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李光弼表字)啊君实!方大帅说是让我们守十天就行了,你又何苦要斩皇甫惟明派来的使者呢?
你多跟他们周旋一下,消磨一下时间,就说你愿意考虑,只是心中还有顾虑。不就拖过去几天了么?
这么连哄带骗,十天时间不就一下子就到了嘛。杀信使作甚,你糊涂啊!”
华阴城墙的主城楼签押房内,郝廷玉急得跳脚,在房内走来走去如同热锅蚂蚁一般,痛心疾首般的在李光弼耳边,唠唠叨叨个没完。
他跟李光弼关系亲近,说话也不讲那么多忌讳,一般情况下都是有话直说。
就在刚才,李光弼没跟郝廷玉打招呼,直接把皇甫惟明派来的信使给斩了。一直到信使都人头,呈到李光弼他们面前时,郝廷玉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大哥,你能不能先听听皇甫惟明说什么啊!搞不好还能用一用反间计呢?
就这么给宰了,难道不是在作死?
郝廷玉没弄明白李光弼的脑回路,他不是主将,也不能违抗对方的军令。
“若是某不激怒皇甫惟明,则对方必定会围住华阴,直扑长安。我们是安全了,可方大帅的计策要怎么实施呢?
唯有我们表现出浓厚的敌意,让皇甫惟明夜不能寐,这才能让他下令不计代价攻打华阴。
这样也就拖住了贼军。
方大帅的意图,其实就是让我们拖住皇甫惟明,而不是简单守住城池就完事了。”
李光弼一脸肃然的摆了摆手说道。若是看不出方有德想干啥,他也不用混了。只看华阴和潼关之间的地形就知道,方有德打算一战定乾坤。
郝廷玉见他如此坚决,只好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没什么好说的,郝廷玉也知道,李光弼已经理解了方有德的意图:就是在华阴城与潼关之间,这一段狭窄的道路中间,打一场决战!
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那么,华阴这边越是如铜墙铁壁那般无法攻克,皇甫惟明就会越发失去理智。
李光弼如此强硬,甚至是不讲武德的“斩来使”,实则是以身为饵入局。
胜则名扬天下,败就黄泉漫步。
看到郝廷玉的情绪也稳定下来了,李光弼轻叹一声解释道:“新皇毕竟是太子登基,圣人也从天子变成了太上皇。以此为基础,慢慢的收拾山河,未尝不能徐徐图之。若是让皇甫惟明带兵进了长安……唉!”
李光弼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现在的大唐,已经到了天下大乱的边缘,只是吊着一口气而已了。
有这口气在,还能收拾残局。
若是这口气都不在了,啥也别说,天下要进入诸王并起的割据时代了。
那场面简直不忍直视。
正因为是这样,李光弼才决定要赌一局。
“华阴城墙只有三面,一面靠山。
你带队守山上,听我号令增援。哪里守不住了,你便去哪里堵住缺口。
若是敌军想翻山,你正好埋伏一阵,叫他们好看!”
李光弼吩咐郝廷玉道,这一把可谓是图穷匕见,唯有死战而已了。
“明白了,某这便去准备!”
郝廷玉对李光弼抱拳行礼说道,随即走下城楼点兵去了。
李光弼走出签押房来到城墙上,眺望城下,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都是准备攻城的河北叛军士卒。
不过他们使用的攻城器械很简陋,想今夜夺城,唯有爬山,从北面山上突袭这一种办法。
当然了,华阴周边树木极多,要用这些树木打造攻城器械也不是什么难事,估计也要个两三天时间吧。
李光弼掰着指头数日子,心中暗暗埋怨方有德居然命令自己守住华阴十天。
按他的预测,前五天是比较轻松的,后三天就有些危险了,等到最后两天,估计只能听天由命,看攻防双方的发挥了。
到底能不能守住,李光弼心中其实是没底的。
惟愿方有德的兵马能来得快一点吧,这一次,若是增援来得慢了,估计……凶多吉少。
李光弼暗暗祈祷方有德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果然如他所料,到了深夜,城墙外的蚁附攻城开始了!
安守忠从军中选出了一些善于攀爬的士卒,让他们充当送死队。踩着临时赶制的木梯,攀爬城墙。由于木梯高度够不到城墙,所以最后那一丈高,是这些士卒们用铁镐当工具,踩着城墙的石头缝隙往上攀爬。
这种急功近利的办法,简直就给送人头没什么区别。明明攻不上去,偏偏要强上!
而攻打城门的队伍也不顺利,他们顶着箭矢,死了不少人,才投入火油和火把烧门。没想到,城门是被顺利烧掉了,但三个城门的门口,都被成堆的石头给堵住了。
华阴这里最是不缺的就是大石头。李光弼早就考虑到了这一茬,直接用石头把城门堵死!
