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好处,就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勤的压力。
然而这样做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一旦前方战局失利,吐蕃人的骑兵可以跑,步卒也有机会跑,但营地里负责后勤的人却完全没法跑!拖累了整体的行军速度。
所以武周以前,唐军利用吐蕃人行军的特点,打了不少胜仗。
不过,事情在后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吐蕃人在与大唐的长期对峙当中,形成了三个大的战争策源地,也可以说是三个大的后勤基地。
每次作战,由大论出面,组织某些不善作战的东岱承担“囊霞”的任务,负责军队后勤与战利品的管理。而另外一些善战的东岱出战兵,对外攻伐。
简单的说,就是吐蕃形成了三个“大军区”,每个军区都可以独立作战。这种情况和大唐的节度使异曲同工,出现的时间也是前后脚的关系,可以看做是吐蕃人对战场形势变化采取的新策略。
要打哪里,就从对应的“军区”出兵,这一点上跟大唐别无二致。
最西边的进攻发起点,是方重勇前世的青海西部柴达木河流域。也就是以都兰、香日德地区为中心,再加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流域。
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大唐的甘州、肃州、瓜州和沙州,威胁河西走廊的安全。当然了,吐蕃人也可以直接向西,穿越阿尔金山,进攻西域南面的边缘地区,威胁安西都护府。
河西节度府与安西节度府共同应对这一路的吐蕃人,几年前,与方重勇打过照面,并在战阵上厮杀的便是他们。
中间的发起点在方重勇前世的共和、兴海、贵南等地,也就是沙珠玉河、大河坝河、茫拉河流域的广袤区域,进攻的方向主要是河陇结合部的鄯州、廓州、凉州等地。
方重勇所在的陇右节度府,直接面对这一路吐蕃人的兵锋。
而最东边的,就是青海河南、果洛两州,甘南的久治和川北的阿坝州,进攻方向是陇右东部的河州(目前还是兰州的南部)、洮州、叠州、岷州,以及剑南的松州和茂州。
陇右与剑南两个节度使分兵应对这一路的吐蕃人。
其中,陇右节度府这个方向,可谓是大唐与吐蕃冲突的最核心区域!
所以这天一大早,方重勇就按先前约定,与陇右各边军军使齐聚一堂开会,商议大事。
其他各军都是军使到场,只有安人军来了数十人,几乎军中所有将校都云集于此,怎么看怎么显得怪异。
不过安人军的人,除了军使哥舒翰外,并不能进入开会的大堂,只能在府衙院子里面等候。四周都是隶属于临洮军亲兵,披甲带刀武装到了牙齿,气氛十分肃杀!
“今日叫诸位军使到场,主要是为了宣布一件事。”
节度府大堂内,坐在陇右节度使的主座上,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不苟言笑。
在场众多军使没人吭声,都等着他的后文。隐约之间,这些人全都感觉要出大事!
“本节帅之前,将许多陇右边镇之事,包括安人军哗变之事上报给圣人。圣人就回了四个字,那便是便宜处置。
所以,某现在就宣布对于安人军,以及安人军将校士卒们的处置决定。”
一听这话,在场所有人都看向哥舒翰,想听听这位倒霉蛋到底会怎么说。
因为哥舒翰是安人军的军使,无论怎么处置安人军,他都是受影响最大的人!
而且这位代理方节帅,貌似并不是在跟他们这些丘八打商量,而是态度强硬的直接告知结果。
“节帅要如何处置安人军,末将都无异议。”
哥舒翰硬着头皮说道。
“哥舒将军深明大义,真是我大唐边军之表率啊。”
方重勇叹息说道。
随即他环顾众人,一脸沉痛道:
“安人军哗变闹饷,居然不顾边防,抛弃驻地四散而逃,彻底败坏了陇右边军的声誉。
害群之马不可留,所以本节帅现在宣布,撤销安人军的番号。
其兵员与将校,皆编入陇右其余各军。具体细则,明日本节帅会派人告知诸位。”
此话一出,石破天惊!
别说是哥舒翰了,就连盖嘉运这种已经给方重勇跪下当狗的将领,都被惊得耳朵嗡嗡作响!
这位“临时节帅”,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他完全是把鸡毛在当令箭用啊!
在大唐军法中,边镇节度使,是有权力在边镇设置新番号的,也可以撤销原有的番号,只不过无权扩充编制。
简单概括就是:节度使可以设立新军番号,也可以撤销旧军番号。
然而哪怕是长征健儿,在兵部账册上也是记录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节度使可没办法往兵部花名册上加人进去!
朝廷给边镇的军饷,那是一个子都不会多给!除非皇帝下令,经过中书门下省认定,兵部再执行,增加兵员数量。
增加兵部账册上的兵员,这个事情不是不能做,只是过程与流程是个大麻烦,轻易搞不定还很耗费时间,远远不是一个节度使能搞定的。
增加或减少番号,节度使则可以“一言而决”。
方重勇前世的史书上,哥舒翰在攻下石堡城以后,有一系列组合拳在陇右拓边,然后新设立了包括“神策军”在内的十个军。
不过新增的兵员,那可是基哥强力推进才批下来的,不是哥舒翰本人的功劳。
如果把开元初年郭知运在陇右设立的一系列“军”也算在内的话。节度使撤销军镇番号,或者设立新番号,不说像吃饭喝水一般简单,那至少也没有难到要向朝廷步步请示等批准的程度。
然而,方重勇只是个代理节度使啊!你一个代理,就这么心里没数,要搞这种瞎折腾的活计?
