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78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有德语惊四座。

  高仙芝恨不得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吞回肚子里。

  哥啊,爷啊,您去风陵渡做什么呢?

  在场众将都被方有德一句话给说得无话可说了。当然了,这也是方有德的习惯,他的脑回路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自己这边的人不会猜到,敌军那边就更不会猜到了。

  “大帅,我们去风陵渡是做什么呢?”

  高仙芝疑惑问道。

  不得不说,这个地方,是一个战略死角!

  或者说,这里是皇甫惟明交给李归仁,要求李归仁务必要控制的地方。但是李归仁现在已经无力控制。

  风陵渡的对岸,就是……关中通往潼关的必经之路。这个必经之路非常狭窄,又是在潼关以西,很容易被人忽略。

  很多用兵之人,在通过了潼关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万事大吉”的心态,认为敌军再也不能对自己怎么样了,关中简直唾手可得之类的想法。

  方有德没有直接回答高仙芝,而是轻轻摆手说道:“当年曹孟德在风陵渡用兵,大破关西诸侯。今日本帅也想在此用一用兵。”

  听到这话,高仙芝等人才露出深思的神色,确定方有德确实不是要故意作死。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方有德又提了一嘴。

  这下稍微有点脑子的将军,全都心领神会!

  果然,方大帅都安排好了。

  让李光弼守华阴,等于是堵住了老鼠洞的西边。从风陵渡强渡到河对岸,列阵于潼关以西的狭道上(甚至还可以找机会攻克潼关),等于是堵住了老鼠洞的东边。

  皇甫惟明麾下空有一大堆人马,结果被堵在狭长的一段路中间,外无粮草,内有疲兵。进无法瞬间攻克华阴城,退又无法退回潼关甚至洛阳。

  狭窄的道路,也无法展开众多兵马歼灭敌人。

  这仗要怎么打?

  不得不说,方有德这一招渡河绕后背刺,真是玩得妙啊!

  高仙芝等人都是想的在华阴县附近设伏,赢了皇甫惟明就退走了。至于对方卷土重来,那是将来的事情。

  而方有德更毒辣,他是想直接把皇甫惟明和他麾下精锐一网打尽!

  至于说皇甫惟明有没有可能从蒲州逃到河东呢?

  这个可能性不小,但就算他能退出关中,不死也得脱层皮。数万大军要撤退,不是那么好撤的。

  桓温第三次北伐时,就是因为撤退失序,而折损了几万精兵。

  “看起来,诸位应该都明白了吧。”

  方有德手握佩剑剑柄,环顾众人问道。

  “请方大帅下令!”

  蒲州府衙大堂内众将齐声高呼道。

  “好,现在就去扎稻草人,有多少扎多少,本帅跟你们一起扎!

  做好准备后离开蒲州城,越快越好。

  我们的战术就是任他几路来,一路打回去。

  郝廷玉,你走一趟华阴城,告诉李光弼。

  十日,我只要他守十日。自贼军攻城开始,守住十日就行了。之后李光弼就是逃回长安,本帅都给他请功,请首功!

  若是守不到十日就让贼军破城了,让他提头来见!”

  方有德语气森然说道,毫不留情!

  郝廷玉吓得一个激灵,连忙抱拳行礼道:“请方大帅放心,末将一定把话带到!”

  “嗯,你顺便去给李光弼当帮手,如虎添翼。”

  方有德微微点头说道。

  哈?

  听到这话,郝廷玉心中暗暗叫苦。


第537章 以身入局

  华阴城,位于潼关的出口处,按照方有德原本的计划,是打算直接“让给”皇甫惟明的。因为他计算过脚程,如果皇甫惟明分兵,那么潼关这一路会先到,蒲州这一路该后到。

  可是好巧不巧,皇甫惟明走了弯路,在潼关折腾了很久才出来。以至于李归仁部反而是走远路却先抵达。

  此时此刻,李光弼已经带着五千精兵入驻华阴了。

  华阴城依山而建,并不是直接堵住了潼关通往长安的道路,而是位于道路南侧。

  它的南面是秦岭山脉,北面是地势较高的台塬,中间较为低矮,形成了一条谷道。

  也是出长安到洛阳的主要通道。

  类似的地形,在防守时,会对进攻的一方造成一种“能过,又留下极大隐患”的效果。

  把华阴城丢着不管,直接莽去长安是可行的。但背后丢这么大一座城,通道又狭窄,无论怎么看都很不安全。

  抬头仰望,华阴城背后的群山郁郁葱葱。但在皇甫惟明眼中,却如同张牙舞爪的鬼怪一般,只要看着就会觉得不顺眼。

  他本就是关中人,来华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前只是觉得这里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从未有这种束手束脚之感。

