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76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大帅,打仗不是这么打的啊!

  高仙芝还来不及去说什么,方有德便已经带着骑兵冲入涑水之中,马蹄踏水,溅起一阵阵水花。

  如同汹涌奔腾的潮汐,一往无前。

  河对岸,李归仁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涑水河面,看着对岸那些奔驰而来的骑兵。

  他没有一点防备,也没有一点顾虑,一时间居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乖乖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如此一般的二愣子,也真是头一回见啊!

  “步卒列阵,半渡而击!”

  李归仁从容下令道。

  此时自己这边骑兵起步,速度已经冲不起来了。跨河跟敌军骑兵打对冲很蠢。不如用步卒半渡而击为好。

  当然了,李归仁知道,自己这一手根本不可能失败。

  你以为你不打招呼渡河冲阵就是勇了?

  你以为这样就能强无敌?

  李归仁心中冷笑不止,如果打仗光靠莽就可以赢,那选将只需要选那些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人就行了,大家都不用读什么兵法了。

  然而,似乎是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想法,随着一声号角声响起。敌军那支冲锋的马队,居然前队变成后队,调转马头,朝河对岸奔逃而去。

  这一幕不仅是让李归仁看呆了,更是让高仙芝看得头皮发麻。

  方大帅啊,您这波是秀一把极限逃跑的操作,也着实是厉害了。

  可是已经冲过河的贼兵,还是得我们给您兜底啊,您这不是坑人嘛!

  高仙芝看得心一阵阵下沉,又害怕挡了方有德的归路,一直不敢下令变阵。

  他的心已经沉谷底,而那些追着骑兵冲杀的李归仁部士卒,可是兴奋得要爆炸了。

  这些步卒再也不想保持什么队形了,他们发出兴奋的嘶吼,朝着逃逸的马队冲刺而来。等过河后,他们也会一鼓作气的将高仙芝所在的阵型冲垮。

  河北叛军的步兵队形正在展开,等会就要绕边,攻击高仙芝控制的步卒阵型。

  不到一炷香时间,这些步卒的前锋,就已经冲到了涑水对岸的岸边,脚就要脱离河水,踩到石头遍地的河滩了。

  正在这时,方有德所在的骑兵队伍里,再次吹起号角!

  后队再次变前队,又朝着河水的方向反冲过来了!

  诶?

  高仙芝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次接一次的极限操作,嘴巴都要张大成“O”形。

  此刻战场的局势,已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或者说,方有德这一番极限拉扯,将原本他们处于“半渡而击”的猎物,变成了“半渡而击”的猎手了!

  而李归仁麾下步卒,则正是绝大部分人都在河水里,处于“半渡”的状态!

  猎人猎物瞬间互换身份!

  现在这些河北叛军步卒,阵型早已散乱,变成了三两成群的冲锋状态。因为要绕后包抄,所以整体队形宽阔而稀薄,到处都是洞。

  方有德麾下骑兵,已经再次在河岸边加速,等冲到河水中的时候,速度已经快要到达巅峰!

  “杀!”

  身材魁梧的李嘉庆,还有他的长子李怀光一马当先,瞬间就将面前的敌军步卒冲倒在河里。三角队形的马队,如同一把锥子,将李归仁部的步卒阵线凿穿!

  这一刻,高仙芝才明白方有德出发前,对他所说的“跟进”是什么意思!

  老子创造战机,你们要是把握不住,那还不如回家去种田!

  高仙芝耳边似乎出现了方有德独有的嘲讽之声。

  他连忙对身边亲兵下令道:“擂鼓,总攻!”

  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

  一直在观摩战局的军乐队士卒,此刻激动得热血沸腾,卯足了劲开始擂鼓。

  “杀!”

  高仙芝高喊了一声。

  李嗣业比他速度还快,高仙芝没动,就看到这位勇将已经骑着马冲出去了。

  剩下的几千步卒,刀盾兵连盾牌都丢地上了,提着环首刀,就朝着河对岸狂奔。

  河对岸,李归仁脑子正处于懵逼之中,傻呆呆的看着眼前兵败如山倒。

  嘴唇抖动着,却又说不出半个字来。

  尼玛,老子还没发力呢,这就败了?

  李归仁气得全身发抖,正要下令骑兵冲击。然而身边的骁将刘龙仙,却对其大声吼道:“李将军,敌军大势在前,如山崩海啸啊,已经抵挡不住了。不如带马队后退三十里,避其锋芒徐徐图之啊!”

