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个不提了,不提了。”
方重勇面色尴尬的摆摆手,眺望远方的吐蕃军阵。今日,他便要领兵冲进吐蕃军的军阵之中,老实说,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那种情况就好像恐高的人站在高处却不知道自己在高处一样。
不往下看风和日丽,一旦往下瞟一眼,便会立马吓得不敢动甚至昏厥过去。
方重勇现在啥也不敢想,怕想着想着双腿就没法挪动了。
送还俘虏的行动还在继续当中。
从最开始的一百人,到后来的一次性五百人,最后一千人。吐蕃人放人的速度也在加快。
“可以了,一炷香以后,开西门,反击!”
方重勇一拳打在城头的女墙上,溅起一阵尘土!
现在么?
王思礼一惊,大量没穿衣服的俘虏还在往这边奔跑呢?现在出兵合适么?
“日上三竿了,吐蕃军怕热,在烈日下列队了一上午,现在好些都回营歇息去了,看那边军阵!”
方重勇指了指远处的吐蕃人军阵,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可是横向的队伍已经稀疏了许多,军阵的厚度减薄了不少。无论如何,他们在烈日下整队站立了一两个时辰,疲惫是难免的。
换一批人下去休息,进行轮替,也是人之常情。
一开始吐蕃人同样是防着唐军从城内突击,所以他们那时候一点也不敢懈怠。
而现在正好是一批人累了回去休息,换防的却还来不及顶上的时候!
前面的军阵挡不住冲击,大营里的士卒还没休息好,处于建制散乱的状态。
进行了一上午的交还俘虏顺利无比,让吐蕃人放下了警惕,他们也没有料到,沙州小城内的唐军,会在还有余力坚守的情况下,冒险出击!
王思礼沉思片刻,一想到方重勇自己也会跟着大军一起出发,顿时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这便是方重勇以身作则的力量所在,他现在说出来的话,就是有分量。一句“我也在出征队伍里”,便顶得上千言万语般的辩解。
“好,请使君披甲,待全军都出击后,使君再带着几个亲兵跟上队伍即可。”
王思礼沉声说道。
出阵是一回事,冲最前面那是另外一回事。方重勇出阵只是为了证明众志成城,不是拿丘八们的命去送死拿军功,至于披坚执锐的杀在第一线,倒是不需要方重勇亲自去办。
“好!”
方重勇走向城头,就看到墙角的阴凉处,蒙着面纱的阿娜耶已经等待良久了。
“什么也不要说,给我披甲。”
一看阿娜耶想说话,方重勇连忙用手捂住她的小嘴。
他生怕阿娜耶说出什么“你出征回来,我就马上给你做妾”之类的,这种话立旗子的威力不亚于“打完这一仗就回老家结婚”。
一炷香时间之后,沙州小城西面城门大开!
用来堵城门的石块早已被清理干净了,此时此刻,披挂齐整的豆卢军骑兵,从城门处鱼贯而出,以飞奔的速度,在城墙外稍做调整之后,便不顾正在朝城墙方向奔跑的俘虏,直挺挺冲向吐蕃人的军阵!
沙州唐军的绝地反击,开始了!
……
奔跑的骑兵,在地上溅起一阵阵的尘土。远远望去,已经看不到那些骑兵们的样子,只能在沙尘之中偶尔露出一条绑在右臂上的红色,来判断这便是唐军的骑兵。
若是看不到,那不出意外则是吐蕃人的骑兵。
眼前数百米以外的地方,到处都是溅起的尘土,完全遮挡了视线。此刻骑在小红马上的方重勇,环顾战场,看得一脸懵逼。
这就是战斗啊!也太踏马……无聊了。
现在他的待遇,就是中军主将的待遇,身边不仅没有敌人,而且被十多个王思礼派来的亲卫保护着,就连弓马娴熟的张光晟,都骑着马守在一旁。
严密护卫。
众人跟着方重勇的马匹缓缓前进,然后发现完全没有什么战斗,是他们可以参与的。
冲到前面死磕没有必要,在方重勇身边,连漏网之鱼都捡不到,只能干看着别人立功杀敌。
唐军骑兵冲进吐蕃人的队伍当中,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无往而不利。
对方在慌乱之中的抵抗,完全失去了章法,连平日实力的十分之一都发挥不出来。方重勇在吐蕃军法里面查到的,那些吐蕃应该有的应对。这里完全看不到!
炎热酷暑的沙漠气候,外加低海拔的醉氧环境,让大量吐蕃军士卒不在状态。
又因为本地坚壁清野没有搞到粮食,所以军中实行配给制,大量士卒吃不饱饭。只有以小贵族为主的披甲重步兵及以上的精兵与将领,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再加上罗城守军顽强抵抗,几次将摇摇欲坠的城防挽救了回来,也同样打击了吐蕃人的士气,没有让他们捞到补给。
这次送还俘虏途中正在休息,疏于防范,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种种不利因素叠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负面buff。
阵前的吐蕃军被唐军骑兵冲散,逃向吐蕃军营地。而营地内的仓促组织起来的吐蕃军,又跟逃兵相撞。好不容易才稍稍恢复的建制,被准备充分的唐军冲散。
唐军骑兵冲进营地后,唐军步卒也随后跟了上去,在营地内大砍大杀,吐蕃这边的士气已经彻底崩溃。
就连跟方重勇玩心理战,斗法斗得有来有回,文韬武略兼备的吐蕃大将悉末朗,也被一个王思礼连名字都叫不上的普通豆卢军骑兵,给直接给撞倒在地,随后被后续跟上来的唐军骑兵践踏而亡。
死得平平无奇,连是谁弄死的都查不清。
悉末朗死后,吐蕃军成了一盘散沙,农奴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大量地位比农奴稍强的“庸”阶层吐蕃人,扔下武器就跑!
