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13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李揆,现在担任御史中丞,当年在长安中过进士,也在礼部做过官。

  能力和人品都靠得住。”

  方重勇解释道。

  李璘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不用说,这肯定又是方重勇的亲信,要不然不可能“超格提拔”。至于能力人品啥的,李璘不想深究了,没意思。

  御史中丞这种言官,在现在的朝廷体系下,用处不大。更多是被方重勇用来安插亲信的。

  可以算是人才储备。

  现在没用,可不代表以后也没用。

  李璘一点办法也没有,根本插不进手。

  因为李璘的亲信,大多都是所谓的“天子近臣”,比如说“左拾遗”这种。类似官职,必须要皇帝是实权皇帝,才有作用。

  如果皇帝只是傀儡,那么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也就是傀儡身边的走狗,毛用都没有!

  李璘权术斗争的本事还是差了点,不明白“体制”本身,就是最大的斗争武器。方重勇就是掌控了“制度变更权”,以确保李璘无法在朝中要害职务中安插他的亲信。

  久而久之,亲信也就离心离德了,谁也不可能长期为爱发电。

  “李爱卿,你有什么事情要奏啊?”

  李璘勉强一笑,很是随意的问道。

  “微臣,恳请陛下,裁撤宦官,裁撤宫女,减少行宫用度!省下来的钱,朝廷可以用来多募兵,作为军费,早些统一天下!

  陛下,朝廷草创,如今强敌环伺,不可麻痹大意啊!”

  李揆跪在地上,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并且长跪不起。

  “微臣恳请陛下,减少行宫用度!”

  府衙大堂内瞬间跪了一地的朝臣!以方重勇为首!

  怎么会这样!

  李璘面色惊恐,双手紧紧抓住所谓“龙椅”的扶手。

  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高尚,额头上也渗出细密的汗珠。

  方清这一手,太狠了!

  高尚在心中暗自叹息,却又一点招数都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这间作为临时皇宫大殿的府衙大堂内,除了李璘本人外,其他人都是真心这么想的!

  即便假设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方重勇的亲信,也是一样的,不会有多大差别。

  道理很简单。

  李璘这个皇帝花的钱少了,那么他们这些官员,手里的预算就多了。

  政权草创,官员俸禄什么的,其实倒也不是众人最在乎的事情。因为哪怕你捞得再多,草台班子倒了,捞多少都是给后来人当仓库了。

  这些官员们已经开始执行朝廷中枢的各项职能,手底下有办不完的事情,办什么都需要用钱。

  李璘把钱花了,他们就没有钱办事了。没钱办事就没有政绩,就不可能升官。

  所以说,还真不是方重勇强行按着这些人的脑袋,让他们听从他这个右相兼大帅的命令,而是这些人原本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朕,朕没有花多少钱啊。朕的宦官不过百人,宫女不过百人,妃嫔数十,哪里多了?”

  李璘有些不甘心的反问道。

  方重勇站起身,他双目直视李璘,毫不客气的说道:“陛下,不如将这些宦官与宫女解放,让他们自谋生路,反正民间也是缺乏劳力。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能为国家做点事情。让他们自食其力,又能节省国家的财富,何乐不为呢?”

  他理直气壮,没有任何让步的迹象。

  基哥当年的宦官与宫女有多少人呢?

  多不胜数,宦官且不去说,光宫女的话,起码一万人是有的,按最少的时候来算。

  现在李璘身边一百多宫女,算多吗?

  根本不多好吧。

  不仅不多,甚至还挺寒碜的!

  想到这里,李璘就是不服啊!恨不得拍案而起!

  凭什么方清锦衣玉食,呃……李璘忽然想起,方大帅似乎作风挺朴素的,仆从很少。

  嗯,那就换个人比对的吧。

  结果他思来想去,发现如今这帮文臣武将,都是大业初创,没有谁家里有豪宅的,更别提仆从成堆了。

  道理还是那句话,不是他们没苦硬吃,而是压根就用不上!

