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岘原本被贬为端州司马,后来韦见素劝说,李邺又升他为端州刺史。
李邺沉吟一下道:“泉州建造的蒸汽船,你见到了吗?”
“微臣在广州见到了,如果补给充足,完全可以航程万里。”
李邺笑了笑道:“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朕想找能航行万里的官员,你长期在福建和岭南,有推荐的吗?”
张平想了想道:“有两个人,微臣可以推荐给陛下,一个人是前广州市舶使杨良瑶,京兆云阳县人,他虽然是名宦官,但多次出海去南洋,甚至还去过天竺,他因为阉党案连累,被罢官免职,目前在云阳县老家。
另一个人是微臣在泉州遇到的,叫做杜环,他去过更遥远的大秦,卑职几年前遇到他,是他刚乘船从大食回来,他们二人现在应该都在长安。”
李邺大喜,张平若不告诉他,他还不知道长安藏龙卧虎,居然隐藏着两名航海家,杨良瑶他不知道,但杜环他知道,曾经是高仙芝的帐下参军,参加了怛罗斯之战,历史上,唐军在怛罗斯战败,杜环被俘去了大食,但历史已经发生转变,怛罗斯之战唐军取胜,杜环曾作为高仙芝特使,去木鹿和大食人交涉,后来的情况李邺就不知道了。
又和张平谈了几句,张平起身告退了,再过两天他要正式述职。
等张平走了,李邺拉了一下绳子,很快韦皋走进来,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李邺道:“去把杜佑给朕找来!”
杜佑现在任中书舍人,负责草拟旨意,很快他将出任贝州刺史,跟随刘晏去河北赈灾。
韦皋匆匆去了,很快杜佑赶来了,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你什么时候出发?”
“回禀陛下,明天一早跟随刘尚书出发!”
“还好,你族人的杜环可在长安?”
“在长安,听说他准备去日本。”
“你赶紧回去,下午朕要见他。”
杜佑一怔,“陛下要召见他?”
李邺笑问道:“他曾经出任高仙芝账下参军,对不对?”
“正是!”
李邺点点头,“那就没错了,朕下午要见他,你现在回去安排。”
“微臣这就去找他!”
杜佑匆匆走了,李邺又对韦皋道:“你安排人去云阳县,找一个叫杨良瑶的宦官,他曾是广州市舶使,朕也要见他。”
韦皋连忙答应,“微臣立刻安排!”
第1404章 杜环受命
下午时分,李邺接见了杜环,杜环年约四十岁,身材中等,皮肤黝黑,一双眼睛十分明亮有神。
杜环是见过李邺的,当年他是高仙芝账下参军从事,年纪才二十出头,怛罗斯之战时,他见到了少年神勇的李邺。
没想到一晃十五六年过去,李邺竟然已经成为大唐皇帝。
“杜参军去过巴格达?”李邺笑问道。
杜环点点头,“卑职会说波斯语和粟特语,卑职先去了木鹿,后来大唐和大食签署正式协议,明确以阿姆河为界,卑职奉高将军之令去巴格达面见他们的哈里发曼苏尔,递交正式协议。”
“对巴格达印象如何?”
“很奢侈,到处是金碧辉煌的巨大建筑,而且建筑非常密集,层层叠叠,卑职还担心他们失火怎么办?后来才想通,他们建筑不是木结构。”
李邺呵呵一笑,“说得不错!”
停一下,李邺又问道:“那怎么离开了安西节度府?”
“回禀殿下,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朝廷调走,边令诚推荐毕思琛上位,此人心胸狭窄,卑职曾得罪过他,所以卑职就辞去了官职,跟着一支商队去了大秦国,卑职对西方有浓厚的兴趣,想增加见识。”
大秦国就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李邺又笑问道:“大秦国的西面去过吗?”
杜环点点头,“卑职在大秦国遇到几名西方使者,他们第一次见到大唐的人,便邀请我去他们国家,卑职坐船去了雅典、那不勒斯、罗马和热那亚,再向西就没有去了,据说北方还有很多小国,回来时去了埃及,从埃及骑骆驼抵达巴格兰,然后又从巴格达坐船到巴士拉,在那里转大唐的船回国。”
李邺惊讶道:“巴士拉还有大唐的船?”
