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耶头也不回的摆摆手敷衍道,蹲在箱子旁边翻书。
来到河西节度使衙门大堂,方重勇发现郭子仪等人居然都已经一身戎装,穿戴整齐在此等候了。他轻咳一声掩饰迟到的尴尬,环顾众人询问道:“这么着急是出了什么事情么?远征西域的准备不是一直在做么,你们何以聚集于此?”
“方节帅,斥候来报,吐蕃四十万大军急攻石堡城!兵分三路袭击陇右节度使防区!
我们要不要出兵鄯州增援?”
郭子仪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问道,面色不算焦急,但言辞相当恳切。
大唐的边镇野战军都是很警觉的,他们对于吐蕃人来袭的反应,基本上都比朝廷的反应快五天到十天,比节度使衙门快半天到一天!这个也是边军军使存在的意义,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行决断。
方重勇都还不知道吐蕃人奇袭石堡城的事情,赤水军就已经提前半天知道了。
“朝廷有军令么?”
方重勇沉声问道。
“衙门里已经有专人写公文快马送去长安了,人刚刚才离开凉州。”
何昌期在方重勇耳边小声说道。
“嗯。”
方重勇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劳师远征去鄯州,那就是去送人头啊。”
方重勇忍不住长叹一声。
这么崎岖的道路,等部队走到兰州,士卒和马匹就没体力了,赶到鄯州后还要上阵打仗。
完全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吐蕃人出兵的时间,比大唐中枢预估的时间提前了两个月到三个月!河西这边在准备远征西域,原本是预定一个月以后调拨一支一万人的精兵到鄯州以北屯扎,给王忠嗣助拳的!
人去了以后,还要等凉州与甘州秋收了将粮草运过去,才算是军队部署到位。否则陇右那边缺粮,打什么打啊!
没想到吐蕃人进攻的时间居然提前了!而且还提前这么多!
吐蕃人以前进犯大唐的时间非常有季节性,秋收后出兵,在青藏高原外围较为温暖的地区过冬。待春季时无论胜败,皆要返回青藏高原进行春耕,周而复始!
结果现在吐蕃人不讲武德居然初夏出征,难道真的不管自家粮食收割了么?
其实不止是方重勇在想这个问题,节度使衙门内所有人都在怀疑吐蕃人是不是疯掉了。
“方节帅,支援陇右兵马乃是势在必行。不是说我们想躲就能躲得过去的,请节帅三思啊,兵贵神速!”
郭子仪站出来叉手行礼建议道。
“方节帅,不如末将带银枪孝节军精锐一千人,先南下鄯州探路。”
王难得出列说道。
银枪孝节军的一千人,用在关键地位,足以逆转乾坤。说实话,方重勇还舍不得将这些人丢到鄯州去当天线宝宝。
“援助,那是肯定要援助的。”
方重勇摆了摆手,示意众将安静下来,他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且不说朝廷肯定会让河西兵马支援陇右,就说私人关系,现在的陇右节度使是王忠嗣,方重勇的老丈人,他能不去么?
他不去,别人会怎么看待他这个人?
于公于私,这一战都跑不掉的!
“但是真不能去鄯州。等我们到鄯州,兵疲师老又缺粮,怎么跟吐蕃人斗?”
方重勇环顾众人质问道。这一战不是不能打,而是河西兵马去了鄯州以后很吃亏!
说得难听点,这就是添油战术,让唐军跟吐蕃人在石堡城一线绞肉。这种打法就是围绕着石堡城,唐军与吐蕃军双方攻城,防守,换防,打援,循环然后再循环。
直到一方撑不住为止。
方重勇心中有一个大计划,他不想跟吐蕃人在石堡城耗着!
仗,不是这么打的!
“某亲自带队三千银枪孝节军,再配合原驻地的大斗军,凑足一万人。我们出大斗拔谷,南下翻山痛击吐蕃腹地,围魏救赵!
赤水军保持警戒,以麻痹吐蕃人。”
方重勇用拳头狠狠砸了一下桌案说道!鄯州是不能去的,去了就把精锐全耗在那里了!
方重勇的计划说简单其实非常简单。
大斗拔谷以南的台地,是吐蕃的一个后勤基地(甘肃门源县),有重兵把守!而且山路崎岖。
以往,都是吐蕃人顺着这条路北上,从山坡冲入大斗拔谷,然后攻打河西边镇的防区。
如今,方重勇这么玩,算是“寇可往,吾亦可往”了。
但人家吐蕃人是顺着山坡往下冲,唐军打回去则是要逆着爬坡往上爬,那难度能一样么?
