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7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张立欠身道:“陛下,政事堂讨论过,基本有一个粗略的方案,现在吏部正在起草。”

  韦见素将一本折子递给李邺,“这就是吏部草拟的粗略草案,请陛下过目。”

  李邺大喜,连忙接过草案细看,很详细,一共写了五章四十八款,居然连过渡办法也写了。

  “准备进行一次考试?”

  李邺笑道:“这个想法不错,是刘尚书的思路吧!”

  刘晏连忙起身道:“正是微臣的想法,微臣考虑对那些年纪稍大,考不上的文吏给一笔补偿,让他们自谋出路,考上的文吏要挪地方,不能再呆在本县。”

  李邺沉思片刻,又问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所有文吏都不来参加考试呢?”

  刘晏一时答不上来。

  韦见素微微笑道:“陛下既然问出这个问题了,必然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李邺点点头,“朕决定临时把内卫扩增到三万人,分成一千五百个组,赶赴各县去查废奴令的执行,就是用废奴令来收拾这帮豪门权贵,朕的军队已经结束了辽东和朔方之战,朕不怕他们造反,最好有人能造反,让朕杀一儆百!”

  韦见素几人对视一眼,一起恍然,张立点点头笑道:“陛下废奴令执行完后,相信没有文吏敢不去考试了。”

  李邺哼了一声,“如果那时还不去考试,文吏立刻革职,县令也一并革职,那个的县的狗屁豪门也不用再存在了,朕能灭那么多国,就不信收拾不了这些魑魅魍魉!”

  韦见素和张立都退下去了,房间里只有刘晏一人。

  刘晏躬身道:“陛下,微臣中午和独孤明一起用了餐!”

  李邺连忙问道:“他的情况怎么样,朕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陛下不知道独孤国丈病倒之事吗?”

  李邺点点头,“朕听皇后说起过了,据说是水土不服。”

  “陛下,吕公岛那边的气候和这边完全不一样,据说太湿热了。”

  李邺叹息一声道:“朕当然知道那边湿热,其实朕让他们在泉州住上一两年,身体慢慢适应湿热后再去吕公岛,就会好得多,国丈太性急了,在泉州才呆了三个月就启程去了海岛,当然,朕不是埋怨独孤国丈,朕希望他平安无事,赶紧回来。”

  “陛下,独孤明也要去泉州!”

  李邺一怔,“他怎么也要去?”

  “他要坐镇泉州。”

  “他什么时候出发?”

  “后天一早。”

  李邺点点头,“朕要去看看他才行。”

  韦见素和张立出了御书房,韦见素笑道:“张相国,要不要去喝杯茶!”

  张立呵呵一笑,“我正有此意!”

  两人来到丹凤酒楼,下午正是喝茶之时,两人来到品雪院坐下,伙计给他们上了茶点和茶。

  张立喝了口茶淡淡道:“天子还是想用强力手段,我真担心内卫会不会又扩增到三万人?”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一个强势的开国君主,如果想有所作为,必然会走上这条路。”

  “何以见得?”

  “利益!”

  韦见素淡淡道:“天子推行教育改革很顺利,除了几个腐儒跳起来反对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因为都是朝廷出钱,没有碰到地方官府的利益,也没有碰到其他人的利益。

  之前对付关陇贵族,也是用利益交换利益,所以也很顺利,只有之前对付皇族,杀了两批人,剥夺了那么多皇族爵位和待遇,几乎把他们把他贬为庶人,还把李岘贬黜去了岭南,这就涉及到利益碰撞了,所以天子才会心狠手辣。

  废奴令也是,涉及到无数人利益,所以用张镐来杀一儆百。

  而这一次,朝廷又要和无数地方豪门的利益碰撞,天子不用强势手腕,怎么可能成功?”

