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郎君是一州之刺史,这镰刀两头开刃,不会用的人容易割伤自己。郎君若是受伤,会耽误大事!”

  如同一盆冷水淋到头上,方重勇停下了脚步。

  “小娘子说得对呢,郎君是刺史,就要干刺史的事情。需要出头的时候不能跑。但很多细碎的事情,也不必郎君亲自去做耽误时间。”

  身后传来方大福的声音,他带着方来鹊,二人都在胸前挂了一副围裙,防止牧草的汁水溅到衣服上。

  想作秀一把的方重勇顿时不说话了。

  “对!郎君的力气,我来出好了!”

  方来鹊大包大揽的叫嚣道。

  他虽然叫得最凶,但不一会就累得躺在牧草堆里晒太阳,反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的阿娜耶,从早上忙到天黑都没停。

  方重勇也靠在牧草堆上,挨着方来鹊,思考入甘州以后的对策。

  郭子仪说吐蕃人要来,而且是要翻越祁连山,这件事要怎么说呢。

  现在这个时代,那是天方夜谭,可是方重勇记得前世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就是翻越祁连山解放了张掖。历史上更是不缺战例。

  吐蕃人对甘州乃是唐军后勤节点的重要性颇为了解,十多年前,就走大斗拔谷来“光顾”了一次。

  只不过那时候唐军处于应激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有应对,所以吐蕃人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现在河西走廊的唐军,上上下下都认为只要守好了大斗拔谷,吐蕃人就摸不到甘州的门。

  该怎么跟甘州本地的军民去宣讲吐蕃人可能翻越祁连山这件荒诞的事情呢?

  一时间方重勇也是苦无良策。

  守城这种事情最讨厌了,小心一万次也不嫌多,大意一次就会完蛋。怎么发起进攻,何时发起进攻,全都是敌人说了算。

  在山丹县割了三天的牧草,并将大部分牧草送入山丹县府后,郭子仪便带着队伍前往张掖城。

  而众人料想不到的是,张掖城内大小官员在得知方重勇要来这里后,全都炸开锅了!

  他们恨不得在城外列队十里,欢迎方重勇前来,接管甘州的烂…呃,接管甘州的军政大权。

  张掖城内百姓听闻这位十岁就能当刺史,背景豪横的方衙内要驾临张掖城,一个个欢呼雀跃,翘首以盼。

  那份威力堪比核弹的秋防令,从长安送到凉州,又从凉州送到这里后,正静静躺在甘州府衙大堂的桌案上,连拆都没有人敢拆,更别说执行了。

  ……

  长安城内那宽阔达一百五十米以上的朱雀大街上,一名驿卒正骑着驿马飞奔。马匹后面插着三面旗子,每一面上面都用黑底红字写着一个“急”字。

  朱雀大街上的行人,无不避让,生怕被驿马撞到,稀里糊涂的死掉。

  “大捷!”

  “剑南大捷!”

  那名驿卒一边骑马飞驰,一边大声叫嚷着。

  “剑南又大捷了么?”

  平康坊里走出来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年轻人。

  他昨夜跪舔了权贵,献上了自己的诗作,但好像似乎大概并没有什么卵用,并未得到明确的承诺。

  他叫岑参,荆州江陵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跻身于一代神童的行列。

  当然了,光是神童并不能说明什么,家庭背景不行也是没用。他没法像方重勇这样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更没有一个手握重权,在幽州当节度使,并深得圣眷的老爹。

  所以岑参只有考科举一条路可以走。

  神童出身的岑参,很快就领悟了科举不仅要有本事,还需要“盘外招”的真谛。自今年入长安以来,读书学习是小,赶紧的给自己找靠山是大。

  岑参四处奔走行卷,拜谒权贵,最终依旧是找不到门路。

  他心灰意冷,已经打算离开长安,去东都洛阳碰碰运气。

  大唐的权贵,大部分都在长安,但也有些在洛阳。至于其他地方,那便如大海捞针一般,机会渺茫了。

  “将来,去边镇发展,建功立业,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啊。”

  凝视着传令驿卒离去的方向,岑参喃喃自语的说道。

  他的小情绪,自然无人关注。可这封从剑南而来的边镇捷报,却是非同小可!

  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内,李隆基看到了这份让他心花怒放的捷报,恨不得引吭高歌一番才好。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禀告,剑南军经过一番苦战后,攻克了吐蕃重镇安绒城!并艰难顶住了吐蕃人的反扑。

  请圣人给此地赐予新名!

