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77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说白了,不就是带兵出征的事情嘛。他们这些武将,都惦记着战功呢,没有战功,地位和前途从哪里来?

  “你威名太盛,本帅不能轻易动用。”

  方重勇摆摆手,显然是不肯给承诺。

  一行人回到开封府衙,正好元载来府衙复命,方重勇便邀请他来书房商议田乾真的事情。然而,正当他听元载说起田乾真对于怀州之战的看法时,有个突发的意外情况,打乱了方重勇的全盘计划。

  ……

  天井关,太行八陉之一太行陉的制高点,太行山南麓最险要的关隘。

  按理说,李怀光和控鹤军,是不该放弃这里的。守住这里,就可以保证泽州城的安全。

  但或许是李怀光被吓坏了,又可能是控鹤军内部士气崩坏,总之当李庭望带兵抵达这里的时候,发现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并且关隘里面还有些存粮,看上去守军走得很匆忙,完全就是一走了之的样子。

  “再怎么粗心大意,也该留个几百人做做样子吧。”

  来到天井关的城楼上,李庭望有些迷惑不解的看着山下自言自语道。

  那里白皑皑一片,非常荒凉,显然不可能有人埋伏在此地。天井关与其说是个“关”,倒不如说是个宽度极为狭窄的“小镇”,镇子中间只有一条路,两旁都是屋舍。南北两头是关城,东西两边是山脉。

  城防不值一提,但地形的优势无可匹敌。攻守双方,在这里都无法展开兵力。

  观察了一番,李庭望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南北朝末年的时候,传言高欢在此地遇险过,被叛军包围。此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地形对于泽州与怀州两个方向而来的军队,是一视同仁的。

  并不是一处“单向”的关隘,这和潼关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潼关对于关东的防守强度,远远超过了关中方向。换言之,关东势力守住潼关,并不能确保关中的军队无法攻破此处,但反方向却可以。

  天井关则是两头攻打都无甚区别。

  李庭望看了半天,也没察觉出来破绽在哪里,他只得下令麾下兵马一千人驻扎在关城,在山下扎营五千人,剩下的回到怀州城驻扎。

  李庭望也不想搞个“一字长蛇阵”,可是天井关就这么大,粮食运到山上需要费很大劲,又只有一口井可以打水,这也是天井关名字的由来。

  这里无法屯扎太多兵马。

  山下的情况也是类似,只有沁水与丹水汇聚的怀州城,有大规模屯兵的空间,支撑得起长时间后勤。

  李庭望留下副将守山脚下,自己则是回到怀州城,然后派人回去给安守忠报信,说怀州这边一切正常。他打算派人去泽州侦查一下,试探李怀光的虚实再说。

  正当李庭望屯扎怀州,等待安守忠消息的时候,汴州这边,方重勇正面色肃然,与自己的幕僚们,在枢密院商议大事。

  “大聪明,情况属实么?你确认过了么?是你父亲大钦茂的笔迹么?是他的随从送来的么?”

  方重勇看着大聪明询问道。

  刚刚登州那边来的,有大钦茂的随从带来了一封信。大钦茂在信上说:渤海国国主大门艺,已经骤然离世,只是秘不发丧。

  大钦茂是因为在渤海国皇宫中有内应,才千辛万苦的将消息带了出来。一接到消息,大钦茂就派人马不停蹄将信送到汴州了。

  那是真的马不停蹄,而不是一种形容。冬天运河结冰无法行船,这位随从为了赶路,活生生跑死了两匹马,裤腿内侧都磨破了,才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汴州。

  其中辛苦,当真是一言难尽。

  “回官家,确实是父亲的笔迹,也是父亲的亲随。”

  大聪明老老实实的答道。

  在信中,大钦茂恳求方重勇发兵渤海国,扶持他回国荣登大宝!

  大唐干预渤海国内政是有传统的,当初大门艺可以继位,就是方重勇的便宜老爹方有德奔袭上京龙泉府。如今,方重勇若是扶持大钦茂继位,好像也说得过去,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子承父业”了。

  这两年来,大钦茂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帮汴州这边低价搞了不少渤海国的良马,用以装备银枪孝节军。投桃要报李,人家殷勤伺候了几年,不就是等的今日么?

  只是时间稍微有点不凑巧。

  “那看来不是有诈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心中已经信了九成。

  “诸位,你们以为如何?”

