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4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李邺点点头道:“朕宣你来,就是想让你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一旦成功,你将名垂青史,一万年后,你依旧是大汉子民眼中的功臣,但会有生命危险,你是否愿意接受?”

  “老奴从不畏惧死亡,也不畏惧艰难,只要陛下相信老奴,老奴一定矢志不渝。”

  李邺缓缓道:“朕想让你航海,带一支船队去寻找海外新大陆,寻找高产农作物,彻底解决几千年来的粮食问题。”

  “陛下有方向吗?”

  李邺点点头,从书柜中取出一卷地图,慢慢铺开道:“这是朕根据一些南洋土人的传说绘制的一幅地图,传闻南洋再南面有大陆,很多土人见过。”

  杨良瑶指指南洋诸岛道:“这些地方老奴都去过,但都是在海岛北面,从未想过去海岛南面,更没有想过穿过海岛再往南走。”

  李邺点点头,用木杆指着澳洲大陆和新西兰道:“这片大陆就和唐朝一样广阔,但上没有一个人,土人有自己的海岛,也不愿意去大陆上居住,还有这边的大岛,估计和河南道一样大,也同样荒芜一人,这是你的第一个任务,找到这两座大岛,同时磨练我们的新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毛利人要在北宋时才抵达新西兰,更晚一些到澳大利亚,现在那边没有土人。

  李邺又道:“我们现在有蒸汽轮船,烧煤和烧木材都可以,不用担心燃料问题,找到两块大陆并不是大难题,关键下一个任务,才是真正的挑战。”

  李邺又指着地图北面道:“这边是我们新设的渤海府,沿着渤海府海岸一直向北走,会有一条海峡,但不用过海峡,而是一直沿着海岸向东走,大概走一个月就能看到一块新的大陆,相当于两个我们的大唐,那边有很多土人,据说是殷商灭亡时,很多殷商遗民迁徙过去,在那边生活了几千年,还可以继续向南走,几个月后又可以看到另一个大陆,那边同样有王朝,据说也是殷商王朝的后裔建立的,你可以多带一些礼物,一路和他们交换农作物,交换粮食和种子,那边的农作物都是我们这里没有的,然后再沿着原路返回,我估计要耗费一年的时间,所以沿途要建立一些补给点。”

  杨良瑶默默点头,他感到了极大的难度,李邺又道:“你的任务不是占领土地,建立据点,而是建立航线,更重要是寻找农作物,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农作物和种子,至于建造城池,驻防军队,让后人去做吧!”

  杨良瑶点点头,“微臣明白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微臣需要时间准备。”

  李邺把地图和一本册子递给他,“地图给你,朕所说的都在册子上,你去广州和泉州做准备,福建道观察使李泌和岭南道安抚使张平都会全力支援你,准备半年,所需要的一切财力物力由由内库拨付,明年先执行第一个任务。”

  李邺随即封杨良瑶为南洋宣慰使、明威将军,在广州和登州分别成立南洋宣慰使司和东洋宣慰使司,并从内库拨钱二十万贯,调大船十艘,军队上千人。

  杨良瑶在三天后带着一队士兵乘船前往广州,进行他的第一次远航筹备。

第1406章 四个选择

  瀛洲河间县,数万顶大帐搭建在旷野里,一望无际,气势极为壮观,三十余万灾民目前就住在这片临时大帐内。

  远处还有一座大营,那是一万军队的驻地,灾民大营内,到处是一队队士兵,维持着大营的秩序。

  灾民署署令魏开疆正陪同着吏部尚书刘晏巡视灾民营,给他介绍管理情况。

  “灾民营我们一共分成七个区,用壕沟和营栅分隔,大营内不能使用火,由我们统一供应热水和饭粥,违规用火要被严惩!”

  刘晏点点头,这种大营的帐篷都是布帐,最怕火,一旦起火,火烧连营,至少是数万人的死伤,对用火的严格控制是没有情面可讲,一刀切是最好的办法,没收所有火具,不讲人情。

  这是灾民署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当年他们从河北搬运灾民到河西,因为没有经验,没有控制灾民用火,导致半路上大帐失火,数十顶大帐被烧毁,死伤近百人。

  有了这次血泪教训后,灾民署对用火的控制极为严格,所有火具都要上缴,胆敢私藏者,一旦被发现,重罚一万钱,也就是十贯钱,这对普通家庭可是一大笔钱,但效果立竿见影,从此没有再出现过一起火灾。

