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他们已经不敢在自已之上独断专权!
渑池一战,自已这个少帝的位置约发稳固,在所有人心中的威势,也越来越不可拂逆了!
心中快意无比,刘辩面上也有了几分春风得意。
他展开竹简,缓缓地看了起来,这上边首先写的,居然是册封帝后帝妃的事情……
无趣!
大丈夫岂能因为儿女私情而动心?
刘辩的目光瞬间看向册封诸将那边。
一边上的王允不动声色的看在眼中,见得皇帝这个动作以后,微不可查的点了一下头,这才是真正的君王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果皇帝现在依旧只是观心谁成为自已的帝后,谁成为自已的妃子这样的问题,那只会让他觉得皇帝尚未长大成熟。
渑池一战,张飞当属头功,这是毋庸置疑的。
初次一战,就斩董卓大将牛辅,威震天下。
王越在敌军阵列之前,生擒董卓军中战将华雄,挫败李儒想射杀刘辩的阴谋,随后更是诈降火烧之计的主要执行者。
更是斩杀董卓之弟董旻,令董卓军彻底溃败。
关羽则勇战吕布,更是气杀吕布的主力,如果没有他气的吕布吐血,无力征战,恐怕渑池之战,也不会这么轻松就成功。
颜良、文丑二将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董卓南北大营,令董卓大军后路彻底阶段,照样功不可没……
第一行,册封张飞为震军侯,食五百户。这重点在于封侯,而不在于后边的五百户。
毕竟,如果一下子给出太高的封赏,那接下来在立功以后,又该如何封赏?
册封关羽为定军侯,王越为破军侯。
刘辩沉吟了片刻,因为洛阳那边的决议,只是给这三人封侯,其余的颜良、文丑、刘备之流,却只是罗列出大批的封赏。
比如刘备现在是卫将军,再给他加封一个京兆尹的官职,令其显贵。
颜良现在是中军校尉,便直接册封为荡寇将军,已经跳出了西园军王越统帅的范围,单独为一军将领。
文丑则和颜良一样,被册封为龙骧将军,也是单独成军。
便是在此一战之中,表现不是非常突出的张辽,也被册封为西园军副帅,他现在的官职是北军中候,这一下子就飞到了西园军副帅的位置上……
看完以后,刘辩倒是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看张飞这厮,朝廷那边应该也知道张飞阵前抗命,追杀李儒李傕二贼,导致损兵折将,尤其是降将华雄到现在还因为爆炸躺在床上哼唧呢。
洛阳那边早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可为什么还是坚持册封张飞为震军侯,且给了食五百的封邑?
“难不成……”
第103章 有限的皇帝威严
刘辩转头看向一边上满脸笑哈哈的张飞,暗自颔首,这必定是朝堂之上的人,特意看重张飞阵斩牛辅,威慑千军的勇猛,想要树立起来大汉天军的无敌姿态,所以才会特意褒奖张飞。
毕竟,在此前的战斗中,汉军对于平乱的作战,几乎都很少出现过张飞这般凶猛的狂暴姿态,直接将敌军主将阵斩。
至于同样册封为侯爵的关羽和王越二将,虽然同样战功卓著,可是却并没有如同张飞那样,首战阵斩敌军大将牛辅,威震天下。
至于在渑池之战末端,张飞在连续两次在李儒手底下吃亏的事情,朝堂那边似乎已经选择性无视了。
拿着到底是会是谁的注意?
感受到皇帝略带询问的目光,司徒王允急忙拱手道:“官职册封,太后主要还是看太尉卢植的意思。”
嬴胡亥再一看这上边,关羽为定军侯,张飞为震军侯食五百户,地位远超刘备的卫将军,兼领京兆尹。
这一下子就明白是为什么了。
此前,卢植就已经很直白的和自已说过,刘备此人志向远大,且又是汉室宗亲。
眼下天下都已经有一个汉室宗亲刘焉,割据巴蜀之地,为一方诸侯,虽然未曾称孤道寡,可是按照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下去,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天下诸多刺史君侯,皇帝能真正调动的起来的,恐怕也没有多少了。
卢植此举,太高关羽和张飞,许给高爵封赏,但却并不给刘备过高的恩泽,其意思就已经太明显不过了。
“朕知道了。”刘辩的目光重新折回到后妃册封之上来。
“皇后,颍川唐姬……”
看到这个,刘辩忍不住砸吧砸吧嘴唇,这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历史虽然是可以改变的,可是同样历史也有其惊人的顽固性。
随后便是貂蝉,册封为月美人……看到这个封号,刘辩是被雷住了片刻。
这他么……有点非主流啊,月美人,月光美人吗?
