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2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考生认考官为师长,这是一种陋习。

  别说你不可以这么做,就算是本官,也是不行的。

  你没有这个念头就好,本官是对事,又不对人。没做过的事情,何必担忧呢?

  你啊,还是太拘谨了。”

  方重勇拍了拍严庄的肩膀,很是随意的说道。

  他们身后那些批改试卷的考官,连头都不敢回,心里恨不得自己不在此地才好。

  ……

  襄阳在南宋的时候,极大扩建了城池,让汉江南岸的襄阳,与汉江北岸的樊城,连成了一体。

  其势颇为雄壮,南宋硬是在这里抗住了蒙元数十年,堪称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不过唐代的襄阳,战略地位远不及南宋那般重要,对于城池的改建,也一直停在纸面上。

  直到颖王李璬入主襄阳后,才开始加强荆襄防务。只不过他向来低调,又是缺兵少将,所以进度一直非常缓慢。

  说白了,颖王落户荆襄,实属逼不得已。他无时无刻想着回长安,多少次从梦中惊醒,都会沉浸在身处长安的回味之中。

  汉江上的日落,是极美丽的。

  日头半截在江面里,将江水染红,当真是应了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而此刻正是黄昏,襄阳城楼上,李泌正在跟颜真卿一同欣赏日落。

  “陛下授予你官职,你为何辞官不受?”

  颜真卿眺望着江对岸的樊城,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

  “襄阳有文人,不去找你颜清臣,却千里迢迢的去汴州科举。

  颜相公能告诉贫道,他是怎么想的么?

  还是说,颜相公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李泌面带微笑询问道。

  颜真卿面露尴尬之色,他扶持颖王李璬登基,随后事务繁多,整天忙得头晕转向。

  他哪里知道襄阳城内某个文人去汴州考科举的事情啊!

  “此人是谁?”

  颜真卿疑惑问道。

  “萧颖士。”

  李泌从嘴里吐出三个字来。

  颜真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中已经明白李泌到底想说什么了。

  萧颖士是大唐当之无愧的“名士”,开元二十三年就进士及第了。当年因为写文章嘲讽李林甫而被排挤出长安,萧颖士就一直在襄阳隐居。

  只不过,颖王李璬登基以后,颜真卿登门拜访萧颖士邀请对方做官,虽然跟那一位见了面,但却遭遇对方严词拒绝!

  换言之,萧颖士只认基哥的传承是谁!

  基哥传给了李琩,李琩意外死于乱军之中,没有后代,那么传承的“正朔”也就断了。

  李璬虽然是皇子,但基哥有那么多皇子,李璬算哪根葱?凭什么说他是正统?

  萧颖士的脾气就是这么臭!当年就是这脾气!

  颜真卿便断了招揽的心思。

  可是谁料到,萧颖士居然跑汴州去考科举了!

  只怕考试是假,游戏人生才是真。

  萧颖士就是去“砸场子”的。

  老子满肚子墨水去考,你录用了,我不服你,还要喷你一脸。

  你不录用,那就是假科举!老子要闹得满城风雨,到处说你是欺世盗名。

  “方清可有苦头要吃了。”

  颜真卿微笑说道。

  “不知道颜相公有没有见过这份告示。”

  李泌从怀里摸出一张大纸来,递给颜真卿。上面写的,正是关于这次科举,方重勇命人到处贴出来的细则。

  “这……”

  颜真卿看了关于科举的规则后,面色骇然。

  不许行卷,要糊名,抓到作弊的直接坐牢……等等。

  “方清这是在闹着玩,还是真打算这样实行?”

  颜真卿一脸惊讶问道,他完全想不明白方重勇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给“自己人”开后门,形成一股新势力,这才是方重勇应该办的事情。利用科举来聚拢人才,收买人心!