河西节度使衙门大堂内鸦雀无声,那些刀口舔血的将领们,一个个都乖乖闭嘴,不想当出头鸟。
“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们是因为害怕,不敢逆势奇袭么?”
方重勇看着众人,面带嘲讽询问道。
“我等皆听从节帅号令!”
众将一齐叉手行礼道,盔甲因为摩擦,发生刺耳的响声!
“我们难,吐蕃人更难。我们能集中兵马,吐蕃人更能集中兵马。
大丈夫披坚执锐,马革裹尸岂不快活,何必做小女儿姿态!
此战我亲自领兵,只进无退!”
方重勇拔出疾风幻影刀,一刀斩在面前的木质桌案上,将其一分为二。
“再有言不可出兵者,与此案同。
各部听命行事,一个时辰后出发!”
方重勇将刀收回刀鞘,径直走出衙门大堂。
第292章 逐渐崩坏的建制派
“方节帅,末将大斗军军使刘贡,请入营详谈。”
大斗拔谷附近的大斗军营地外,一个有些面生的中年将领,看起来五十岁都不止了,穿着河西边军的黑色军服,未着盔甲,戴着武将的官帽,出大营迎接方重勇。
言语甚为谦卑。
这踏马是谁?
方重勇一愣,他回了长安一趟,原本担任大斗军军使的哥舒翰就被调走了,换了这个叫什么什么刘贡的!
压根没见过面!
“哥舒翰呢?”
方重勇一脸疑惑询问身边的郭子仪道,不知道眼前这位起码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是哪里的菜。
“哥舒翰被兵部调到您岳父麾下了啊,他之前在大斗军。现在这个刘贡是个关系户。”
郭子仪不动声色的说道,声音非常小。
“他父亲刘谏,曾经担任过临洮军军使。他夫人朱氏,乃是幽州范阳节度使麾下静塞军军使朱滔的姑姑。
此人在中枢兵部内的人脉很广。”
看到方重勇不发话,郭子仪继续小声介绍了一番。
踏马的,趁着老子去长安的窗口期,兵部居然敢背刺!还不跟老子打招呼!
方重勇的火气瞬间就冒起来了,眼神不善的瞥了刘贡一眼!
其实吧,方重勇此刻也只是无能狂怒而已,鸟用都没有。
因为按照朝廷的规矩,节度使并无权力干涉麾下军使的任命,一切都是兵部说了算,这个也是朝廷制衡边镇节度使的杀招之一。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节度使先让自己人担任军使,然后再把推荐名单上报到兵部,让兵部盖个章,转过头以公文的形式发任命书就行了。
所以边军当中军使的职务流转频率极高!基本上想干事的节度使都会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军当中当军使!
要不然指挥不动边军啊!
那为什么朝廷这么“优秀”的制度,执行起来会现大眼呢?
别问,问就是一线将领知道当地具体情况,那帮平日里办公都不出衙门的文官懂个屁!有种的,先到边镇来接吐蕃悍卒三招再来哔哔啊!
所以这次兵部的做法,符合朝廷明规矩,但不符合边镇这边的“潜规则”。
大斗军军使的改任,严重侵害了方重勇这个河西节度使的人事任免权!如果不能随心自行任命军使,将来方重勇身边的亲信谁会跟他一条心?
“那辕门二龙呢?”
方重勇压着火气继续问道。
他口中的辕门二龙,就是乌知义的远房亲戚乌承恩和乌承玼兄弟二人。
当年方重勇在沙州当刺史的时候,就听闻这乌氏兄弟二人战阵非常能打,担任平虏先锋一职。他们守住大营的辕门,就没人能冲进去,所以军中送了个绰号叫“辕门二龙”。
“哪有什么二龙啊,受乌知义谋反牵连,现在他们不过是个普通士卒而已,还在他们当年所在的大斗军。
节帅不问起,这个名号平日里都没人敢提。”
郭子仪苦笑道。
在大唐,天大地大基哥最大。乌知义当年搞出的那档事,可是让基哥抑郁了很久。乌知义的亲戚没被牵连灭族,已经是基哥法外开恩了,还想继续在河西边军里面当大将?
想太美了!
“方节帅,可是……有什么不妥呢?”
看到方重勇跟郭子仪在一旁嘀嘀咕咕的说私密话,刘贡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他身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将似有不服,蠢蠢欲动似乎想上前跟方重勇理论。
方重勇定睛一看,此人跟刘贡长得有八分相似,想来就是刘贡嫡子了。上阵父子兵,一支军队里面父子同为将领的情况非常多见,比如说论弓仁他们家,父子兄弟同在,后来是因为避嫌才强行拆分开的。
“本节帅现在与大斗军军使说话,你什么身份,你想狗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