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提醒了李成式,他当即令道:“远距离作战,用箭雷和爆裂箭对付敌军!”
第1423章 抵达真腊
相距二十里,朱罗国的战船也发现了远处的唐军战船。
主帅拉金德激动得像发现猎物的野兽一样,大喊道:“唐军战船来了,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地狱之火吧!”
在整个天竺半岛及其附近,朱罗国的战船从来都是最强者,横扫所有小国的水军,甚至连海盗看见他们的战船都望风而逃。
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一件犀利的武器,希腊火,他们从大食买来了火油,他们的战术很简单,当两船靠近,朱罗国的阿三士兵们立刻如雨点般地将装满火油的陶罐扔到对方船上,然后用火箭点燃。
就这一招让朱罗国的战船横行了几百年,早已让朱罗国的水军将领们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就像现在的阿三买来了布拉莫斯导弹一样。
两军船只渐渐靠近,也迅速散开,在广袤的海面上开始了逐对厮杀。
让李成式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是火炮先拔下头筹,相隔两里,十几门火炮一起发射,其中五颗铁雷击穿了船壁,在船中爆炸,两艘三千石的大船瞬间被炸成了碎片。
李成式忽然意识到,火炮才是未来海战真正的大杀器,它根本不用靠近对方,数里外就能把敌军战船击沉。
可惜他们火炮不多,只有二十门,李成式心中懊悔,早知道他就该把泉州仓库内的二百门火炮全部带上。
虽然火炮不多,但箭雷和爆裂箭同样是对付朱罗国战船的利器。
唐军可在两百步到百步之间进攻对方,而朱罗国士兵的投掷距离只有三十步。
就是这一百多步的距离之差,足以让朱罗国的船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支支重弩在两百步外发射,虽然三百步外发射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海面和陆地不一样,风高浪急,海风对箭矢影响很大,尤其船只在移动中,很容易射偏,而两百步就容易多了。
箭雷之所以叫箭雷,首先它是箭,有锐利的箭尖,在箭尖一寸下才是球型的火雷。
箭矢钉在船壁上,轰然爆炸了,火光迸射,浓烟弥漫,朱罗国的战船当然远远无法和唐军坚船相比,一颗箭雷就能炸开一丈宽的大洞,海水汹涌冲进船内,船内一片惨叫哀嚎。
面对唐军强大的火力,朱罗战船根本不堪一击,不到一个时辰,有近六十艘战船已经沉没,主帅拉金德已经绝望了,他只恨自己头脑发热,竟然答应帮助胡林那个狗贼,他现在只想逃命。
他的战船刚掉头,李成式的主战船已追到他战船身后,相距百步时,唐军的主将船一侧身,巨大的轮桨翻滚,速度疾快,和敌军主船平行。
这时,两百名唐军士兵一起举弩发射,两百支爆裂箭一起射向敌军战船,触船即爆炸,两百支爆裂箭竟将整面船壁炸得粉碎,船身轰然断裂成两截,仰头倒在海面上,迅速沉没了。
所有唐军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朱罗国的战船竟然如此薄脆,这样的战船还能在大海中航行?
事实上,朱罗国的船上从未在深海中航行过,一直沿着海岸航行,一旦有暴风雨来袭就躲藏起来。
眼看着主将船被击沉了,剩下的四十余艘战船掉头便逃,但它们根本不可能逃掉,它们怎么可能逆风而行?
朱罗国战船就像被困住野猪,纷纷被唐军战船追杀,一艘不漏地将剩下的四十三艘战船全部炸沉,唐军不收战俘,士兵们手执弓弩,将海面趴在碎木上的朱罗国士兵全部射杀,一万朱罗国士兵全部沉入海中喂了鱼。
入夜,两万林邑国士兵在官道上疲惫不堪地行军。
林邑国分为南北两大部族,北面叫做椰子部族,南面叫槟榔部族,两个部族隔阂很深,相当于两个国度,被林邑国强行扭合在一起,由于林邑国的国王和贵族几乎都是椰子部族,导致槟榔部落一直处于被打压状态。
事实上,也可以把今天的越南称为北方椰子部族和南方槟榔部族,两大种族的矛盾一直是越南千年难解的结。
官道上行军的两万士兵都是槟榔部族士兵,让他们打真腊人,抢掠真腊人财产,他们愿意,可让他们去救椰子部族的都城,他们就不愿意了。
尤其大王子胡林心急如焚,不断催促士兵行军,到了夜里也不肯停下休息,士兵们早就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这时,很多士兵发现路边嗤嗤有火光燃烧,而且燃烧迅速,迅猛蔓延到官道上,不等他们反应过来,长达十里的官道响起了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
“轰隆!轰隆!轰隆!”
