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哥随便看了看信,便将其放到一旁询问道。
“回圣人,方国忠之言,乃是长治久安之策,奴以为可以执行。”
高力士行礼说道,顺便就走上前帮忙按捏基哥略有些僵硬的肩膀。
“些许小事,以后你自己决定就行了。”
基哥轻轻摆手说道。
事实上,方重勇的建议,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首创。多年前大唐就已经实行过,只不过这十多年来基哥懒政了,不想折腾了而已。
比如说王忠嗣义子一般存在的李光弼,他原本的嫡系部曲是来自幽州契丹人投效过来的柳城李氏。然后李氏的部曲,并未在幽州节度使麾下服役,而是被整体调到了河东那边,成为河东边军的一部分。
而今,更是部曲与主将分离,李光弼的嫡系部曲在河东,他本人则是来了陇右!
与之类似的,还有凉州论氏。
只不过那时候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制度化,更多的也是针对内附的胡人部落。
现在方重勇提出的“边军基层互换驻地”,实际上是将这种情况制度化了,并非是什么“心血来潮”的胡乱折腾,而是考虑了大唐边军一直以来的惯例,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
边军兵马互换,并且与他们熟悉的将领分离。不得不说,这是防止边军将领坐大的一个妙招。做肯定比不做要强!
当然了,这么大动静的军队调动,肯定是需要额外费用的,就看朝廷肯不肯出这个钱了。
一方面是花钱买安心,一方面是劳民伤财,总之无论基哥怎么选,都有对他有利和对他不利的地方。没有什么十全十美之策,全看基哥自己的选择。
“钱没了可以让哥奴想办法,要是边疆乱了,到时候依然要花费财帛去平息,远远不止这点安置费。
方国忠之言老成持重,就这么办吧。”
想了又想,基哥轻叹一声说道。
他喜欢敛财不假,但更害怕边军将领拥兵自重!至于要多花钱嘛,那多收点税不就回来了么?
对了,搞钱!
基哥忽然想起那件事来了,面色猛然一沉。
“去,把郑叔清给朕找来,还有刘晏也找来,速速让他们面圣!”
一想起上次“慈善拍卖会”好多宝物都流拍了,基哥心里就一阵烦闷。
没错,那些所谓的“宝物”,除了被郑叔清一万贯买走的那一对外,其他的确实都很差,被见惯了好东西的长安权贵们看不上眼,也实属正常。
但那些狗×的就真不明白,他这个大唐天子玩这么一出是啥意思么?
一点体面都不给他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
长安城内的好多世家权贵,竟然完全不想让他这个大唐圣人体面!
既然这些人不想体面,那朕就送他们一场“体面”!
基哥心中恨恨想道。
对于给脸不要脸的人,基哥一向不在乎用最狠的心,下最毒的手。
感受到了基哥的怒气,高力士连忙叉手行礼劝说道:“圣人莫急,奴这便去叫人。”
高力士连忙出了花萼相辉楼,吩咐宫里的内侍,速速前往皇城尚书省办公的地方把人叫来。郑叔清和刘晏所在的衙门,都离此地不远。
不一会,坐着马车赶来的郑叔清与刘晏二人,被高力士带到了勤政务本楼的书房里。此时基哥的心情依旧是乌云密布,哪怕连瞎子都要看出他心中的不快了。
拜谢行礼之后,郑叔清轻声问道:“不知圣人召见微臣,有何吩咐?”
“朕没事就不能叫你们说说闲话了吗?”
基哥面色不悦呵斥道。
“请圣人恕罪。”
郑叔清连忙跪下行礼,没有任何节操。
“罢了罢了,朕又不是想看你们磕头跪拜的!起来吧!”
基哥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刘晏,上次拍卖,是你定的价格。好多东西流拍了,你该当何罪?”
基哥虎着脸,盯着刘晏询问道,这纯粹是借题发挥。
“回圣人,宝物流拍了,微臣愿意领罪。但物价核算,微臣却是没有错误的。”
刘晏叉手行礼说道。
“你这话虽然没错,但接下来却不好办了呀。”
基哥长叹一声,转过头对郑叔清说道:
“朕本意是想让刘晏通过拍卖宝物筹款,以为西北军费。而今卖宝所得,距离需求甚远。
现在,朕想发行债券,十年后由国库无息偿还,筹款以为边军军费所需。二位以为如何?”
不如何,跟抢钱差不多!
刘晏心中吐槽了一句,但还是叉手行礼道:“圣人之言不虚,我等并无异议。”
“嗯,发行债券之事,就由你操持了。到时候会有一个筹款的底线,筹不到那么多财帛,你也不用为官了,回家务农吧。
总之,卖出债券的钱越多越好,上不封顶。你可以回衙门办事了,朕会派人给你一个发债使的差事,去吧。”
基哥摆了摆手,刘晏本想说什么,但看了看一脸郑重的大唐天子,最后还是把想说的话吞进肚子里了。随即领命而去。
等他离开后,基哥这才对郑叔清说道:“爱卿,上次朕让你记录的名单,你记下了么?特别是拍卖会上那些一毛不拔的人。”
“回圣人,记下了。”
郑叔清小心翼翼的说道。
“嗯,你这么办……”
基哥对着郑叔清招招手,等对方过来以后,他才嘀嘀咕咕说了半天,最后强调道:“总之,债券要是卖不出去,朕拿你是问。”
“请圣人放心,微臣定然有办法。”
郑叔清吓得连忙告罪行礼,基哥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他离开了勤政务本楼。
第253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金融震撼了
“唉!”
