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忽然走进帅帐,在方重勇耳边悄悄说道。
“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你我一同去迎接朝廷的使者吧。”
方重勇哈哈笑道,起身便走。
众人来到大营外,就看到郑叔清孤身一人,身边连个随从都没有,完全不像是来宣读圣旨的。
方重勇不说话,郑叔清也不说话,二人大眼瞪小眼,一大堆丘八不耐烦的在旁边围观,气氛一时间尬住了。
好久之后,顾况这才站出来打圆场道:“郑相公,您倒是宣读圣旨啊?”
我要是能读圣旨,现在早就抖起来了好不好!
郑叔清在心中大骂顾况不会看人眼色。
“郑相公一路辛劳,先入营歇息吧。”
方重勇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面色僵硬的为郑叔清解围道。凭借以往的经验看,只要碰到老郑,就绝对不会有好事!
他都被坑麻了!
“好说好说,本相是有些乏了。”
郑叔清干笑道。
结果一听这话,人群中看热闹的何昌期,不阴不阳的大声嘀咕道:“骑马走个几十里就乏了,跟个娘们一样。”
听了他的话,众将皆是窃笑不已,搞得一旁站着的郑叔清极为尴尬,只好装作自己耳朵已经聋了听不见。
“郑相公这边请。”
方重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假装跟郑叔清不熟。
“好说好说。”
郑叔清如释重负,跟在方重勇身后,走进了大营。
他还没走远,就听到身后有银枪孝节军的将领起哄道:“郑相公,我们的粮饷在哪里,封赏在哪里呢?”
一听这话,郑叔清立马加快了脚步,生怕那些丘八揪住自己不放,询问赏赐的事情。
不是说不该发赏,而是朝廷现在国库空虚,是真没有钱发啊!
来到帅帐,方重勇屏退闲杂人等,然后面色凝重看着郑叔清询问道:“有大事?”
“唉,其实大事也算不上,就是朝廷没钱,想用一些在长安城都不好使的交子打发你们。”
郑叔清搓了搓手,无奈叹息道,脸上愁云密布。
李林甫遇刺后,朝廷下放了洛阳地区的交子发行权,因为朝中很多人都怀疑是李林甫强行收回河南的交子权,而惨遭暗杀。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
然后随着李林甫遇刺,刘晏远赴河北搞“盐税试点”。在基哥的要求下,朝廷强力推行了第二版的长安交子,并以“一换五”的比例以旧换新。
五张旧交子换一张等面额的新交子。
由于没有准备金,新交子很快就开始迅速贬值,河西交子进一步加大了在关中市面上的占有率。
并且币值稳定!
李适之多次想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其转移到长安印刷,然后印好后送现钞到河西,结果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实施。
如今长安商业混乱,比方重勇离开长安那时候要严重得多。
如果把新的长安交子当做赏赐发给银枪孝节军的丘八,搞不好……还不如暂时不发。
那些受到愚弄,头脑发热的丘八们,在情绪激动之下会干出什么事情来,真的很难说。
这便是郑叔清被李适之派来的主要原因。
解释完这些事情之后,方重勇简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别看银枪孝节军私下里已经捞够了,但那些都是不计入战功的。军功是多少,朝廷就应该给多少。
这完全是两回事。
在他前世,普通企业两个月不发工资员工都要闹,银枪孝节军可是走了一万里路,一去一回一年多啊!
这赏赐是你说不发,就可以不发的?
“将士们出生入死,走了一万里路,建功立业而归。
朝廷难道就想说一句谢谢,然后就完事了?”
