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站在乌兰关的城墙上,抱起双臂,看着城下奔涌翻滚的黄河水,喃喃自语说道。
事实上,唐代黄河上的架桥技术,就已经出现了“浮桥变木桥”的深刻变革。其技术核心就在于,需要几个密度高的“锚重”,沉入河底来稳固桥墩地基。
开元初年,蒲坂外的黄河浮桥,就已经被改造为黄河木桥了,运行了几十年,极大促进了关中与河东之间的联系。
达成这项成就的关键就在于,当时大唐集全国之力,铸造了四个千斤重的铁牛,四个千斤重的铁人,还有附属配套的铁墩,七星北斗柱等等。
将这些东西作为锚固的配重,代替从前常见的木桩,便可以保证桥梁根基稳固。而易损坏的桥面则随时可以更换,甚至可以一年一换!
要不要在乌兰关附近,选个好点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建一座坚固的木桥呢?
这是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活计。
方重勇陷入沉思之中。
可是铁从哪里来呢?总不能说从关中运来吧?
乌兰桥是官道生命线,事关远征西域。要是处理不好,稍微来点自然灾害,就断绝了关中与河西的联系,到时候真要出大事的!
忽然,方重勇想到了一个好地方,可以弄来足够的铁料!而且这个地方不仅不远,甚至道路都不难走!
第291章 援神,启动!
勤政务本楼的书房里,基哥面无表情听着高力士的汇报。
方有德的要求其实是很奇怪的。
因为按照正常人的思路,哪怕是想在汴州一带养老,那也不能只要汴州,必须还得把汴州西边的郑州,还有北面的滑州都拿到手,以这三州为核心建一个藩镇,正好扼守黄河南岸节点与运河。
区区一个汴州,前不靠黄河,后没有全占运河所有区域,这能顶什么用呢?
更何况,一千兵马能干啥?就算是羞辱人,基哥也不可能下达这样的政令啊!
“全忠这是真的想隐退啊!”
沉默了很久,基哥憋出来一句话。
“回圣人,确实如此。若不是无心权位,谁会甘心就这么让出神策军大将军的职务呢?”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劝说道。
“这样吧,将滑州,郑州,汴州,宋州四州合为一镇,设宣武节度使,其他三州各屯扎两千人,各设一个军。
汴州为宣武节度使驻地,设一军四千人,总计四个军一万人。养兵的费用从运河的过路费里面收便是了。
你再去问问全忠,看这么安排合不合适。”
基哥一边用手整理袖口,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
事实上,在黄河以南的要害地段设野战军,早就有朝臣提出来过,目的就是为了镇压长江以北到黄河以南这个区域可能爆发的民乱,方有德不过是把这个提议政策化了。
属于政策落地而已,不算什么独创。
现在基哥之所以往大了搞,实际上也不全是为了打发方有德,而是有着自己的全盘考量。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是大唐最重要的钱袋子,这么重要的钱袋子怎么能没有军队看着呢?
从关中调兵到两淮与河南,太费事了!而民乱的战斗烈度又不高,在河南有运河经过,又挨着黄河的几个州建立一个节度府,往北可以卡住河北,往南可以威胁两淮!
只一万人,就把关中以东的大片区域给控住了!不得不说,这个布局非常有水平。
平心而论,基哥纸上谈兵的本事还是不错的,起码在朝臣眼中并非什么都不懂的蠢驴皇帝。
基哥现在就是想说服方有德,让对方开开心心的去汴州赴任,而不是表面上答应,到了地方以后摸鱼搞出一大堆幺蛾子。
高力士得到授意,匆匆忙忙的前往一墙之隔的永嘉坊方氏宅院。没多久,他又跟方有德一齐来到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御书房面圣!
一看到方有德来了,基哥就知道事情没有谈妥。
他面色不虞,微微皱眉,端坐于御书房的龙椅上不吭声,也不跟方有德打招呼。
“圣人的诏令,权柄过重。微臣不能接受如此大权,还请圣人三思。”
方有德伏跪在地上不起来,头也不抬。
“全忠啊,别的将军都嫌兵少,只有你嫌兵多,你让朕如何是好啊!”
基哥将方有德扶起来,感慨叹息道,一直在那摇头不止。
“圣人,汴州一地,一千五百人,这是微臣的底线。如今四海升平,汴州不需要那么多兵马!”
方有德非常强硬,就是不接受基哥的任命。
“这样吧,扩编到两千人,驻地是汴州。朕再给你一个护漕使的职务,你就用这两千人马维护运河沿岸,处理相关事务吧。”
基哥脸上带着神秘笑容,就差没直接说“到时候你只管敞开了捞钱”。
维护运河这差事有多肥,在大唐可谓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沿运河州县又没有战事,拿着刀又有官方身份的人若是想捞钱,有的是办法。
而且这些灰色收入,都是朝廷默许的。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兵丁们巡查运河周边,赚点辛苦钱碍着谁的事情了么?