  “疫情有苗头出现吗?”刘晏又问道。

  “暂时没有发现,我们严格控制饮水和排泄,修建了大量茅厕,周围洒满生石灰,每顶大帐都配备了小便桶,士兵昼夜巡逻,除了发现偶然有孩童随地小便外,基本上没有发现随地排泄的问题,还有不准喝生水,我们每天都敞开供应烧开后的饮用水。”

  刘晏其实也并不担心灾民管理问题,灾民署有丰富的经验和各种严格的制度,只要按部就班来做,基本上就不会出什么纰漏,关键是物资保障要及时,人力、财力、物力充足,救灾就会做得很好。

  刘晏这次来河北主要是处理灾民的后续安置问题,把灾民安置到辽东。

  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河北这边灾民出发就能解决,还有辽东那边要做好接受准备,比如灾民安置在哪里?土地怎么分配,房子怎么修建,道路交通情况如何等等。

  所以兵部侍郎颜泉明又带着数十名官员赶赴辽东,负责协调辽东的接收安置问题。

  刘晏又对魏开疆道:“目前有什么困难?”

  “物资上的困难暂时没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心不稳!”

  “怎么个不稳?”刘晏眉头一皱问道。

  “他们想回家乡,但家乡全部被淹了,有人回去看过,洪水消退后,土地都成了盐碱地,没有几十年休想恢复,他们也知道回不了家乡,所以隔三差五,他们都会跑来询问,将来怎么安置他们?”

  “都是什么人跑来询问?”

  “一群老人,大概有三四十人,据说都是推选出来的,倚老卖老就坐在官署门口,赶也赶不走。”

  刘晏点点头,“我可以和他们谈一谈!”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启禀署令,那帮老人又来了,在署衙大帐前又吵又闹!”

  刘晏笑了笑道:“我去看看吧!”

  治灾署在大营内也有临时官衙,由一百顶大帐组成,周围有一圈营栅,各种救灾粮食物资都在大帐内。

  此时,主帐前的空地上坐着数十名老人,一个个都不说话,阴沉着脸坐在地上。

  周围上百名士兵包围他们,怕他们起来闹事。

  这时,有士兵高喊一声,“刘相国到!”

  十几名官员簇拥着刘晏走来,只有高层称呼刘晏等人尚书,但中下层官员和地方官都称呼他们为相国,毕竟他们是辅相,拥有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称呼相国也没有问题。

  刘晏走进来看了看笑道:“各位老丈,有什么话我们进大帐里面说!”

  一名老人问道:“这位官爷能主事吗?”

  旁边一名官员厉声道:“这是刘相国,刚从朝廷过来。”

  几名老者高声道:“我们可不管什么马相国、羊相国,能解决问题才是好相国!”

  刘晏也不生气,笑眯眯道:“有什么事情到大帐里去做,坐在地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众人面面相觑。也都站起身,拍拍屁股走进大帐内,官员们连忙拿来一堆小马扎,让老人们坐下,刘晏也在一个马扎上坐下。

  他笑了笑道:“谁先说,大家有什么诉求?”

  一名瘦小的老者举手道:“我先说两句吧!”

  “老丈请说!”

  老者道:“我们来这里也快一个月了,家也回不了,土地都烂了,大家都有点着急,朝廷打算怎么安置我们,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刘晏点点头道:“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大家,我来这里,也是代表天子慰问大家,同时来告诉大家,将来朝廷怎么安置?请大家不要心急。”

  众人安静下来,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刘晏,刘晏又缓缓道:“方案有四个,大家可以自己选,第一个方案,可以安置在河北其他州县,每家给半亩宅地,土地就没有了,只能当佃户,每年要交租,守成的三成左右,然后免一年税,后年就要开始交税。”

  众人一起议论起来,几名老者急道:“为什么不能分给我们土地,官府不是有很多土地吗?”

  刘晏摇摇头,“分给你们土地,那当地人怎么办?土地是朝廷的,给外人,不给他们,当然人要造反闹事的,而且历朝历代救灾,谁会分土地?要留在河北,肯定不会有一分土地,宅地能得到半亩就已经是天子的格外抚恤了。”

  众人不吭声了,这时,刚才的瘦小老者问道:“那有没有分土地的方案呢?”

