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680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

  刘长卿也不客气道:

  “节帅,军国大事,不可轻忽。

  宣武镇六州,可谓是进退一体,一旦哪个州出现问题,都会对别处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所以下官以为,郭使君为人浪浮,之前河北贼军虎视眈眈,夜夜磨刀之际,他竟然在衙门内招揽舞女歌姬,甚至到了秉烛夜游的地步。

  只是节帅来汴州后,才稍有收敛。若是郭纳继续担任汴州刺史,只怕变生肘腋之间,为时不远,请节帅明鉴!”

  刘长卿直接长跪不起!

  若是从前天下太平,刘长卿这样玩,无异于自掘坟墓。当着很多人的面告自己的顶头上司的状,无论输赢,无论有理没理,都会给官场中其他人一股“桀骜不驯”的刻板印象。

  将来被排挤打压,是难免的事情。

  更何况,节度使是军政,刺史是民政,二者原则上互相不得干涉。只有在边疆军情如火之时,才能“便宜处置”。刘长卿这个县令,在节度使的面前告刺史的状,只会让节度使为难。

  他应该在“采访使”面前告状才对,这也是为什么天宝年间各边镇节度使,也往往也兼任采访使的最主要原因。

  但现在战乱已经起来了,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那么刘长卿这一手,看似破坏朝廷法度,实则是适应新局面的新手段。

  那就有点意思了。

  郭纳连忙对方重勇辩解道:“节帅,刘长卿耳目不清,胡言乱语,他的话,不能采信啊!”

  郭纳的声音带着紧张,以及压抑不住的惊恐。

  在他看来,刘长卿这B已经是被人诬告过一次,沦落成为一个下县的县令,怎么就不知道消停呢?他要是再被贬官,那就连县尉都当不上,只能被革职啊!

  此刻郭纳心中恨死了刘长卿。

  “节帅,大战在即,不宜太过折腾了。郭使君此前无大错,可以敦促他多加约束自身,勉力办差。

  以稳为主。”

  曹州刺史李彭年为郭纳解围道。

  其实他跟郭纳不熟,二者更没有交情。但毫无疑问,刘长卿的行为,已经是触犯了官场潜规则。谁敢说自己不会是下一个“郭纳”呢?以后都这么“下克上”,谁扛得住?

  但显然有人不这么认为。

  颍州刺史陈澍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节帅,州刺史平时为一州之长,临战则为一军之主。如今大敌当前,任何一州有所懈怠,都会影响其他州,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官场的迂腐规矩平日里糊弄下也就罢了。现在这个节骨眼再继续糊弄,那不是让所有人都陷入险地?

  所以下官以为,节帅还是奏请洛阳,建议将郭使君调离汴州,到洛阳为官更好些。

  真要打起仗来,我等死了不要紧,连累万千百姓一起死,那就罪莫大焉,万死莫辞了。”

  诶?有高手啊!

  方重勇忍不住看了颍州刺史陈澍一眼,这才发现对方身材健壮,一身阳刚之气,很显然是出身军旅,跟其他刺史文弱书生的模样格格不入。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体会到把郭纳这样的人,放在关键位置是多么的恐怖。

  你咋咋呼呼带兵出去打仗了,他在后方歌舞升平一般开趴体,然后敌人摸过来……就没有然后了。

  很显然,陈澍的话说得很重,几乎是跟郭纳公开撕破脸了!

  “诸位以为如何?”

  方重勇故作为难的询问道。

  大堂内寂静无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

  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兔死狐悲,有人面色凝重,有人则是纯粹把自己当吃瓜群众看戏。

  “请方节帅为下官做主!”

  郭纳出列,将官帽放在地上,随即躬身行礼不动,听候发落。

  方重勇连忙走上前去,将他扶住,回到原本的座位上坐好。

  但是官帽却并没有还给他,依旧是放在地上。所有人都看向方重勇,等待着他的回答。

  “诸位,河南的防御,乃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一点马虎。”

  方重勇随即看向郭纳道:“郭使君,太子身边,缺少亲信。本节帅这便上书太子,安排你去洛阳做官,到太子身边当近臣,你可以即刻赴任。”

  一听这话,郭纳大喜!

  不说洛阳比汴州安全得多,就说“太子近臣”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就不一般。

  “那,下官这便启程么?”

  郭纳询问道。

  “这个自然。”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

  在这里开会,就是为了商讨如何防御河北叛军南下。

  你踏马都不是刺史了,怎么还有资格留在这里呢?

