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567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第404章 铁公鸡一毛不拔

  天宝十年夏,方重勇携银枪孝节军抵达关中,但并未直接奔赴长安,而是屯扎在长安以西不到百里的武功县郊外,等待朝廷的旨意。

  其实军队从边疆调拨到长安,都是这个路数,不可能在朝廷毫无掌控的情况下,让军队一路长驱直入进入长安。

  万一某些人就是利欲熏心,想趁着混乱梭哈怎么办呢?所以类似制度性的预防,一直都是处于一丝不苟的执行当中。

  然而一连几天,议政堂都没有准备好银枪孝节军的封赏文书。

  一方面是对方索要的奖励数目太大,另外一方面,则是国库空虚,且原本划拨给兵部的财帛,很多都是用来应付边军了,没有为方重勇他们专门准备。

  银枪孝节军之前不显山露水的,数量不多,而且还在扩编当中,并没有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

  但现在不注意也不行了,这已经成为远征西域且战功赫赫的功勋部队,不好好打点是不行的。

  李适之等人不想拿钱出来,又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这一拖就硬是拖了三天。

  最后还是基哥一道圣旨送到议政堂,让宰相们速速解决此事。至于怎么解决,他没说。不过很明显,不能从基哥掌管的太府寺拿钱,而是要走国库的渠道。

  “郑相公,此事你以为如何?”

  李适之看了一眼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工部尚书的郑叔清询问道。

  盛唐时期,只要官衔带“同中书门下”这个字样的,就是形式上的宰相。但若是不担任侍中或者中书令(分别为左相右相),那么其实只能算有名无实的“小宰相”。

  或者换个说法,这就是皇帝安插在议政堂内的工具人,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横插一杠的“搅局者”。

  事实上,郑叔清完美担当着这个职务,充分体现了“有他没他一个样”,却又不显得碍眼。

  自从当这个“小宰相”以后,郑叔清每天上班打卡,办公(读书),饮茶饮酒,下班打卡回家。

  他能休息就尽量休息,对于任何政务,都不发表反对意见。

  但郑叔清也不是完全不发表意见。说得最多的,诸如:

  “嗯,还好。”“不如交圣人定夺。”“不妨一试。”“右相说了算。”

  之类和稀泥的话,愣是没有单独处理或拍板过哪怕一件事!

  李适之这么一问,倒是问得郑叔清有些错愣。

  “右相,这件事您说了算就行,下官没有任何意见。”

  郑叔清想也没想,条件反射一般直接回了一句。

  这话让李适之听了心头火起!

  “郑相公,你也是宰相,为何事到临头就没有担当了呢!”

  脾气本就不好的李适之质问道,议政堂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

  “**公,您是右相我不是啊!

  这朝廷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是还得您来拍板定乾坤嘛,下官总不能越俎代庖的。

  您就算要我说,那我说了也不算啊。

  在其位谋其政,要是我说按照方国忠送过来的报功清单来核现兑付,朝廷也不会听我的嘛。

  下官干那种蠢事,不是让您难堪嘛。

  右相,您决定的事情,朝廷才会办理,需要下官做什么,下官照做便是。

  下官怎么说,多半不重要的,您看是这个道理吧?”

  郑叔清也不生气,笑眯眯的回答道,可谓是绵里藏针,又油滑得让人把握不住!

  “这条老狗!”

  李适之在心中大骂郑叔清无耻下流!却又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郑叔清的意思很明白了:老子就是个透明宰相,平常啥权力也没有,说了话也不顶用。

  现在遇到大麻烦了,你们就想让老子背锅,门都没有!

  “郑相公,某听闻你与方国忠有旧。不如这次就由你代表朝廷去武功县劳军,这总该是分内的事情吧?”

  坐在李适之桌案对面的左相房琯,慢悠悠询问道。

  虽然脸上带着笑意,却是明摆着不怀好意。

  朝廷拿不出赏赐来,郑叔清去银枪孝节军大营,那是必然会灰头土脸的。

  而且,这个要求郑叔清还真不好拒绝推脱。

  因为宰相们都“很忙”,而郑叔清是最闲的,几乎可以用无所事事来形容。

  既然你最闲,那你跑跑腿,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跑腿而已嘛,都是小意思,下官今日收拾一下,明日便去。”

  郑叔清大包大揽,满不在乎的说道。

  房琯都想好了郑叔清拒绝以后要怎么说,没想到对方居然满口答应,顿时感觉像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几乎被憋出内伤来。

  “郑相公莫不是在说笑?”

