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幽州边镇精锐全都出塞,万一契丹人不讲信义偷袭幽州,要如何处置呢?”

  颜杲卿忧心忡忡的询问道。

  这次歼灭突厥人的行动中,契丹人也是在一旁敲了边鼓的。唐军在前面打,他们就在后面抢,可谓是捞够本了。

  等这些吃得脑满肠肥的契丹人回去,心态**南下幽州是必然。

  “你说得很有道理,去把仆固怀恩叫来,我要对他面授机宜。”

  方有德拍了拍颜杲卿的肩膀说道,很显然早就有了全盘的计划。

  不一会,仆固怀恩被颜杲卿带到了阙特勤碑前,周围的亲兵与僚佐都被方有德屏退。

  仆固怀恩自幼从军,久经战阵,三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很显老。脸上的皮肤呈现风吹日晒后的红黑,若是不穿盔甲,跟放牧的老牧民别无二致。

  “方节帅有何吩咐?”

  仆固怀恩是直肠子,一见面便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现在有件事,需要你带兵去办一下,本节帅不好出手。”

  一直背对着仆固怀恩的方有德忽然转过身,目光灼灼的看着对方说道。

  “有什么事情,节帅吩咐便是,末将一定办妥。”

  仆固怀恩心中一紧,面上缺是不动声色的抱拳行礼问道。

  “如今契丹人正在返回幽州以北,携带了很多从突厥人那边抢来的金银财帛。

  本节帅需要你打着回纥人的旗号,去偷袭返回幽州的契丹人。抢来的金银财帛,你部直接分了便是,不必报备。

  记得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做得手段干净一点,不要让本节帅失望。

  这也是圣人的意思。”

  方有德伸出手指,对着天指了指,意味深长的说道。

  听到这话,本来还跃跃欲试的仆固怀恩,忽然有些犹疑了。

  他这才明白,想获得别人的信任,顺风仗的时候出来赶场子,恐怕分量还不太够!

  只有将把柄交给对方,才能获得绝对的信任!

  这个活接还是不接,是个大问题。

  接了,自然就上了大唐的船,成为大唐所承认的“城旁”部落。有了这根粗大腿,立足于草原不在话下。

  但契丹人不好惹,偷袭也有风险。事情败露后,大唐很可能翻脸说并非自己指使,都是仆固部看契丹人的财帛眼红才动手劫掠的!

  这件事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那么不接这差事会怎样呢?

  不接的话,方有德固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把仆固部怎么样,但长远看,仆固部在草原上就很难立足了。大唐皇帝知道这件事以后,也会心存芥蒂,找机会给仆固部穿小鞋。

  看似可以拒绝,实则选无可选。

  脑子转得很快,仆固怀恩抱拳行礼道:“这件事就交给末将处理了!”

  “好,你去吧,一定要办得隐秘,干净利落。

  事成之后,本节帅会为你向圣人请功。无论是你还是仆固部,朝廷都不会吝啬。当然了,这件事不会对外透露。”

  方有德一脸殷切期盼,抛出了杀手锏,把饼画得大大的。

  等仆固怀恩领命而去,方有德这才松了口气,脸色并非在别人面前那样欣喜而自信。

  这些草原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通常都是上限很低,存在的时间也不长,里面的领袖更是如走马灯一般的换,让人应接不暇。

  但是,这种部落制度的结构,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堪比野草。

  北方是突厥人的时候,大唐就在这里。

  如今北方是铁勒诸部的天下,大唐还在这里。

  只不过,草原依旧是草原人的草原,而并非是大唐的草原。

  大唐只不过是采用羁縻制度,暂时稳住这一块而已。

  草原的混乱与桀骜不驯是常态,相安无事才是需要强力人为干预。

  就算大唐圣人来灵州与草原铁勒诸部会盟,又能如何呢,又能安稳多少年呢?

  草原人是杀不完的!

  “罢了,只要没有安禄山,后面就没我操心的事情了。”

  方有德叹了口气,喃喃自语的说道。

  ……

  长安已经下起了大雪,住在平康坊的李林甫,正在书房里改《唐六典》的稿子。

  前任编撰张九龄等人,写得实在是太概括,除了专业人士外,其他人根本看不懂。

  李林甫做的事情,并不是扩大官职的记录范围,绝大部分的“流外官”,都没有被记录在《唐六典》里面。

  不过李林甫也不是没有建树,他的主要工作,便是给《唐六典》加注释。

  这个工作量还真不小,因为所谓“注释”,就是告诉查阅典籍的人,某一个官职,它的来历如何,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权责等等。其实这才是《唐六典》的精髓所在。

  很繁琐的工作,因为注释的工作量,起码是原文的三倍以上!

