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63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士兵必须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才能来武备库领取甲胄。

  而平时,只允许携带横刀与短弓。

  渐渐的,变得有点像是“国家”的样子了。

  普通士兵在执勤的时候,除了军服外,只允许在里面套一件既可以御寒,又有一定防御力的皮背心,配一件丝绸里衬防箭矢入肉。

  非出征状态,将校可以穿盔甲,但士兵执行任务最多只能穿纸甲。汴州这边从一开始,就将新生产的甲胄入库编号,并不分发下去。

  使得这些“战略武备”与士兵分开,大大降低了兵变的成功率。

  不披甲,就算有几千人哗变,也很容易被披甲的精兵所镇压。

  而归士兵日常穿戴的东西,其一是绑腿绑胳膊的专用布料,对箭矢有一定的防护,方便取箭头。除了可以御寒外,也可以防止日常被树木石头划伤,产生非战斗减员。

  其二是头上戴的“笠子”,取代了头盔。它几乎没有什么防御箭矢的能力,但是方便挡风遮阳遮雨,实用性很强。

  笠子顶上可以安插不同颜色的缨子,便于敌我识别。笠子下面冬天的时候可以套一层布甚至是皮毛,用于保暖。

  此物一经推行,便深得底层军士喜爱。头盔这玩意除非必要,否则不但没用,反而戴着非常极不舒服。

  李筌主持枢密院,这两年在军队正规化,后勤规范化和多样化方面下了很多苦功夫。

  这天一大早,方重勇就来到开封城内的“武备库”,突击检查库存情况。

  方重勇漫步在过道狭窄,货架又高大宽敞的武备库里,观摩着李筌整军的成果,不由得感慨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有点意思啊。”

  他忍不住一阵啧啧感慨。

  “官家请看,如今的甲胄,已经不同于大唐的传统制式。

  过去,都是一甲一套,基本上不会分开。

  改制后,一套甲除开头盔外,分为头盔、胸甲、抱肚、披膊、吊腿等主要部件。

  还有护腕、护膝、护颈等皮革制成的小件可以配。

  像是胸甲与抱肚什么的,还可以分成两半。前身跟背后,用的材料也不一样,防护不一样。

  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搭配。

  制作甲胄的时候,也是按官家所说的流水式制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现在武备库内,铁甲、皮甲、纸甲加在一起,不少于五万套。”

  李筌自豪的说道。

  为了提高军队的披甲率,为了应对战争之中的损耗。

  方重勇和手下幕僚,当初就从人工数量、原材料供应、采购费等方面分析了制作甲胄的瓶颈所在,并制定了盔甲的种类和占比。

  铁片产量有限怎么办呢?用皮甲。

  皮革产量有限怎么办呢?用纸甲。

  汴州境内很多造纸的作坊,纸张供应不成问题。

  将甲胄打散成零件,批量制作。将来数量如果不够了,能护住前胸就不管后背呀!什么东西缺那就赶紧补,着急打仗了,有什么用什么。

  汴州府衙上上下下都是想着一统天下,在方重勇的居中调配下,政务运转效率很高。这两年军备的补充,成果可谓是有目共睹。

  “看着这些甲胄,某晚上睡觉都睡得更安稳些了。”

  方重勇哈哈大笑道。

  当初选择在汴州落户的优势,正在一点点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夺取了淮南以后,富庶的扬州,一直在往汴州这边输送物料与手工业品。

  还有大量的商税。

  淮南地区的经济也在迅速恢复。

  方重勇查验了库房,发现并没有什么猫腻,他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武备库。

  他去看只是看个大概印象,卢迈会带着专人去查账的。在武备这方面,谁敢耍花样,必死无疑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正当方重勇要离开的时候,张光晟领着一个穿皮甲的将领走上前来禀告道:“官家,车光倩副将刘文喜,特来汴州向朝廷报功。”

  刘文喜单膝跪下,将手中的木盒子托举到头顶。

  “首级?”

  方重勇一看这木盒方方正正的尺寸,就知道刚好装一个人头。

  果不其然,刘文喜大声禀告道:“官家,去年时车将军带兵与贼军激战于台州,贼首袁晁逃逸。我军继续追击,袁晁带兵四散奔逃。我们追了四个州,才将此獠斩杀,平息了袁晁之乱。”

  终于结束了!