  “这个问题,颜相公还是问一问萧颖士比较好。”

  李泌轻轻摆手,不再理会陷入沉思的颜真卿,自顾自的下了城楼。


罪己诏

  昨天群被举报了,封禁了一天。

  鉴于群里有坏人,我把群清理了一下,但是好像点错了,把不在线的群友都踢出去了。

  我有罪呀,你们快加回来。

  625933662


第627章 风渐起

  腰缠三万贯,骑鹤下扬州。

  自古扬州就是好地方,乃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处。

  岑参没有三万贯,也没有鹤,更没有六亲不认的步伐。但当他来到扬州“唐子城”时,却受到了包括盛王李琦在内一众人等的热情接待。

  王府大殿一场互相吹捧的接风盛宴过后,岑参被李琦引到了王府的书房。

  与之陪同的,还有王府长史高适,以及原寿州兵马使,现担任扬州兵马使的来瑱。

  之前的酒宴,高适故意把话题往诗歌方向引。岑参本身就是大诗人,再加上旁人的吹捧,所以席间气氛非常热络,算得上是宾主尽欢。

  只不过,岑参来扬州,并不是来喝酒吃肉的。

  他怀里揣着的,是“天子”李璘的圣旨!

  “不知道岑兄来扬州,是来游玩呢,还是来公干呢?”

  四人落座之后,高适率先开口询问道。他俨然是得到了盛王李琦的全权委托,负责应对岑参。

  上次处理淮南的事情时,高适长袖善舞,顺利“说服”何昌期大军退出钟离,顺利与李光弼达成和平交接寿春的任务,几乎达成了所有事先设定好的目标。

  没有出现类似对方不守约定,言而无信翻脸这样的破事。

  所以高适回扬州后,李琦便对他委以重任,凡有大事,必先过问于他。高适也能将这些事情妥善处理。

  “扬州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来此游玩自然是不错。

  但岑某此番,是带着天子的圣旨而来的。”

  岑参对李琦叉手行礼说道,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份赭黄色的绢帛,将其递给高适。

  后者打开后,一目十行的看完,顿时心中一紧。

  这是一份十分套路化的圣旨,大概意思,就是封李琦为淮南节度使,对他麾下的重臣,如在座的高适、来瑱等人,都有具体的官职安排。

  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李琦本身就是基哥亲封的淮南节度使!

  但高适从前可是在幽州幕府里混过的,又多次回长安任职,又单独外放,可谓是经验极其丰富!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只是给外人看的东西。

  因为李璘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啊!

  这位就好像是玉玺一样,需要的时候就拿来盖个章!可是盖章的纸上写着什么,却完全不是玉玺能够决定的。

  “岑兄,你这样就有些不厚道了。高某料定方大帅必有嘱托,何不将亲笔信给盛王阅览一番?”

  高适故作不悦的反问道。

  他并没有说圣旨的事情,也没啥好说的。

  岑参微微一笑,一言不发,从袖口里摸出一个带火漆的信封,将其递给高适。

  在座三人这才松了口气。

  李璘这碧莲,谁在乎他说什么啊,一个傀儡而已!

  只有傀儡背后的人怎么说,保证和承诺了什么,才是李琦与高适等人想知道的。

  “方大帅对盛王殿下保全淮南的功绩非常感激,他对在座诸位,都是没有恶意的。”

  岑参面色淡然说道。

  他这个话似乎有些深意。现在方重勇是没有恶意,那以后有恶意会怎样?

  这种事情可不敢往深处去想了。

  高适拆开信,一字一句看了起来,看得很慢。

  方重勇在信中说:

  如今天下分裂,李氏宗室的正常传承,已经断了。真要说起来,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百姓还是要生活,特别是淮南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安定,让他们生灵涂炭,何等的残忍。

  盛王你现在的处境也很微妙,如果幕府官僚和淮南各州刺史问你,现在你是奉谁为朝廷正统,你要怎么回答呢?

  关中李宝臣之流,是从皇甫惟明手里继承的权力,你不会奉他为正统吧?

  所以现在方某人也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奉李璘为正统,而我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则可以在此保证淮南不会面临兵祸。你还是继续当你的淮南节度使,只要对外发檄文,讨伐李宝臣之流就行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