  河西这边尚未传来新捷报,剑南那边反倒是先得大胜,也难怪基哥喜出望外了。

  唐高宗时吐蕃占据安戎城(四川茂汶西),其地险要,唐军前前后后屡攻不克,已经成了李隆基的一块心病。

  为了给基哥的生辰“献礼”,在这方面一向都是“长袖善舞”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用一场大胜来邀功献媚,可谓是摸准了基哥的脉搏。

  当了几十年皇帝,基哥什么都不缺,一个边镇节度使,可以给他什么惊喜?

  女人?

  听闻当今圣人扒灰,儿媳杨玉环受宠,再加上章仇兼琼不可能知道基哥喜欢什么类型的女人。他在这方面邀宠,能得手么?

  可能性极低,而且有“不务正业”之嫌。

  再有基哥年纪也大了,现在特别喜好长生不老术,痴迷修道,仅在权势与女色之下。

  章仇兼琼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派人到剑南各地寻找方士与所谓“仙人”。奇人异事倒是听过不少,只是寻访后发现都是不尽不实,尽是些欺世盗名之辈。

  那么作为节度使,能做的事情,肯定只能是战功了。以边镇大功来向基哥的寿辰献礼,这不仅符合节度使的本职工作,而且在此之前,方有德便在北方挑起事端,企图围歼突厥人。

  这算是为章仇兼琼做了表率!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章仇兼琼想攻克安戎城,显然不能按从前的常规办法,傻乎乎的直接扑上去用人命去填!

  于是他先与城中吐蕃将领翟都局私通,给对方送了很多金银财帛,并许诺官职。果不其然,因为吐蕃内部派系倾轧,翟都局最终还是选择当二五仔反叛,于是开城门引唐军进入,尽杀城中吐蕃将卒。

  然后章仇兼琼派锐卒镇守安绒城,又因为天气恶劣,吐蕃人的反扑力度大打折扣,最终无功而返。

  剑南方向,吐蕃人遭遇重挫!

  基哥觉得,彻底解决吐蕃问题的时机,已经接近成熟。

  既然剑南都可以建功,河西陇右十多万精兵,怎么就不能打开局面呢?

  基哥一道圣旨送到凉州河西节度府,催促河西节度使萧炅,务必配合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在青海湖一带与吐蕃人决战,收复吐谷浑故地。

  唐军在西北边镇对吐蕃人的战略部署,因为章仇兼琼的这封捷报,开始加速。


新群开了

  粉丝值500以上的进。严打建政,苛政处置。


第100章 一个个说话都蛮好听的

  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一条大唐官府维护得极好的驰道。不仅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而且还是运粮入关中的主要通道之一。

  想想也是,上都长安与东都洛阳,连接它们之间的主干道,朝廷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这条路不仅便捷,安全,而且还是关外补给长安的生命线之一。每年朝廷都会派遣工部官员检查沿途的路况。

  树倒了要栽树,地上有坑要填平,山体塌方了要派人开路,附近有山匪的要派兵剿灭。

  总之,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示范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与实际价值。

  秋后的某个午后,阳光明媚却又不显得炎热,气候宜人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

  一辆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马车,没有任何装饰,由三匹马拉着,缓慢而平稳的在驰道上行驶着。

  马车后面跟着四五个普通商队护卫打扮的人,长裤短衫衣服上没有任何特别的花纹,看上去就像是长安某些拿钱做护卫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在外面讨生活的人。

  这些人的装扮平凡无奇,却又一个个看上去精神干练,让人猜不出来历。

  驾车的是一名健硕身材的中年男子,腰间一把长安西市常见的横刀,刀鞘上没有标记。

  反正,他们这一行人不像是特别有钱的,也不像是官府里的人,行事非常低调。

  忽然,一人一骑出现在了这辆马车前方不远处,似乎在专程等着马车里的人一样。

  “停!”

  车内传来一声尖细的喊声。

  驾车的车夫顿时勒住缰绳,将车停了下来。

  “何人拦车?所为何事?”

  驾车的车夫有一副嘹亮的嗓子,声如洪钟般问道,气势逼人。

  “环环,我知道你就在里面,可否出来一见?”

  那人翻身下马说道,他竟然就是李隆基与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琩!

  李琩的声音带着哀求,丝毫没有亲王的跋扈,只有浓浓的哀怨不散。

  马车内无人应答,就像是没听见他说话一般。

  “环环,你知不知道,你不在王府以后,我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你不在了,我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你不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寿王要上前掀开马车的帘子,却是被魁梧的车夫给拦住了。

  “放肆!再前进一步,杀无赦!”

  车夫拔刀怒视寿王,高声呵斥道!

  “李琩,我是太真修士,不是什么寿王妃,也不再是环环,你请回吧。”

  马车里传来杨玉环的声音,带着柔弱,甚至是有些卑微的恳求。

  只是表面上却显得冷淡而清幽。

  李琩大喜,又上前一步,不顾放在自己脖子上的刀刃,已经要碰到皮肤,他高声而深情喊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