  袁晁之乱的后续一点也不激烈,每次交战,都没有超过一万人。这倒不是袁晁不想集中优势兵力,而是他根本没法集中,地形也不允许。

  袁晁先是在台州以北与官军作战,惨败。那一战叛军被斩杀两万人,尸体把宁海那边的一条小河都给堵住了。

  袁晁逃回台州治所临海负隅顽抗,一败再败,城破后死伤无数。

  接着他又带着麾下精兵转战温州、扩州、衢州、睦州,边打仗边扩军。最后于睦州治所以南的三河戍,被车光倩所率一万精兵团团围困。

  最后那些所谓的“义军”也全部战死,袁晁在戍堡城头自尽。

  这场兵祸的后续,战场上交战规模不大,但对于当地脆弱的经济,却造成了极大破坏。南面的百姓很多人都纷纷当流民逃亡北面的杭州。

  一时间,当地很多地方山林里的老虎、豹子和狼,都下山到村镇里面觅食,时常有不能走的老弱被吃,可谓是惨到极点。

  兵祸之害,不在于战场上杀死了多少人,而是军队交战的地方,社会秩序与生产秩序都被破坏。不离开的人,哪怕饿也饿死了。

  方重勇盯着刘文喜送来的人头,内心没有任何喜悦。

  这是一场典型的“双输好过单赢”的博弈。当地的土豪劣绅固然是倒了大霉,可那些所谓的“义军”,最后也没办人事。

  官军也好,义军也罢,他们只管打仗就行,可本地百姓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义军是不是真的“义”,众说纷纭。而官家是不是真的“为民做主”,却也值得商榷。

  打到最后,四五个州被打成了一片焦土,血流成河。

  这真的值得吗?

  想到这里,方重勇就觉得内心有点沉重。毕竟,他是必须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任何一个希望改朝换代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本帅马上修书一封给车光倩,你带回去。

  如无意外,你们应该会被调度到淮南。镇守杭州,安抚地方的另有其人。

  这几年的战功与赏赐,你一并交给枢密院。到时候自有安排,一文钱,一块布都不会少。”

  方重勇安慰刘文喜道,当场保证。

  后者并不明白方重勇的安排有什么深意,但是能从浙西调度到淮南,那实在是太好了。

  在没有成为黄泛区以前,淮南之地,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扬州府更是被称为“扬一益二”。

  去这种好地方,刘文喜此刻的心情就跟他的名字一样。

  闻之则喜!

  “谢大帅恩典!”

  刘文喜领命而去,回驿站等消息了。事实上,方重勇安排车光倩担任淮南节度使,早在两年前就该落实。只不过袁晁这厮跑了,事情没做完便不得升迁。

  他不升迁,他麾下的丘八,赏赐也无法落实到位,只是先给了一部分。

  知道这件事情后,车光倩麾下丘八,恨不得把袁晁这龟孙的画像挂在稻草人上面,练刀法的时候劈砍用。

  你都起事失败了,早点来官府自首不好么。像个老鼠一样到处跑,让大家都落不到好!

  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军中很多丘八都恨透了袁晁。

  在袁晁自杀后,那些丘八们也不肯罢休,想把袁晁的尸体剁成肉泥喂狗泄愤,被车光倩阻止了。

  一想到赏赐终于到手,刘文喜心中就美滋滋的。

  等刘文喜走后,李筌这才上前对方重勇抱怨道:“袁晁这厮可恨得很,浙东与江西等地很多都十室九空,便是拜他所赐。若不是这厮在拖我们的后腿,说不得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攻打襄阳了。”

  “世间的对错,哪有那么容易分辨呢?

  袁晁死了,他就败了,仅此而已。”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没有接茬。

  无论袁晁起兵的原因是什么,他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最坏的那种。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做错了的。

  很多时候,好心都不见得能办好事,更别说一肚子坏水的人了。

  而李筌不过是站在统治阶层的立场,维护统治者的“大局”而已。当然了,如果袁晁横扫江东,再造了一个新的“东吴”,李筌等人会怎么评价他,就很难说了。

  反正,死人是没有资格讲话的,只有活着的人,才配大言不惭的谈正义与公理。

  想到这里,方重勇忍不住后背发凉。


第653章 白拿的钱财

  洛阳城的明堂内,身材高大的安守忠,披着皮甲,在里面来回踱步。

  他已经嗅到一些不妙的苗头,因此日常随身起码有数十人护卫。并且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腰挎佩刀,甲不离身。防的就是关中那边暗地里派遣刺客。

  “安大帅,长安那边派遣使者过来了,是个宦官,真的不见么?”

  副将李庭望走进明堂,对安守忠抱拳询问道。

  “不见不见,关中那帮人抬起屁股,本帅就知道要拉什么屎!”

  安守忠不耐烦的呵斥道。

  关中那边今日派了个宦官过来,说是要传旨。安守忠找了个借口,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伺候,请那位宦官在洛阳城外驿馆暂住。

  其实他只是表达自己的不满,倒不是真的不见。

  目前的情况,是长安那边想用“合理合法”的名义,将安守忠调离洛阳,使得他的部曲兵将,跟他本人分离开来。

  但类似的做法,过往实在是有太多的案例了,别说是安守忠,就连三岁小孩都唬不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3/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