  郭纳连忙点头哈腰的给方重勇行礼,又对诸位同僚告辞,大步流星的走出汴州府衙大堂。

  既然实质性的“升官”,也就不必在乎刘长卿这等人物了,郭纳懒得搭理刘长卿,他相信以后想整人,多的是机会。

  此刻满满当当的大堂内,很是突兀的空出来了一张桌案。大家都在心中暗暗揣摩,谁会坐上这张桌案。

  在大堂靠近大门处站如喽啰的刘长卿心中暗想:嘿嘿,接下来就是我刘文房列席其间了!

  然而,方重勇并未对刘长卿喊话,而是对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外人以为是节度使幕僚的元结说道:“元次山,你就代理汴州刺史一职吧。散会后,本节帅会向太子禀明此事。”

  诶?

  包括银枪孝节军的那些将领们在内,大堂内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方重勇此前没有跟他们打过任何招呼,甚至连暗示都没有。

  元结本人,也不知道此事,听到方重勇叫他,现在还是一脸懵逼。

  待他反应过来后,才出列上前给方重勇叉手行礼。

  “对了,忘记跟诸位介绍了。这位是元结元次山,进士出身,原本河北道卫州刺史。

  贼军来犯时,他以五百老弱大胜叛军尹子奇部万人。又带着部分百姓成功突围。

  元次山从前就是刺史,只是没了牧守一方的地盘而已,能力是不缺的。

  他死战贼军,坚决不肯投降,人品与气节也是信得过的。

  本节帅打算向太子推荐元次山为新的汴州刺史,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方重勇的话,如同一块大石头丢进一个小池塘,瞬间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元结就好比是开车多年的老司机,车被人盗走了,但开车的技术没有被盗走。再给他一辆“新车”,一样也能很快上手。

  这比从驾校里面抓个学车两天的“马路杀手”来开新车要靠谱多了。

  其他人还算好,毕竟他们跟元结也没结仇,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切肤之痛,只是有点感慨眼前这位方节帅办事缜密,滴水不漏。

  这波丝滑连招,可谓是有理有据,连消带打,让人无可争辩!

  中过进士,当过刺史,打过叛军。

  三位一体,履历几乎无敌了。

  这汴州刺史元结来当,可谓是实至名归,在场谁都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至于李琩那边会不会同意,呵呵,那就要看他想不想被方重勇打脸了。只要李琩不是那种天生犯贱,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做文章的。

  “方节帅之言甚为妥贴。”陈澍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不错,元次山为河北道刺史多年,现在为汴州刺史,应该也是不在话下。”

  立刻便有几个刺史附和。反正,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然而,在场所有人都满意这个结果,唯有刘长卿不满意,因为他成了小丑。

  刘长卿还以为他会被顺势提拔为“代刺史”,然后过段时间就转正呢!

  怎么这个刺史会轮到元结呢?

  刘长卿想不明白,不是之前跟方重勇已经说好了的么?

  此时此刻,他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站在大门附近,好像真成了喽啰一样!


第475章 士族衣冠

  会还没开出个所以然来,就先被“干掉”一个刺史!

  当元结堂而皇之坐到原本郭纳所在的位置时,在场明眼人都知道,方重勇已经是在给自己的计划布局了。

  还不知道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小到抵抗河北叛军,大到裂土封王,都有可能。

  在座的几个刺史,脸上的表情都很谨慎。

  或许十年后再来看,方重勇是何心思一目了然。只是当前人却是如在迷雾中看人,能不能洞悉时局,全看个人手段了。

  见场面冷了下来,方重勇连忙命亲兵给大堂内的一众刺史和军中亲信上了当季的果盘,都是些时令瓜果。

  趁着这个当口,方重勇身后的封常清又站了出来,对他叉手行礼道:“节帅,亳州富庶,且有四条大河可以漕运,位于汴州南面大后方十分重要。

  而现在亳州却无刺史,只有司马暂代,长此以往恐有不妥。还请节帅定夺。”

  封常清把话说完,整个大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刺史任免权,是节度使手中一项巨大的权力。开元时期便是如此,“采访使”便是做这个事情的。自从采访使、节度使、营田使等职务三位一体到一个人身上以后,就是开元天宝十节度的终极形态了。

  采访使说哪个地方的刺史要换,能力不行,打个报告回长安,通常吏部就会批复下来,换人去此地赴任。当然了,其中还有一系列复杂官场博弈。

  可是当河北的皇甫惟明举起反叛大旗后,这一套运转顺畅的规则,就出现了被人卡bug的缺陷。

  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可以用武力钳制采访使,甚至他本人就是采访使!那么节度使就有了向“朝廷”打小报告的能力,“推荐”换掉某个刺史,换上另外一个人,并且因为有武力支持,可以先斩后奏,驱赶自己看不顺眼的刺史。

  而朝廷权威,已经远不如当初,没有跟节度使讨价还价的实力。没有节度使的配合,刺史到了当地也无法将衙门运转起来。

  于是,节度使便近乎于有了任免地方主官的权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6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0/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