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巴赫举刀对城头守军大喊:“赶紧回家去吧!我不杀你们。”
很多士兵都认识萨巴赫,他们心中惊恐,纷纷丢盔弃甲逃回家了。
王宫内,国王安曼被侍卫推醒,侍卫惊恐道:“国王,萨巴赫杀进城来了!”
“什么?”
安曼惊得目瞪口呆,他忽然回头对妻子道:“你赶紧离开王宫,带着女儿找个地方躲起来,萨巴赫一定会杀你。”
王后慌乱穿上衣服,带一点首饰,带着女儿从后面离开了王宫,找地方躲藏去了。
安曼带着一群侍卫冲出王宫,迎面遇到了败兵,他急问道:“萨巴赫是怎么进城的?“
“国王,萨巴赫有内应,有传闻是大食武士!”
国王安曼只觉头皮发炸,城中怎么会有大食武士?
就在这时,萨巴赫带着上千士兵向王宫奔来,正好看到了安曼国王,萨巴赫一言不发,纵马杀向安曼国王,安曼国王挥刀格挡,却被萨巴赫反手一刀砍在后颈上,鲜血喷出,安曼倒地身亡。
其余侍卫吓得纷纷奔逃,萨巴赫举刀一指王宫,“杀进王宫,国王的家人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上千士兵如狼似虎般冲进了王宫。
布哈拉沦陷的消息很快传开了,第一个响应的却是三万大食军,萨巴赫早就和呼罗珊总督齐亚德有了联系,齐亚德派了三万大食军从木鹿赶到阿姆河边埋伏,一得到消息,三万大军便立刻杀向布哈拉。
紧接着得到消息的是安国王子安布雷,他接到父亲的求援,立刻率领两万军队从撒马尔罕赶往布哈拉,但在半路就得到布哈拉城破,父亲被杀的消息。
安布雷悲愤交加,立刻率军去报仇,但被大将安廷玉死活劝住了,他们等了两天,便得到三万大食军杀到布哈拉的消息,安布雷大惊失色,又率领军队返回撒马尔罕.
康国国王康斯坦丁心中对大食军杀进布哈拉十分惊恐,他一方面命令六国联盟整备大军,另一方面又立刻派人赶往石国向唐军求援。
虽然他们也害怕唐军,但至少唐军没有灭石国,只是求财而已,而大食是要吞并河中诸国,还要逼他们皈依大食教,这个时候,唐军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大唐,一场大旱笼罩在中原上空,从春天开始到现在,中原十三州都滴雨未下,旱情越来越严重,河道都干涸了,粮食已涨到斗米一百五十文,这还是朝廷压制的结果,否则粮价会涨上天。
中原各地到处在举行祈雨仪式,各大寺院香烟袅袅,僧人们也在念经颂佛,祈求佛祖保佑早日下雨。
但百姓们没有求来雨水,反而求来铺天盖地的蝗虫,在旱魔肆虐的同时,蝗灾也爆发了,最初从汝州开始,很快就席卷了汝州、许州、郑州和河南府四地。
今年中原的夏粮肯定完蛋了,能有三成收获就不错,官府也在拼命救灾,首先是打井找深层地下水,其次减免今年中原十三州的税赋,再其次就是在各县搭粥棚赈济灾民。
天子李邺亲自来中原巡视灾情,李邺主要是巡视河南府和汝州,一叶知秋,只要巡视着两个重灾区,他就能知道旱情的程度了。
汝州官道上,上千人簇拥着天子李邺,在远处田中,无数农民都在扑打蝗虫,蝗虫可不管什么天子之威,一群群蝗虫在李邺面前也肆无忌惮的飞舞。
李邺眉头一皱,回头问陪同他视察的刘晏道:“巴蜀的白颈鸭到了吗?”
他们从巴蜀紧急调来三万只鸭子参加灭蝗,刘晏连忙道:“已经到江陵了,再过两天就能到汝州!”
旁边汝州刺史梁放担心道:“微臣有点担心农民会不会偷盗鸭子食用!”
李邺瞪了他一眼,“所以要你们加大赈济,不要有饥民出现,还要大量宣传,朕以为,只要不是饿得不行,农民不会偷盗鸭子!”
“微臣明白了!”