“圣人,巡河的事情简单,可管理运河的事情微臣做不来。
请圣人给微臣配一个搭档,也就是河南转运使,运河政务归他负责,我二人在同一个衙门办公,互相配合即可。”
方有德提出了一个新职务,是目前朝廷还没有,但很多人都提过的!
也就是把朝廷中枢目前有的“转运使”一职,单独拎出来,分割权柄往里面加前缀。
比如说河东的物流就归“河东转运使”来管,河南的物流就归“河南转运使”来管。现在中枢的转运使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分权也是势在必行。
当然了,转运使还是由宰相兼任,管理各区域的转运使,算是政务细分。
河南转运使要管理区域物流,手里没有人没有兵那是肯定不行的。办差人员没啥问题,李林甫这边也就一句话的事情;至于兵马,方有德这里就是现成的了。
想明白这些以后,基哥脸上的阴霾果然一扫而空。
“圣人,汴州连接四五个繁华州郡,不如朝廷以汴州为中心拓展铺开交子,借着运河的便利,必定事半功倍。
可派第五琦前往汴州打理此事,顺便担任河南转运使。”
高力士在一旁附和说道。
基哥微微点头,其实他也差不多是这么打算的。基哥拍了拍方有德身上的尘土说道:
“这样吧,两千精兵,由你自行招募并训练,军械从洛阳府库里调拨,军费从运河收入里面取便是。
虽然宣武镇驻地是汴州,但允许你那两千兵马沿着运河自由调度,这样总行了吧?
至于河南转运使的事情,朕会让哥奴去办的,总之不会让你吃亏。”
“谢圣人恩典!”
方有德恭敬行礼道,随即转身便干净利落的离开了兴庆宫。
等他回到家以后,这才忍不住长叹一声。牙兵凶猛,千人足以。
真正临阵的时候,数百牙兵以一当十,就足以逆转战局了。
要是有一万牙兵,他都能够横行十个州了,要那么多废而无用的士卒做什么!他又不可能训练一万牙兵,也管不过来!
除了徒耗钱粮又引人注目,还会被人孤立外,不会有任何效果。
汴州毕竟是大唐腹地,一万兵马太扎眼了,天子也会有眼线随时盯着你。到时候啥事都办不成。
两千兵马则是小了一个数量级,可谓是木隐于林,方便悄悄做准备。
大唐中枢从上到下,谁也不会在意某个管辖两千人的将领平日里如何。方有德将会逐渐“淡出”政坛,算是“大隐隐于朝”。
实际上,两千人方有德都觉得太多了!
当然,他现在的所有谋划,都只是以防万一,方有德也不会轻易走到那一步。
“将来的事情,希望不会如你所说吧。”
方有德自言自语般叹息了一句。
……
河西的夏季来得很早,初夏时节,白天的日照就已经相当夸张,晒得人眼晕。
方重勇窝在河西节度府的节度使书房里看公文,阿娜耶则是在给他做“体检”。
“哼,除了有点肾虚外,其他还好。妾身给阿郎开个补肾的方子,吃一个月就好了。”
阿娜耶白了一眼方重勇说道。
“公猪配种是这样的,以后不要大惊小怪了。”
方重勇摆了摆手,淡然说道。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会肾亏,还不是在长安那段时间玩女人玩坏了,后面赶路又没有好好休息。但是具体细节就没必要跟阿娜耶说清楚了。
“早就跟你说过了,越是世家女越骚,碰不得的。你就是不听。”
阿娜耶一边在那碎碎念,一边查看方重勇给她带来的新医书,好几个大木箱子装着的。
方重勇不想搭理对方的粗话,还是在一旁看公文不说话。
“阿郎,你看你看,长安真是什么医书都有啊,还有教咒语呢!
咒语也能看病么?”
她翻到一本靠“施咒”治病的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上面的每一个字分开她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了。
在唐代,咒术行医不仅大行其道,而且科举的医科还考试考这个呢!
方重勇在心中暗想,民间常言“无医为中医”,大概是老百姓真被那些奇形怪状的庸医给搞怕了。生病了宁可自己扛着,就算是在享受中等水平医疗。
民间疾苦确实不是个形容词啊。
咚咚咚!
书房的门被人敲响,方重勇微微愣了一下。
其实今天他本来打算是让阿娜耶用美色来给自己做“体检”的,不过既然有人说他是肾虚,那方重勇也没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了。养生嘛,能养就得养,别因为好色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不过之前方重勇给侍从交待过,不要敲门影响自己玩小妾,为什么门还是会被人敲响呢?
正在他愣神的时候,门外传来何昌期焦急的声音:“节帅,出大事了!您快去衙门大堂!”
“快去快去,不要打扰我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