反正就是一句话:不服就干,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城下安守忠看得心头火起,不过还算是能沉得住气。因为无论是烧城门也好,攻城墙也罢,其实都是虚晃一枪做做样子,吸引敌军注意力。
他真正的杀招,是一支五百人的突击队。这些人会悄悄的爬上山,然后潜伏在山上。待到三日后攻城器械建好,开始正式总攻的时候,让这支突击队从山上强行突入到华阴城内!
到时候四面夹攻,又有攻城器械辅助,何愁华阴城不能攻下?
然而等天亮以后,安守忠却看到几十个伤兵从山上跑下来,几乎是人人挂彩。这些人直言,他们昨夜悄悄上山的时候,被早已埋伏的守军发现。
一通围杀后,只有他们这几十人勉强逃下山,其他人都死于非命。
安守忠心中一紧,明白这次攻城,算是遇上对手了。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老天都要惩罚他们。从这一日开始,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潼关以西的山体被雨水一冲,造成山体滑坡,皇甫惟明麾下数百士卒被埋,军中士气暴跌,谣言四起。
……
轰隆!
闪电划过夜空,照亮了李琩那张苍白的脸。
他站在紫宸殿大殿门口,看着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暴雨,心情也变得阴郁烦躁。
颜真卿穿着蓑衣,打着竹伞,来到紫宸殿。他的面色也不好看,将遮雨的物件递给上前伺候的宦官之后,对李琩叉手行礼道:“陛下,微臣特来禀告前方的战局。”
“情况如何了?”
李琩面色平静问道。
“皇甫惟明带着数万精兵正在猛攻华阴,方大帅的兵马……不知所踪。”
颜真卿长叹一声说道。
为了保密,方有德掩藏了部队行踪。因为事有不密则败,将军队动向告诉李琩,谁知道朝中有没有间谍呢?
皇甫惟明,可是关中世家的重要人物啊,他在长安会没有自己的耳目吗?
不得不说,方有德在打仗这件事情上,非常的谨慎小心。
方有德不说,颜真卿自然也不知道,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方有德一定不会投降皇甫惟明。
“这样啊。”
李琩叹了口气,居然没说什么。
“陛下应该做好离开长安的准备,去凉州,去朔方,都行。”
颜真卿劝说道,不是他不想抵抗,而是真不看好方有德能打赢。皇甫惟明麾下精兵太多了,而且是嗷嗷叫的要进长安,士气高涨!
“爱卿回去歇着吧,朕不会离开长安的,这次朕哪里也不去了。”
李琩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斩钉截铁一般对颜真卿说道。
第538章 长河落日终有时
被李琩拒绝,颜真卿悻悻离去。
他不相信方有德可以力挽狂澜,因为这次皇甫惟明麾下的精兵,跟上次在长安城内,已然吃饱喝足的西军,完全不是一个状态。
李琩不肯离开长安暂避,若是长安真的沦陷,这位新君要如何自处?
这是颜真卿不敢细想的问题。而方有德提出的“一盖堵两口”之策,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颜真卿一方面担忧方有德不能赢,另外一方面又对李琩的顽固忧心忡忡,淋雨后回到家就病倒了。
再说李琩这边,在颜真卿离去后,李琩一个人在紫宸殿大殿内坐了很久,一直看着被狂风吹得哐当哐当响的殿门发呆。
大殿内火把的火光摇曳着,李琩那倒影在墙壁上的影子,也跟着一同摇曳。
“太上皇近来如何?”
李琩睁开眼睛,看向身旁的程元振问道。
“回陛下,太上皇近来吃得好睡得好,养尊处优人都胖了不少呢。”
程元振故作小心的说道,低着头不敢看李琩。
听出对方言语中的挑动之意,李琩没有点破,只是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基哥现在怎么可能还胖了不少呢,这显然是程元振在暗示李琩,要早点把这老不死的给解决了。
要不然,凭借当了几十年天子的余威,基哥依旧可以翻出风浪来。
当然了,程元振觉得,需要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无声无息弄死基哥就行了。
“带路,朕想见一见太上皇。”
李琩站起身,径直朝着紫宸殿正殿大门方向而去。
“陛下,外面雨大,要不等雨停了再去也不迟。”
程元振跟在李琩身后,小声建议道。
李琩回答他的,是转身一个冰冷的眼神。
程元振不敢再劝,连忙前去准备车架。大明宫距离兴庆宫还有段距离,马车上,李琩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脑子里浮现的是当年那一幕又一幕的屈辱。
是时候,算一算帐了。
外面的雨,渐渐小了不少。
李琩忽然睁开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身旁的程元振问道:“倘若皇甫惟明带兵攻入长安,会如何处置太上皇?”
他的语气非常严厉,让程元振感觉被猛兽盯上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