  他环顾众人询问道。

  很多事情,就是因为不好处理,所以才要将幕僚聚集起来商议。

  一来是集思广益,二来是找人分担责任。

  “大帅,去渤海国扶持大钦茂登基,必须得要精兵。事成之后,大钦茂可派兵从北面而来,与我们夹击幽州、平卢等地。

  所以说,此事是一定要去办的。

  只是,如今河北局势诡谲,已经开启战端。汴州若是兵力空虚,只怕是不好应对接下来的变化。

  下官以为还是不要轻动为好。

  先把大钦茂晾在一旁,也不是坏事。”

  严庄轻咳一声说道。

  说句难听的,渤海国那边利益再大,也不过是“意外之喜”和锦上添花,算不得什么核心利益。然而汴州一旦空虚,容易被周边敌人趁虚而入。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难讲了,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和自己的安危比起来,大钦茂就屁也不是了。

  刘晏、李筌、张通儒,甚至包括元载,都是微微点头,无人站出来给大钦茂帮腔。

  大聪明在一旁感觉自己的立场十分尴尬,开口不是,不开口也不是,一时间竟然想偷偷溜出去。

  “唉,失信于人,将来如何再取信于人?不出兵只怕是不行的。

  若是大钦茂不能当国主,渤海国那边的良马必然会断了,对军备影响太大。”

  方重勇叹了口气,显然是觉得严庄的建议有点轻率。

  别的不说,大钦茂的女儿他都玩了两年,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这孩子的外公要回国当皇帝,不支持不太好吧?

  于情于理,都不太好拒绝。多多少少要表示一下,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不小的战略利益,对于将来稳定幽州边陲很有帮助。

  “大帅,渤海国是番邦,我大唐是正朔,我们高兴便支持,不方便那就不支持,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李筌理直气壮的说道,显然是感觉方重勇太过于“善良”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番邦之人都与禽兽无异,给他们一点面子就已经是很够意思了,需要跟这些人讲什么“礼尚往来”么?

  没必要的。

  “大帅,确实如此,不过话可以说得好听一点,没必要那么生硬。”

  严庄也附和道。

  在对待番邦的问题上,这些谋士们都是有共识的。

  “行了,你们都回去想一想吧,这件事也不急于此时就定下来。”

  方重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严庄他们这些人,都是带有浓厚的民族歧视,他们往往处理不好类似的事情。

  大聪明感激的看了方重勇一眼,跟在对方身后回了开封府衙。

  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元载求见,说是有“妙计”可以用。

  方重勇连忙将其引到书房,有些急切的询问道:“你有何良策?”

  “官家,严相公此言大谬。

  朝廷能在汴州立足,深得人心,科举公正便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官家若是失信于人,还是曾经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只怕将来再取信于人就很难了。”

  元载不动声色说道。他开会的时候不说,转头就把严庄卖了。

  “正是如此,所以你到底想说什么?”

  方重勇皱眉问道,明显有些不耐烦。

  “官家,下官有一石二鸟之计。隔墙有耳,还是写在纸上为好。”

  元载凑过来,弯着腰低声说道。


第663章 失去的一定要拿回来

  方重勇不喜欢元载这个人,感觉对方心术不正,又爱投机。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元载很聪明,鬼点子很多,也很有能力。

  既然是人才嘛,用还是要用的,就看是怎么用。不能为我所用,那必然会为敌所用。

  方重勇还是很有心胸气度的,不至于说看不惯谁就直接把这个人噶了。

  此时此刻,他面色平静看着元载将自己的奇谋妙计写在纸上。

  写完以后,等墨迹干了,方重勇将那一叠纸拿在手里,一页一页的阅览。他一直很淡定,从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来。

  只不过这个“奇谋”,似乎并不寻常。

  “有点意思,说说你怎么想的。”

  方重勇将手中的纸张放在桌案上,看着元载询问道。他就这样往软垫上一坐,虽是盘腿,却显得不怒自威。

  “官家,恕下官直言。冬天虽然是出兵的最佳时节,但现在打算出兵的各家,其实都还不太着急吧?”

  元载收敛笑容,正色说道。

  方重勇点点头,没有否认这一点。事实上,这便是目前交战的“潜规则”,大家心里明白,却不会说破。

  “冬天出兵最佳,不止是黄河封冻,更是和春耕有莫大的关系。”

  元载补充了一句。

  方重勇鼓励他道:“你说得不错,继续说,本帅对你的主意很感兴趣。”

  听到这话元载心中狂喜,但他还是压住兴奋,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

  “安守忠在活蹦乱跳,关中那边迟早得收拾,不然人心要散。他们不可能拖到明年。史思明要防着史朝义从北面偷袭,派到铭州的军队也不能在那里待一年。其他几家也是一样的道理。

  换言之,此前控鹤军家底最薄,最沉不住气自不必提。其他几家,最多挨不过春耕,就要动手。”

  元载剥茧抽丝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结论:现在的局面不是以后的局面,现在稳也不代表以后稳。除了汴州这边外,其他几家没有谁可以等的,也等不起,到时候着急出手是必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7/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