蔡文姬同样被册封为文美人。
随后则是吕玲绮、董诗、董媛、董倩,一并册封为采女。
东汉的后宫制度等级很简单,皇后之下,只有四个品级,分别是贵人、美人、宫人,最后一个就是采女。
前三者是有爵位和俸禄的,最惨的就是最后一个了,名义上的皇帝妃子,可是连俸禄和爵位都没有,完完全全的无收入人员……
貂蝉和蔡文姬,便是属于将美人品阶的后妃,连贵人都算不上。
看样子何太后对于司徒王允和司空蔡邑压得比价重啊,这两人的一个是义女,一个是亲生女儿入后宫,却连皇后之下的贵人品级都没有捞到。
但相对于貂蝉、蔡文姬二女而言,最惨的还是剑吕玲绮四女,这四人也算是刘辩的救命恩人,可却只是被册封为采女……
这他么才真的是靠爹入后宫啊。
“此四女,虽为朕之妾侍,但在渑池之中,朕陷入危难之中的时候,曾舍身相救,太后可知道?”
王允急忙道:“太后知道了,但是认为这四人都是叛国之贼的女儿,不乱刀处死,就已经是天恩浩荡,更能在近前侍奉天子,已经是格外恩宠了……”
王允忽然压低了声音:“本来依照太后的意思,是要将这四人处死的,也算是将太尉一力相争,这才保全下来这四人。”
刘辩颔首:“朕知道了。”他想了想又道:“那如果朕想要更改什么,可否?”
“陛下说笑了。”王允拱手拜道:“这封令书送来,本身就是让陛下看是否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如果陛下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更改的,那自然应该要更改。”
刘辩挥了一下手,着王垕取笔来,飞快的改写了起来:“册封吕玲绮、董诗、董媛、董倩四女为宫人品秩,不可再议,再议则为美人品秩。
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哐呼救命之恩?
朕虽未弱冠,却也知报恩,欲令天下之才归于朕之麾下,则万不可不树恩泽典范,愿母后与朝臣慎思之!”
王允看罢,哭笑不得:“陛下,若是如此上书,恐触怒太后?还请陛下三思。”
“司徒只管回禀太后便是,此外,你即刻回到洛阳城,全天下发布招贤令,招募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朝廷做事。”
刘辩说着,看着王允笑了笑:“此事便交给司徒前去完成!”
“臣领旨,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王允附身拜道,他当然很清楚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官职了。
天下有才之土,只要经过这纳贤令出将入相,入朝为官的,那可都是他王允引荐而来。
多的不说,这日后为官,朝堂上下相见,多的是一份香火情。
“为我大汉举荐人才,不可迟疑,陛下诏令传达洛阳,更加不可迟疑,微臣即刻就出发!”
王允附身再拜道。
刘辩很满意的点头:“王垕,送司徒出城!”
“喏!”
王垕走上前来,跟随在王允身后,快步走了出去。
朝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已经有了定数,刘辩不敢肯定这事情百分百是对的,但至少大方向上不会出错。
对于古代的选官制度,刘辩不说熟烂于心,但至少也是了解一些的。
这个时代的人想要做官,可以通过很多种办法。
最为流行的是举孝廉,就可以为以地方的官员,若是有政绩,则可擢升。
曹操此人,便是举孝廉为官的。
第二种,便是推举。
某某高官,便有权力推举谁人为官。
第三种,皇帝直接授予的,诸如初次见刘关张、赵云四人的时候,皇帝便直接授予官职。
第四种,世袭制,老子死了儿子上,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所以有汉一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形成了许多巨大的门阀势力。
这种门阀势力还将祸害这个伟大的民族许多岁月。
但最为流行的,却一直都是举孝廉和世袭制。
刘辩倒是非常清楚,如何终结这种糟糕的局面,这需要另外一种更为先进和公平的制度引进和推广——科举制!
科举制的推广和出现,可以说是门阀的终结者。
不过刘辩自已很清楚,依照他现在的力量和威望,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不做很出格的事情,就不会遭受诸多王公大臣的反对。
什么是很出格的事情?
科举制就是。
门阀世家都不是傻子,这科举制只要一出来,他们就会清楚皇帝有什么意图。
一旦那个时候,真的面对诸多门阀势力压力,方才诛灭董卓,人心安定的洛阳小朝廷,只怕又会陷入另外一场更大的浩劫中。
如此,岂非自掘坟墓呼?
“力量!朕现在依旧无比迫切的希望得到强大的力量!”
第104章 册封群臣
洛阳,皇宫!
一身甲胄的皇帝骑着马,缓步走进皇宫正门。
古老的宫殿,年轻的皇帝,衰老的朝臣,英武不凡的青年猛将们,瞬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