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基哥和朝廷用这笔钱挥霍无度,穷兵黩武,百官和权贵们穷奢极欲醉生梦死,那最后会怎么样就不太好说了。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啊!借钱的时候爽,就别怪还钱的时候苦了。
当然,我这个人一向都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基哥怎么说都对我有恩,所以我呢,就在河西开了个私服,算是给长安交子崩盘留了一条后路。
对哦,你肯定不知道私服是什么意思,不用在意那些细节,只需要知道,我留有后手就行了。”
“这个后手怎么说呢,如果朝廷可以保证长安交子的币值稳定,那么我这个后手,嗯,也就是河西交子,就会因为交易规模较小,而天然慢慢贬值,最后不得不消失,被长安交子吞并。
这就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听不懂对吧,听不懂也无所谓,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你也不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是如果朝廷真的是极尽搜刮天下之能,偏要刮地三尺不断印刷交子当钱,以至于最后长安交子形同废纸,那么河西交子就会完成蛇吞象的壮举,夺取朝廷的铸币权。
还是听不懂对吧?
也无所谓啦!因为河西交子本来就是长安交子的备份,局面还是可控的。
如果我能从西域返回,那么我会出手收拾局面,除非我不得不撂挑子,或者基哥想把我噶了。
以上所有的话,只当我是蠢人愚语,当放屁就行!
可是如果我不能从西域顺利返回,下面的话,你一定要记住,一个字都不能忘记。
如果我死了,而朝廷又挥霍无度,那么一定会天下大乱,无人能收拾局面!
这次不会有什么安史之乱了,大唐也没办法苟一百多年,也没什么中唐晚唐了。基哥要是不开眼拿河西交子开刀,就意味着陇右百姓皆反贼,那是比安史之乱大十倍的动荡!
河西交子会埋葬大唐,到时候你一定要带着你的儿媳与孙子孙女们跑路,跑得越远越好!
最好是能跑到夷州(台湾)去避祸。
当然了,你肯定会问,为什么我要这么玩?
其实也没什么具体原因,真正想想,大概,是我觉得如果我是为了大唐而死的,那大唐跟着我一起陪葬,也很合理吧?
我都死了,又看不到活着的世界是什么样,那要这大唐作甚呢?天下人又不是没了大唐就活不下去?
如果你真要怨恨的话,那就恨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我×墙上吧。
对了,宣武军这个名字总觉得风水不是太好。你不是喜欢牙兵嘛,去了汴州以后,干脆组建一支牙兵叫控鹤军怎么样?
你的不肖子方重勇亲述,此致敬礼。”
说完这段话,方来鹊的眼神恢复死鱼眼,然后一脸茫然看着压抑着怒气的方有德,迷惑问道:“阿郎因为什么事情生气呢?”
“胡说!我才没有生气!”
方有德口是心非的一甩袖子,转身狠狠的捏住拳头,此刻杀了方重勇的心都有。
可是他知道,自己似乎已经做不了什么了,或者说,他不敢破坏方重勇布下的局。
这个桀骜不驯的狼崽子,心中装着的是一头前无古人的猛兽!
这头猛兽,不是类似于朱全忠那样“我要夺取天下”的狂妄野心,而是无法预测的未知!
未知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比洪水猛兽还要可怕。
外人压根就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想干啥,以及他心中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个人就像是个脑子清醒的熊孩子,把大唐掰成他需要和想要的形状,而他下一步想做什么,外人根本无法预知。
当年确实应该把他×墙上的,草率了啊。
方有德长叹一声,心中暗暗想道。他也不得不承认,方重勇对自己的评价很准确。
他就是大唐未来最大的变数!
科普一下唐代基层政务的运作模式
科普内容的资料来自学术期刊,一手文献来自敦煌地区考古出来的唐代沙州地方府衙的相关票据单。
以养马为例子,唐代有“公马”和“私马”的区别。那么具体到了一个地方后,相关机构要怎么养马呢?
我这里就以沙州府衙和豆卢军为例子来说明。
先说公马和私马的区别。其实马本身没有本质区别,真正的不同在于谁出钱。公马是走府衙的账,最后都会汇总到长安的户部。而私马则是不知道走谁的账,除了“正规养马”的专款外,其他账目只要有需求,都可以作为养私马的钱款来源。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说养马的政务流程,这里公马与私马是一样的。
比如说现在是一月份,而按照规定,某匹马所需的一个月草料,由专员一次领出。按月结算,按月考核。
而一匹马每天大约要吃0.03石精料、约0.1石干草,一个月按30天算,就要吃0.9石精料、约3石干草。
这个过程怎么完成的呢?
具体是这样的:
专员甲如果养的公马有10匹,私马有15匹,那么他需要先去支度使那里领钱,10匹公马走养马专款,15匹私马由支度使看着办。
具体是多少钱呢,不知道,也不好说,这是属于衙门的专有事务,但支度使一定会按某个标准给,只是具体到某地某时候某些特殊情况,这个标准会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然后专员甲会从支度使那里得到两个表,公马一张,私马一张。比如说公马上面写需要喂养的10匹马,每1匹喂了多少草料,没错,10匹马是分开记录的。
因为战马,运输马,甚至骡子和驴,不同的牲畜,喂养标准是不同的。专员甲需要按朝廷规定的标准喂养。
拿到了钱,专员甲下一步是要去“购买”草料,而不是直接去库房里面领。
这个玩法或许在后人看来不能理解,史书也没有记载,但考古的证据,却是成百上千的例子证明这个流程的存在。当然了,以现代的眼光看类似政务,就发现古今有些游戏规则是通用的。
这可以从侧面说明,唐代的商品化或许因为封建制度的阻碍,还不是运转得那么流畅。但是将财物货币化,统一化,却已经是标准流程。
从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期两税法可以顺利实施,因为原本的政务,就已经具备了这个先决条件。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账目清晰,有相对统一的执行标准,一目了然。
那么专员甲要去哪里买草料呢?