  房琯有些不敢相信,居然有人主动跳坑。

  “右相可以当证人嘛。”

  郑叔清很是大度,甚至压根就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下来了。

  李适之也有点心疑,他一脸忧虑问道:

  “郑相公,这件事可不是开玩笑。朝廷是真拿不出赏赐的财帛了。今年到处都有灾荒,朝廷花了不少钱,现在还在应付。

  你能说服那些丘八么?”

  “就算下官说服不了,这不是还有右相在议政堂坐镇嘛,右相总有办法的。”

  郑叔清嘿嘿笑道。

  “也罢,郑相公先去探探口风吧。”

  李适之也是被搞得头大。

  今年先是蝗灾,又是洪灾,全国很多地方都要赈灾,府库里面的绢帛与米粮都是一车一车往外面运!

  他这个宰相,也当得挺不容易的。既然郑叔清愿意去“探路”,那就先探探路再说吧。

  李适之有点后悔,安西远征军中其他各部的赏赐,朝廷已经提前兑现过了,那些部曲也都归建原本所在的节度使。

  但立功最多,出力最大的银枪孝节军却没有赏赐,一直拖到现在,国库又比较空虚。

  他想跟方重勇商量一下,要不要少发点赏赐,多给点勋官爵位得了。这个口不好开,所以必然需要一个人去试探一下口风。

  郑叔清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右相请放心。”

  郑叔清叉手行礼说道,起码样子看起来还是挺诚恳的,至于心中怎么想,那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那就麻烦郑相公当这个宣慰使,走一趟武功县了。”

  李适之微微点头,朝廷有功不赏仅仅给爵位的事情,过去也玩过很多次,不过都是针对的边军,倒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相信这次也能圆满解决。

  ……

  武功县外神策军大营中军大帐内,方重勇正在跟朝廷此前派去西域交接那位礼部文官下棋。

  这人也不是别人,而是方重勇早年间就认识的那位“文化人”:顾况!

  因为没有后台,顾况被朝廷派去处理使团被“盗匪”团灭的事情。此后便跟着大军一路返回了关中。

  他本就是被“连升三级”而临时上位的,这次回长安后,搞不好还会升官,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说起这一路,当真是有惊无险啊,时常能听到有人被盗匪打劫的事情。”

  顾况有口无心的拱了一步卒子,一边有些后怕。

  “顾郎中可知道为何朝廷仍未让我等归建?”

  方重勇有些疑惑的问道。

  赏赐赏赐不发,又不让入长安,不许进入玄武门驻地。

  朝廷这是在搞啥?

  方重勇心中疑惑,感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殿下啊,下官就跟您交个底,估计就是朝廷没钱了。朝中各位相公不想发赏赐,又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拖欠抵赖,所以现在还没商量出个章程来。

  您出征在外不知道,如今朝廷的税赋是越来越少了,嘿嘿!”

  顾况是个大“愤青”,对好多事情早就看不过去了!

  “噢?还有这样的事?人不是越生越多吗,难道户口还越来越少了么?”

  方重勇好奇问道。

  “殿下,这可就是您不懂了。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但交税的人是越来越少啊!这个又不矛盾。收不到税,朝廷自然没有赏赐,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永业田分下去又收不回来,还有各种权贵和依附他们的人都不交税。

  那可不就是越来越少了嘛。”

  顾况这张臭嘴辛辣点评,毫不留情。而这些话,寻常时候可是说不得的,说了犯忌讳。

  “祖宗之法”租庸调制度,早年间的好处逐渐消失,反倒是近年来弊端开始疯狂爆发。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都在变着花样从里头找漏洞牟利。

  贵族阶层不纳税只是其一,租庸调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也让很多农民变成刁民。

  他们没有不交税的权力,那就选择小户并大户,户籍账册上男人改女人,又或者挂靠在权贵名下,多的是骚操作。

  顾况都懒得去说。

  “那可就麻烦了啊。”

  方重勇长叹一声,忍不住摇头叹息。

  立下战功却无赏赐,那些骄兵悍将们是要造反的!方重勇就没见过哪个军队不论功行赏,还能战无不胜的!

  “节帅,朝廷来人了,就在大营外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5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7/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