李邺又对另一名辅相张镐道:“朕最担心大旱后必有大水,要求各地官府提前做好防洪准备,把各地低洼处的人家都迁徙出来,要动员农民开始保护良田,一旦被洪水泡过,良田就毁了,没有几十年时间,土壤恢复不了肥力。”
张镐被紧急任命为河南道安抚使,全权负责抗击灾情,张镐上任就雷厉风行组织赈济抗灾,一个多月来他吃不好睡不好,人瘦了一大圈,他都默默承受了。
张镐躬身道:“陛下说得对,微臣会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洪水防灾!”
这时,几名灭蝗的老农民被领来,他们跪地参拜天子,李邺摆摆手道:“几位老丈免礼!”
几名老者站起身,李邺又问道:“现在灾情严重,几位老丈最害怕什么?最期待什么?你们不要有顾虑,尽管对朕说实话!”
为首老者道:“陛下,我们最害怕就是没粮食挨饿,现在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如果有一天赈济粮食没有了,我们就只能去南方寻找活路。”
另一名老者也道:“谁都不想离开家园,可真到了那一天,也没有办法!”
李邺点点头,“那期待呢?”
为首老者道:“我们听说官府从外地组织鸭子参加灭蝗,我们天天盼啊!脖子都盼酸了,这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众人七嘴八舌,都在盼望灭蝗鸭大军到来。
李邺把几名老者送走,他语重心长对张镐和几名官员道:“所有的重中之重就是赈济灾民,只要灾民稳住了,不形成流动饥民,他们就能在家门抗击灾害,就能把所有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朕已经下旨从河湟谷地调派五十万石小麦过来,又从新罗调来四十万石粮食,从江南再调三十万石粮食,这样就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应该可以把灾民稳住。
江南那边也在调十万只鸭子参加灭蝗,河西和河东将调三十万头畜力过来,张侍郎,所有的粮食物资朕都给了,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朕赐你上方天子剑,任何官员胆敢趁机中饱私囊,或者不作为,你有权直接罢免,罪行严重甚至可以公开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张镐心中激动,郑重表态道:“感谢陛下支持,臣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李邺又对内卫副都统刘武通道:“调三千内卫到中原协助张侍郎,听从张侍郎指挥,监视各地官员,有什么情况不要擅自做主,一定要禀报张侍郎,由张侍郎决定!”
刘武通躬身道:“卑职遵令!”
李邺巡视了汝州,又去了许州和郑州,掉头回洛阳,这才结束巡视,返回长安。
第1399章 未雨绸缪
从中原回来,李邺脑海里仿佛还有无数的蝗虫在飞舞。
次日上午,韦见素和张立特来觐见天子。
李邺请二人坐下,韦见素见天子眼中有忧色,便问道:“陛下担心什么?”
李邺叹口气道:“朕担心粮食,陇右的库存粮食全部拿去赈灾,如果今年陇右收成不好,军队怎么办?只能从关中调粮,关中的粮食本来就不够,还要从江南等地调粮,如果中原的灾情延续到秋天,秋收也完了,怎么养活着这百万灾民?朕发愁啊!”
张立躬身道:“陛下,户部提出一个分流方案,将一部分中原百姓转移到河北,河北那边土地很多,他们可以来得及抢种一季豆子。”
李邺摇摇头,“一季豆子能有多少?朕是担心百姓一旦离开家乡,若洪水来了,就没人抗洪了,朕考虑最好让百姓都留在家园,为抗洪做准备,尤其黄河,朕担心今年黄河会该改道。”
天子的担心,韦见素和张立完全理解,黄河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并不是怕黄河淹死百姓,而是怕黄河形成黄泛区,那就是几十年的衰败,而且都是富庶中原和河北地区,那会涉及到多少人口,它就像王朝身上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一直会是王朝之殇。
但黄河改道又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甚至是看天意。
到这时,韦见素和张立总算明白天子的忧心了,久旱必久雨,一旦引发黄河水灾导致黄河改道,形成千里黄泛区,那就是黄河下游的事情,而现在的旱灾在黄河中游,很有可能,今年会出现黄河中游和下游同时遭遇大灾的情况,这对任何一个王朝都是灭顶之灾。
韦见素沉吟片刻道:“陛下想到这个可能性,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抓进时间尽快进行准备!”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朕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两位相国替我参考一下,”
“陛下请说!”
李邺缓缓道:“第一步,我们要积攒粮食,可以去海外购买,可以去草原收刮,第二步,派十万军队进驻黄河下游,他们不是为了救灾,一旦中游出现暴雨迹象,立刻将下游百姓向南转移;第三,给黄泛区百姓寻找新的家园,我考虑是河套和辽东。”
张立又道:“如果黄河没有决堤改道,我们做这么多准备,会不会过于劳民伤财了?”
