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眼皮子底下,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就更加不用说别处了。”
刘辩道:“宫中还有这样的事情?姑且不提,皇叔中,军中土兵大多数都是没有土地的。
那,若是朕赐给他们土地,只要他们从军,为国厮杀,这块土地就是属于军户的。
不管他从军以后,是死是活,这块土地三代人之内,都归属于他。
若三代人之中,依旧有人从军护国,那就再推三代人。
换言之,只要有一人从军卫国,那这块往后推三代人,都是属于他的!”
“这……”刘备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若此法可以推行下去,恐怕不得了,那个时候,到了战场上,谁还会后退一步?”
刘辩故作担忧地说:“皇叔以为此法可行吗?”
而实际上,他这个有点照搬照抄明代的军户制度,但却又不是完全尊奉于军户制度。
“可行!”刘备道:“我朝现在掌控着大量空白的土地,那十三世家完蛋以后,空额下来的土地,正好可以供给军土。
只是……似乎又有一个问题函待解决,否则的话,恐生乱子。”
“哦?什么问题?”刘辩当然知道刘备似有所指,无外乎就是不管寡而患不均的问题。
刘备道:“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渑池之战,我朝立功的军卒颇多。
若均分土地,他们拿不到,那恐怕反而会心中生出怨恨,于国不利。”
刘辩大笑道:“那皇叔看我朝疆域多寡如何?”
“这……”刘备道:“自然辽阔无边。”
“既然疆域辽阔无边,又何必担心不够分?”刘辩笑道:“朕决议从难民之中,招募十万军,军队的名字就叫做乞活军。
军中土卒,丈量分发田产土地,男子从军卫国,让他们明白,面对敌寇,后退一步,就要丢失脚下的耕地。
后退一步,自已的妻女就要遭受贼人欺凌,后退一步,美好的家园就要破灭。
若是如此,那这军队的战力,恐怕无人可阻。”
刘备闻言,沉吟了片刻后说道:“那其余军队呢?”
刘辩道:“日后大军攻城略地之后,收复的土地中,可再度分配。
诸如左扶风,现在乃是我朝心腹之中长出了一个毒瘤,若那支大军率先杀入左扶风,收复失地,此处土地自然归属于我军所有。”
“这办法固然有用,可是陛下……臣担心其他地方的民众,听到大军杀来,土地就会被收走,那反抗势必强烈,等到那个时候,对于统一大业,只怕反而有碍。”
“皇叔莫忧,真所说的分发土地,取的都是无主之地,地方割据的贼首,以及下属官吏所占有的土地。
对于有德行,有操守之人的土地,一寸一分,都不可占有。”
这个时代,官员的俸禄并非是全额发放,朝廷还会给你一块地,这块地也是算作官员的俸禄。
“如此一来,军户会越来越多,拥护陛下和我大汉朝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刘备感觉自已像是接触了一片新天地。
刘辩含笑道:“既然皇叔觉得此办法可行,那就放手去做,这期间谁敢擅自阻挠,可先斩后奏!”
“臣遵旨!”
刘备离席叩首,皇帝对于他的信任,让他越发坚定忠心于皇帝的想法。
更况且,皇帝身上像是充满了谜团,让他越发看不清。
越发看不清,那他心中以前那些不该有的想法,就会彻底淡去。
若是放在以前,刘备当然会不喜欢这种感觉。
可现在,他却没有这样的想法,皇帝如此年轻,就已经让他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一个皇帝,他为什么还要背上叛贼的骂名,去反对他呢?
自已是刘家人,是皇室宗亲,这个天下,自已理当来守护!
“此外,皇叔难道不觉得,朕有时候坐在皇宫中,就像是一个瞎子?”
刘辩的话,顿时令刘备浑身一震。
“朝野之上,有御史……”
“御史能做什么?”刘辩反问:“先帝尚在的时候,御史敢弹劾董卓吗?
御史敢说刘焉的不臣之心吗?
御史敢说凉州王固、马腾、韩遂等人吗?”
“没有人。”刘辩的语气充满了对于政治体制的失望。
刘备动容道:“臣愿为陛下耳目,以查四方!”
刘辩道:“皇叔之心,朕已然知道,但朕有一个更妙的想法。”
“更妙的想法?”刘备很是期待的看着皇帝。
军户就已经让他感觉自已大开眼界了。
“若是存在一个机构,凌驾于百官之上,只对朕一人负责;上则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下则黎民百姓,地方诸侯,全部收其监督。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这样的一个机构,皇叔认为,能不能改变我朝自前朝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
“这……”刘备勃然变色道:“敢问陛下,这机构叫什么名字?”
“叫什么?”刘辩眼睛一眯,“大汉锦衣卫!”