本以为会经历生死考验的方重勇,全程在后方看热闹,居然在数百米之内,连一个活着的吐蕃人都没看到!
他现在完全不担心被杀,只恨身上这套骆驼皮甲太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跟在方重勇身边的那些豆卢军骑兵,也一个个郁闷得发狂。
他们本以为跟着方重勇,可以立下大功。没想到,他们这些技战术精湛的锐卒,居然连半点军功都没捞上。
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谁能想到,之前看上去人五人六,玩抛石机玩得花样百出的吐蕃军,居然如此不经打,被唐军骑兵一冲就冲垮了呢?
方重勇感觉自己身边的气氛略有一些尴尬。
他抽出腰间那把比正常款短一截的横刀,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又老老实实的将横刀插进刀鞘,装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然后神情麻木的看着远方。
那已经乱成一锅粥的吐蕃军大营。
方重勇现在的感觉,有一点像前世第一次跟妹子OOXX。好像还没回过神来,一切就已经结束了。
他连是啥滋味都没好好体会。
第一次出征上阵,啥也没干,就可以打道回府了。这一刻,他又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吐蕃军营地里的烟尘渐渐消了,战场也渐渐平静了下来。唐军分出一部分游骑四处警戒,大部分人都下马开始打扫战场。
“走,去那边看看。”
方重勇装模作样的拔出横刀,指着远处的吐蕃军营地说道,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我为什么不开车了
这本书得到了读者大大们的认可,我也特别欣慰。嗯,兴奋之余,今天冒死说点歪话,不能打出来的字,全部用XX代替吧。你们不要朝我扔板砖。
从第一本《北朝》开始,到后面的《都督》再到现在的《盛唐》,可能老书友们也看出来了,我书里面开车的内容是越来越少了。
到现在几乎都不写了。
是故意这样安排的,不是我写不出了,只是不想写了,所以剧情安排,就省略了。如果真要写,驴车也能变成法拉利,哪里不能开车呢?
为此,好多从前支持我渡过“单机岁月”的老书友们,现在都弃我而去,他们很多时候就是为了看我写开车剧情,
遗憾确实很遗憾,但是我也没法子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改变我自己的发展道路。
只能说可惜了,也希望这些老朋友们现在生活顺利,万事如意吧。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我现在写书选择不开车了呢?
其实吧,次要的原因是:起点审核逐渐严格,一旦章节被吞,我必须要去找责编解禁,很麻烦一个事,我也不好意思频繁要求责编去办这些无休无止的小事。
靠自己解除禁制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没有哪个作者可以做到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AI重复审核。只要是肉戏,哪怕没有违禁词,AI也能判断出你在写啥。
当然了,这个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对类似的剧情,疲惫了。除非是必须要通过开车去表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否则我都是能不写下半身那点事,就一定不会写。
比如说写基哥与环环在马上嗨皮,接下来就把环环送走了,这个就是剧情的欲抑先扬,我没办法不写男欢女爱。
现在网文的开车剧情,除了那个不能在起点上连载的那位“西风紧”紧公外,其他的在我看来,全都是那啥(不开地图炮了,懂的都懂)。
不是说鄙视某些喜爱这些的读者,只是为他们感到惋惜而已,这种心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没有办法直接用语言来形容。
这些剧情啊,怎么说呢,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曾经看到有高手可以剑气搬山,抬手射日。
然后数十年后,一群无知小辈就会胸口碎大石,就大言不惭在人前夸口说他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周围的一大圈不知情人(或许还有请来的狗托),还在一旁附和。
你指出来吧,他们不信,说你吹牛,让你滚远点。
你不说吧,看着这些人跳来跳去,又觉得很碍眼。
你亲自下场指教吧,他们还会号召亲信围攻你。而且类似狗屁倒灶的事情又很无聊。
只能无声叹息。
我写书时间不长,但是读书时间可就长了去了,并且启蒙很早,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武侠了。
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一回事,书写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书写得好,但是我经常在群里吹嘘,说自己作品鉴赏能力很强,我也有这个自信。
简单点说,我写不出好东西那是天赋所限,但我绝对见过好东西,而且见过不少,甚至可以说见识过一个时代的旗帜与光辉。
网文以前的通俗文学,各方面的,我是见过不少的,好货与辣鸡都有。搬家的时候,那些废书大概有几百本左右,都送人了。
其中有很多“大场面”(包括H剧情的),至今都不过时。在我看来,很多走出版渠道的书,包括网文以前的,其实吃亏就在于篇幅上。
若是单独聚焦这些书的某一段剧情,常常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
所以说,现在的网文,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篇幅长,没别的了,其他的都不值得一提。它有的,别的通俗文学作品都有,而且还是升级版。
我在小学四五年级看的某本主角装逼的短篇(上下两册,名字忘了,后来查到出版社的规则,推测篇幅大概三十万字左右),其中主角说的某些经典台词与装逼桥段,至今不过时。
但是这些对于网文来说,帮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