陇右节度使衙门大堂内沉默了很久,哥舒翰这才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问道:“方节帅,此事要不要先报长安,等圣旨下来以后再来定夺?”
他这话一出,大堂内众将都一齐看向方重勇,想看看这位方节帅到底要怎么处置。
“哥舒翰,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勾结吐蕃人乱我陇右边疆!”
方重勇还没说话,一直都闷不吭声的王难得,冲上前一拳将哥舒翰打趴在地上!
随即对着哥舒翰一阵拳打脚踢。
哥舒翰亦是不示弱,起身后二人扭打在一起,场面顿时一片混乱!
“够了!你们是军使,不是长安城里青皮混混,还不住手!”
方重勇对着扭打的二人大喊了一声!
两人被其他将领劝住,互相怒视对方不吭声。
第240章 河西教父的底蕴
好好的一场军事会议,被哥舒翰与王难得之间的斗殴所打断。除了解散安人军的消息以外,其他的大事,一件都没来得及商议就宣布散会了。
事后,参与斗殴的哥舒翰与王难得,被扣押在陇右节度府衙门内,等待方重勇的处置,事情似乎有越闹越大的趋势。
众将都在鄯州城住下后,方重勇将哥舒翰与王难得叫到节度使办公的书房。
此刻哥舒翰惊讶的发现,这里除了他们熟识的何昌期与管崇嗣等人外,还有五个皮肤黝黑,肌肉健硕的年轻人!
见人都到齐了,方重勇在节度使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并指示其他人也一同落座。
“哥舒将军与王将军刚才那出戏演得不错。”
方重勇看着哥舒翰淡然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都是遵照节帅吩咐办事。”
哥舒翰讪讪说道。
他和王难得都是贵为军使的人了,怎么可能当着节度使的面打架?那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还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真的看某人不爽,那直接杀了便是。
当初哥舒翰在安人军上任时,有个副手老是顶撞他,于是哥舒翰便趁着某个将领齐聚的时刻,直接将这位副将斩杀!当着所有人的面杀!
事后,哥舒翰也只是被陇右节度使罚酒三杯,没把他怎么样。
他们这样的丘八,办事就是如此直截了当,有机会动手,就绝对不动口,更不会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一旁的王难得没说话,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同样的遵照方重勇的安排演戏。
“谨遵圣人之命,某要在陇右建立一支首屈一指的强军!名为天威军。”
方重勇一脸肃然说道。
哥舒翰等人都面色古怪,最后还是王难得小心翼翼的禀告道:“节帅,屯扎石堡城的部曲,便是叫天威军呀。”
“对呀,所以本节帅再组建天威军,便可以鱼目混珠,迷惑吐蕃人了。”
石堡城的天威军只有一千人,方重勇也只是借这个番号,去建一支台面下的战略预备队而已。至少在开战以前,吐蕃人是搞不清楚状况与番号的,他们只会知道安人军没有了!
“为了建天威军,某特意让河西节度使调拨了五员大将,还有他们的部曲两千人为骨干。”
方重勇指着身边不远坐着的五个年轻人说道。
哥舒翰与王难得等人面面相觑,这件事他们之前是不知道的。不过河西与陇右之间的边将互相调度也是常事,如果级别比较低,并不需要兵部批准,两边的节度使说个话就能办。
这也是河西与陇右节度使后来经常被一人兼任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来五个人就行了,怎么这五人还带着部曲呢?
哥舒翰心中非常疑惑。
“他们五人的父亲,乃是朔方节度副使论诚杰,家族世居凉州。今听闻吐蕃欲袭大唐,特意派他们五人,携家族世兵前来陇右建立新军以痛击吐蕃。”
听到这话,这五个年轻人都对着哥舒翰等人矜持行礼,也不说话。
武威论氏!河西节度使王倕!
哥舒翰与王难得心中一惊,再也不敢小看方重勇身边那五个年轻人。
在唐代,世兵制这种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大体上已经不存在了,但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武威论氏就是这样,他们有着不属于大唐官府序列的世兵,可以看做是一种另类的“城旁制”。
“节帅,莫非这五位壮士就是当年吐蕃名将论陵钦之后?”
王难得一脸惊讶询问道。
“然也,论钦陵之子论弓仁携七千帐吐谷浑归唐,为朔方军大将。家族则是定居凉州武威城,繁衍不息。当年某与他们有旧。
论弓仁之子论诚杰便是他们的父亲。为了避嫌,论将军并未让他的子嗣进入朔方军,而是留在凉州武威为边军,但不属于唐军序列。
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某便写信给河西节度使王倕与朔方节度副使论诚杰,将他们五人调到陇右为将。这也是全了论诚杰将军的心愿,他们家一直想找吐蕃赞普报仇雪恨。
现在机会来了!”
方重勇若无其事的说道,如此轻描淡写,好像只是在说一件很小,完全不值得一提的事。
但哥舒翰与王难得等人却是知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里头需要的人脉与人情,却不是一个普通将领可以办的。甚至一个普通的文人节度使都办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