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1091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而汴州军的意图,李抱玉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他现在比李宝臣还要受煎熬。

  这天一大早,从西面而来的流民给李抱玉带来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息:吐蕃军似乎放弃了西进横扫西域的打算,而是调转头向东,朝着凤翔府的方向而来,目前正在攻打兰州!

  这让李抱玉心中的危机感直接拉满!

  如果说此前吐蕃人的意图还不太明朗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是图穷匕见,他们就是冲着关中,冲着长安而来的!

  一时间,李抱玉竟然萌生退意,想回河东当个割据一方的土王八了。

  毕竟,他们现在经营河东多年,已经有些根基,不必盯着长安不放。即便今年不入长安,以后也多的是机会。

  “兄长,汴州那边有使者前来,就在大营内,要不要见一下?”

  正当李抱玉心中着急上火的时候,其弟李抱真悄悄的来到帅帐,对他低声禀告道。

  终于来了!

  李抱玉松了口气,最近他就一直在等汴州来的使者。汴州军已经穿过潼关进入关中,虽然人数不多,但显然是有战略意图的。

  无论如何,哪怕是劝降,也该有个人来这里接触一下吧。

  搞不明白汴州军的意图,李抱玉便寝食难安。

  毒蛇猛兽都不可怕,人类有“善假于物”的特长,只要知道这些猛物的习性,拿下并不困难。

  世间最令人害怕的东西,叫做“未知”,未知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在不了解这个东西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究竟是人畜无害,还是可以一刀秒你。

  “快请!罢了,你带我去吧!”

  李抱玉压住心中的激动说道,此刻心中有种便秘一个月终于通畅的爽快。

  在一处僻静的小帐篷内,李抱玉见到了风尘仆仆而来的元载。他轻咳一声掩饰脸上的激动,尽量保持面色平静询问道:“不知道汴州而来的使者来见本帅,有什么指教呢?”

  听到李抱玉询问,元载一句话也不说,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将其递给一旁的李抱真,保持着高冷的姿态。

  正统就要有正统的威严,元载决定赌一把,不惯着李抱玉。

  看到元载不苟言笑,李抱玉微微皱眉接过信,将其拆开,一目十行的看完。他脸上露出错愣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太相信,又把信拿起来,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

  他脸上的神色不断变幻,最后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却又什么话都没有说。

  “官家是怎么说的?”

  很久之后,李抱玉看向元载问道。

  “官家说,安氏在河西的地位不变,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无论恩仇,都一笔勾销,以后不会再追究。

  现在大敌当前,吐蕃人要入关中,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件事更大。只要是愿意出兵打吐蕃的,都是我们官家的朋友,都是自己人。

  李大帅如果愿意易帜,奉李琦为天子,归顺到朝廷旗下,那么部曲可以保留,不会打散参与整编。大军的后勤,我们会承担供给。

  当然了,河东地区,必须要纳入到朝廷管辖,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安氏的根基,只在河西。

  安氏子弟可以到汴州来做官,参加科举,类似这些,都可以谈。”

  元载一板一眼的解释道,没有任何劝说的意思,几乎都是方重勇原话。

  李抱玉微微点头,不置可否说道:“元先生所说,事关重大,李某要好好想一想,不如先生就在我大营暂时歇息一下,明日李某便有答复,这样如何?”

  “这是应有之意,李大帅请便。”

  元载随口答道,似乎并不担心李抱玉有什么奇怪的想法。

  待安顿好元载后,李抱玉拉着李抱真来到帅帐,屏退闲杂人等后,二人坐下来商议方重勇招安他们的事情。

  “方清有大气魄,不是一般人啊。”

  李抱玉将那封信拿出来又看了一遍,感慨叹息道。

  当年王忠嗣自尽那件事,其他人或许不觉得如何,但李抱玉是心中有数的,方清饶不了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公事”而不是“私仇”。私仇可以放下,公事必须要办。方清麾下部曲,很多都是王忠嗣旧部,更别提王忠嗣的女儿还是方清的正妻。

  这仇恨跟杀父之仇也不差多少了。

  现在方清说可以放下,那就是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如果拒绝……最好还是不要拒绝。

  拒绝的话,将来失败,必会被灭族!

  别人展现了极大诚意,如果拒绝,那这份诚意就会转变为恼羞成怒的恨意。本来没有仇也要结仇了,更何况有杀岳父之仇呢?

  “兄长,只怕这件事拒绝,就是鱼死网破,你死我活了。”

  李抱真沉声说道。

  李抱玉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信中所说让出河东的事情,反倒是最小的一件事。因为这跟凉州安氏要走的路线有关。如果占据河东,就必须要自己**,自己打天下。

  否则,在河东困守一隅,他们连做割据势力的权力都没有。河东这地方被割据了,哪个中央政权都会坐不住的,不可能让你割据,绝对是打生打死的斗争!

  凉州安氏在河东并无深厚根基,当初入主河东,不过是因为统帅赤水军而已。而赤水军的根基在河西,大部分都是凉州人。

  李抱玉看似实力雄厚,实则掣肘很多,一切都不是他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他们本身就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人脉。

  昭武九姓之一的家族(还只是安氏的其中一支),要想统治整个中国,建立一个统一王朝,不会比蒙古建立大元更容易。

  绝大部分人,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人生的上限。凉州安氏的上限,就是作为一个和大唐帝国与国同休的勋贵家族存在,仅此而已。

  “如果同意的话,李琬这面旗帜就倒了,李琦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正统。我们失去河东,但是不必担心后路被断,也不必负担放任吐蕃军入主关中的骂名。”

  李抱玉沉声说道,心中感受无比复杂。

  其实,方重勇这封信已经暗示了: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么汴州军就会大举进攻河东!