  “唉,方有德若是入朝为相,我便没有立锥之地了啊。”

  李林甫放下笔,忍不住感慨叹息了一句。

  方有德这两年如彗星一般窜起,可谓是从龙旧臣里面起来得最晚,爬得又最快的人,堪称是厚积薄发!

  之前,李林甫也没把方有德当回事,因为对方的成就,多半都是军事上的。

  而现在,李林甫在方有德身上,看到了张说的影子。

  灵州会盟这件事,由方有德一手促成,李隆基到时候直接去摘桃子。这件事,李林甫没法忍了。

  方有德太懂得基哥的心思,让李林甫都有些害怕!

  如今灵州会盟已成定局,礼部官员都在准备了。没有意外的话,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唐天子李隆基便会领着部分朝臣前往灵州主持会盟。

  这是自开元以来未有的荣耀时刻,李林甫很清楚,基哥除了女人以外,现在就对这些事情感兴趣了!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李隆基现在就是喜欢有人对他歌功颂德。

  朝臣们的奉承话他已经听腻了,现在他想听听草原上的铁勒诸部来吹嘘大唐的文治武功!

  这一招要怎么破?

  无解!

  李林甫知道,现在的方有德圣眷只怕还在自己之上,处于“无敌”的状态。他不入朝,什么都好说。只要入朝,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权势,要怎么破?

  “只能徐徐图之了。”

  李林甫叹了口气,对时局有一种无力感。

  无论使用什么硬币套路,其实最后都绕不过李隆基这一环。

  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没有任何作用,最后都要看皇帝是怎么想的。

  皇帝说不行,那就是不行,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

  做基哥喜欢的事,不做基哥厌烦的事,顺着基哥的意思办事,就是在宰相的位置上待着的不二法门。

  “不如以退为进好了。”

  李林甫忽然想到了一个妙招。

  ……

  “这就是小城啊?”

  看着眼前由沙土垒起来的城池,方重勇感觉它确实挺小的。

  虽然城墙高得离谱。

  这座城目测一公里长,宽连一公里都不到,四四方方的,坐落在一条河边,叫它“小城”名副其实。

  沙州敦煌县有两座城,离得非常近,在河两岸,堪称是双子城。

  小的那个就叫“小城”,不是形容它小,而是它就叫这个名字。沙州府衙、本地大户都在这里。

  公文里面说让方重勇去“小城”报到,又说他不用在小城办公,实际上是说得明明白白,根本不是类似“小镇”一类的泛指。

  河对岸,还有一座城墙低矮的大城,叫“罗城”。是由本地繁荣的贸易集市慢慢发展起来的,城池很大,住着的都是本地居民和西域商贾。那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身份背景各异。

  沙州本地汉人,吐谷浑遗民,各族胡商,长安来的良家子甚至是吐蕃僧侣都有。

  最关键的是,那里是豆卢军的驻地。

  现在有个问题摆在方重勇一行人面前:他们应该先去府衙“报到”呢,还是先回故乡家宅看看?

  “郎君,我们家在罗城,并不在小城内。现在宅子归豆卢军掌控,想要拿回宅子,还要去一趟豆卢军。”

  方大福凑过来小声问道。

  河西乃至西域,土地所有制虽然还是老规矩,但城内的宅院,很多却是“公家地”,由地方官府统一分配的。特别是敦煌这边,故意将本地大户与普通居民隔开,便是如此。

  大户土地宅院代代相传,普通居民人走茶凉,房屋会被收回再重新分配。这里的人口流动频率极高,那种在此居住几十年没有挪地方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先回家看看吧。”

  方重勇面无表情说道。

  一路颠簸,他真想早点回去。

  不必担心那里有没有其他人居住,如果连方节帅的故居都有外人居住,那豆卢军的人也太没眼色了,活生生把香火情浓厚的大佬往死里得罪。就算以前有,方有德崛起后恐怕屋子也会空出来。

  傍晚的时候,他们一行人穿过一言难尽的复杂“商业街”,来到罗城南面的一处普通民居前。方大福指着上了锁的院门说道:“就是这里了。”

  方重勇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没有青砖乌瓦,只有夯土的院墙,周围连棵树都没有,一看就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他忍不住感慨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全忠曾住。”

  渣爹以前混得那是真惨啊!

  “你们几个,做什么的?为何在方节帅故居外停留不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