  “韦相国说得对,朝廷和地方豪门为利益碰撞,不可能不强势,我就担心数十年后又渐渐恢复原状,还是由地方豪门控制低层。”

  韦见素摇摇头,“应该不会了,关键是制度,一旦吏一级也由朝廷任命控制,那么朝廷就能通过官吏结合,完全控制县了,而不像现在,朝廷的律令下达很通畅,可一旦执行起来,就变样了,就是因为缺了吏这一环,最关键的执行环。

  一旦制度建立起来,慢慢成为定律,将来就算个别地方有点反复,但改变不了大局。”

  下朝后,李邺回到后宫,和往常一样来到书房坐下,很快,门开了,皇后独孤新月端着茶盏进来。

  有段时间都是石千泉给李邺送茶,但引起了很多不满,尤其是独孤太微,她没有机会来夫君送茶,居然一个西域偏妃可以来送茶。

  她当即向独孤新月提出了抗议,独孤新月也意识到了不妥,索性收了权力,除了她和杨玉环外,其他人都不可以来送茶。

  不过石千泉也确实没法来送茶了,这两个月李邺对她开发过猛,她终于也开始休养生息了,她怀上身孕,和沈璃一起怀上了身孕。

  独孤新月把茶放在丈夫桌上,小声问道:“夫君有我父亲的消息吗?”

  李邺摇摇头,“还是之前的消息,不过你倒提醒我了,你去把太微找来,我有事找她。”

  独孤新月连忙让自己的心腹宫女去找太微,她又回来问道:“夫君,出什么事了吗?”

  “也不算什么大事吧!”

  李邺笑了笑道:“你三叔要去泉州坐镇,后天出发,我想明天带太微一起看看他,给他送别。”

  “夫君,我也想去!”

  李邺知道妻子是关心父亲的情况,便点点头,“也行,你也一起去!”

  不多时,独孤太微匆匆走来,施个万福礼道:“臣妾太微参见陛下。”

  这个李家的规矩,私下和丈夫怎么嬉闹称呼都可以,但在皇后面前,一定要行正礼。

  李邺点点头,“我今天得到消息,你父亲后天要去泉州,不知要去多久,明天我们一起去给他送行!”

第1458章 迂回劝说

  独孤明原本想低调前往泉州,不料却惊动了天子,不光天子来了,皇后也来了,当然还有自己女儿。

  好在天子来得很低调,没有惊动街坊和官府,独孤明连忙把天子和皇后请到内宅。

  一家人在内堂坐下,独孤新月劝道:“叔父为何不让家族晚辈去泉州,叔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应该在长安静养!“

  独孤明摆摆手笑道:“我的身体从来就没有问题,身体不好只是不想出仕的借口,我已经养了二十几年了,就让我最后几年动一动吧!要不然我这辈子真的是一事无成。”

  旁边信成公主也笑道:“明月,就让你叔父去吧!要不然他总是抱怨我耽误他,心中一直难解这个结。”

  独孤明又望向丈夫,李邺点点头,“泉州不错,三叔应该去过。”

  独孤太微惊讶道:“爹爹去过泉州,我怎么不知道?”

  独孤明微微笑道:“那还是很多年前,你还没有出生,你祖父让我去打理泉州的生意,当时独孤家刚刚在泉州建立了商行,我就去了,在那里呆了一年,除了皮肤被海风吹黑一点,其他也没有什么变化。”

  独孤明这样一说,独孤姐妹就放心下来,独孤太微又问母亲道:“娘也要去吗?”

  “当然要一起去,你娘这辈子还没见过大海呢!”

  李邺也笑了笑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可以全程走水路,到襄阳后转万石大船,一路前往泉州,很平稳也很舒适,不会有什么旅途劳累。”

  “所以你们姐妹就不用担心了,陪你母亲说话去吧!”

  独孤姐妹跟着信成公主去了别院,内堂上只剩下独孤明和李邺两人。

  独孤明笑道:“昨天和刘尚书一起用餐闲聊,说朝廷准备改革地方吏治,贤婿,地方豪门利益盘根错节,内部也斗得厉害,朝廷强势介入,我建议要有策略,要循序渐进,其实地方官也支持朝廷的改革,县官也同样遭遇地方豪门的掣肘,想做点事也难,如果吏一级能由朝廷任命,地方县官也会支持朝廷。”

  “多谢岳父提醒,我准备用废奴令来打击削弱地方豪门,把他们削弱后,再组织一级胥吏考试,最后重新分配。”

  独孤明点点头,“废奴令是一个犀利的武器,已渐渐深入人心,用它打击豪强是不错的,另外,我再给贤婿两个建议,当然,听不听是你的事情。”

  “岳父请说!”

