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33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现在要“验明正身”,在场这些五陵年少们,谁不怕啊!

  郑叔清等了半天,发现居然都没有一个人肯脱掉穿在外面的锦袍。众多权贵子弟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当出头鸟,硬着头皮死撑。

  “来人啊,替本官把他们外面的衣服扒了!”

  郑叔清指着那一百多个五陵年少大吼道。

  今日他有圣人的力量加持,处于无敌的状态。只是查穿衣逾制僭越而已,翻不了天!

  一阵鬼哭狼嚎的骂声之后,一件又一件明晃晃的赤黄色衣物出现在眼帘,现场顿时陷入极度的寂静与尴尬之中。

  这一百多人里面,居然十有八九,都穿着带赤黄色布料的袄子和半臂。谨慎点的,就加点赤黄花纹作为点缀;胆子大的,则干脆整个都是用赤黄色的布料做了袄子!

  郑叔清带来的神策军一干士卒都看傻眼了,随行的太监鱼朝恩更是看得欲哭无泪,他都不知道要不要把这件事报给长安天子。

  这踏马事情闹大了啊!

  “郑院长,您看这事,要不要先缓缓,先报与圣人再说?”

  鱼朝恩凑到郑叔清耳边悄悄询问道。

  发现了一个小偷,那是有人入室行窃。

  发现了一百个小偷,那是出现了盗贼团伙,企图占山为王。量变产生质变,性质完全不同了!

  郑叔清也有点傻眼,要是查出几个穿赤黄色袍子的权贵子弟,那就该罚款的罚款,该震慑的震慑,事情不难办。

  可是现在这些人里面居然十有八九都逾制僭越,基哥会怎么想呢?

  多半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吧。

  郑叔清瞬间就明白问题出哪里了。

  “来人啊,将这些人都带去大理寺关押!某现在便去面圣!”

  郑叔清对手下那些当差的神策军士卒喊了一声。


马上做手术了,还没写完……

  今天一章只能明天发了


第239章 陇右套路深

  当郑叔清匆匆忙忙赶到兴庆宫的时候,他在花萼相辉楼外面,看到李隆基正在跟那位受宠的“虢国夫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一副相谈甚欢的模样。

  虢国夫人身边还有一个三四岁大的孩童,正是传言中虢国夫人的私生子杨幸。

  当然了,叫李幸也可以。

  虢国夫人的丈夫多年前就被基哥调到外地当刺史,又莫名其妙客死他乡,这位寡妇生的孩子自然是私生子。基哥老来得子,幸哉乐哉,起这样一个名字无可厚非。

  基哥当时的心情如何,郑叔清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更多的事情,他就不敢继续往深处去想了。

  出乎郑叔清意料的是,基哥一看见他,就屏退了虢国夫人和杨幸,然后带着他来到勤政务本楼的书房,二人商议大事。

  落座之后,李隆基哈哈大笑道:

  “朕的左相和右相,一个上值的时候喝酒,一个奏折里面写了错字,每人被罚了五千绢。宰相都是如此,朝廷的风纪确实是需要好好整顿一下了。

  爱卿那边是遇到了什么难办的事情了么?连宰相都认罚了,朕倒是想看看谁那么不开眼。”

  听到这话,郑叔清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才好。

  眼前这位皇帝自诩为“圣君”,实则是个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渣男。他的话,随便听听就好了,千万不能当真,谁要是当真了,最后一定会倒大霉。

  “回圣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微臣带着神策军的锐卒,在长安郊外突击检查那些五陵年少们的衣着,看是否符合朝廷规制,然后就出了一点小小的乱子。”

  郑叔清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敢抬头看基哥。

  “噢?果然还是有人不知体面啊!这不就是锦袍里头的袄子有赤黄布料打底嘛,有什么好闹腾的呢,认罚就完了嘛,这种事情朕早就猜到了。

  爱卿只管办差就是了,出了什么岔子,朕给你兜着。该罚的钱,一匹绢都不能少,不管是谁,哪怕是朕的皇子皇孙,爱卿都无需留情。”

  基哥哈哈大笑说道。

  他心中暗想:方重勇提出来的“鉴查之策”,当真是妙啊!专门揪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往死里整,却绝不上纲上线。

  一句话,只要您有钱给,那都不是事!

  基哥认为,朝廷官员和宗室权贵们,享受着国家的庇护,享受着国家的特权。现在陇右那边缺军费了,让他们放放血,也不算过分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让这些人出钱,是看得起他们!

  在基哥看来,郑叔清说的问题,简直就不是个问题!

  “谢圣人体谅,那微臣这便去办,秉公处置。”

  郑叔清叉手行礼,随即准备离开勤政务本楼。

  忽然,基哥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叫住了郑叔清。

  “呃,这次你抓的人,嗯,朕是说那些穿着不当的五陵年少,多么?有多少?”