  这番话,高情商理解就是战略转进,低情商理解更简单,就是“润”这一个字。

  得亏刘龙仙一声大吼,李归仁从懵逼中清醒过来。他连忙命身边的传令兵,敲击挂在马上的铜锣!

  当当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

  李归仁调转马头就跑,一边跑一边让跟在自己身边传令兵鸣金收兵。

  他都带头跑了,都下令鸣金收兵了,那所部兵马的士气自然是一溃千里。

  那些马队的人运气算是好了,因为没有冲阵,所以尚且有很大余力。他们看到李归仁跑了,自己也调转马头跟着一起跑。

  由于马力充足,这些逃兵越跑越快,很快便跟方有德他们脱离了接触。

  而那些只长着两条腿的河北叛军士卒就倒了大霉。

  方有德带着骑兵,在松散的步兵阵里面来回穿梭,杀人跟割麦子一样。很多步卒压根就没跑到岸边,倒在河水里就再也起不来了。

  由于尸体太多,涑水一时间被堵住,河道这一段到处都是漂浮着的尸体。岸边冲上来的尸体,更是厚厚的叠了几层,远远看去,就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平静的河面,已经被鲜血染红,像是地狱里冒出来的水源一样。之后的一年时间,蒲州当地百姓,都不敢吃涑水里面捞出来的鱼儿。

  李归仁麾下步卒有些还是逃到了岸边,往虞乡方向逃去。

  方有德也没给河北叛军留面子,一路追杀,一直追到虞乡,发现城门紧闭,敌军守备森严,这才带队返回了蒲州城。

  临走前,方有德命高仙芝在涑水西岸插了一支旗,上面写了四个字:过河者死!

  ……

  “啊嚏!”

  皇甫惟明打了个喷嚏。

  此刻站在潼关城楼下,他的心情却是非常不爽,有种被人戏弄的羞恼。

  这次攻克潼关,他,或者说安守忠,想的都是同样一个办法。

  那就是绕路。

  这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关中之险,其实主要就是在于东边的关隘。具体说来,就是潼关到虎牢关这一段狭窄的路线。

  先秦时期,一直到汉代,扼守关中的都是函谷关,而非是潼关。后来选择潼关作为扼守关中的门户,那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了地形巨变,函谷关已经无法继续阻挡关东的军队前进到关中。

  所以才不得不选择潼关,作为“次要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函谷关的地形还在,后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潼关的。

  这件事背后隐藏的暗线就是,潼关的地形,从防御角度看,其实并不是无懈可击。

  函谷关是位于稠桑原之中,而潼关则位于海拔五百五米的麟趾塬之上。麟趾塬两边都是深沟,一边是远望沟,一边是禁沟。两沟中的水流冲击,使得两沟壁如刀削。

  潼关的弱点,就在这两条沟上。

  大唐建立之后,官府就明确规定,远望沟和禁沟是不能走的,已经在人们脑子里形成了机械记忆。

  但规定不能走,和实际上走不了,完全是两回事。

  特别是禁沟,不仅能走,而且并不难走!

  绕路走禁沟,就能绕到潼关后方。这样位于潼关城楼两边的军队可以一齐发动总攻。那样的话,攻克潼关还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么?

  恐怕就未必了吧?

  说句难听的,潼关那时候补给线都被封锁了,守军又能坚守几天?饿也饿死他们了!

  皇甫惟明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也确实带兵绕过了禁沟,甚至两面夹击,攻克了潼关城楼!

  然而,令他感觉意外的是:潼关几乎没有守军。

  只有象征性的部署了五百人而已!

  就这么点人,其实完全不必绕弯子,直接莽过去就行了。

  此刻站在城楼下,皇甫惟明感觉自己受到了命运的愚弄。

  “大帅,不管如何,潼关也是攻下来了。此后到达长安,便再无天险了。”

  安守忠对皇甫惟明抱拳行礼说道。

  他也是羞愧得不敢抬头。

  这种感觉,就好像两个笨贼为了入室抢劫,又是事前踩点,又是准备打洞的工具,又是选了房屋主人全家去旅游的空档。

  结果辛辛苦苦打了一个月的洞,好不容易进入屋子,却发现主人大意没有锁门。

  没在心中暗骂自己是煞笔的,都算神经大条了。

  “如此也好,天予不取,必遭其咎。

  传令下去,即刻起进军长安。”

  皇甫惟明对安守忠下令道,他们二人谁也不提白白绕路,浪费大把时间这一茬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6/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