  目前河东军主力都在关中,面对李宝臣和已经不太远的吐蕃人,实属骑虎难下,想回防河东又谈何容易。

  即便他们不想放弃河东,汴州军也可以自己去取!

  但是,接受招安,好处也是极多的!

  首先就是确保了凉州基本盘的利益,然后可以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当然了,如果方清耍诈,那么名声臭掉的是方清,而不是凉州安氏。

  此外,粮道的安稳,后勤的安稳,也是不可忽视的福利。接受招安,也就意味着不必从河东运粮了。

  接下来,就是把吐蕃人赶走,然后回凉州老巢,也不失为一条可以走的明路。

  不过,这也意味着,凉州安氏这几年的经营全部化为乌有,只是保住了本钱而已。要说赚了多少……只能说在这乱世,不亏就已经是赚了吧。

  “汴州军入潼关,大概也是在逼迫我们接受招安。如果他们着急,恐怕早就打到灞桥了,不至于走这么慢。”

  李抱玉苦笑道,摇了摇头,心中患得患失。

  方清的条件,可谓是正好踩在了凉州安氏的底线上。多给一点,那就是为安氏鞍前马后白忙活;少给了,李抱玉早就直接让人乱棍把元载轰走,压根不会考虑这些。

  正因为条件开得刚刚好,所以才让李抱玉难以割舍。

  他有野心,但是不多。放弃心有不甘,不放弃又担忧其中的严重后果。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形容,恐怕也是恰如其分了。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某以为,我们是接受天子李琦的招安,不是接受方清的劝降。

  李琦现在是傀儡天子,但有我们加入以后,那以后便不好说了。

  无论如何,将吐蕃人赶走,收复河西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位的。以后的事情,可以等赶走吐蕃人以后再说。

  赤水军将士皆来自凉州,河东军中河东本地兵马并不是很多,我们还是要以凉州为重啊!”

  李抱真苦心劝说道。

  他这话倒是提醒李抱玉了。对于方重勇来说,他们接受招安,或者不接受招安,那都不过是汴州军打得顺手不顺手的区别。

  他们不招安,将来吐蕃人打过来了,汴州朝廷随便安排一帮无良文人,到处宣传凉州安氏投靠吐蕃,宁可打内战也要帮吐蕃人入关中。

  那时候,李抱玉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

  而吐蕃人攻克凉州,进而横扫河西,毁掉的是凉州安氏的根基,而不是汴州朝廷的根基。一棵树若是没有根基,那还能长得好么?

  所以现在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方重勇在求着他们归顺,而是给出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放下兵戈一致对外的最优方案。

  从长远来说,对于凉州安氏家族是有利的,虽然对李抱玉本人未必是最有利。真要说的话,凉州安氏还得谢谢汴州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呢!

  “不如这样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和元载一起走一趟汴州,一来一回也就几天而已。

  你探一探方清的口风,如果觉得他很有诚意,你回来以后我们再仔细合计一番。”

  李抱玉长叹一声说道。

  吐蕃人的不断靠近,以及李宝臣威胁投靠吐蕃,让李抱玉察觉到了身后的危机。这种局面不找个靠山,确实风险太大了。

  李宝臣威胁要投吐蕃,他又如何不能投汴州呢?


第744章 磨刀霍霍

  汴州,距离黄河不远的郭桥,是银枪孝节军大营所在。

  此刻已经敞开营门,一队又一队从别处调度来的团结兵,走进这里参与整训与考核。

  合格者将作为“西征军”的主力,享受禁军待遇,随军出征河西,建功立业。

  不合格者,返回乡里,继续当包吃包住没有粮饷的团结兵。

  这些人里头,有不少是今年参加“弓箭手”考核的所谓“武生”。由于要跟吐蕃人打仗,今年的弓箭手考试也取消了,和科举一样。

  但是官府允许考生以团结兵的身份,到银枪孝节军大营里面参加选拔,合格且从军后返回者,将会直接授予弓箭手的称号,与往届考核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汴州朝廷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了,一切都是围绕着打赢吐蕃而来的。

  就连商贾们贩卖货物,都要收额外的“支援税”。

  当然了,不交也没问题,官府不会强抢,而是会派人直接在这个商贾的商铺门口贴块牌匾,上面写着“该商户不支持朝廷收复失地”。

  这一损招祭出之后,那些蠢蠢欲动的大商贾们立马老实了。

  今天是不支持朝廷收复失地,那明天就有可能变成“暗通吐蕃,图谋不轨”了。

  这谁顶得住?

  反正,吐蕃人真要占据关中了,他们也没好日子过,只当是给官家面子,以后图个方便了。

  于是在何百万的带头捐款下,这些大商贾们如同死了爹一般。不仅要按新法缴纳更多的商税,而且还要不情不愿,额外掏腰包给钱又出物资,支援朝廷出兵河西。

  按法令多交税就行了,这些人为什么会额外捐款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10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