李邺摇摇头,“只是做好各种预警方案,还有让黄河下游的官府和都有一种危机感,让地方官府事先找到疏散之地,让百姓把家中的财物粮食集中,还有朝廷要做好各种粮食物资的准备,在不可能发生黄河泛滥的山东半岛囤积大量粮草物资,像帐篷、皮筏子之类。”
韦见素笑道:“未雨绸缪,微臣看可行!”
李邺沉默片刻又道:“朕考虑把金山葛逻禄灭了,可以得到一千三百万只羊和百万头牛马,同时也解除了北庭的威胁,再把葛逻禄人口和土地卖给思结,又可以得到几百万只羊,然后在伊丽河谷建立我们畜牧中心,然后利用冬季,源源不断将羊肉从西域送来,这也是粮食。”
韦见素和张立面面相觑,他们忽然明白了,天子的粮食不足忧虑症,又促使他打算向草原游牧民族开刀了。
两人起身告辞,这时,韦见素忽然想起一事笑道:“陛下,游学的小娘子们回来了!”
李邺大喜,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到!估计陛下的三个公主已经回家了。”
李邺见时间已到中午,便吩咐道:“摆驾回宫!”
李邺的皇后独孤新月在上个月顺利分娩,生下一个女婴,使李邺又多了一个女儿,大唐又多了一个公主。
独孤新月坐月子已经快结束了,她的起居房也渐渐恢复正常。
此时,在她寝宫的起居房内坐满了人,独孤新月、杨玉环、刘清羽以及她们的婆婆裴三娘,裴三娘也是上个月回来的,正好赶上新孙女的诞生。
新孙女小名叫阿蕉,是裴三娘起的,因为独孤新月生孩子的前夜梦到一棵芭蕉树。
裴三娘身边坐在她的宝贝孙子,太子李檀,李檀也是去游学,吃了不少苦,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当然,他的同学都一样。
裴三娘心疼孙子,将李邺大骂一通,就差没用鞋底抽他了,甚至把木大娘也骂一通,说她整天念佛,不管自己的小重外孙。
但出去一趟确实很有好处,李檀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沉稳,还写了两万字的《河陇民情考察报告》。
但现在的主角是三个小娘子,大公主星沙、二公主瑶光和三公主秋河,她们刚刚回来,正兴奋地讲述她们的见闻,房间里叽叽喳喳,格外热闹。
她们还带回来一大堆礼物,秋浦的竹器,扬州的脂粉,苏州的团扇和宫灯,杭州的文房四宝,花了几百贯钱,人人都有份。
回来时,还在在秋浦给祖母买了一副竹雕麻将,给祖父买了一只竹雕笔筒,甚至还给木大娘买了一只整个竹雕的木鱼和竹杖,还给父亲买了竹枕头。
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份心意让长辈都十分欢喜感动。
“在船上一点都不累,娘,船好大好大,船上是六层的大楼,我们住在楼顶,每个人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外面。”
“你们有爬山吗?”独孤新月笑问道。
“有!我们去秋浦爬了九华山,去了三天,可惜只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下山了,山顶云雾缥缈,我们看见了仙鹤,他们说山顶住有神仙。”
三个小娘子说得一本正经,众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你们觉得哪里最好玩?”
三个小娘子一起蹦了起来,“爹爹来了!”
三人一起跑出去,抱住了爹爹的胳膊。
“爹爹,苏州最好玩,杭州也好玩,还有秋浦,我们很喜欢!”
三人进房,独孤新月惊讶站起身,“夫君怎么中午回来了?”
“听说三个宝贝回来了,当然要来看看。”
裴三娘重重哼了一声,“你儿子中午回来的时候,你就没有回来看看?”
李檀吓一跳,连忙低声道:“祖母,不要怪爹爹!”
裴三娘肚子里有火起,她阴沉着脸,李邺见母亲不高兴,便笑道:“娘今天怎么回事?”
“你跟我出来!”
裴三娘带着儿子向外走出,独孤新月望着母子二人出去,苦笑一声,对众人道:“我们去准备午饭吧!”
既然丈夫中午回来了,大家肯定要坐在一起吃午饭。
裴三娘带着儿子来到一座亭子里,冷冷道:“听说你在西域还有个儿子?”
李邺一怔,“新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