宿醉后遗症,让方重勇头痛欲裂。第二天醒来后,他便一个人坐在卧房的桌案前冷静了半天,这才缓过来。
凉州这里酿造的葡萄酒,后劲很大,而且不是很纯。大唐的葡萄酒酿造,是学习西域那边的工艺,目前还处于摸索当中,特别是分馏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方重勇估计,葡萄酒里面的甲醇含量应该严重超标,这玩意真不能多喝。
要想改造技术,就必须加入精准的分馏流程,最好是能使用活性炭,而且葡萄的品种也要经过长时间筛选才行,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
看来发展葡萄酒经济,短期看是不行的,起码不能作为主流。
方重勇叹了口气,在桌案上铺开大纸,磨墨,提笔写道:“兵员移镇前的善后问题。”
河西兵马移镇河东与朔方,是他所有计划里面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些拿走私黑钱拿习惯了的丘八们,将他们的毒奶断掉,将他们移出河西,这便是改变经济模式的第一步。
当然,方重勇给基哥的理由是:兵员移镇乃是防止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良药。
他相信以基哥的小心眼,绝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没了趁手的兵马,河西地方的中高层将领就很难借此发难了。
不过河西兵在移镇之前,还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是安置费谁来出。
这个方重勇已经跟基哥说过了,原则上是“谁接收,谁安置”的手段。河西的兵马到了朔方灵州,那么就由灵州那边的人来安置;同理,朔方军到了河西,则是由凉州这边来安置。
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凉州发钱给河西兵马当路费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则是为凉州这边争取了一两个月在路上的时间!
财务的运转,有个重要的隐藏属性,就是流转时间。同样一笔贷款,早一个月还和晚一个月还,对于某个政权来说,效果常常是天差地别的。
第二个便是处理本地丘八参与“囤货投机”的问题了。
这个比较难处理。
好比说西域那边的羊脂玉,原本价值不菲,且长安那边需求还很旺盛。边镇有些丘八家里还有点闲钱,他们便把闲钱换成了羊脂玉。
而现在,长安那边的奢侈品市场行情混乱,原本价值不菲的羊脂玉没人买了!有需求的买不起,想脱手的不肯降价,于是便僵持住了。
这些羊脂玉在河西丘八手里不能吃不能用的,好比抱着个金饭碗要饭一般,他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因为这些奢侈品好起来,反而被套牢后缺乏资金购买农具,生活更差了!连正常屯田都受到了影响。
关键是这些东西现在就是人憎狗嫌,降价都没人要。
虚假繁荣的市场,黄牛太多。而真正的需求被压制,价格脱离正常尺度太远,供货量却因为虚假需求而超发!
如果朝廷贸然将这些丘八迁到朔方与河东,那么可以想象,他们一定会趁机闹事。河西节度府牵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是方重勇这个节度使要办的正经事。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人所遭遇的现实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官府出面成立商行,以打折价的方式,收购这些丘八们手里的西域奢侈品,然后给他们换成绢帛这样的硬通货。
至于打几折,就看官府还有多少良心了。还有点良心那就少打点折,没良心了那就打骨折。
当然了,愿不愿意兑换全凭自愿。反正河西的长征健儿移镇河东等地,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稳住了河西的基层与河西的民心,由河西节度府出面,兜底了过去一段时间发展造成的混乱,也重新建立了在河西走廊说一不二的权威!
当然了,解决基层的问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麻烦的。
方重勇继续在纸上写道:“恢复商税,恢复关税,打击走私,重建健康财政。”
过去几年是唐军亲自参与走私,现在要拨乱反正,则是需要强化官府的管理与造血能力。关税与商税乃是这里收入的大头,过去只是转嫁了风险,不代表这些税没必要去收。
与陇右那片苦寒之地不同,河西这里屯田所产之粮,足够供应本地数万驻军。
“不缺粮就好办。”
方重勇长出一口气,在纸上继续写道:“建立丝绸与西域奢侈品本位制度,开当铺,开钱庄,开商行,放低息贷款。”
在他看来,大唐中枢官员,对于“钱”的理解还非常肤浅。哪怕到了明代,提出“开中法”的那位官员,也是没有完全理解钱对于国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多么大的家族,钱只是用来卖东西的硬通货。但对于国家来说,所谓“钱”,不过是“流动性”三个字的缩写而已。
钱多钱少,以什么样式为主流,只在于流通环节的一切,而跟社会财富本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