“有,都是万石海船,吃水很深,进不了幼发拉底河,无法直达巴格达,大食商人很喜欢我们的大船,很大,很安全,广州和泉州的大食商人,都是乘坐大唐的船只过来的。”
李邺十分赞叹,不愧是历史上第一个去地中海环游的中国人,李邺沉思片刻道:“你回来时路过天竺,在朱罗国停留过吗?”
杜环点点头,“在朱罗国补给过两次,一个很古老的王朝,低层百姓太多,跟蝼蚁一样,养活上层的权贵,这个国家穷兵黩武,军队很庞大,有平底大船,能容纳四百名士兵,还能释放出希腊火,这个国家还盛产生铁,品质很高,市场到处卖铁器铁罐和铁剑,卖给大食。”
“后来杜参军又出去过吗?”
“卑职后来又去三次南洋,也去过吕公岛。”
李邺从书橱里取出一份很大的地图,在桌上铺开来,上面有大唐、南洋、中南半岛、天竺、波斯、大食、埃及和地中海诸国。
看得杜环惊讶无比,“陛下这是哪里来的地图?和卑职的路程完全一致啊!”
李邺微微笑道:“这是朕根据很多地图绘制而成,朕用雕版印刷了很多份,杜参军,朕想交给你一个任务!”
杜环心中激动,立刻躬身道:“愿为陛下分忧!”
李邺沉吟一下道:“朕有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步是真腊国和占婆国,你去过吗?”
杜环点点头,“卑职前年去过真腊国,那里盛产粮食。”
李邺缓缓道:“第一步是今年,朕想从真腊和占婆购买一批粮食,五十万石左右,缓解中原的旱灾,但朕听交州都督张伯仪上奏,经常有海盗袭击交州,每次上岸,人员财产损失惨重,这些海盗主要是来自朱罗国、阇婆国,他们以占婆国为基地,不断北侵,但实际上不是海盗,是装扮成海盗的正规军,占婆国也是是狼子野心,听说大唐内乱,想趁机吞并交州,所以他们纵容假海盗,所以朕决定打击海盗,灭了占婆国,由交州都督府统治,朕准备在占婆设立西海贸易署,就是为了把真腊和占婆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大唐,这个贸易署署令就由你来出任。”
杜环躬身道:“卑职一定把事情做好!”
李邺点点头,“你要记住朕的原则,朕一般不会去盘剥低层百姓,他们已经够穷苦,没有什么可值得盘剥,朕灭的是国王和贵族,拿走他们的财富和土地,交给本地农民耕种,得到的粮食一半归他们,一半收租归朝廷,而真腊国我们暂时是靠贸易,用我们商品换取他们的粮食。”
占婆国就是今天越南中部,占婆国只是跳板,李邺的目标还是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平原,这里的粮食一年三熟,也有足够的人口耕种,唐朝只要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过去,加上强大的军事控制,步步蚕食贵族和国王的土地,大量粮食运回大唐,就能弥补大唐的粮食缺口。
停一下,李邺又指着地图上的朱罗国道:“待控制了真腊后,第二步就是朱罗国,大概是从第三年开始,朕需要朱罗国两样的东西,一个是铁矿,一个人口,朕需要朱罗国的人口开发吕公岛,但不需要他们留下来,干五年后一换,所以必须要招募有家室的青壮男子,每月只需要三百文钱,对他们就是高收入了。
其次是铁矿,这是朕关注的重中之重,你需要在朱罗建立冶炼厂,把炼出的生铁运到大唐贸易城。”
杜环一怔,“请问陛下,大唐贸易城在哪里?”
李邺一指今天新加坡的位置,“就是这里,大唐会在这里买一块土地,建一座贸易城,会修建大量仓库。”
杜环想了想道:“卑职有一个建议!”
“你说,什么建议?”
“大唐如果要朱罗国的铁矿,必然会和朱罗国开战,只有击败朱罗国,才有可能夺取他们的铁矿。”
李邺点点头,“然后呢?”