  独孤明缓缓道:“第一个建议是,建议贤婿不要打击得太广,毕竟地方豪门大户是朝廷的根基,他们是一个个秤砣,稳住了大唐江山,如果没有他们,光指望普通百姓,天下就会乱成一团,一个谣言就会让全县大乱。

  事实上,真正强势的门阀并不多,而大部分都是努力培养子弟光宗耀祖的普通大户人家,如果能杀一儆百,然后进行宣传,这些地方豪门就害怕了,不会再和朝廷对抗。”

  “岳父说得有道理,我会考虑,然后呢?”

  “然后加强道一级的权力,全部指望朝廷,朝廷确实力不从心,也鞭长莫及,如果文吏交给道来管理,就会容易得多。”

  “我知道了,岳父的两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

  李邺又笑道:“我知道岳父是担心独孤峻抢权,岳父不用担心,国王任命权在我的手中,希望岳父在泉州呆一两年后再去海岛,而且胡椒是个好东西,它能将积在体内的湿热排出来,在海岛要多吃胡椒,把它磨成粉放在肉汤里面。”

  独孤明欣然笑道:“真的吗?我去泉州试试看。”

  时间差不多了,李邺便带着两个妻子告辞,独孤太微含泪和父母依依惜别,泪眼婆娑上车返回大明宫。

  回到御书房,李邺命人将右相韦见素找来,不多时,韦见素匆匆赶来。

  “参见陛下!”

  李邺微微笑道:“上午独孤国丈给朕提了两个建议,韦相国给朕参考一下!”

  李邺便把独孤明的两条建议说了一遍,韦见素沉思片刻笑问道:“陛下的意见呢?”

  “第一条朕觉得比较中肯,第二条值得商榷。”

  韦见素欠身道:“独孤国丈的第一条说出了微臣的心声,各县的豪门大户是大唐的基石,严令他们遵守法纪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让内卫冲进他们家里,把他们毁掉。

  陛下,任何改革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要一步一步来,绝不能用暴风骤雨的方式,那样只会产生破坏,奴隶都是他们花钱合法买的,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微臣认为陛下与其打击豪门大户,还不如严厉打击奴隶买卖,把所有的奴隶贩子都绞死,首先杜绝奴隶买卖,然后再解决奴隶存量问题。”

  “解决奴隶存量有办法吗?”李邺问道。

  韦见素点点头,“可以征奴隶税,比如官府确定某个大户有五十个奴隶,这个大户每年征五十贯钱奴隶使用税,他自然就不会再使用奴隶,得不偿失,这样就温和得多,避免内卫抄家,搞得家破人亡。”

  李邺已经冷静下来了,点点头,“相国说得对,暴力抄家并非明智之举,征奴隶使用税是个好办法。”

  “另外地方吏治改革,微臣也赞同独孤明的想法,杀一儆百是个好办法,利用唐朝旬刊广为宣传,先在各地进行考试,我们可以务实一点,只要来参加考试,我们就录取,然后正式成为朝廷典吏,分配到其他县城,不来考试者一律革职,我们直接派新的典吏去,这个时候,谁敢闹事内卫就可以出手了,这样就可以把内卫的暴力降到最低,要给大家一个机会。”

  韦见素的苦口婆心劝说让李邺深为触动,这就是名相,天子有错误思路时,相国不要硬顶,等天下冷静下来再迂回劝说,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李邺这时也真的意识到了,扩招内卫,分成一千五百个组,确实是个很危险的想法,必然会让大量地方大户家破人亡,摧毁自己的执政基础。

  李邺点点头,“朕就采用相国的建议,先进行文吏考试,不!先宣传,让大家知道要考什么,然后进行能力考试,朕不会考什么四书五经,朕要考怎么收税,怎么清查人口,怎么维护治安,怎么办学等等,要务实,和他们平时所做的结合起来,用具体案子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陛下睿智!”韦见素也由衷高兴,天子终于被自己劝过来了。

  “那独孤国丈的第二个思路呢?关于道一级的设立。”

  韦见素想了想道:“陛下,这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各道有三权,监察权、转运权和刑律巡审权,如果再给吏权、财权和行政权,微臣认为会把州衙架空,甚至会把朝廷架空,微臣建议维持现状,把吏一级的管理权交给州衙。”

  李邺其实也不赞成给道一级扩权,道相当于后世的省,但毕竟后世有十几亿人口,唐朝才几千万人口,又设州县,又设省,又设官,又设吏,官僚机构实在太庞大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