以来的教训,对外战争不能做亏本买卖,这样才能避免汉武帝时对外征战导致国力亏空,民怨沸腾的严重后果。”
韦见素问道:“这次殿下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契丹呢?”
李邺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契丹的地盘不止松漠都督府一個地方,他们地盘已经很大了,包括营州等辽东之地,还北面广大地区,我们对辽东一点不熟悉,如果大军冒然杀入,很容易被对方断了后路和补给,所以我已经安排了一些幽州商人前往辽东,我的斥候跟随商人潜入辽东,掌握地形地貌,河流深度、宽度,沿岸是否方便登陆等等,为以后我们的大军水陆并进打下情报基础。”
这时张立问道:“殿下有没有考虑联系其他辽东势力,比如渤海国,一起联手对付契丹人!”
李邺淡淡笑道:“张相国可能没有理解我的战略意图,我攻打辽东并非是针对契丹这个势力,表面上我们是在攻打契丹,但实际上我们是在扫荡整个辽东,灭掉所有的国家,在辽东建立郡县,实行王道,所有辽东胡民,都为我大唐子民,包括所谓的渤海国,将来也不会再存在。”
裴遵庆有点忧心忡忡道:“就怕太遥远,鞭长莫及,朝廷不容易控制!”
李邺笑道:“所以这就是我全力投入发展技术的原因,上次我给大家说的蒸汽机,一旦成功,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情,安装在船上,一个时辰能走三十里,它可以昼夜不停,一天一夜航行三百五十里。
我们以幽州为指挥重地,辽东有变,两三天大军就赶到了,甚至我们可以经略营州,以营州为辽东都督府所在地,任何地方有叛乱,蒸汽船一天就能杀到。”
李邺停一下又笑道:“各位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看重水路,因为船只可以直接运输补给,陆路还要找骆驼和大车,还要动员几十万百姓,水路没有那么麻烦,上船就走了。”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一天走三百五十里,可以不休不停地航行,这有点吓人啊!几天就能到江南了。
李邺又道:“我们发明火器后,不管是对游牧军队,还是对西域的胡人,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制,简单说,我们三百人就能对阵对方三千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严防技术泄露,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升级技术,要加大采矿,增加生铁产量,要研究铁器,研究大车,还要增加人口,目前为止,最重要就是增加人口,各位,我为增加人口殚精竭虑啊!”
这时,李岘缓缓道:“殿下,关于增加人口,卑职倒有一个建议!”
“李尚书请说!“
”殿下,目前我们官府统计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平民,而奴隶不在统计范围内,但实际上奴隶人口的数量很大,少说也要几百万,如果我们能把这批人口释放出来,会让我们大唐一下子增加几百万人口,等于增加了十年的人口。”
李泌也道:“李尚书说得对,朝廷也进行过调查,发现目前奴隶状态有两种形式,一种已经脱离了原主人控制,平民化了,他们大多是从河北、中原逃亡南方的百姓,另一部分依然被豪门大户控制,前一部分好办,当地官府直接登记为平民籍贯,不用管他们的来历,第二部分就是要制定各种律法规定,尤其是废奴制,一定要尽早尽快出台。”
李泌一直是废奴制度的坚定推行者,因为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加上李邺一直在向上走,需要各方面支持,所以废奴制度也只是偶尔刮刮风,从来没有实行过。
现在李邺向上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加上对增加人口的现实需求,所以李泌再一次提出了废奴制的想法。
李邺缓缓点点头道:“一步一步走,可以先通告各地官府,先给北方流民建立户籍,授予平民,废奴制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