第118章 利弊明显
刘辩本想弄个别的名字,可是仔细一想,老朱家开创的东西,自已照搬照用就算了,要是还把名字改了,那是不是有点过分?
“锦衣卫?”刘备沉吟了片刻,名字显然是古怪一些,“却不知陛下打算如何组建这锦衣卫?”
“凌驾于百官之上,皇权特许,先斩后奏,这是明面上的。”刘辩说道:“但是暗地里,却可以深入各大世家内部,渗透其中,为朕之耳目。
但凡这些世家大族,有任何不轨的举动,即刻平定,这就是朕所想的锦衣卫。
此外,锦衣卫朕打算参照古籍,特质飞鱼服,打造新款式的佩刀,取名绣春,皇叔以为如何?”
刘备沉吟着,随后忍不住摇头:“陛下,此法虽然不错,可太过于苛刻了。
世家大族,各地州郡官员,怎么可能人人没有污点呢?”
刘辩大笑了起来:“皇叔想说的是,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吗?”
“正是这个道理,所以监察一事,自然可以有,但这锦衣卫……恐怕不太妙。”
刘辩却摇头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想当初先帝朝的时候,许多官员便是保有这般想法。
所以,官员才会认为贪墨一些钱财田产,不是大事。
皇叔可还记得昔年在平原县为难你的那个督邮?
若那个时候,有锦衣卫在一边上站着,谁人还敢如此明目张胆的索贿?”
“这……”刘备蹙眉,像是被刘辩说到了痛处。
“皇叔请!”刘辩举起酒盏来,刘备急忙举杯:“请!”
刘备斟酌了片刻,说道:“陛下,锦衣卫之法度,确实比较好,可以瞬间改变我朝目前这种颓败的气相,只是……”
“皇叔但说无妨。”刘辩颔首道:“朕视皇叔为肱骨心腹,不管什么话,皇叔都能说的。”
“臣谢过陛下信任。”刘备心下不免有些暖意,他说道:“锦衣卫权柄极大,陛下可曾想过,目前组建锦衣卫,自然是为了陛下能更加有力的掌控朝野。
可一旦时间久了,若是锦衣卫之间,也贪污成风?那该如何是好?”
刘辩眼中含着笑意,这不愧是刘玄德啊,锦衣卫的弊端,他一听就想出来了。
“皇叔以为,宦官如何?”
刘备闻言,变色道:“宦官为祸之重……非是臣恶语不尊敬陛下,锦衣卫若是为祸一方,那就是下一个宦官之祸,所以请陛下三思啊!”
“可若是宦官和锦衣卫同处一朝呢?”
“这……”刘备脸上也不免露出沉思之色来:“陛下应当是有了细致安排?”
“锦衣卫立,自然要有与之相互制衡的权柄机构,朕欲设立一东厂,全用宦官,主要目的就是牵制锦衣卫,不让锦衣卫一家独大。”
刘辩倒觉得没问题,至少他所了解的明朝历史,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实在不行老子就在弄一个西厂。
刘备沉吟了一会儿,面上满是沉思之色,他摇了摇头:“陛下,还请陛下恕罪,非是臣不愿意看到陛下牢固的掌控天下,而是这机构一旦成立,眼下自然无碍,可是时间久了,弊端只怕多不可数。”
刘辩道:“顽疾需用猛药,锦衣卫和东厂,就是朕准备为世家大族们准备的猛药!”
“这……”刘备见皇帝心意已定,只好道:“那却不知,陛下打算启用何人执掌锦衣卫和东厂?”
刘辩道:“这两机构对于我大汉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朕短时间之内,也未曾招到合适的人选。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挑选的人手,绝对不能是世家大族之中挑选。
否则的话,这就不是朕盯着世家大族,而是世家大族盯着朕了。”
刘备微微颔首:“既然陛下有了决议,臣也不在坚持,不若臣为陛下推举一人?”
“哦?”刘辩顿时来了心思,有些喜色的看着刘备:“却不知皇叔推荐的是何人?”
“徐庶徐元直!”刘备道:“此人本身就是寒门子弟出生,且有一身孔武之力。
陛下要组建锦衣卫,为的就是监察世家大族,文武百官。
何不提拔这位寒门子弟居于高位?
如此一来,此人除了为陛下尽忠职守以外,只怕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而且锦衣卫这个职务,说白了,其实非常得罪人。
一旦在这个职务上坐久了,除了依靠皇帝的威严存活以外,只怕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活下去。”
刘备这番话已经充满了阴谋和黑暗的气息。
刘辩却有些惊叹,徐庶这家伙……什么时候来到洛阳的?刘备又是怎么知道徐庶的?
“哦?却不知此人在何处?”刘辩心中很吃惊,但是脸上却很平静,哪怕徐庶徐元直这个人的名字,对于他而言,有点如雷贯耳的意思。