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771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为了求援,他们遭受了以契丹为首的联合进攻,王国危在旦夕!”

  “除了契丹还有谁?”

  “还有新罗和黑水靺鞨,三家势力从三个方向进攻新罗,据他们说,渤海国军队三战三败,国土已经丢了一半了。”

  李邺沉吟一下问道:“我想知道,他们有没有向日本国求援?”

  “这个微臣没有问,他们也没有说。”

  “来的是什么人?”李邺又问道。

  “一個是王子大英俊,一个是他们的兵部侍郎杨承庆。”

  李邺从背后的柜子里取出一只档案岱,里面都是关于渤海国的各种情报记录,他翻了翻道:“这个杨承庆可是出使过两次日本,他应该知道!”

  “殿下要见这位杨承庆吗?”

  “可以,下午安排一下。”

  “微臣现在就去安排!”

  韦见素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邺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渤海国被进攻了,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不用说,契丹一定是急于扩张,吸取别人的资源来对付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好事,让他们内讧互相消耗力量。

  渤海国李邺是不会救的,不过自己会按照原计划行动,就看渤海国的运气了。

  另外,李邺很关心日本国会不会派兵进驻渤海国,名义上是救助,实际上是占领。

  虽然历史并没有发生日本入侵渤海国的事件,但契丹攻打渤海国同样也没有发生,如果历史被改变,那么一切都有可能了。

  下午时分,韦见素带着杨承庆来了,但没有带正使王子大英俊,因为李邺还没有同意接见他们,现在他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杨承庆进房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杨承庆,渤海国辅国将军,兵署少正,参见摄政王殿下!”

  “杨将军免礼请坐!”

  李邺很客气地请杨承庆坐下,又请韦见素也坐下。

  李邺微微笑道:“我有点好奇,你们是怎么穿过契丹国的底盘?”

  “回禀殿下,我们是乘船,从渤海国的海港出发,一路顺风,五天后抵达登州,在登州买马,然后一路骑马西来,特向大唐求救!”

  李邺笑了笑又道:“我还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向日本国求救?”

  半晌,杨承庆点点头,“两艘使者船同时出发,一艘船去了日本国求援,一艘船来大唐秋援。”

第1288章 渤海消息

  “向日本求援,你们内部有争议吗?”李邺又问道。

  “有一点争议,但不大,我是反对向日本求援,我曾两次去过日本,我能感受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但其他人感受不到,也不相信我的说法,包括我们国王,他支持向日本求援,因为日本的援军会快一些,唐朝援军最快要到明年去了。”

  “你认为日本国会出兵支援你们吗?”

  杨承庆点点头,“可能性很大,日本国掌权者藤原仲麻吕前几年准备入侵新罗,建造了五百艘海船,屯兵三万人,后来入侵新罗计划取消,但他们的战船和军队依然在训练,可以随时渡海,他们找不到出兵借口,但我们的求援就给了他们难得的借口,所以这三万日本士兵恐怕已经到渤海国了,微臣为此忧心忡忡!”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你们的海船有多大,日本海船又有多大?”

  “回禀殿下,渤海国的海船大概三千石左右,有两百多艘,样式和大唐的楼船一样,日本国的海船大概两千石,又叫龟船,外形很像乌龟,比较灵活!”

  李邺想了想问道:“你们从渤海国走海路来大唐,应该经过日本和新罗之间的对马海峡,没错吧!”

  “是的,那是必经之路。”

  “没有遭遇海上风暴?”

  杨承庆摇摇头,实际上我们走的是日本遣唐使的航线,也就是紧贴陆地而行,先是渤海国的海岸线,然后贴着整个新罗半岛走一圈,横穿东海抵达登州,一路上风平浪静,遇不到真正的惊涛骇浪。”

  “一直遇不到?”

  “基本上是的,我们的向导说,他沿这条航线走了二十年,从未遇到过飓风。”

  杨承庆停一下又道:“我们在耽罗岛遇到了唐军,得到了补给和淡水。”

  耽罗岛就是今天的济州岛,它整个辽东战略中的一个小环节、小支线,是为了灭亡新罗而事先安排一颗棋子,由东海岛的五千军队以及三十艘海船在几个月前便进驻了耽罗岛。

  另外,耽罗岛也是海路的战略节点,目前前往新罗、日本和渤海的最安全海路,就是贴着海岸线走,可以避开海面风暴,耽罗岛就是这条海路的中转补给点,有点类似非洲好望角的感觉。

  “耽罗岛驻军现在如何?”

  “还不错,耽罗岛上原本有一支海盗,被唐军灭了,附近海域就感觉安全了,要不然总是提心吊胆。”

  李邺点点头,又详细询问了渤海国内政和军事,了解渤海国内靺鞨、高句丽、汉、契丹、奚、突厥、室韦等各民族的分布的人数,又了解税赋和农业情况,基本上摸清了渤海国的底线。

  李邺对杨承庆的配合很满意,这才让人陪他回鸿胪寺东馆休息。

  韦见素却留了下来,旁边还有一起接见杨承庆的枢密使段秀实。

  李邺命人把参谋房中收藏的辽东地图取来。

  目前辽东没有沙盘,只有当年安东都护府绘制了一幅详细地图,包括了现在的渤海国和鲸海,甚至还有一部分日本国和新罗在地图上出现。

  这幅地图经过多次修正,是目前最精确的辽东大地图,成为李邺辽东战略部署的依据。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见,原来的高句丽故地都已被大唐占领,成为大唐的领土,基本上就是以今天的临津江分界,临津江以南是新罗,临津江以北属于大唐的安东都护府。

  但现在整個辽东已经丢失,唐朝的领土被压缩到辽西走廊南面的平州,安东都护府被契丹和新罗瓜分,新罗的势力范围已经北扩到鸭绿江。

  李邺的辽东战略就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扫荡辽东一切势力,包括新罗。

  “殿下,辽东局势复杂化了!”韦见素低声道。

  李邺点点头笑道:“但辽东动荡也是机会,等我们下场,就大局已定了。”

  对旁边段秀实道:“立刻通知辽东情报斥候,想办法探查渤海国的情况,我想知道日本国军队是否已在渤海国?”