  基哥面色犹疑问道。

  “回圣人,并不是很多,也就一百多人而已。”

  郑叔清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有一百多人,确实有点多啊……”

  基哥喃喃自语说道,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随便一抓,居然抓了这么多人!

  “圣人,这些人不好放啊。要是放了,鉴查院以后再抓人,说话就不好使了。”

  郑叔清看到基哥有些犹豫,连忙建议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为了立威而来的,要不然以后他说的话谁还会听呢?

  “如此也好,就这么办吧。”

  基哥点了点头,他虽然知道郑叔清这次会捅出大篓子来,不过也想看看最后结果会怎么样。

  “收到的罚款,尽快送到陇右的兰州。苏毗王欲投靠我大唐,吐蕃势必不会善罢甘休的。”

  基哥板着脸提醒了一句。

  “回圣人,微臣手下有一人精于数算,此事交给他不难办。”

  郑叔清谦逊说道。

  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心里有数的,再加上他现在已经被基哥搞怕了,生怕对方认为他郑某人“善于理财”。

  基哥微微点头,大手一挥,示意郑叔清退下。

  “精于数算理财么?”

  老郑离开后,李隆基若有所思,他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那件难办的差事可以交给这个人去办。

  ……

  长安发生的事情,方重勇也是无从知晓,他更是没料到“鉴查”行动,第一刀居然就砍到李林甫头上。

  方重勇正在陇右筹谋一件大事:准备迎战吐蕃!

  杜希望临走前,也将苏毗王投诚的信交给了方重勇。这让一直想苟过任期的方衙内大呼卧槽。

  苏毗王如果是诈降还好,如果他是真的投降大唐,那正好给了吐蕃人出兵的口实。

  两国交战,也是讲究师出有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很多时候两国边境上的一点小事,都会无限放大,成为开战的借口!绝不能小看其影响力。

  苏毗王在苏毗区已经失去了实权,具体管理苏毗地区政务军务的,是吐蕃的孙波茹,茹主才是当地军政的***。

  而苏毗王只是可以参政议政的吉祥物,并无执政之权,更谈不上有多少亲信部曲。

  苏毗王若是投靠大唐,最多是打了吐蕃赞普的脸,然后让大唐天子和百官勋贵们满足一下虚荣心。

  仅此而已,不会给大唐边防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也没办法扶持苏毗王再去搞个什么“苏毗国”。

  苏毗王也是奴隶主,没有那个群众基础。恶劣的自然条件,也让大唐伤不起,耗不起。

  因为吐蕃人本身就没有完全征服苏毗地区,在这片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的地方玩战争游戏,投入产出比太低,还不如拿来声色犬马,起码能听个响。

  离得近又不惧高原反应的吐蕃人都是如此,大唐就更没理由吃力不讨好了。

  所以苏毗王投唐这件事,对于负责接应的陇右边军来说,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办好了,那是应该的,这本身就是苏毗王“深明大义”,他又不是陇右边军鼓动才如此的。

  办得不好,陇右边军就成了无能之辈,连投靠过来的人都保不住护不住,将来谁还会投靠大唐?

  到时候肯定有人要背锅。

  如果只是这样也还罢了,不过是让陇右边军接应苏毗王和他的部曲而已。关键问题还在于,苏毗王投靠大唐,给了吐蕃人出兵陇右的一个绝佳借口!而吐蕃出兵的方向就是陇右!

  苏毗王反叛后,吐蕃马上就会派人来找大唐要人,让基哥马上把苏毗王交出来!

  如果基哥肯吃这个闷亏,那他就不是基哥了!

  人是不可能交的,不仅不会交人,基哥甚至还会大肆封赏苏毗王,以打脸吐蕃人,树立标杆榜样。

  当然了,这也是吐蕃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正愁宣战没借口呢!

  吐蕃马上就会对内宣传:苏毗王为什么会反,那就是因为大唐在鼓动吐蕃权贵造反啊,怪不得苏毗王到了大唐就被封王封侯。

  他们都是事先串通好的!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那就掀桌子吧!咱们去战场上用刀剑讲道理!

  然后最大的倒霉蛋,就是直面吐蕃人兵锋的陇右边军,讲理都没法讲。

  方重勇都能猜到,吐蕃人对苏毗王的想法一定是洞若观火,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说不定他们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呢!

  这位苏毗王暂时还没来,所以陇右边境还保持着相对的平静,于是方重勇就跟个准备过冬的仓鼠一样,卯足了劲积极备战。

  这已经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了!

  如今的吐蕃,已经不是武周之前的吐蕃,他们的军事策略与军事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不可小觑。

  吐蕃与大唐边界线很漫长,武周以前,吐蕃人打仗,每个东岱都是青壮上前结阵厮杀,老弱妇孺及奴隶,在后方干后勤的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3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