  刘晏点点头:“当然有,刚才我说有四个方案,只说了第一个方案,后面三个方案都是分配土地的,第二个方案迁徙去北庭,安置在伊州、西州和庭州,每户给两百亩土地,免税五十年;第三个方案是安置在辽东,也是每户两百亩土地,免税五十年;第四个方案,是去海外的大唐领地,每户三百亩土地,免税一百年,一共就这四个方案,大家自己选,官府不勉强。”

  下面一片议论,首先海外就排除了,河北民众比较保守,除非是活不下去了,否则没有人会选择去海外。

  然后北庭也排除了,因为北庭和辽东的条件一样,北庭那么遥远,选北庭还不如选辽东。

  实际上就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留在河北当佃户,要么去辽东当小地主,对于这些长期深受盘剥的农民而言,两百亩土地那要好大一片,就是地主级别了。

第1407章 万金归宗

  又有一个老农问道:“辽东那边是不是胡人很多?”

  刘晏摆摆手笑道:“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告诉大家,辽东已经没有胡人,都被唐军杀光了,那边都是一望无尽的肥沃土地,插根柳枝就能长成大树,你们去了,就是那片土地的新主人,去了辽东,唐军士兵会帮助你们修建房屋,官府会发给你们农具和牛,种出的粮食都是你们自己的,朝廷不会要你们一颗粮食,有余粮可以卖给官府,子子孙孙都能安居乐业,衣食富足。”

  所有人都听得心驰神往,‘子子孙孙都能安居乐业,衣食富足。’这是所有农民的梦想。

  一名老农问道:“真的五十年不征税?”

  “当然,这是大唐天子亲口承诺,天子金口玉言,难道还会出尔反尔?五十年,差不多就是三代人不会征税赋。”

  说到这,刘晏又提高声音道:“我只是简单给大家说说,很快,正式通告就会出来了,到时会有详细说明,每户两百亩土地,一户要求几口人,如果有兄弟,赶紧分家,或许还能分到四百亩土地,然后开始登记,各位,登记顺序很重要,越早登记,就能优先选土地,按照登记顺序选土地,别怪我没有提醒大家。”

  所有老人都满怀心事散去了,杜佑在一旁笑问道:“尚书觉得他们会选哪一项?”

  刘晏笑了笑道:“最终选择的还是年轻人,我相信年轻人都会选辽东,但关键是做好宣传,改变他们对辽东的偏见!”

  杜佑也道:“卑职建议成立宣讲队,去每个大帐给所有人讲述辽东的现状,要让他们,辽东已经不是从前的辽东。”

  刘晏点点头,“宣讲队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执行!”

  刘晏当即从军队中选出数十名能说会道的士兵,进行简单培训后,分成七个组,赶赴七个大营宣讲辽东的变化。

  宣讲的效果非常好,士兵们能说会道,给所有农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普通百姓的认知很弱,大多容易被忽悠,大营内数十万民众也从最初的疑虑到越来越多的期待。

  到了登记那一天,让所有人都震撼了,登记的大帐前竟然排满了长达数里的队伍,几乎都是要去辽东的百姓。

  碎叶,李成华来到驿馆,一进门便看见李枋坐在庭院中的大石,满脸悲哀地望着远方,两名侍女站在他身后,神情和他一样悲伤。

  李枋昨天才得到母亲的消息,在圣火中飞升了。

  他并不是为母亲殉教而难过,而是他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事已至此,公子还是想开一点吧!至少你活着,对你母亲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李枋摇摇头,“阿姨,我并不是伤心母亲之死,母亲从小就告诉我,把身体献给圣火,魂魄才能融入圣火,这是所有拜火教徒最崇高的归宿,母亲魂归圣火,我替她高兴,我只是难过再也见不到她了。”

  “但你还有父亲,他是你世间唯一的亲人了,我相信他会照顾好你。”

  李枋从脖子上取下项链递给李成华,“这是母亲最后给我的纪念,但我发现它好像是一幅地图!”

  “地图?”

  李成华心中一动,她想到了圣女会失踪不见的几千万枚金币,连忙问道:“是什么样的地图?”

  “我也不知道,阿姨请看!”

  李枋将项链背对阳光,地上出现了影子,影子很像是曲曲弯弯的小路通向一扇小门,旁边似乎还有几个字,但看不清楚。

  “这几个字我在灯下看清楚了,是汉字,‘千泉之祖,万金归宗’,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李成华心中暗忖,难道是指千泉峡,这得问一问阿莲国王。

  “公子能不能把这个项链借给我几天,回头我再还给你!”

  李枋点点头,把项链递给了李成华。

  “战争结束了吗?”

  “还没有了,我回来是看一看,有没有你父亲的信件,果然有了,你父亲让你回长安,祖母很期待你。”

  停一下,李成华道:“最后一批大唐女童后天出发去长安,公子,你跟她们一起回去吧!不要让你父亲久等。”

  李枋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项链就暂时放在阿姨那里,母亲曾经给我说过,它是一把钥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