  “微臣遵令!”

  李邺想了想又道:“还有通知各地水师,五千石以上的车船向登州集结。”

  “遵令!”

  段秀实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邺随即对韦见素笑道:“正好蒸汽机那边有突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韦见素欣然道:“据说是个怪兽机器,我也不太懂,去看看吧!”

  蒸汽机的噪音很大,已经不在工学内,而在长矛北面的渭河边上,搭建了一座很大的棚子,周围有高墙。

  建造蒸汽机当然很难,就算李邺画出了原理图,但还是研制了近两年的时间,耗费了上万贯钱。

  目前造蒸汽机由军器监机关署署令姚春山和他的徒弟魏金城负责,魏金城目前是机关署副署令。

  八月份李邺从幽州回来时,已经完工了九成,现在又过去两个半月,基本上已经成功了。

  李邺和韦见素来到工场,正好在烧锅炉,水蒸气通过管道涌入一个巨大的铁柜子里,带动了一副活塞杆前后运动。

  姚春山是大唐有名的机关大师,设计了很多复杂的机关,当年李邺在务本坊的密室就是他设计的。

  去年出现的重力钟也是他造出来了,他带了一批徒弟都出师,目前重力钟造了几百座,各州的州府都有一座重力钟。

  姚春山造蒸汽机也同样历经坎坷,很多原理明白了,但材料不到位,就造不出来,比如输送蒸汽的管子,还排蒸汽和煤烟的烟囱,最后是用白铅和铜合金做成了管子,白铅就是锌,唐朝已大量提炼,一般用来铸钱、佛像和装饰品,做成铜合金后延展性很好,合适做管子和烟囱。

  姚春山叹口气,对李邺和韦见素道:“年初时发生一次爆炸,炸死了两名工匠,已经完工的蒸汽机也被炸毁,这是我们最惨的一次。”

  “为什么会爆炸?”李邺问道。

  “大量蒸汽排不出去,锅炉承受不住就爆炸了,后来我们装了烟囱,装一个阀门,如果发现压力过高,就要及时把蒸汽排出去,所有经验丰富的锅炉操作工非常重要,我们在专门培养。”

  李邺默默点头,没有各种仪表,那就只能靠经验。

  旁边韦见素问道:“前后一共造了几台?”

  “回禀相国,一共造了七台,其实第四台就成功了,后来都在不断的改进,现在是第七台,卑职主要观察它能连续运行多久,昨天开始运行,这很重要,万一在海上坏了,那就麻烦大了。”

  “你觉得它最少能连续运行多久?”李邺问道。

  姚春山连忙躬身道:“回禀殿下,最少也要两个月,如果榫卯足够牢固,那么连续运行三个月以上也没有问题,甚至半年,卑职是按照最坏的结果来考虑。”

  李邺点点头,整个蒸汽机内部的零件都是用铜铸造的,和家具一样,蒸汽机最重要是坚固程度,目前没有螺丝螺帽,那么外壳只能尽量一体浇铸,然后里面的零部件依靠靠传统的榫卯技术,这样不会运行一段时间突然散架。

  李邺缓缓道:“希望明年春天,听到你们完全研制成功的好消息。”

第1289章 意外相遇

  目前辽东的局势极为紧张,虽然唐军还没有发动北伐辽东战争,但唐军在辽西走廊上的驻军带给了契丹巨大的压力。

  为了获得战争资源和战略空间,契丹便联合新罗和黑水靺鞨联合向渤海国发动了进攻。

  渤海军无力对抗三家联军,三战三败,西面的扶余府、郑劼府和长岭府被契丹攻占,南面的南海府和鸭绿府被新罗攻占,北面的怀远府、铁利府和安远府被黑水靺鞨攻占。

  渤海国已经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国土,极度惶恐之下,国王大钦茂派出使者向日本国和唐朝求救。

  这天下午,在渤海国显德府南面的一条官道上,一辆牛车正急匆匆赶路。

  牛车内坐在一家五口,一对中年夫妻和他们三个孩子,中原男子叫高宏远,是龙原府的刺史,由于日本军队在龙原府登陆后,在龙原府大肆烧杀抢掠,高宏远的父亲也被日本军杀死,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才逃出城。

  高宏远是一名汉人,祖先是渤海高氏在营州的分支,他不敢去上京,带着家人直接逃往营州老家。

  除了一家五口外,还有一名赶牛车的老仆人,几名手下去抵抗追兵,结果没有再回来,估计也死在追兵手上了。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支商队,一名中年商人,带着五六名伙计和十几头毛驴,毛驴身上满载着货物,看他们的方向,正是向龙原府方向而去。

  高宏远心中不忍,连忙喊道:“停车!”

  牛车缓缓停住,他妻子吓一跳,“夫君,你要做什么?”

  “我去给他们打个招呼,要不然他们会被日本军队杀死的。”

  高宏远跳下牛车,挥手大喊道:“你们等一等!”

  商队走过来,为首商人打量一下高宏远,惊讶道:“兄台是汉人?”

  “正是,你们也是汉人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7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1/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