  这座城,就像是嵌入脚后跟的一颗钉子,绝对不能当做看不见。

  皇甫惟明决定将其优先处理掉。

  “大帅,不如将此地围困,然后大军直接奔赴长安。”

  安守忠对皇甫惟明抱拳行礼说道。

  “先不急。”

  皇甫惟明摆了摆手,心中还在犹豫,到底是将华阴城丢下不管派人围住呢,还是先攻城再说。

  这种依山而建的城池,借助地势,取石也方便,所以城墙都比较高。

  使用那种不在乎人命的“蚁附攻城”,效率太低,对付这种山城的效果也不可能好。

  “派信使去劝降,只要肯投降,高官厚禄不吝赏赐。”

  皇甫惟明对身边的李史鱼吩咐道。

  看到李史鱼要走,皇甫惟明连忙拉住他说道:“你别去,换个人跑一趟。”

  李史鱼连忙感激涕零道谢,领命而去。

  皇甫惟明一直都对下属和亲信很宽厚,所以他才能在身边聚集起一帮效力的人。

  半个时辰后,送信之人尸首分离,被人扔下华阴城楼!当真是惨到极致!

  该城守将连一句话都没有交代,也没送什么信件之类的。看起来华阴守将压根就不想跟皇甫惟明谈什么。直接关闭了对话渠道。

  那高耸的城墙似乎在嘲讽皇甫惟明说:

  你要战,那便战!不想打就快滚!

  “大帅,华阴守将似乎不愿投降,要与城池共存亡啊。”

  李史鱼小心翼翼的对皇甫惟明说道。

  他不停的观察着自家主帅的表情。有一说一,皇甫大帅此刻面色还算绷得住,只不过跟之前的踌躇满志相比,明显阴沉了不少。

  “大帅,末将以为,华阴城必须要先拔之,否则留在身后,必定后患无穷。”

  见皇甫惟明不说话,安守忠连忙建议道。

  这回皇甫惟明却是对他点点头,明显表示赞同。

  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打华阴城,那是因为不知道华阴守将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所以没必要贸然将对方逼入绝地!

  皇甫惟明起事,打着的是为“新君”李琬扫平不服,匡扶新君入长安登基的口号。

  皇甫惟明可没有自立为帝,在法理上是说得过去的。起码还没到顶风恶臭三百里的地步。

  这一路走来,很多地方上的刺史愿意开城投降,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只要皇甫惟明不**,那么这场战争就是李家的家事,他们这些外人掺和什么呢?

  忠孝节义,不是用在这种地方的。

  所以华阴城的守将,两不相帮,当做无事发生,本应该是极有可能的。或者说只要不是李琩的死忠,都会这么选择。

  如果对方肯装傻,皇甫惟明也不介意让他装,派点人围住就行了。大家打默契仗,一旦河北叛军进入长安,华阴也就没有坚守的意义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不为呢?

  可是现在,华阴城守将如此刚猛,直接杀信使抛尸啊!这就是明摆着要玉石俱焚了。

  留这么大一个隐患在后方,简直就是在作死!不拿下华阴城,皇甫惟明行军都害怕身后被人追击。

  “对了,李归仁怎么说?”

  皇甫惟明面带不满之色询问道,李史鱼将一封信函递给他说道:“李将军已经牵制住蒲州的守军了,其他情况他并未细说。”

  听到这话,皇甫惟明稍稍心安。盘算着攻克长安后,得想办法敲打敲打李归仁。

  这位皇甫大帅想分兵去攻打蒲州,可是明显不顺路,此处北面都是山。只有拔掉华阴城后,前方道路才会豁然开朗,分兵也就不在话下了。

  “传令下去,让士卒们准备攻城,天黑后动手。”

  皇甫惟明对安守忠说道。

  “得令,末将会亲自指挥!”

  安守忠抱拳行礼,领命而去。他知道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

  虽然从表面上看,华阴城内的抵抗意志相当坚决,又是“斩使示威”,又是一言不发表决心。

  但实际上,郝廷玉差点为这事跟李光弼打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8/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