杜环一指地图上的斯里兰卡道:“这里叫僧伽罗国,信奉佛教,和朱罗国很不一样,僧伽罗国已被朱罗国占领,但当地人一直在反抗,我们可以帮助僧伽罗人复国,这里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中转补给之地,大量的朱罗国铁矿石运到这里来,在这里进行冶炼,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铁矿石运走。”
李邺沉思良久,点点头,“你说得对,先拿下僧伽罗国,作为我们攻打朱罗国的后勤驻军之地。”
李邺当即任命杜环为兵部郎中,带监察御史头衔,出任安南都护府长史兼西海贸易署署令,立刻前往南诏,从南诏出发去交州,同时从南诏调三千军队前往交州。
杜环在完成朱罗国方案后,他将远赴河中,接替李成华,出任河中宣慰使,主管河中事务。
李邺同时下令水军都督李成式率两万大唐水军从泉州港出发前往交州,准备打击海盗,发动对占婆国灭国之战。
自古统治者都有粮食不足焦虑症,李邺也不例外,发动这场安南战争,他要在年底前拿到百万石粮食,弥补中原大灾的损失。
第1405章 南洋宣慰
上午时分,一支骑兵队护卫着秘书监舍人杨铸抵达了云阳县,秘书监是直接为天子服务的部门,不属于朝廷管辖。
目前直属于天子,不属于朝廷管辖部门有三个半,一个是枢密院,调控各地驻军,一个是内卫,一个是秘书监。
再有半个就是御史台,御史台既向政事堂负责,也直接向天子负责,关键是看它们所办案子的级别,弹劾官员的级别,如果是弹劾宰相,那肯定是向天子汇报,如果是弹劾刺史,那就是向政事堂汇报了。
秘书监顾名思义就是天子秘书,同时掌管图书,还负责皇子教育。
以后还会陆续成立集贤院和龙图阁,里面的学士就是天子的秘书了,目前还没有成立,暂时由秘书监统管。
杨铸抵达云阳县衙,县令贺文生带着杨铸来到了县城东面的一座小宅前,这里就是杨良瑶的家了。
杨良瑶是个宦官,曾做到广州市舶监这样的重要职务,由于他是李辅国提拔的,所以清算阉党时,他也被牵连,罢免一切官职,革职为民。
杨良瑶便回到老家云阳县,置办一些土地房宅等不动产,靠收租过日子,他还有一个养子,目前养子经营一家酒楼。
杨良瑶才是三十五六岁,保养得不错,看起来还比较年轻。
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他开了门,只见外面有大批骑兵和官员,他愣住了,“各位,有事吗?”
杨铸抱拳问道:“请问,你就是前广州市舶监杨良瑶?”
杨良瑶点点头,“我就是!”
杨铸道:“我是秘书监舍人杨铸,奉命接你进京!”
“我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杨良瑶一头雾水。
杨铸微微笑道:“有人向圣上推荐了你,圣上召见你!”
“啊!”杨良瑶一下子呆住了,半晌,他又小心翼翼问道:“是让我进宫当差,还是别的方面?”
“是岭南安抚使张使君向天子推荐你,不会让你进宫当差,请随我们进京!”
原来是张平推荐的,杨良瑶连忙道:“请容我稍微收拾一下,再给家人说一声,马上就好!”
杨良瑶跟随杨铸和护卫们沿着新修的直道一路骑马疾奔,在驿站歇息一夜并换马,次日一早继续出发,第三天上午抵达了长安。
杨良瑶换了一身白衣,下午时分,见到了天子李邺。
“老奴杨良瑶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内侍免礼!”
李邺皇宫的宦官已经不超过一百人,大部份都是老宦官,而且废除了宦官制度。
在这一点上李邺得到了所有文官的坚决支持,阉党集团把文官们都搞怕了,如果没有李邺上位,宦官专权至少要延绵上百年。
杨良瑶虽然是宦官,但他是特殊情况,就像郑和一样,是有作为的宦官。
李邺看了看杨良瑶笑道:“杨内侍保养的很好,现在还愿意去岭南的炎热之地吗?”
“回禀陛下,老奴无子无女,无牵无挂,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没有白来世间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