方重勇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虽然不想这么说,但右相就是想一毛不拔。
让我来这里,也是跟你讨价还价,免得撕破脸不好看。
当然了,肯定不至于一点都不给,但绝对不会给太多。
你就说怎么办吧。”
郑叔清无奈的叹了口气。
第405章 谁才是真大哥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御书房内,基哥正在闭目养神,听着小曲。
近期朝廷的风波,好像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一样。
就连高力士都要看不下去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吧。
“圣人,银枪孝节军尚未归建,而议政堂那边又没有拿出封赏,就这样一直僵持着了。
奴有些担忧啊。”
高力士在基哥耳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力士啊,你的担心是对的,但这些都是右相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你要解决的,更不是朕要解决的问题。”
基哥睁开眼睛,慢悠悠的说道,意味深长。
高力士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他只是特别勤快而已。在权谋算计中,高力士往往是后知后觉的那个人,这也是基哥特别放心他的原因之一。
“圣人,奴不明白啊。”
高力士一脸困惑说道。这不是他拍马欲擒故纵,而是真的不明白。
基哥忽然来了兴致,轻轻摆了摆手。几个梨园的乐师和伺候的宦官鱼贯而出,就剩下高力士和基哥二人在御书房了。
好为人师是人的本能,基哥也不能例外。
“朕知道国事繁忙,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你看,朕也很久没有办大酺了,朕不也是很节俭嘛。
但是,该用的钱还是要用,该捞的钱还是要捞。不捞钱,哪里有钱用于国事呢?
李适之爱惜羽毛,他只想着自己的官声,不肯为朕去弄钱,这是不行的。你看哥奴就比他明白。
既然宰相弄不到钱,那朕就应该教训教训,敲打敲打。朕养着他们,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是帮朕解决问题,不是给朕难题的。
银枪孝节军,就是根不错的鞭子,用来鞭策一下议政堂的相公们。
力士啊,朕问你,杨慎矜那边,把财帛都准备好了么?”
基哥一脸平静询问道。
其实这也是高力士真正想问的。
他恭敬行礼说道:“回圣人,太府寺已经把银枪孝节军的赏赐准备好了。奴就是想知道,圣人什么时候会发下去。”
高力士就是不明白,基哥又不是不肯为银枪孝节军花钱。既然赏赐都准备好了,拖着做什么呢?
“不急,朕在等右相妥善处置此事呢!议政堂处置不了,朕再出手,让将士们满意而归。到时候,方国忠与银枪孝节军上下,就知道谁才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又应该为谁效忠。
免得一个不留神,就被某些人给收买了。”
基哥轻描淡写的说道,眼中寒光闪过。
长安地区的豪强权贵们,这两年变着法子收买神策军将士,企图渗透到这支禁军当中。
他们以为基哥已经聋了瞎了,其实这位长安天子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这充分证明了基哥自己当初保留银枪孝节军这支种子部队,并将其派出到边镇历练,是有先见之明的。要不然,现在就连后手都没有了。
这支军队与长安本地大户毫无关联,入长安后,就是基哥稳定朝局的压舱石。
而要如何让这支军队不被收买呢?
让他们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就行了,最好是让这些丘八们跟议政堂跟六部都冲突一下,到皇城门前闹一闹,最好是让这些丘八们也感受一下人情冷暖。
朝廷不给赏赐,但是基哥给。那么对于银枪孝节军将士来说,谁才是他们应该效忠的人呢?
没错,不是什么议政堂,不是什么三省六部,也不是什么宗室与皇子。
就仅仅是基哥本人而已!这就是这位长安天子想达到的效果。
现在基哥卡着赏赐不发,让李适之自己想办法,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为了做局。
如果没有坏人衬托,那好人怎么会被人当做“好人”呢?
对于基哥来说,朝廷缺钱,宰相就应该去捞钱!这是他的本分!
宰相不能因为爱惜羽毛,顾忌自己的官声,而不去搜刮民间。
李适之就是不像李林甫一样,有捞钱的本事,还害怕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不敢放开手脚,想在任上有个好名声。
所以基哥必须要敲打敲打他。
宰相要想维持名望不去捞钱,那就要受到各种压力与排挤。最终,这些不能完成的政务,比如赏赐有功将士,就是让李适之下台卷铺盖的一件件砝码。
不断加码,总有压死骆驼的一天。
当然了,如果李适之放下身段,也跟李林甫等人一样,变着花样搞钱。那么基哥还可以留他在右相这个位置上。
总之,既要又要那是不行的。
其实基哥之前已经给过李适之暗示,只是那一位不太能理解罢了。
“圣人,万一银枪孝节军闹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