  割据政权,强敌环伺,谁也不敢保证能稳得住地盘。一旦败了,什么都是别人的。与其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把心思放在事业上,争取“游戏通关”

  李璘这才回过神来,为什么方重勇能够一呼百应,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了。

  实在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啥事也不做,还有大量仆从与妃嫔服侍,让其他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李璘节俭与否,要看跟谁比。若是跟基哥比,说李璘是个叫花子也不为过。但跟方重勇这类人比起来,李璘的排场和用度,那是真不小。

  “陛下,众怒难犯啊。”

  高尚凑到李璘耳边小声说道。

  他都有点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璘跟当年的基哥,所面临的状况还是不一样的。

  基哥有“小金库”,也就是太府寺,不缺钱用,而且他也很会捞钱。

  但是李璘啥也没有啊,一切用度都是靠汴州府衙拨款。李璘自己又没什么捞钱的手段。

  就算有,某些人也不会惯着他。

  仰仗于人,自然是没办法嘴硬。

  方重勇说给停了拨款,那就可以直接停。现在开朝会,不过是在造势罢了。

  将来外人议论起来,那就是众望所归,而不是方重勇在虐待天子。

  高尚连忙给李璘使了个眼色。

  “朕,朕也觉得,可以适当缩小一下,宦官和宫女的规模。”

  李璘有些纠结的说道,不甘心又没办法。

  “如此甚好,户部会尽快定一个章程出来给陛下过目。”

  方重勇面色淡然说道,压根就不想跟李璘去争论,到底要裁多少人,减少多少供奉。

  今日朝会,不过是敲打李璘罢了。特别是经过昨夜那件事,方重勇发现李璘的小动作还真是不少。

  “嗯,那就这样吧。”

  李璘微微点头道,无奈妥协了。不妥协不行,眼前这一幕,没有任何一个人帮自己说话。

  “陛下,微臣也有本奏。”

  严庄慢慢出列,将奏折递给高尚。

  “即将举办的科举,吏部暂定录取进士两百人,明年即授予官职。

  进士中再选二十人,优先安排,在今年年末赴任,一律担任地方官。

  然后明年上元节后,从地方官中挑选官员,入中枢补缺。

  具体方略,都写在奏折里了。”

  说完,他慢慢退回原位。

  严庄压根就不问李璘要不要开科举,而是说录取多少人,这些人怎么安置。看似是尽职尽责,实则是在疯狂打脸。

  你说啊,你倒是说啊,说你不同意开科举!

  看这大堂之上,会不会有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你!

  严庄在心中疯狂叫嚣,脸上则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李璘无助的看向高尚,只见对方无奈的摇头,拼命暗示他不要冲动。

  “朕准了。”

  李璘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感觉全身的气力都被抽干了。

  接下来又是一些在他看来很无聊议题。

  比如说像什么“识五百字法”,即:开办一些最低级别的“公学”,请本地文化人来教书,作为每年服的徭役。无论有无田产的农夫,甚至是贩夫走卒,都可以象征性的缴纳一点财帛,来这里报名学识字。

  只要学够了五百字,会读会认(不要求会写),便可以发证书。未来只有持证之人,才能参加某些特殊的,比较轻松的徭役。

  比如说在官府里面当临时征召的小吏,看守城门,去本地县尉手下临时当差等等。

  简单说,就是争取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识字。不用很多,五百字就够了,类似于“速成班”。以后谁还要再多学,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决。

  李璘认为这种法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完全不觉得那些泥腿子们有什么识字的必要,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再比如说方重勇提出建立“太医局”和“军医局”,一个专门培养官府的医官,一个专门培养军医官。

  太医局下面设有安济坊,主要是为了迅速应对瘟疫而设,平日里则是作为一个临时看小病的场所,有实习的医官为贫苦百姓免费问诊看病,并且以成本价售卖一些常见的药材。

  军医局下面则设有居养院,平日里会给军中无依无靠的遗孤居住。若是有流民来本地,则由居养院负责临时接待安置,免得造成本地社会动荡。

  官府会给居养院划拨一部分公田,作为运营的根基,起到一定社会保障的作用。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保有了公田。

  对于这个法案,李璘完全无感,只是觉得方重勇对那些泥腿子们实在太好,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浪费钱而已。

  有这点钱,还不如多募些兵马呢。

  不过既然跟自己关系不大,李璘也懒得在这种小事上花费精力,基本上是方重勇和他手下那帮人说什么,自己就点点头。

  一场李璘认为很无聊的朝会,就这么结束。到后面群臣说了些什么,他都完全没在听。这次废后的图谋失败,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有些不想再折腾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3/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