炸得士兵血肉横飞,很多士兵被炸上了天,两万士兵吓得凄厉惨叫,四散奔逃,紧接着,长达两里的官道上轰地燃烧起来,烈火熊熊,瞬间吞没数千士兵。
两万士兵彻底大乱,就在这时,低沉号角声吹响了,“呜——”
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疾速杀来,此时,林邑国士兵已经完全崩溃了,无人想抵抗唐骑兵的杀戮,只有大王子胡林带着两千士兵迎战而上,但眼看着唐军骑兵如山崩地裂般地冲击而来,林邑国士兵吓得胆寒心裂,转身便逃,大王子胡林转身催马要逃,箭矢如雨点般射来,他后背连中数十箭,惨叫落马。
唐军士兵一路追杀,却发现除了被炸死和烧死的士兵外,其他士兵几乎都不见了踪影。
其实也很正常,距离官道不远就是树林,士兵们纷纷逃进树林内,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各自逃回家了,谁还愿意去为椰子部族拼命?况且他们也被唐军的铁火雷和火油吓坏了,尤其无数士兵在烈火中挣扎的惨状,让所有看到的士兵都恐惧无比,闭上眼睛都无法忘记。
十天后,水军在真腊河口靠岸,不远处便是朱罗国的老巢安古城,守城的三百朱罗国士兵见势不妙,弃城而逃,但这些落单士兵很快就落入真腊人手中,全部被残酷的杀死。
至此,远征南洋的一万朱罗国全部被消灭,没有一个士兵逃脱,甚至连活口都没有,连同百艘战船一起,全部沉没在南洋的海底。
朱罗国当然不是来做慈善,他们是来掠夺财富和粮食,林邑国主要是占地盘,也抢掠一部分财物,至于粮食,林邑国不稀罕,全部给了朱罗国。
进入安古城的唐军被吓住了,城内一千户人家,没有一户居民,所有房子内都堆满了抢来的财物和粮食,让李成式一阵后怕,幸亏朱罗国士兵逃跑时没有付之一炬,那损失就太大了。
李成式立刻命人清点粮食,全部是稻米,除了各个房中的稻米外,还有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稻米,这是从官方仓库掠夺的大米,大约有八十万石。
各个房间里的零星稻米收集起来,大约有三十万石,这还不算占城仓库内的五十万石大米。
这时,杜环劝道:“看朱罗国人的作风就知道很卑劣,连女人的铜首饰都抢,估计他们把当地人抢得干干净净,不如把这些民间粮食和钱财还给当地人,收买人心,以后还得指望他们种水稻。”
李成式点点头,下令把消息传出去,很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真腊百姓在安古城外排起了长队。
一连二十天,将三十万石粮食和无数被掠夺财产都分给了真腊百姓,一时间,欢声雷动,真腊百姓纷纷赞颂唐军是佛祖派来的军队。
出乎意料,水真腊女王伊莲也来到了安古城,前来拜见唐军主帅。
第1424章 置换领土
水真腊女王伊莲年约五十岁,在水真腊执政已有三十年,她的到来,张伯仪和李成式都回避了,由杜环接见她,杜环是安南都护府长史兼西海贸易署署令,这个西海贸易署只是一个幌子,它的真实名称应该叫西海经略署。
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真腊河三角洲,建立水稻种植基地。
大帐内,水真腊女王伊莲微微欠身,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二十年前我曾去大唐朝觐天子,获得了大唐皇帝接见,大唐皇帝对我说,如果真腊有难,大唐一定会出兵相助。时隔二十年,没想到大唐真的兑现了承诺。”
杜环微微笑道:“女王要听实话,还是听虚伪的客套话?”
“当然想听实话!”
“实话就是我们并不知道从前的大唐皇帝对真腊做过什么承诺,我们将林邑国灭国,是因为他们竟敢侵犯大唐的领土,杀戮大唐的百姓,还勾结朱罗国肆虐南洋,坦率说,现在的大唐天子对真腊并没有良好的印象,天子去年登基时,女王没有去朝贺,也没有派特使去。”
女王伊莲吓了一跳,连忙合掌解释道:“去年我们还处于水陆战争之中,无法前去朝觐大唐天子。”
“正因为你们处于战争之中,才应该及时去朝觐天子,获得大唐的支持,你们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么凄惨的境地了,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你们现在就只剩下一座城了。”
伊莲低下头,半晌叹口气道:“我不知道陆真腊怎么会忽然变得那么强大,打得我们一败涂地,北方的领土都丢掉了。”
水真腊就是今天的柬埔寨,陆真腊就是今天的老挝,水陆真腊原本是一国,在大唐武则天时代分裂了,两国一直因领土问题纷争不断。
杜环缓缓道:“陆真腊突然变强,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南诏的支持,但南诏已经被大唐打得几乎灭国,陆真腊不会再有后援,相反,如果水真腊愿意和大唐合作,我们可以帮助水真腊恢复北方土地。”
水真腊的北方土地就是洞里萨湖平原,目前已经被陆真腊占领。
女王伊莲当然知道唐朝的合作是有条件的,不可能白白帮助自己。
她沉吟片刻问道:“不知道杜长史提供的帮助需要什么条件?”