可以找官府开的草场,专门对接。或者找私人购买。当然了,也可以直接假扮盗匪去抢。
总之过程不是问题,结果才是,有没有搞到草料才是核心。
官府要的就是票据单上的东西有没有齐活,而且专员甲,通常不是流官,而是在当地找的非流官,多半都是所谓“技术官僚”。当然了,他们也不是吏员。
专员甲从支度使衙门领到草料款,然后去购买草料,喂马。一个月以后,会有采访使衙门的考核人员来检查马匹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喂养,状况如何。
这个流程就走完了。
其间,有一个从政令拨款,到购买执行,再到最终考核的流程。当然了,这里头也有很多“不可说”的套路。比如说支度使给的钱是多是少,不同地方的草料价格有时候相差极大等等。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说明一点:唐代基本政务,需要大量现金流通。有时候形成了路径依赖后,就会由官府打欠条。比如说购买草料的地方比较固定,办事人员不经常更换,当地草料较多,价格稳定等等!
这个有点类似于固定程序运行,跳过了中间的“自检”环节,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因为“图省事”而很多时候略却了。
从这点也能看出,盛唐的时候,官府办事并不草率。如果你想钻空子,那也需要相当的智慧和手段。
别把人家当傻子啊,毕竟大唐也是个超过六千万人口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形态,别小看封建社会啊!
好了,小科普结束,说点正经事。
这书写得好辛苦,除了码字以外,很多时间都是用来查资料的。写这本书我是充分体会到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辛酸,没有后台没有抱住大腿的人,想搞出点名堂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关于这本书的某些事情,我其实心里意见是很大的,但是不能在这里讲,我希望有些知情的读者老爷们也不要在评论里面说,反正群里的老哥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因为我背上没有翅膀,身后没有甜爹,头上没有组织,所以我也只能亲自下场,拉下脸求一句:希望那些会写的读者老爷们,能多多在总书评区里面(不是章节评论)写写长评,为书增加一点热度。
我就是个写书的,除此以外,啥优势也没有。不仅如此,还有些不可说的负面buff。
反正写写评论也是不需要读者老爷们花钱的,我还算能厚着脸皮恳求,要是求你们在这本书上消费,我肯定是开不了这个口的。
评论区基本上都是不删书评的,只有那些乱写的才会删,气氛还算比较友好。其他好多书控评成什么样了,请了多少水军,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到,我也不多说了。
这本书渐入佳境,厚积薄发,整个大唐的面貌会随着剧情推进而一点点的被构架起来,别拿一般历史文的规律去套这本书。
我可以这么说,哪怕写到三百万字,这本书的剧情也不会崩,更不会水。为什么呢,我开书的时候就规划好了的。
从本书先后扬了杨玉环、杨国忠、安禄山,给他们发便当,你们就应该知道我写书是整本来布局,而不是前面引流后面摆烂。
为了保证整本书的节奏和剧情,除了起点不让写的东西外,没有什么骚操作是我不敢写的,请保持期待。
再次拜谢。
第320章 分门别类,看碟下菜
“这便是伊吾城了么?”
夕阳下,一座规模不大的城池出现在队伍前方,重勇用马鞭指着城池的方向询问道。
这座城是外城里面套内城,外城外面有矮城,一种这个时代很常见的嵌套形状,最外面的矮城目测宽度有一千多米。
经过多日行军,方重勇率领的安西远征军已经抵达伊州的中心,也是州治伊吾城,来到了中天山廊道的入口。
这里是两条大路的分界点,分出了一条“东天山廊道”与一条“中天山廊道”。
东天山廊道,包含了伊州的一部分与庭州全部,对应方重勇前世的哈密与乌鲁木齐。
没错,唐代的伊吾城就是哈密市市区,而方重勇前世的伊吾县,反而是远在唐代伊吾城遗址东北很远的地方,因后来河流改道而形成的一个新聚居区。
从伊吾城往西北的廊道走,就能抵达庭州。当然了,方重勇没必要走这条路,因为他们是要去安西都护府屯扎,需要走中天山廊道。
而中天山廊道的尽头是西州,对应方重勇前世的吐鲁番。
西州西北与庭州相连,西州西南面的道路则是通往安西都护府所在的龟兹(库车市)。
简单说,安西远征军,需要在伊州修整一番后,继续从中天山廊道前往西州,在那边继续补给,再从西州西南的道路出发前往龟兹。最后在龟兹安营扎寨,伺机而动!
前面的步骤都可以“撤回”,缺什么可以补什么,大不了一路退回河西走廊。然而一旦离开龟兹继续向西,基本上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大军出征在外,一切随遇而安,自求多福吧。
“回方节帅,前方确实是伊吾城。这里是唐军控制的地区,非常安全,我们要不要入伊吾城再说?”
担任先锋向导的乌承恩骑着马上前两步询问道。
“不必,传令下去,全军扎营。”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随即翻身下马。
安西远征军从南面而来,沿途所过有不少小规模绿洲,基本上都是地下河冒头形成的水源地,居然没看到裸露在地表外的河流!话说回来,地面上小流小溪冲刷出来的浅浅沟壑倒是不少,很像是水文变迁时的河道,只可惜现在只剩下黄沙漫漫。
不过想想也是,方重勇记得以前地理杂志有介绍,哈密地区年蒸发量三千毫升,降雨量才五十毫升。其差距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