杜环点点头,“我们确实有一个条件,我们打算和水真腊置换土地。”
伊莲吓一跳,连忙道:“大唐的土地我们可不敢要。”
杜环微微一笑,“林邑国已经灭亡了,我们打算用林邑国的土地置换真腊河三角洲,从面积上说,林邑国要大得多。”
林邑国并不是沿海的细长条土地,还包括大片山地,从面积上看,林邑国的土地是真腊河三角洲的两倍。
“水真腊和林邑国也是接壤的,对不对?”
水真腊国的东面和林邑国是有部分接壤,但那是茫茫的山脉,当然也有小路通往林邑国。
伊莲沉默片刻道:“我是不是没有选择了?”
杜环淡淡道:“事实上,水真腊还有另一个选择,维持现状,我相信女王不会选择这一项。”
伊莲叹口气,“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我要和左右宰相商量一下。”
水真腊的两名宰相跟随女王伊莲一起到来,他们一个叫沙翁,一个叫卡玛,都掌握着国家实权。
大帐内,三人沉默良久,他们都意识到,唐朝已经看上真腊河入海口这片土地了,不可能再还给他们,要么接受唐朝的置换,要么就是维持现状,水真腊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时,沙翁缓缓道:“女王答应吧!这是最好的方案,如果不答应,我怕水真腊都没有了。”
宰相卡玛也道:“其实也不吃亏,甚至还占一点便宜,我们得了林邑国,不但世仇没有了,面积还变大,而且有唐军撑腰,陆真腊也不敢再打我们。”
女王伊莲点点头,“我需要去一趟长安,朝觐大唐天子,然后把这件事定下来。”
下午,女王伊莲见到了杜环,表示真腊同意他的置换方案,但他们要去朝觐天子,在长安正式签署置换协议。
杜环答应了女王伊莲的请求。
不过张伯仪却有点担心,他找到杜环道:“杜长史,天子可没有同意用林邑国和真腊交换土地啊!”
杜环微微笑道:“天子并不想要林邑国的土地,耕地太少,大部分都是山地,还有那么多异族人,有钱养活他们,不如开发岭南,岂不是更好?天子想要的是真腊河三角洲的大片肥沃土地,天子给我说过,那是天下最好的种植水稻之地,我明白天子的意图,要明正言顺,合情合法地拿下三角洲,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土地置换更合法合理的呢?”
张伯仪点点头,“或许你说得有道理,但最好能尽量禀报天子!”
杜环点点头,“我会尽快禀报天子!”
停一下,杜环又缓缓道:“作为监察御史,我有责任要提醒你,如果你不尽快处理魏羽林,你这个都督恐怕会当不长。”
张伯仪半晌说不出话来,杜环指的是魏羽林放纵士兵淫辱数百名林邑国后宫女子之事,严重违反了大唐军律,张伯仪这里兵力太少,没有设立监军,但他忘记了杜环带监察御史头衔。
张伯仪点点头,“回头我就严厉处罚魏羽林和犯事士兵。”
杜环沉吟一下道:“士兵可以功过相抵,但魏羽林是剑南节度府府的将领,你这里还无权处置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置换领土他,这样吧!建议将他停职,提交枢密院处置。”
“我一定照办!”
张伯仪很清楚,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杜环手中,只要他在报告中稍微添几笔,基于事实的情况,把自己的责任加重几分,自己就立刻会被罢官免职。
几天后,从广州过来的数百艘大商船分别抵达占城港和位于真腊河出海口的安古城,将一百万石稻米运往扬州,再从扬州转船运往长安。
一路同行的还有水真腊女王伊莲以及杜环等人,他要回国述职,然后接受下一步的任务。
第二批从西域归来的战利品和七百名大唐女童抵达长安,一同抵达的还有李成华和石国公主石千泉,一路风餐露宿两个月,终于抵达了长安。
最后一程李成华和石千泉坐的是马车,进入关中后,风景开始变了,石千泉一路欣赏美景,满眼都是绿色,和石国的戈壁荒漠完全不一样。
她欣喜对李成华道:“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粟特小娘子都去了长安不肯回来。”
李成华微微笑道:“她们不肯回来可不是因为这些树木!”
“那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